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语趣——机智巧辩(2)

鲍童智辩田大臣

齐国有个姓田的大臣,他拥有良田千顷,房屋百间,门下有食客就有近千人。

一天,田大人举行隆重的祭祖典礼,许多客人纷纷带上各种礼物前来参加盛典。有一位客人送上一条罕见的大鱼和一只珍奇的大雁,田氏看了十分高兴,不由得感慨地说:“上天对于人类可算是太优待了啊!它不但命令土地生长出五谷,供我们食用,还命令世界出产这些大鱼珍鸟类供我们尝鲜。啊,上天是多么仁慈和伟大啊!”

客人们听了,异口同声地奉承道:“田大人妙言妙语,真是不同凡响!”

有个姓鲍的食客带着他12岁的儿子一起来。那孩子听完田大人的赞美,忍不住站起来说道:“田大人,您的说法我不同意。依我看,世界上各种物类同我们是一起产生的,人也是一种物类。凡是物类,都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因为智力、体格的不同,才出现相互克制,弱肉强食的现象,并不是苍天有意安排的。我们人类无非是索取可吃的物类来享用,难道这些东西是苍天有心为我们生产出来的吗?”

鲍家孩子说完这番话后,他的父亲吓得面色苍白,哆嗦着手,硬拉着儿子的衣襟,叫他落座,不要再说话。

客人们听了那孩子的话,有暗暗赞成的;有不以为然的;有笑小孩口出狂言的;也有一个劲儿看着主人脸色的。

田大人倒也胸襟宽大,和气地对着小孩说:“你说得有点道理,可是我要请教一点:如果这鱼和雁不是上天有意为人类创造的,为什么它们的味道这么鲜美呢?”

鲍家小孩站起来从容地答道:“田大人,蚊子津津有味地吸食人血,虎狼撕咬人肉,也吃得有滋有味。难道也是上天有意为它们享用美味而安排的吗?按照您的逻辑,上天生出我们人类,原来都是给蚊子和虎狼做美食的啊!”

客人们不禁哄然大笑。

田大人听了鲍家小孩的话,不仅不怒,还满面笑容地走下主桌,向他敬了一杯酒,欣慰地说:“想不到我家食客门下有如此聪颖过人的孩子。哎,想要不埋没天下任何一位人才,实在是不容易啊!”

不死药

战国时期,有个人想要向楚荆王献不死药。当他向守卫王宫的卫士说明来意后,卫士问:“这药能吃吗?”献药的说:“当然可以吃。”卫士立即把药拿来吃了。

楚荆王知道此事后大怒,要杀这名卫士。卫士向楚王求情说:“小人问这药能不能吃,献药的人说能吃,小人才吃的,所以小人无罪,罪在献药者,这是一。既然是不死药,小人吃后反而被杀,就说明它是致死之药了,这是二。大王杀无罪的小人,而欺骗大王的人反而无事,这是不公平的。”

楚荆王觉得卫士说的有道理,便放了他。

小儿巧言救百姓

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为了夺取天下,连年征战。

有一次,项羽率兵攻打战略重镇外黄。外黄的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项羽久攻不下。他为此寝食难安,很是发愁。这时,有探子飞马来报:“大王,不好了,外黄的守军向彭越投降了。”

项羽听后大怒,拍案而起:“彭越有什么才能,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坐收渔翁之利。我要让他知道我的厉害,传令全军,随我去踏平外黄,活捉彭越!”

项羽怀着满腔的怒气率军向外黄火速进发,那彭越也是个懂得战略战术的军事家,他知道自己兵力不足,难以同项羽抗衡,为了避免与其正面交锋,他率军暂时撤出外黄。

项羽很快进驻外黄。虽然占领了外黄,但他余怒未息,把一股怨恨发泄到外黄的百姓身上。他下令:凡是外黄城里15岁以上的男丁,全部集中到城东活埋。

此令传出后,外黄城里的老百姓无不惊骇,痛哭之声在全城回荡。这时,外黄县令的门客有个13岁的孩子,自告奋勇地叫道:“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我有办法说服楚王!”

门客急忙把儿子一把拉住道:“这怎么行呢,你这不是在自寻死路吗?”这个孩子劝慰父亲道:“您尽管放心,我这次去一定会成功的,绝无灾祸!”

孩子果真面见了项羽,他朗声说道:“彭越进城是想侵吞我们的财产,全城军民怕他毁坏城池,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才暂时向他投降。其实,我们早就盼望着大王您来接收啊。现在您来了却要活埋我们,请问,外黄往东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怎么还肯乖乖地归顺您呢?”

项羽听了连连点头,立即取消了那条残酷的命令。

陈平巧辩反升官

陈平投降汉朝以后,汉王刘邦任命他为都尉,对他百般亲近信任。这时周勃、灌婴等疾贤妒能之人就无中生有的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长相姣美,像戴着帽子的玉石一般,但他肚子里没什么奇谋异策。我们听说陈平在老家时,和他的嫂子私通;在魏国做事不能容身,才逃出来归顺了楚王;归顺楚王后因不合心意,就又逃出来投降汉王。现在大王器重他,让他做了高官,派他监督各部籍领。可我们听说陈平接受将领们的行贿,多的就得到好待遇,少的待遇就差。总之,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希望大王不要轻信他,应该对他的言行认真审查他。”

汉王于是召来陈平责问:“先生侍奉魏王未能投合,就离开魏国来投奔楚国,现在又跟随我做事。讲信用的人怎么能这样三心二意呢?”

陈平说:“我追随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主张,我因此离开他。而楚王不能信任别人,他所任用的不是项氏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使是奇谋之士他也不能重用,我为此才离开他。我听说汉王重用人才,因此前来归降大王。我孤身一人前来,形单影只,不接受钱财便无法生活。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加以采纳,如果没有什么值得采纳的,我收受的金钱还在,可以封存起来送交官府,我也请求辞职回家。”

汉王听完这一席话,看出陈平是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的人,忙向陈平道歉,重重地赏赐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所有将帅都受他监督。之后,将领们再也不敢对他指手画脚了。

多多益善

韩信大张旗鼓攻齐地,十面埋伏围霸王,替刘邦打下天下,刘邦很是敬重他。刘邦当了皇帝后,感到韩信的势力太大,对自己的皇位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便借机削去了他的兵权,并让他在京城做官,其实是把韩信软禁在京城。

一次,汉高祖刘邦和韩信闲聊,谈起将领们的能力时,谈到后来,刘邦试探着问韩信:“依你看,像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答说:“陛下,您能够带10万兵。”

刘邦感到韩信太看轻自己了,继续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

韩信颇为自负地说:“大将带兵,多多益善!”

刘邦觉得他眼中根本就没有他这个皇帝,便也笑着说:“你既然能力这么大,甚至比我强,可你为什么被我捉住了呢?”

韩信这才感到触犯了皇帝,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陛下您虽不善于带兵,却善于统率领将,这就是我被您捉住的原因。”

刘邦一下子转怒为喜,哈哈大笑了起来。

陈平巧言答文帝

汉文帝刘恒登上皇位那年,汉高祖刘邦留下的股肱之臣陈平和周勃出任左右丞相。汉文帝对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大臣非常赏识。

一次,文帝把大臣召集在一起,笑问右丞相周勃:“周爱卿,你深受先帝的信任,是先帝的托孤之臣。但你可知道,在我们大汉,一年要判多少案件?”

周勃被这一问题难住了,只好低着头小声答道:“禀告陛下,臣并不知晓。”

文帝眉头一皱,又问了一句:“那,爱卿可知道天下一年要进出多少粮食和钱币?”

周勃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最后只好摇摇头。

文帝心中大为不悦。停了一下,转过脸,问左丞相陈平:“陈爱卿,先帝在时,常夸你聪明过人,神机妙算。那两个问题,你知道答案吗?”

陈平回答得很干脆:“陛下,恕臣直言。陛下要知道判刑的人事,请只管问廷尉;陛下要打听钱币粮食的大事,请只管问治粟内史。”

听完这些话后,文帝脸色大变:“陈爱卿真是高见!既然各自有主管的官员,要你这位丞相干什么?”

陈平忙抢步走出大臣行列,深深地行了一个礼,然后高声回答:“陛下,为臣斗胆再进一言,身为一个宰相,对上要辅佐君主处理国家大事,顺应四季天时考虑各种大事;对内要让民心归附亲如一家,使卿大夫们各司其职;对外要威服、抚顺各路诸侯和外邦。”

听完这些话,汉文帝抚了抚龙椅,埋头陷入了沉思:这陈平不仅机智、擅长辞令,更深悟从政要诀——总理大政,把握关键!想到这儿。汉文帝赞不绝口:“爱卿的一番见解真是妙极了,让孤家茅塞顿开。有道理,太有道理啦。”接着,他转过脸问周勃:“周爱卿,你认为如何?”

周勃惭愧得低下了头,心中暗自佩服周勃的才能。

没过多久,周勃称病辞去官职。丞相一职,由陈平一人担任。

郭舍人计救乳母

汉武帝小的时候,东武侯的母亲曾抚养过他。长大后,汉武帝就称她大乳母。大乳母一月入朝朝见武帝两次。

一次,武帝下令拿一些酒食干粮奉养乳母,并让大臣拿出五百匹帛赏给大乳母;又有一次,武帝又下令给了大乳母想要的一块公田;后来又下诏乳母可以坐车在御道上行走。可以说,武帝对大乳母所说的话都会听从。

于是,大乳母家的子孙下人依仗着这种恩宠,便在长安市中胡作非为起来,在大街上他们敢抢夺人家的衣物,拉住人家的车马。于是,主管这方面的官员就奏请武帝把乳母的家室迁到边疆去,武帝虽然不想惩罚大乳母,但还是批准了。

大乳母向武帝辞行前,便向郭舍人哭诉。郭舍人是武帝宠爱的一个戏子,他说的话经常能把武帝的心打动。听完大乳母的哭诉后,郭舍人便给她出主意说:“你马上入朝见皇上,辞别后就赶快离去,走得快快的,并要屡次回头看皇上。”按照郭舍人的吩咐,乳母向武帝辞行后,很快地离去,并且屡次回头看。郭舍人趁机大骂乳母说:“老太婆,陛下已经长大了,你还不快点走!为什么还不住地回头看?难道陛下还需要吃你的奶生活吗?”武帝听了以后,顿生怜悯之心,他认为乳母太可怜了,终于下令不要迁徙乳母,并把奏请乳母迁徙的人迁谪到边疆上去了。

东方朔巧得升迁

汉武帝时,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皇上的女儿夷安公主为妻,隆虑公主重病缠身的时候,拿出黄金千斤和钱一千万献给朝廷,要求为昭平君预先赎免死罪,皇上答应了此事。

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没人约束,变的日益骄狂,肆无忌惮,有一次喝醉酒后杀死主傅,被拘押在皇上的近侍臣手中。因为是公主的儿子,没有人敢对他轻举妄动,廷尉上报皇上,请皇上论处。

皇上的左右侍臣个个都替昭平君讲情,说:“既然已经赎免了死罪,陛下还是赦免他吧。”皇上说:“我妹妹老来得子,死前曾把他托付给我。”说到这儿禁不住流泪叹息。过了好长时间,才说:“法令是高皇帝创立的,因我妹妹的缘故而破坏了先帝的法令,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进高庙!这样也辜负了百姓。”于是批准廷尉依法论处,左右侍从也都被皇帝的正直无私感动了。

这时,东方朔上前向皇上祝寿,说:“我听说圣德之君处理政事,诛杀时不管对方是不是亲骨肉,赏赐时也不管对方是不是仇人。《尚书》上说:‘不偏私不结党,为王之道要坦荡荡。这两方面是帝王所重视的,也是连普通人也难以完全做到的。现在陛下真正做到了,因此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能各得其所,这是天下人的幸福啊!我捧上一杯酒,甘冒死罪,两次叩头,祝皇上万寿无疆。”

皇上站起身走入内宫,傍晚时把东方朔召来责备他说:“传上说,‘该说的时候说话,别人才不讨厌他的话。’今天先生向我祝寿,是合适的时候吗?”

东方朔听罢,脱帽叩头谢罪说:“我听说人太高兴了阳气就会洋溢,太悲哀了阴气就会受到损害,阴阳剧变就会心气大动,心气大动就会精神离散,精神离散邪气就会侵入。排忧没有比喝酒更好的办法了,臣下之所以给您祝寿,就是要明扬陛下的正直不阿,并为陛下止哀的。我不懂得忌讳,该死。”

此前,东方朔曾酒后闯人殿中,在殿上小便,被控犯了不敬之罪。皇上下诏书免他为庶人,在官署等待安排,由于这次巧妙的对话,他又被任命为中郎,并赏赐丝帛一百匹。

上林苑树名

有一天,东方朔陪汉武帝游上林苑。这上林苑是秦朝建都咸阳时所修,汉时重建为宫苑,周围有800里,内建离宫70所,有禽兽,供帝王狩猎,有花木,供帝王游览。

汉武帝见到一棵树,连称好树,问东方朔叫什么树。东方朔也不认识,便按“好”的意思,编个名字,说:“这树名叫‘善哉’。”武帝不相信,私下里找人辨认这棵树,便暂时把这件事放下了。

过了几年,武帝又问东方朔这树名,东方朔也早打听过了,便回答说:“叫‘瞿所’。”武帝说:“你这个东方朔,原来告诉我叫‘善哉’,骗了我好几年。你说是怎么回事?”

东方朔这才想起几年前他随口胡诌的“善哉”来。不过,他很会辩白,说:“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小时叫驹的,大了叫马;小时叫雏的,大了叫鸡;小时叫犊的,大了叫牛;人也是这样,小时称儿,大了称老。这树过去叫‘善哉’,几年后,现在该叫‘瞿所’了。”

汉武帝听了,哈哈大笑,也就不再追究了。

人中的长度

汉武帝在晚年的时候,到处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方。

一天,他对身边的大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就能够活到一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的梦了,不由嗤嗤而笑。

汉武帝见了,非常恼怒:“大胆东方朔,竟敢取笑朕。”

东方朔赶忙深施一礼,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我怎敢取笑您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汉武帝脑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东方朔解释道:“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陛下说的,‘人中’的长度就有八寸,这样,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了吗?”

汉武帝听了,转怒为喜,哈哈地笑了起来。

院子中的槐树

东汉末年,南昌有个姓徐的儿童,聪明伶俐,大人们很喜欢带他玩。

徐童11岁那年,有个叫郭林宗的老先生邀请他去作客。徐童踏进庭院,见老先生在叫一些人准备砍院中的一棵大槐树。便说:“郭伯伯,你瞧这树长着圆形的枝盖,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像一把巨大的伞,夏天遮住炎炎骄阳,冬天挡住阵阵寒风。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多么可爱啊!您却要除掉它,这不是太可惜、太残忍了吗?”

郭林宗老先生摇头晃脑地说:“最近我看到书上说:‘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院子当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你想,木在口中,不是一个‘困’字吗?谁愿在困境之中生活呢?”

徐童觉得老先生实在太可笑,也一本正经地说:“先生,我最近也看到书上说:‘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房屋当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您想,人在口中,不是一个‘囚’字吗?谁愿囚禁在牢房之中呢?所以说,如果因为‘困’字不吉利,就要把庭院中的树木锯掉,那么‘囚’字就更不吉利了,屋里还能住人吗?”

郭林宗哈哈大笑起来,连连摆手,叫大家不要砍树了。

孔融智辩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从小就思维敏捷,有文才,也有口才。

孔融10岁的时候住在洛阳,当时洛阳的行政长官是李膺。当时李膺的名气很大,孔融决定去见见他。

李府的家门是不让一般人随便进去的,只有那些社会名流和本家亲戚才可以,否则,门房都不通报。孔融便跟门房说:“我是李府的亲戚。”门房通报后,便把他让进前厅坐下等候。

李膺出来,见是个不认识的小孩子,心里便有几分不高兴,但还是很客气地问:“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呢?”孔融说:“想当年春秋时期,我的先人仲尼(孔子)曾向您的先人伯阳(老子)请教过,他们有师生之谊。这样,我们孔李两家是历来都有通家的交情,难道不是亲戚吗?”

李膺见小孔融很会讲话,就有些喜欢上他了。对他说:“留在这儿吃饭吧?”孔融说:“可以吃。”李膺对这种回答有些不满,说:“我要教教你作客人的礼节:如果主人让你吃饭时,就不必说谢谢了。”李膺说的是反语,他是嫌孔融没有说句客气的话。谁知孔融回答说:“我也教教您老人家当主人的礼节吧:要留客人吃饭,就不必征求客人的意见。”

孔融的话让李膺惊叹不已,便说:“你将来一定大有出息。可惜我活不了多久,看不到你出息的时候了。”孔融说:“大人离死的时候还早着呢!”李膺问:“你怎么知道呢?”孔融说:“不是有句俗话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吗?说人快死的时候,说的话都中听。您老人家一向不说中听的话,所以我说您活的时间还长着呢!”

正在他们谈话的时候,大夫陈韪进来了。他听了一段孔融的议论,发现李膺被辩得无话可说时,想为李膺解围,便不识趣地暗指孔融说:“小时候聪明的孩子,长大了未必能有什么出息。”

孔融一听,马上反唇相讥:“看来大人小的时候,必定是很聪明的了。”一句话,把陈韪说了个大红脸。

赵咨巧舌对魏帝

三国时吴国人赵咨博闻强识,思维敏捷。孙权做了吴王后,提拔他做中大夫,派他出使魏国。魏文帝曹丕对他以礼相待并问道:“吴王是怎样一个君主?”赵咨说:“是一个聪明仁智、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魏文帝问赵咨为什么这样说,赵咨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吴王把鲁肃从常人中选拔出来,由此可见他的聪颖;把吕蒙从一般军官中提升上来,由此可见他的明智;抓获于禁而不杀害,由此可见他的仁德;夺取荆州而不用武力,由此可见他的智慧;占据三州虎视天下,由此可见他的雄才;屈身而从陛下,由此可见他的谋略。”

“吴王懂得学习吗?”魏文帝嘲讽地问。

“吴王有战舰万艘,战士百万,他任贤使能,志在经略,一有空闲,就博览群书,从中学习常人看不出的知识,不像平常儒生只会寻章摘句而已。”

“吴国可以征伐吗?”

“大国有征伐的强兵,小国却有牢固的防御。”

魏文帝紧接着问:“吴国感到魏国的压力了吗?”

“吴国有战士百万,以长江、汉水为城池,哪会有什么压力?”

“吴国像您这样的人有几个?”

“聪慧明智通达超群的人有八九十个,像我这样的人,车载斗量,不胜枚举。”

赵咨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魏文帝驳得无言以对。他多次出使北方,魏国人对他深表敬佩。孙权听说后越发喜欢他,任命他做了骑兵都尉。

白头母与鹦父

诸葛恪是三国时期吴国名臣诸葛瑾的长子,他能言善辩,名气很大。

一天,一只白头翁停在殿前休息,孙权问诸葛恪:“这是什么鸟?”

“白头翁。”诸葛恪答道。

张昭银丝满头,年纪最大,认为诸葛恪这是在以鸟取笑他,于是以挑衅的口吻说:“恪欺蒙陛下,从没听人说过有叫白头翁的鸟,你能找出白头母吗?”

“可是有种鸟叫鹦母,您能找出鹦父吗?”诸葛恪反问道。

张昭听后,无言以对。

孔明无知

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侄子。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认为你的父亲和叔叔两个人谁更有才能?”诸葛恪回答说:“我父亲更有才能。”人们向来称许诸葛亮的才智,说他是“智绝”,诸葛恪的回答令孙权感到很意外,于是接着问他:“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诸葛恪回答说:“我父亲知道自己应该侍奉哪位君主,而我叔叔却不知道,所以我认为父亲比叔叔更有才能。”孙权听后大笑。

郭淮迟到反升官

三国魏郭淮在恭贺文帝曹丕登上帝位的典礼时(公元220年)迟到。

文帝十分生气,认为郭淮不尊重自己,于是很严厉地责备他说:“以前大禹在涂山大会诸侯,防风氏来晚,大禹盛怒之下,便即刻将他杀了。现在朕登基,全天下的臣民百姓一同欢度,而你却胆敢迟到,为什么呢?”

郭淮说:“五帝时代,先教育百姓,以德行引导人民;夏朝到末代衰微了,才开始用刑罚。现在臣所处的时代,相当于唐虞时的盛世,陛下又是开明圣主,因此我知道不会像防风氏一般被杀。”

文帝听了很高兴,就任命他为雍州刺史,再升任为征西将军。

月亮和外国

曹植小时候就很聪明,曹操十分宠爱他。

一年中秋,全家在一起赏月,曹操突然问曹植:“月亮跟外国比,哪个远?哪个近?”曹植一口答道:“月亮近,外国远呀!”曹操问他为什么。他说:“月亮抬头就能望见,所以说它近;外国抬头望不见,所以说它远哩!”曹操听了很高兴,着实夸奖他一番。

第二年中秋,有几个外国朋友到来拜访曹操。在宴会上,曹操想起去年赏月的事,便问客人:“月亮跟贵国比,哪个远?哪个近?”客人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曹操想当众显露一下儿子的才能,就说:“这个问题,就让我三儿回答一下,望诸位多多指教!”

曹植很有礼貌地对客人说:“贵国近,月亮远呀!”曹操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去年中秋,你不是说月亮近,外国远吗?怎么长了一岁,却变糊涂啦!”曹植不慌不忙地答道:“月亮虽然抬头望得见,但它可望而不可及,所以说它远;外国虽然看不见,但可以跟我们互相往来,所以说它近哩!”客人们听了,都说有道理,曹操暗自得意。

张飞一语惊马超

马超是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他身出名门,武艺超群,因此很少把他人放在眼里,也不怎么在乎礼节。他闻听刘备度量大,架子小,觉得可以随便相处,便归附了他。马超到了蜀国后,见刘备果真如传言中那样平易近人,对手下十分随和。因此,在刘备面前十分随便,不讲君臣之礼不说,还常常直呼刘备其名,说话也肆无忌惮。

关羽虽和刘备是结义兄弟,但仍然注重君臣之礼,见马超如此不懂规矩,甚至以下犯上,便向刘备提议杀了他。刘备心里虽然也不高兴,但他考虑的很远。他说:“杀了一只鸡,会吓跑一群猴。连喊个名字也容不得,如何招纳天下贤士呢?”张飞听了,想了一个计策,告诉两位兄长,刘备和关羽听了连声说好。

第二日,刘备设宴招待客人,传马超前来一起饮酒。马超昂然入席,旁若无人地坐在刘备旁边,举杯就饮。突然他发觉关张二人拿刀持矛,站在刘备的背后。他很纳闷,心想刘关张情如手足,同吃共寝,今日宴客,怎么会在一旁当护卫呢?于是,便叫他们一起人座。没想到张飞高声谢绝:“君在上,臣不敢无礼!”马超顿时醒悟,慌忙跪下,向刘备请罪。

自此,马超再也不敢越礼了。

闻所闻,见所见

三国末年,魏、晋交替。“竹林七贤”之一的著名诗人嵇康原在曹魏的朝廷里做官,因对司马氏篡权不满而辞去官职。嵇康耿直刚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辞官之后便闲居家中,开了个铁匠铺维持生计。

司马氏集团有个钟会,十分仰慕嵇康的才学,很想跟他探讨请教。这一天,钟会前去拜会嵇康。钟会出身世家大族,多少有些架子。钟会到了嵇康家旁时,嵇康正和“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在大树下打铁,对他的来访不予理睬。

钟会见嵇康不愿接待自己,只好生气地掉转马头,准备离去。刚迈步要走时,嵇康突然问道:“阁下听说了什么而来到这里?又见到了什么而离开这里呢?”

钟会则机智地回答:“听到我所听到的就来了,见到我所见到的就走了。”这回答恰恰让钟会自己有了一个台阶下,从尴尬的场面中解脱了出来。

范缜辩鬼

南朝著名学者范缜是一个不畏权贵,不贪功名的无神论者。他写有一本《神灭论》,书中用大量的事实驳斥鬼神的虚妄。他还经常与权贵辩论,以致“辩摧众口,日服千人”,他的言辞令权贵们难以招架。

齐晋陵王萧子良问范缜:“你不信鬼神,为什么人有富贵贫贱?”

范缜回答说:“人生在世,好比树上同时开的许多花,随风飘去,有些掉在粪坑里,有些落在茵席上,贵贱固然不一样,鬼神究竟在哪里?”萧子良无言以对。

一个叫王琰的借儒家尊敬祖宗的信条为武器,想难倒范缜。他问:“范先生啊,你竟不知道你祖宗的神灵在哪里?”

范缜反问说:“王先生,你既然知道你的祖先的神灵在哪里,那你为什么不自杀了去找他们叙叙旧呢?”

王琰瞠目结舌,被范缜一席话驳得狼狈不堪。

烧香发财

范缜是南北朝时期宜都太守,是个无神论者。

一次,他带着随从下乡去视察民情,只见街上有很多买卖香火的人,特别是寺庙前的香火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范缜看到这些情况,就命令随从把香火集中到一块,然后问香火贩:“你们天天在这儿卖香,一定知道香火的好处了?”

香火贩们赶忙说道:“烧香可是一件重要的大事,它的好处有很多。烧香可以求神保佑升官发财,招财纳福……”

听到这儿,范缜打断他们的话说:“既然烧香的好处有这么多,你们为什么不留给自己去烧,而要把香卖掉呢?你们把香卖给别人,让别人升官发财,你们岂不是大傻瓜吗?”

众香火贩互相看了看,一句话也说不出。

“这样吧,今天我就让你们发一次大财吧!”范缜严肃地说。

说完,范缜命令随从,把集中起来的香火全部当众烧掉。

望着那浓浓的香烟,范缜对围观的人群说:“刚才香贩们讲,烧香可以发财,今天,我把他们的香都烧了,他们也就可以发大财了!”

大家听后慢慢地散去了。望着烧成灰烬的香火,香火贩们呆若木鸡,心想,这一把火可真的把财运都“烧”光了。

李安世维护尊严

南朝齐国派使臣刘缵出使北魏,李安世奉旨接待他。李安世容貌英俊,玉树临风,举止从容优雅,刘缵不禁赞叹说:“没有这样的君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国家呢!”于是,刘缵及其随从都客气地称呼李安世为“典客”。

李安世听了心里非常生气,就责问:“诸位怎么能用亡秦的官名,称呼我国的官员呢?”刘缵问道:“这一官名的改易有几次呢?”

李安世从容镇定地回答道:“周朝称作掌客,秦朝改称典客,汉朝呼作鸿胪,当朝定名为主客。诸位对周文王、汉武帝不大尊敬,对速亡的秦朝倒很殷勤呀。”

刘缵一听赶忙转移话题,指着方山问道:“这座山离燕然有多远呢?”

李安世巧妙地应答道:“也就是石头离番禺那么远吧。”

当时,因为常有江南的使节来访,因此,北魏朝廷拿出许多珍玩,交给京城里的人,让他们和南来的使者自由交易。这天,李安世陪同刘缵等人来到金玉店里,刘缵问了价钱后,颇感兴趣地说:“北方的金玉如此便宜,想来是这里的山川富产这些东西吧?”

李安世回答:“我朝不看重金玉,把它们看得如同瓦砾一样;而且我们皇上非常圣德,万物有灵,也被感化,所以就连山神也不看重金玉。因此我国境内,河内无金,山上无玉。”

本来,刘缵看到这里的金玉如此便宜,想狠狠地采购一番,听了李安世软中带刺的话,惭愧地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李安世从容言对维护了朝廷尊严,不久就被升为主客给事中。

日夕牛羊归

隋朝的侯白,爱开玩笑,他与杨素、牛宏同朝为臣。有一天退朝归来,侯白说:“日已夕了。”牛宏道:“刚下早朝,如何便到日夕?”侯白说:“你没听有诗句说‘日夕牛羊归’吗?你二人一牛一羊同时而贵,岂非日夕?”三人不禁哈哈大笑。

神童戏宰相

唐朝有一个叫贾嘉隐的人,幼年时聪明过人,一般成年人都无法与其相比,人称神童。唐高宗听说后,把这看成是本朝荣耀和兴盛的象征,很是高兴,于是下诏,召他进宫。

那时贾嘉隐还不满七岁,由家人引领奉诏来到皇宫庭院,等候皇上传旨召见。这时,在宫院还有两位权倾朝野的大臣各自靠着一棵槐树,也在等候皇上的召见,他们都位列三公,一个是长孙无忌任太尉,一个是李勣任司空。他们看到皇帝召见的神童,就想试一试他。于是二人把小嘉隐召唤过来,李勣问:“娃娃,你看我靠的是一棵什么树?”

“松树。”小嘉隐连看也没看,应口答道。

李勣说:“看来毕竟年幼,这不明明是一棵槐树吗?怎么说是松树呢?”

小嘉隐从容地说:“你位在三公,靠在这棵树上,正是以‘公’配‘木’,这不就是‘松’吗?”说得李勣无言以对。

长孙无忌看这孩子辩得巧,便用既轻蔑又带挑衅的口气问:“那你看我靠的是什么树?”

小嘉隐看他那副蔑视的神情,就忿忿地答道:“槐树!”

长孙无忌以为嘉隐怕了他,便得意地大笑道:“看来在我面前,你不敢矫言巧辩了吧!”

小嘉隐不慌不忙地说:“你靠在树上,那是以‘鬼’配‘木’,这还有什么好巧辩不巧辩的!”

长孙无忌听罢怒火中烧,可身居高位的他,如果对一个孩子发火,定会招人耻笑,更何况这孩子是皇上马上就要召见的神童,因此他只能是忍气吞声,尴尬地说不出话来。

只念陛下

唐朝贞观年间,法琳和尚写书,大颂佛祖菩萨,被长安城外西华观的道士秦世英密告,称其著作中有文字是讽刺皇上的。唐太宗看到状子后,颁下圣旨:“法琳说,只要天天念观音菩萨,身体就会刀砍不入。现在,朕给他七天时间,让他天天念观音。七天以后,将他绑缚刑场,看看刀子到底砍得进不?”

到了第七天,官吏告诉法琳期限已到,马上就要行刑;又问他都念了什么,是否灵验。法琳不慌不忙地回答:“七天以来,我未念观音,只念陛下。”官吏又问他:“皇上命你念观音,你为何不念,而念陛下?”法琳答道:“陛下就是观音,只有陛下能救我的命,所以我就只念陛下。”

唐太宗见了奏文,不禁哈哈大笑,赦免了法琳。

打皇帝得赏

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刺激,他喜欢音乐和歌唱,经常亲自上台演戏,寻求刺激。他还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有一次,他和宫里的其他伶人(演员)们在台上演戏,十分投入,忽然想起了什么,四下环顾,大叫:“李天下,李天下在哪儿?”伶人敬新磨听了,走上前去,对准庄宗的脸就是两耳光。庄宗摸着火辣辣的脸,面色由红变白,左右内侍都吓坏了。这种“冒犯天颜”的行为是大逆不道的,台上台下的人都为敬新磨捏了把汗。卫士立马把敬新磨按倒,宦官责问:“皇上的耳光你也打得?”

敬新磨面不改色,不慌不忙地说:“能称作李天下的只有一人,他又在叫谁李天下呢?”庄宗听了这话心里美滋滋的,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虽然挨了打,但并没有生气,他不但没处罚敬新磨,反而对他加以奖赏。

敬新磨解嘲救命

五代后唐时,敬新磨有一次到宫中汇报事情,见宫里养着许多凶恶的狗。当他离开时,一条狗窜过来追着咬他。敬新磨急忙背靠柱子,高声喊道:“陛下您不要纵容您的孩子咬人哪!”

庄宗本是北方少数民族出身,该族人忌讳狗字,因此敬新磨故意用这话来讽刺庄宗在宫中养狗,不成体统。庄宗听了怒不可遏,拿起弓,搭上箭就要射死敬新磨。敬新磨见事情紧急,急中生智,大喊:“陛下您不要杀死我呀!我和陛下相辅相成,杀死了我将对国家不利!”

庄宗听罢很是奇怪,忙问理由,敬新磨诡秘地说:“陛下开国,年号改为‘同光’,天下人都称您为同光帝。‘同’,就是‘铜’,你若杀死了我敬新磨,没有我这‘磨’,你那‘铜’也就无法发‘光’了。”

庄宗听了很佩服他的机智善变,就赦免了他。

包公巧断案

从前,某乡一财主,有一子名薛补成,六七岁时,家人就把他送进学堂攻读。由于他生性顽劣,虽说在学堂里混了十多个年头,但却学识浅薄,整日不务正业,成了远近有名的浪荡公子。

一次,他到邻村闲逛,看中了王老五的闺女秀娟。回来后就托亲找友,硬要人家给他提亲。几次不成,他便仗着父亲有钱有势,便安排好下人和打手们,定下个日子抢亲过门,但他又作贼心虚,怕遭乡邻唾骂,就暗自单方写了个婚约:

薛补成娶王秀娟为妻不能毁约理自当然立此为证。

他在抢亲那天当众宣读:“薛补成娶王秀娟为妻,不能毁约,理自当然,立此为证。”以此来表明他是明媒正娶。这一来王老五父女遭了劫难,呼天喊地,没有办法,众乡邻惹不起薛家,也都无可奈何。

正在这危难之际,包丞相私访民情路经这里。听到混乱之声便命随从上前询问。随从禀报后,包丞相走到近前一看,心中早已明白了八分。于是把薛补成和王老五父女召到跟前,并让众乡邻席地而坐一起听审。包丞相问明事情原委后,让薛补成把婚约递上,过目之后,声色俱厉地喝道:“大胆奸民薛补成,你还强词夺理?这婚约上明明写着‘薛补成娶王秀娟为妻不能,毁约理自当然。立此为证。’白纸黑字,一字不差,你还敢抵赖吗?”

薛补成听后哑口无言,只是叩头求饶;王家父女听了不胜感激,千恩万谢;众乡邻听后惊喜地称赞道:“真不愧替百姓办事的包青天,一个标点符号断明了此案,神哪!”

獐旁为鹿

王元泽是宋朝宰相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才几岁的时候,有客人送来一只獐和一只鹿。客人顺便逗小元泽,问他:“你可知哪个是獐,哪个是鹿?”小元泽从来没见过这两种动物,当然不知道了。但他想了想便答道:“獐旁为鹿,鹿旁为獐。”客人听了小元泽的回答,连连夸他聪明。

“滑”为水之骨

苏轼,号东坡,北宋时期天下闻名的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他不但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性格开朗,诙谐幽默,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与同僚们开玩笑。王安石是当时的宰相,他经常与苏轼在一起品文论字。有一次他问苏轼:“你的号叫东坡,这个‘坡’字作何解?莫不是土之皮?”苏轼马上答道:“按你这种说法,那‘滑’字就是水之骨了?”说得王安石也笑起来。

一语竟值百万贯

南宋时,有一日杨存中在郊外散步,遇到一个看相测字的人。杨存中用手杖在地上划了一个“一”字。相士慌忙向他叩头并且说:“您为何穿着普通的衣服来这里呢?应当珍重贵体呀!”

杨存中十分诧异,问他何以知道自己身份的。相士说:“‘土’上加‘一’,不是‘王’吗?”杨存中当即写了张赏券,赏给他五百万贯钱,签上了自己常用的签名,叫他明天到府中兑取。

第二天,相士到王府去取钱,王府管钱的人拿着这张赏券,细看后,声色俱厉地对相士说:“你是什么人?竟敢伪造我们王爷的签字来骗钱,我要把你送到官府去问罪。”

相士讲了事情经过,希望杨存中出来一见。王府管事和管钱的人凑了五千贯钱将他打发了,相士大哭,痛骂管钱人。后来,相士找机会把事情告诉了杨存中。杨就责问管钱人,管钱人从容不迫的回答道:“他今天说你是王爷,以后不知要怎么往上胡说了,那会给您招来很多流言。现在您已经晋封为王了,哪里还用得着相士给您看?”

杨存中听了这话非常满意,站起来拍着管钱人的背说:“你说得对。”当即将准备给相士的几百万贯钱赏给了他。

微臣不与仕官亲

明朝时候,解缙年仅14岁便考中进士。明太祖不相信如此小小年纪的人就能考中进士,于是便亲自召见解缙,问他是否与试官有亲戚关系。解缙以诗回禀道:

微臣不与仕官亲,一朝天子一朝臣。

甘罗十二为丞相,臣比甘罗长二春。

江山已定

周玄素是明朝有名的宫廷画家。有一天,朱元璋为了满足自己“永坐江山”的欲望。决定在宫殿的壁上画出天下江山图,于是便将周玄素召来。周玄素害怕画出来不合上意,会遭大祸,但又不能直接拒绝,只好对朱元璋说:“微臣未尝游遍名山大川岂敢乱涂。还请皇上画下一个轮廓,微臣再来润色。”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当即挥动大笔,胡乱画了一张草图,令周玄素润色。周仍然怕撞大祸,看了一会,有说:“皇上江山已定,岂敢动摇!”朱元璋被戴上了高帽子,让周玄素作画的事也就作罢。

徐渭以酒作利息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字文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民间流传着很多他的机智故事。

一天,徐文长的邻居张关寿急着用钱,想向他借十两银子,可是徐文长手头也很拮据,只好陪他去向专放高利贷的高立重借债。

高立重说:“10两银子的本钱,明年到期,利息四两银子。既然徐先生也在这里,有徐先生作保,字据就不必出了。”

徐文长笑道:“我看,10两银子还三两酒的利息吧!”

高立重很自然地把“酒”字错听为“九”字,觉得相差无几,就欣然答应了。

一年过去了,张关寿照徐文长的指点,一手拿着10两银子,一手提着装了三两酒的酒壶,由徐文长陪同,送到高立重那里。

高立重见了气急败坏地大骂起来。徐文长说:“去年明明说好利息是‘三两酒’,高掌柜怎么可以说话不算数呢?”

高立重因为没有“三两九”的真凭实据,只好自认倒霉。 paijxQmtVdx21QkFJ1tMNsyNzAmoTRZxq+l2N3hmu65Qc104czss3QhAtSPLZW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