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楔子

很多年以后,当宋庆龄独自站在窗前回忆起她和孙中山的过去时,肯定会想起这个遥远的夜晚。这注定是她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之一,她坚信孙中山也会有同感。因为这个夜晚,她流掉了他俩一生中唯一的孩子。

1922年6月16日凌晨3时,孙中山与宋庆龄居住的广州观音山越秀楼。附近传来枪炮声,炮轰总统府的是一个叫做叶举的粤军将领。粤军虽然是当时广州方面绝对的实力派掌权者,可是当时的孙中山毕竟也是名义上的大总统。一个不起眼的将领何以如此胆大包天,犯上作乱?

因为陈炯明。

两年之前,1920年的初夏,陈炯明借着挫败控制广州的桂系军阀之际和自己那颗热忱的革命之心,迎回了被桂系军阀逼离广州的孙中山。这是孙中山第多少次踏上广州这块土地,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经53岁的孙中山对待革命依旧充满激情。他来不及感谢陈炯明为他做出的努力,因为在这位屡仆屡起的革命领袖眼里,现在要做的重要之事还有更多:北洋军阀牢牢控制着绝大部分中国。这根本不是他理想中的民国。他要北伐,要武力解决北洋军阀的问题。

然而,迎他回粤主持大局的陈炯明对于孙中山的意见却并不认同,武力统一中国南北,这谈何容易?当时担任陆军总长、广州省长等职的陈炯明,希望采用“联省自治”的办法。不过,他却无法说服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于是,1922年4月,陈炯明被迫选择辞职,回惠州隐居。这引起了陈炯明部下的不满。恰好当年6月2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宣布辞职。因孙中山曾发表过政治宣言,承诺如果徐世昌下台,他亦将下野。于是,社会名人蔡元培、胡适等人6月3日联名致电孙中山和广州非常国会,呼吁他实践诺言。这正合陈炯明的部下之意。他们希望孙中山赶快辞职,兑现与徐世昌一齐下台的宣言,迎陈炯明上台。

6月15日夜,陈炯明部下、粤军总指挥叶举召集高级将领开会,决定发动军事行动逐孙下台,并事先通知孙中山“撤离总统府”。孙中山听后不以为然。不料16日凌晨3时,叶举部包围观音山上孙中山的寓所越秀楼。孙中山立即化装离开。宋庆龄担心与孙中山一起行动目标过于明显,会拖累他,于是与卫队仍暂留寓所内。深夜里,双方互有试探性交火。早8时到下午4时,宋庆龄与卫队被困总统府。下午4时,借广州卫戍区司令魏邦平派副官到总统府讲条件之机,宋庆龄从总统府脱身。但因其有孕在身,所以走走藏藏,直到晚上才到达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家里。惊魂未定的宋庆龄,因惊恐疲惫交加,不幸流产。这是她与孙中山结合七年来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孩子。避居到广州洋面永丰舰上的孙中山,得到夫人流产的消息,悲愤交加,数次炮轰广州城。然而,他却无力攻击广州,因为他没有兵。他再一次感觉到,必须要有一支自己的军队。不然,不要说革命,连自己和妻儿的命都保不住。

之所以说他再一次产生这种感觉,是因为这之前他已经有很多次这样的想法。

20世纪初的中国大地上,各种力量殊死搏斗。1912年的刀光血色中,清帝逊位、民国肇始、孙中山下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然而不久后,宋教仁案发生,革命派一致认为袁世凯是幕后黑手,遂掀起“二次革命”。可惜南方军政府在袁世凯的“遣散南兵”政策下,已无力抵抗,孙中山当时恨恨地说:“如果我有两师兵,必亲率而讨之”。然而,他没有兵。

1918年5月,广州非常国会在西南军阀的收买操纵之下,改组护法军政府,取消大元帅制,改为七总裁制。孙中山的实际权力被剥夺,他愤愤不平,向非常国会提出辞去大元帅职,并发通电说:“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然而,他的牢骚并没有改变辞职的命运,还是因为他没有兵。

而这一次……

回顾十几年来的革命经历,从借助会党发起革命,到运动新军建立民国,再到依靠军阀讨伐军阀。一次次的失败,关键就是没有自己的兵。兵!哪里有兵?哪里有自己的兵?!

孙中山在军舰上待了50多天,无法上岸。他不停地思考着破解方法。焦头烂额之际,他突然想到:去年11月份在桂林的时候,有个自称是“共产国际代表”的俄国人,建议他“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对,就是他了!俄国人搞革命,不如孙某人早,但是成功的很快,成立了共产党,还建立了“苏维埃”。并且还把共产党组织传到了中国……

想到这里的孙中山,信心大增。在蒋介石的护送下,孙中山于1922年8月9日乘永丰舰离开广州,驶往上海。在上海,他多次与李大钊、陈独秀、林伯渠等共产党领导人商谈,同时与苏联代表越飞会谈,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列宁派人帮助。为了一探虚实,他还于1923年派自己最信任的蒋介石等4人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军事情况。得到的消息令人鼓舞,孙中山决定,就和共产党合作了,要“联俄联共”。

同年,孙中山与谭延恺回到了广州,成立了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但是他丝毫没有忘记“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大事。此后,他亲自选址,勘定了黄埔长洲岛作为军官学校的校址。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宣告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会上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月24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成立。孙中山把建校工作抓得很紧,交给他最放心的蒋介石为筹备委员长。建校工作有条不紊的准备着。5月5日,黄埔军校最终正式成立并开学了,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日,这个日子是孙中山定的。这一天,他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在开学典礼上致辞。

孙中山明白6月16日对他的特殊意义。宋庆龄也明白。

这一天,不仅有对两年前的纪念,更有对这所军校的企盼。 +21ezKGk8BtKgZM5kbXpvxVeWPPMh14uSTNkqzLFQCD9eRx5ntZu+5EapDQBZc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