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次贷危机:金融界大火灾

次级债危机自爆发以来,已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并进一步蔓延到经济领域,影响了美国等诸多经济体的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不少学者评论说,此次危机的严重影响绝不亚于亚洲金融危机。甚至有人说,华尔街应树立一块大牌子,写着:结构性产品——华尔街葬身于此。那么究竟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结构性产品又是什么概念呢?

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及“优惠级”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两个层次的市场服务对象均为贷款购房者,但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

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但随着美国住房市场大幅降温,加上利率上升,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导致一些放贷机构遭受严重损失甚至破产。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了投资者对美国整个金融市场健康状况和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导致近来股市出现剧烈震荡。

从次级债危机一步步蔓延的链条来看,最初决定这一市场发展起来的经济主体,以及一环扣一环加入到这个链条中来的经济主体,其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愿为自身希冀的利益付相应的代价。

首先,次级贷款缘何风起——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可以说是美国放松金融管制、金融产品创新、政府住房政策、税收政策和住宅抵押信贷经营方式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次级贷款是指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贷款。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

其次,次级贷款的申请者——糊涂抑或是愚蠢的羔羊。

次级贷款的本质特征就是对经济实力不强的人提供代价高昂的提前消费能力。对于贷款申请者来说,现代金融机制赋予其跨时期选择权,即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而对于未来的期望,应源自于对收入,或者说对自身发展潜力的合理评估。

次贷大规模膨胀的过程中,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且仅需申报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如工资条、完税证明等。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咨询机构——住房抵押贷款资产研究所2006年4月对100笔此类“零文件”贷款进行了一项跟踪调研,调研者比较了贷款人在申请贷款时申报的收入,同其提交给国内税务署的税务申报比较,发现90%的贷款人高报个人收入5%或以上,其中60%借款人虚报收入超过实际收入一半以上。德意志银行的一份报告称,在2006年发放的全部次级房贷中,此类“骗子贷款”占到40%。

骗子的未来只能依靠骗局的持续运转。可惜,当利率不再下降,房价不再上涨,在市场发展的方向和赌者下注的方向相反时,最先出局的就是那些承担了自己不应该承担的风险的人。个人次级抵押贷款者是第一批倒下的,因为他们承受了更高的利率,本身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保证持续还贷。

提前消费应该以未来发展潜力为基础保证,而不是未来投机获益能力。次级贷款的申请者们并不愿为自己的现时消费在未来付出超额的、稳增的代价,而将这笔赌注倾注在无形的房产增值上,试问,有谁能赌得过经济形势呢?

第三,次级贷款的发放者——贪婪而放纵的趋利者。

在美国,个人贷款者是向抵押贷款公司而不是直接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是一项高回报业务,相比普通抵押贷款6%~8%的利率,次级房贷的利率有可能高达10%~12%,而且大部分次级抵押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的形式。但由于次级贷款对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较优惠级贷款低,借款者信用记录较差,因此次级房贷机构面临的风险也天然地更大,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还款违约率是优惠级贷款市场的7倍。

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这其中就埋下了次贷危机的两个致命硬伤:其一是零首付,购房无需提供首付款,全部购房资金皆可从银行贷款,另外前几年可以只付息而不用偿还本金,以此来吸引借款客户;其二,对借款人不作任何信用审核,即针对“次级信用”的人借出大笔金额。这种假设之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得到维持,是因为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可以了。但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很自然地会出现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加剧了次级市场危机的发生。

第四,次级贷款的调包者——中转站。

次贷在经济中转圈的第二站是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抵押贷款公司将抵押贷款出售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银行将抵押贷款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后出售给再购买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者,转移风险。同时,银行会与抵押贷款公司签署协议,要求抵押贷款公司在个人贷款者拖欠还贷的情况下,回购抵押贷款。银行还会购买一些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相当于购买一种对抗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的“保险”,来进一步分散自己的风险,但同时将更多的经济主体牵入到次级债的链条中来。

第五,次级债券的购买者——最大笨蛋理论。

次级房贷债券的大宗购买者是公募基金、避险基金、退休基金或保险公司。当次级贷款人的违约率升高之后,这些债券的评等便被SRP等调降,债券的价格因此大跌,使投资者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而且是没人接手。更有甚者,美国贝尔史登(Bayer Stern)证券公司旗下的避险(或私募)基金就是专门投资这种债券(因利息略高),而更糟糕的是他们还再拿这些债券抵押,再去多投新的次级债券。

次级按揭贷款转到这里,基本便到了终点站,没有下家了。在这个链条上,主要涉及了贷款申请者、放贷机构、银行和投资机构。在房价只涨不跌的时期,链条上的绝大部分人都会获利。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好处就在于能使房产增值的收益分配给更多的人:抵押贷款公司的利润来自于将抵押贷款出售给银行,银行的利润来自于将抵押贷款证券出售给抵押贷款证券购买者,而抵押贷款证券购买者会享受到比购买国债或投资级债券更高的收益。这还不包括那些间接参与进来的投资者,包括购买抵押贷款公司或者银行股票的投资者。

然而房价不可能只涨不跌,美国房产价格的上涨在2005年底达到一个顶峰。2006年以来,成屋销售、新屋销售和营建支出等房地产行业的指标都出现了回落。在房地产市场投机气氛浓烈的时候,房产价格的下跌会迫使房产投资者竞相杀价急于出局,而少有购买者。最终的结果是房价跌势加重。这个链条最终演变成恶性循环,使得许多个人在危机中破产,使得一批批金融机构在危机中倒下。

综观历史上著名的金融危机事件始末则不难发现,其本质都是在过分追求利润的目标下,集体缺失风险意识、经济个体故意冒险、风险控制体系失灵或产生盲区,从而导致最根本的金融机制失效。经济主体有意甚至恶意忽略风险因素而参与到交易中来,使得一开始具有良好和健康发展前景的创新产品或者交易,演变成一环扣一环的传球游戏,并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牟利。当外在经济因素良好的时候,众多参与者程序化的将“烫手的山芋”传递出去,利润滚滚而来,似乎傻瓜都在赚钱;可是在这一过程中,经济个体只是将风险传递下去,而对于整个金融及经济体系来说,风险无法再转嫁,也没有被消化。于是,在“众贪”的冒险行为中,整体经济体系的风险因素不断累积、不断增加,终于有一天,成为引爆危机的导火索。残酷的是在众多表象下,正确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但却是无可奈何的一个,那就是如何扼制人们无尽的贪欲。

西方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不幸成为众多市场行为为自己开脱的法宝。然而,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换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应用于金融领域,似乎应该意味着要追求同等风险水平下收益的最大化,或者说相同收益水平下风险的最小化,而不是单纯贪婪的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单一目标。利益的孪生兄弟,是代价。

次级债危机爆发以后,对很多国家的股市及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各国相继开始采取措施,控制危机进一步恶化。但是,坏的事情总比好的事情更容易传播,到目前为止,还没法估计这场危机的前景终究如何。世界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闭了,师姐第三大投行将自己卖了,试问未来,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呢? 8xCB48OOgztiTqvDuvbQC9NQXI4w8rR4s8mXiIG4/L5qMerWQM4NJcMPB4UXEH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