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无条件地服从

“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整体的巨大力量来源于个体的服从精神。在公司中,我们需要这种服从精神,上层的意识通过下属的服从很快会变成一股强大的执行力。”

军队素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闻名。“没有任何借口”意味着你要绝对服从,为一切行动负责,而不可有任何逃避或对抗的情绪。将军只有让士兵们绝对服从指挥,才有可能塑造出一支纪律严明、执行有力的威武之师。所以,没有废话,无条件服从,是西点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做一个成功的服从者

在西点,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学不会服从,也就学不会管理。将服从训练成习惯,就会水到渠成地走向成功。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必须学会服从上司的安排。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必须向三军总司令,也就是总统负责,而总统则必须向国会及全体国民负责;即使是跨国公司的总裁,仍然是向董事会、股东和消费者负责。

这一认识,是从严格的服从训练中一点一点摸索得来的。对于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新学员,更是艰难的一课,然而这正是他们学习管理能力的第一课。为了培养服从意识,西点军校教育每个学员避免“对总统、国会或自己的直接上司作任何贬低的评论”。西点教诲学员:“不要上送那种不受上司欢迎的文件和报告,更不要发表使上司讨厌的言论。”“如果摸不准自己上送的报告或发表的讲话是否符合上司口味,可以事先征求一下上司的意见。”

西点军校还培养学员养成公务员的性格,坚信上司是完美无缺的有识之士,对上司不要有任何猜疑,这是西点的传统美德。

公司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决策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是在需要发表意见的时候,坦而言之,尽其所能。但当上司决定了什么事情,就要坚决服从,努力执行,绝不表现自己的小聪明。黑格将军之所以被尼克松看中,就是因为他的服从精神和严守纪律的品格。

西点军官不论级别高低,都要服从上级的命令,因此管理艺术是发出命令与执行命令的一个奇妙的混合物。“在你能够管理之前,你应该学会怎样去服从。”西点基地士官学院院长理查德•A•霍金斯上校(西点59届学员)解释说:“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是一名忠实的服从者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

从新学员在西点军校门口走下公共汽车的那一刻起,他便告别平民生活的“友好世界”,准备服从无数的命令。首先是一些繁琐的事情,最后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即刻服从命令是人们对西点军人普遍的印象,这是真实的。每位学员都会立即接受命令,并着手找出执行该命令的办法——这一过程需要学员们自发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同的命令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执行,命令本身不会告诉你应该怎样做——而仅仅是“你必须完成它”。

西点学员在个人权威与集体权威产生矛盾时,他们最终遵从的是个人权威服从集体权威。西点学员的这种服从意识,正是众多管理者所缺乏的,还有许多的管理者没有学会适应服从这一角色。不容否认的是,在某些大公司,仍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抱有唯我独尊的蛮横观念——只有别人服从我,哪里有我服从别人的道理。

当然,西点军校提出的“服从”,绝不仅仅是指“听话”,也不仅仅是指机械地遵照上级的指示那么简单。服从需要个人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它需要在一定限度内牺牲个人的自由、利益,甚至生命。服从,也是公司中一个优秀员工必须接受的严峻考验。会服从的员工也并不是凡事都唯命是从,服从强调的是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

被选入西点军校的学员,不论是在学业还是课外活动的表现上,都是名列前茅的高材生。具有这样优越条件的青年,也可能变成刚愎自用、自高自大的管理者。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为了防患于未然,西点军校对刚入校的新学员都要进行极为严格的服从训练。这些训练让他们明白,他们只不过是西点这个大团队中的一分子罢了,并且需要有一定的法规和传统来约束他们,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对国家负有重大的使命。

服从没有条件

绝对的服从意味着,你要无条件地服从一切命令,为自己的一切行动负责,不可有任何逃避或对抗的情绪。军人无条件地服从上级的命令,才能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下级在接到命令时,“保证完成任务”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遇到困难时,他们要努力寻找方法;违反纪律时,他们要勇于承担责任;面临挫折时,他们还要挺身而出!在职场中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员工只有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员工只有无条件地服从上级的命令,才能增强整个团队的执行力。

工作中每个人都会碰到上司交代任务的情况,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到两个问题:第一,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我能不能办或者应该怎样去办?第二,向你布置任务的上司正在等待你表态,等待你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你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还是对上司说“不”。

在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抱怨自己缺乏机会,并努力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殊不知,正是他们不讲服从、爱找借口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导致了机会一再地与他们擦肩而过。成功者则相反,他们不善于也无须编造任何借口。对于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他们能够绝对服从,承担起责任,也因此经常享受到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所获得的成果。他们不见得有超凡的能力,却绝对有着超凡的心态。他们坦率地应承下任务,积极主动地寻找方法,并对自己的执行结果及时回复,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逃避、退缩,为自己寻找借口。

王光和张颐同时供职于一家音像公司,他们能力相当。有一次,公司从德国进口了一套当时最先进的采编设备,比公司现在用的老式采编设备要高好几个档次。但是说明书是用德文写的,公司里没有人能看得懂。老板把王光叫到办公室,告诉他:“我们公司新引进了一套数字采编系统,希望你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后再带领大家一起吃。”王光连忙摇头说:“我觉得不太合适,一方面,我对德语一窍不通,连说明书都看不懂;另一方面,我怕把设备搞出毛病来。”老板眼里流露出失望的神色。他又叫来了张颐,张颐很爽快地答应了,老板很高兴。

张颐接下任务后就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他对德文也是一窍不通,于是就去附近一所大学的外语学院,请德语系的教授帮忙,把德文的说明书翻译成中文。在摸索新设备的过程中,他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就在教授的帮助下,通过电子邮件,向德国厂家的技术专家请教。短短一个月下来,张颐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新的采编设备。在他的指导下,同事们也都很快学会了使用方法。张颐因此到了老板的赞赏。以后,有了什么任务,老板总是第一时间找到张颐。因为他知道,张颐不会让他失望。王光用一个借口逃避了一个难题,同时也把加薪晋升的机会给丢弃了。

服从是没有条件的,很多人喜欢煞费苦心地寻找借口,却无法将同样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工作上面。要知道,寻找借口的唯一好处,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或社会,但这样也会把到手的机会给拒绝掉。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喜欢找借口的人会成为企业的称职员工,为社会所信赖和尊重。许多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喜欢找借口的人注定是职场与生活中的失败者。

一个没有无条件服从意识的人,就会习惯于寻找借口,而不断的寻找借口总是和悲观主义、无助感等消极因素相伴而行。找借口也许是一种症状,悲观和无助则是潜在的习惯和感觉。无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要素总是会一起出现,它们是个人责任感的敌人,也是成功的敌人。事实上,这些悲观、无助、恐惧的感觉,都是一些虚妄的东西。我们恐惧的对象并不是工作中的困难,而是我们在自己头脑里架构的那个悲剧,它像脑海里的鬼影,令我们忧虑、胆怯。

很多人认为自己也能够服从上级的命令,但他们所谓的服从是有条件的,他们认为“对的就服从,不对的就不服从”,或者“能做的就服从,不能做的就不服从”。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服从是无条件的,接到指令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去执行,自作聪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一次,TCL公司决定撤出某型号机器,所有的店面都接到通知,并于规定日期内完成。某日,TCL一位高级经理在到店面巡视时发现其中一家并未将那个型号的机器撤下架,询问其原因,该店面的负责人高某解释道:“主要是我认为此种机器的机型还比较新颖,只要给我一周的时间,我一定能将其以合理的价格售出。”此事的结果也正如高某所承诺的那样,机器在很短的时间内即以较高的价格售出,但高某并未受到嘉奖,反而挨了上头一通批评。

对于这件事,那名高级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虽然说这名负责人成功售出了该机器,但我依然不太赞成他的做法。因为对于公司的决定,有时员工并不能了解全部情况,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员工能尊重、执行公司的决定。即便是站在为公司利益的角度,也不鼓励这种行为。有好的建议、想法可以向公司反映,但不能不执行我们作出的决定。”

工作中每个人都会碰到上司交代任务的情况,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到两个问题:第一,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我能不能办或者应该怎样去办?第二,向你布置任务的上司正在等待你表态,等待你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你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还是对上司说“不”?

那个挨批评的高某便是典型的自作聪明、不懂服从的人。他的言行无异于宣告他比上司更具判断力,而且他使用的判断标准其实就是他自己的标准,而非上司的。这样的人又怎能叫上司放心呢?

当然,上层的决策也有发生错误的时候,但是,作为一名下属,你还是应该遵从执行。你既不能事先加以肯定或指责,也不要事后抱怨或轻视他的决定,或者寻找各种借口来推托,因为上级做决定前是经过了周密的考虑和计划的。更何况,作为一名下属,你很难断定决策是对的还是错的,因为很多东西在没有最终答案之前无法确定。所以以下属的身份在团队中工作,你的第一任务便是坚决服从、马上执行。

将服从训练成习惯

英国的威灵顿公爵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军将领,曾任英国第25、第27任首相,治军严格的他被称为“铁公爵”,他曾说:“服从命令是一个军人的天职,这是我们的责任,并不是侮辱。军人必须把服从训练成本能,训练成习惯。”

“一切行动听指挥”是军人的一种本能,成为一名军人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服从。服从就是无条件执行上司的命令。在西点军校的观念中服从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对西点人来讲,对权威的服从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因为军人就是要执行作战命令,要带领士兵向设有坚固防御之敌进攻,没有服从就没有胜利。

商场如战场,职员如战士,一样需要无条件的服从意识与令行禁止的严明纪律。优秀的员工具有很强的使命感,绝对服从,拒绝借口,视完美复命为天职;相反,末流员工喜欢找借口,喜欢推卸责任,对任务无动于衷,在执行的时候敷衍塞责。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这也是造成二者卓越与平庸的根本原因。

西点退役上校唐尼•索恩在他的回忆录里描述过他当年刚进西点时的一个小故事:

1962年,当时我还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18岁青年,报到那一天我穿着一件红色T恤和短裤,提着一个小皮箱来到西点军校。在体育馆办理完报到手续之后,我就走向校园中央的大操场。在操场边上我看到了一位穿制服的学长,他当时的样子只能用完美无瑕来形容:他肩上披着红色的值星带,表明他是新生训练的负责人之一。他远远看到我就说:“嘿,穿红衣服的那个,到这边来。”我一面走向他,一面伸出手说:“嗨,我叫唐尼•索恩。”我面带笑容,期待着他对我亲切的问候。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非常严厉地对我说:“菜鸟,你以为这里有谁会管你叫什么名字吗?”你可以想象得到,我当场被他驳得哑口无言。紧接着他命令我把皮箱丢在地上,单是这个动作就折腾了我半天。我弯下腰把皮箱放在地上。他说:“菜鸟,我是叫你把皮箱丢下。”这一次,我弯下身,在皮箱离地面5厘米左右松手让它掉下去,他却还是不满意。我一再地重复这个动作,直到最后一动不动只把手指松开让皮箱自己掉下去,他才终于满意。”

这种“斯巴达式”的训练方式是西点军校的一大特色,它使学员们的身体疲惫不堪,而这正是训练学员们服从权威的有效有段。西点强调服从,训练学员们通过服从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达成既定的目标。

经过四年的学习与训练,西点学员们已经把服从训练成了一种本能的习惯,西点学员在个人权威与集体权威产生矛盾时,他们最终遵从的是个人权威服从于集体权威。西点军校提出的“服从”,绝不仅仅是指单纯的“听话”,也不仅仅是指机械地遵照上级的指示。服从需要个人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它需要在一定限度内牺牲个人的自由、利益甚至生命。

军人必须服从,学不会服从,不养成服从观念和习惯,就无法在军队立足。并不是所有上司的指令都千真万确,上司也会犯错误,但上司的地位、责任使他有权发号施令;上司的权威,整体的利益,不允许部属抗令而行。因此,服从观念要在西点学员身上打下深深烙印,忍受不了“服从”这种军人特殊的美德,就请走人。

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服从也依然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尤其是在职场中,在团队合作中。在企业中,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放弃个人的一些观念,而完全融入到组织的价值观念中去。无条件地执行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好员工。而作为一名领导者,也必须学会服从。只有学会了服从,领导者才有可能以最佳的方式和方法处理好个人权威与集体权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服从命令并且立刻着手去做,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服从是一个优秀员工必须接受的严峻考验。会服从的员工也并不是凡事都唯命是从,服从强调的是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公司文化。正像西点的校训一样,全体员工要有自己的共同愿景。企业文化是公司之魂,它可以把所有原本个性迥的异员工团结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公司发展的驱动力。

企业的动作也同军队一样是由一个命令系统构建的。如果下属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那么在达成共同目标时,则可能产生障碍。反之,如能完全发挥命令系统的机能,此团队必可胜人一筹。

服从是最重要的一种团队精神。西点军校培养的是未来军队中的管理者,这些未来的管理者们,还在军校接受服从训练时,就失去了自由和个性。换句话说,他们在个人自由和保持个性独立遭受威胁的时候,仍然能够为了维护团队的利益和形象做到绝对服从。西点军校的学员进行了这一系列训练,在他们成为管理者之后,才能够真正以国家和民众利益为重,并坚决服从来自国家的命令!

同样企业的管理也必须以服从作为根本。西点军校有一个理念:一个管理者的成败,有很多地方就是取决于有没有学会服从的角色。这一点对于很多经营并不顺利的企业及其工作并不顺利的员工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缺乏服从意识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服从是对人的一种考验,经受住了这种考验并能把服从训练成习惯的人,将能够自在地立足于这个社会,不断地走向成功。

服从要有归零心态

西点军校在给新学员家长的一封信中明确写道:“您的儿子选择进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就是选择作出牺牲,选择忘掉过去所有的成绩,选择一切从头开始。”每位学员在进入西点之前必须对这个问题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或者迎接挑战,作出牺牲,或者放弃西点,没有中间道路可供选择。

一位西点教官曾对新学员说:“在西点军校他们首先会剥光你的衣服,但是他们还不肯就此罢休。他们要把你身上仅有的一点点自尊心绞干——你将失去不受别人干预、自由自在生活的正当权利。”

Free Markets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戴夫•麦考梅克是西点军校1987年毕业生,他回忆起刚进西点时的情景说:“西点军校是特别能打消傲气的地方。我来自一个小镇,在那里,我是优等生,而且还是一个运动队的头。我来到西点后发现,我的同学中60%是运动队的头,20%是所在中学的尖子。今天你还是一个地方的明星,明天你就只是数千强者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不管新学员的社会经历,不管是什么背景的学员,即便是总统的儿子,陆军部长的儿子,只要一进西点就一律平等,就得一样进‘兽营’,一样训练,一样学习,吃穿住行完全一致,任何特权都必须放弃。新学员都将被视为如同白纸一样的婴儿,新学员受训刚开始时只有编号而没有名字,没有一切个人的特殊物品,日程安排得满满的,让学员只有时间去执行命令而没时间去思考。走进西点军校每个人都要抛弃曾经的荣誉、家世和背景,所有一切都将从零开始,任何长官的命令你都必须服从,每个人在这里都没有特权可言”。

西点军校告诫每位学员:过去的一切只能代表你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至于你在4年后会如何,那取决你从现在开始的表现。如果说服从是一个组织健康运作的基础,那么“一切从零开始”的心态就是服从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明白自己的知识相对于世界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将自己贬到最低点,学会服从新的权威与规则,然后才能重塑一个新的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要不断面对新的环境,既然服从是我们在社会组织中正常生存的必备条件,那么保持一个“归零心态”是我们适应环境的最好选择。

许多刚参加工作的人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好高骛远,忽视做“打水扫地”这样的零碎工作,认为是“大材小用”,老想做大事,结果是眼高手低、常常碰壁。实际上,人的特长应当成为适应环境的“催化剂”,而不该成为挑剔工作的“资本”。

刘先生从一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一家银行工作。他学电脑,会编程序,可谓是“玩”计算机的一把好手。不料,他被“发配”到银行下属的一个支行,做柜台出纳。这下他有些“懵”了。整天与客户打交道,一笔又一笔的收进付出,让他感到十分枯燥。实际上,单位领导知道刘是学电脑的,也想让他担负起一个支行的电脑管理的工作,之所以安排他“下基层”做出纳、会计,目的是为了让他熟悉业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随着一些先进科技成果的运用,人们的工作效率普遍提高,人才市场供大于求,许多人都难以找到真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对于初涉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任何一个岗位都是新的,都需要熟悉。要记住一个道理:做好一份工作,需要了解比该工作广泛得多的知识。许多人盲目自信,高估自己,强调“发挥特长”。但如果不顾眼前的现实,一味地强调发挥特长,则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其实,要求“发挥特长”是可以理解的,找一份自己熟悉的、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干起来会得心应手。

小马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广告公司去就职,报到的那一天,他对经理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要求专业对口,而且要“充分注意到我的特长”。这位在大学美术系因为专业成绩不错而大受青睐的人,很坦率地要求让他到广告设计部门,以为这才能发挥他的优势。可是,公司经理首先让他到业务部门实习,过了试用期后再决定。小马听后觉得不开心,认为这样做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到了业务部门既不安心工作,又不虚心学习,结果给人留下了“工作态度差,能力欠缺”的印象。

按照常理,分配工作岗位应与职员的特长相符合。但这个特长只是个人所“认可”的,有时候并不是单位所立即需要的,因为每个单位都有个结构完整、最佳组合的问题。个人特长,只有让单位了解,并作为构成整体的一部分时,才能成为人才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特长服从需要,而不是需要迁就特长。如果你也碰上了“用非所学”的情况,或不能发挥自己所谓特长的问题,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舍弃”你的专业,“掩埋”你的特长,把自己归零,重新开始,边学边做。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并且要有从底层做起的思想准备。正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要极有耐心地从砌一块砖、一堵墙做起。一心想速成为一名“建筑师”是不现实的,只有在砌墙加瓦中才能学到真本领,逐步锻炼自己具备“未来建筑师”的素质。同时,也要有安心工作的良好心态。对眼前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视之为理想岗位的“阶梯”。学会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发挥自己的能力,让别人真正认识到你是一个有素质的人。

就像刚刚学会挪步的孩子,几乎所有的初涉工作岗位的人在“菜鸟”阶段,都曾闹过不少笑话,甚至惹上麻烦。根据心理专家研究,刚出校门踏入工作领域的大、中专毕业生,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一些不适应的症状。即使给他们一份专业对口或能发挥特长的工作,还是会出现这类情况。

很多人都感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与自己想象中的差之甚远。因为许多人的想象往往呈理想化状态,从美好的愿望出发做了一系列美好的假设。但是现实往往不能使人如愿。因为多一次经验就等于多一次学习,重要的是先学会把自己归零,这样才有可能成长。所以,很多有经验的人指出,面对这些不适应,你最好先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千万不要动气或者感到心灰意冷。

现在知识呈爆炸式增长,所以任何一个职场人士即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依然要保持一颗归零的心,服从于新的需要并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给自己“充电”。因此我们要不断告诫自己——一切从零开始,学会服从和认同。

服从是一种美德

西点军校告诫每一个学员:选择到西点军校来,就选择了服从。西点是一个大熔炉,它要求西点学员在这里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其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够真正认识自己,从而为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西点人相信在服从命令的同时,也就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服从不是盲目地遵从,而是睁大眼睛,审时度势,寻找解决办法。一名忠实的服从者——愉悦地接受命令,从不错过扫除障碍的机会——当然会成为一位出色的管理者。

从这个角度来说,服从是一种美德。正是因为每一个进入西点的学员,能够放下自己的背景和优越感,清空自己完全从零出发,才能够进行完全的自我认识。可以这么说,从某种程度上,正是在这种完全不同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每个人才得以重新地塑造自己,才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因此我们说学会服从是一种美德,具有服从精神是通向优秀必要条件。

无独有偶,我国古代伟大的经典《论语》里有一句话:“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对于权威的服从,对于规则的遵守,宏观上讲是整个人类社会组成的根本,微观上讲也是生活于组织中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

在企业中,同样需要员工地的服从。每一个员工都要明白上司的命令必须坚决地服从。“服从是金”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好处非常大。员工要以“服从”为工作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个员工不懂得服从,思想上没有服从的观念,那么将会被企业所淘汰。服从是自制的一种形式,每一个员工都应去深刻体会作为一个企业的一员,即使是很小的一分子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服从领导的安排。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运作系统,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系统不可分割的部分,如果不能服从领导,各自为政,最后只会变成无政府主义,目标混乱,一事无成。每个员工都要有高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具有道德感并且遵从自己的良知,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自觉自愿地服从于领导,为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勇于承担责任。服从领导时一定要顾全大局。真正做到“公司兴则我兴,公司亡我的责任”,与公司共命运,只有这样你的事业才会获得成功。

狼是群居的动物,通常七八只为一群,采取集体狩猎的方式来猎食。这多少弥补了它们在力量和速度方面的不足。每个群体由一只健壮的成年公狼率领,捕食大多由母狼完成。在集体行动当中,每只狼在族群里的地位都不相同。动物学家习惯将狼群之中的领袖称为“阿尔发狼”,族群中包括食物的分配,纷争的平息,乃至后代繁殖的责任,都要靠它。其余的狼也都安于在族群之中的地位,并服从“阿尔发狼”的领导,这就是狼的社会。所以,那些所谓的独狼,一般都是为角逐“阿尔发狼”地位或者爱情斗技场上的失败者,带着身心的双重创伤,只好自我放逐,要么在自省中积累力量,要么就是死路一条。因此,独狼展示出来的造型就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特色,很容易获得生活中失意人物的好感。草原上没有一条狼会越出这道界限,向人投降。拒绝服从,拒绝被牵,是作为一条真正狼的绝对准则,即便是这条从未受过狼群教导的小狼也是如此。

在下属和上司的关系中,服从是第一位的。下属服从上司,是上下级开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前提,是融洽相处的一种默契,也是上司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必须服从上司的命令。

员工要服从领导,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要敢于挑战,在难事、棘事面前不低头,不管问题再多、困难再大、矛盾再复杂、任务再艰巨,也要努力克服,尽量不把矛盾上交,一定要防止和避免推诿扯皮、敷衍推卸等不负责任言行。

关于服从有这样一个笑话。

服从领导有几个必要的原则:领导绝对不会有错;如果发现领导有错,一定是我看错;如果我没有看错,一定是因为我的错,才让领导犯错;如果是领导的错,只要他不认错,他就没有错;如果领导不认错,我还坚持他有错,那就是我的错;总之领导绝对不会有错,这句话绝对不会错。

虽然这是一个过分的笑话,但其实却有着对服从根本性的解释。服从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一个组织责任明确,令行禁止。领导犯错,则他要为此负责;而如果你认为他有错却不去服从,那么你同样也犯了错误。每一级都对自己的上级服从,每一个上级都对自己的下级负责,只有这样组织才会明晰内部的结构,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总而言之,服从是一种美德,它可以让人放弃任何借口,放弃惰性,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情绪,让目标更明朗,让思绪更直接。对于命令,首先要服从,执行后方知效果;还未执行,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谈见解和不可执行的理由,走到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角色。对于有瑕疵的命令,首先还是服从,在服从后与领导交流意见,就是完成任务后的总结。这种总结是尤其可贵的,它让你更成熟、更优秀,并逐步显露出你的价值。企业就是如此,在服从、执行、总结的过程中攻克一个个目标,并相应调整策略,为完成下一个任务做准备。服从是成功的第一步。

整体力量来自个人的服从

西点52届毕业生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总裁兰德•艾拉斯科说:“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个体的服从精神。在公司中,我们更需要这种服从精神,上层的意识通过下属的服从很快会变成一股强大的执行力。”

对于西点学员来讲,服从上级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因为他们知道,西点军校所造就的人才是从事战争的人,这种人要无条件地执行作战命令,要带领士兵向设有坚固防御之的进攻,没有服从就不会有胜利。在西点,服从主要是一项考验,学员若能成功地通过这些考验,即可达到自律自制,以及更大的自主独立,使他们日后能够成为不求近利、高瞻远瞩的管理者。

公司中管理者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员工有没有学会服从。服从需要个人相当大的努力,特别是一向珍惜个人自由、自主的员工。

列队是西点的必修课,一年四季,他们每天都要进行至少两次的集合操练。这可以称之为点名的简单操练:从排长开始一级级向上汇报到队学员的数目。当然,列队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学员们以此种方式聚在这里,二百年来天天如此。更重要的是,列队暗示了服从是第一位的:这里,个人要服从整体,服从部队。

服从,在西点人的观念中是一种美德。在西点军校,即使是立场最自由的旁观者,都相信一个观念,那就是“不管叫你做什么都照做不误”,这样的观念就是服从的观念。

西点人认为,军人职业必须以服从为第一要义,学不会服从,不养成服从观念,就不能在军队中立足。1945年6月30日,在准备将巴顿将军的工作能力报告“201档案”归档时,布雷德利将军给巴顿写了一个不同寻常而又合情合理的评语:“他总是乐于并且全力支持上级的计划,而不管他自己对这些计划的看法如何。”

毕业于西点的威廉•拉尼德上校对此做了非常生动的描述:“上司的命令,好似大炮发射出的炮弹,在命令面前你无理可言,必须绝对服从。”Compass集团总裁约翰•克里斯劳(西点67届学员)讲得更为精彩:“我们不过是枪里的一颗子弹,枪就是整个美国社会,枪的扳机由总统和国会来扣动,由他们发射我们。他们决定我们打谁我们就打谁。”

西点人里还有许多体育和文化名人。已经有一百多个西点人(其中就有著名的巴顿将军)代表美国参加过历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美国许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也都和西点军校有渊源。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爱伦•坡服役两年后曾入西点军校学习,他的第三本诗集就题献给“美国军校生军团”,是由西点军校同学赞助出版的。大概闲云野鹤的诗人终非军旅所能羁留,爱伦•坡入军校几个月后,因为继父取消了他的继承权而闷闷不乐,未能遵守作息制度,缺课并误了出操,坡也就因此“重大失职”而被西点军校开除。另一个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詹姆斯•威斯勒,也因为不服从上司命令,误了值班而在三年级时被西点开除。

这两人的故事后来被西点军校用来教育学生——“不管你多么有才多么出名,只要在西点,就必须服从命令”。

西点智慧

西点军校所提出的“一个管理者的成败,有很多地方就是取决于有没有学会服从的角色”,对于当代某些失败的公司员工们,很有警示意义。他们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他们缺乏服从意识。他们之所以做不到服从,是因为他们经受不住考验,不能像西点学员那样为了服从而牺牲个人的自由和既得利益。

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应该时刻牢记西点提出的警世名言——“管理者的成功与否,有很多地方就是取决于他有没有学会服从的角色”!

2不找任何借口

在西点军校,教官指导学生时要告诉他们:“不要假设如果自己手中的剑再长一点,你就可以击败对方了。事实是,无论你的剑有多长,不主动进攻,也无济于事。只要你前进一步,你的剑自然就变长了。”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让每一个学员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久远的传统,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新生只能有四种回答:

“报告长官,是”。

“报告长官,不是”。

“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报告长官,我不知道”。

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其中“没有任何借口”是许多人一开始最不适应,但随后最为推崇的一句话。

新生可能会觉得这个制度不尽公平,例如军官问你:“你的皮鞋这样算擦亮了吗?”你当然希望为自己辩解,如“报告长官,排队的时候有位同学不小心踩到了我”。但是,你只能有以上四种回答,别无其他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你也许只能说:“报告长官,不是。”如果学长再问为什么,唯一的适当回答只有:“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在西点,接到命令时,他们没有任何借口,“保证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他们要努力寻找方法,不找任何借口;违反纪律时,他们要勇于承担责任,没有任何借口;面临挫折时,他们还是要挺身而出,没有任何借口!

在二战时期,盟军决定在诺曼底登陆。在正式登陆之前,艾森豪威尔决定在另外一个海滩先尝试一下登陆的困难。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三位部下。经过多次的讨论,那三位部下一致认为:这是一次不可能成功的行动,所以他们力劝艾森豪威尔取消这个计划。后来,艾森豪威尔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希曼将军,希曼将军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一任务。这一次战斗是极其惨烈的,盟军损失1500人,几乎全军覆没。但是这一场战斗为后来的诺曼底登陆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使诺曼底登陆一举成功。

希曼将军就是一位服从指挥、具有强大执行力的优秀将才。他接到任务后不多说一句话,就是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这种强大的执行力来源于士兵心目中“没有任何借口”的意识。

从西点军校出来的学生许多后来都成为杰出将领或商界奇才,不能不说这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功劳。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是明智和理智的行为,有些时候,为了寻找借口而绞尽脑汁,不如对自己或他人说“我不知道”。这是诚实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对此,齐格勒建议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从事自己要做的事情。”

尽自己的本分就要求我们勇于承担责任,承担与面对是一对姐妹,面对是敢于正视问题,而承担意味着解决问题的责任,让自己担当起来。没有勇气,承担就没有基础;没有承担力,面对就没有价值。放弃承担,就是放弃一切。假如一个人除为自己承担之外,还能为他人承担,他就会无往而不胜。

人们必须付出巨大的心力才能够成为卓越的人,如果只是找个借口搪塞为什么自己不全力以赴的理由,那真是不用费什么力气。

一个被下属的“借口”搞得不胜其烦的经理在办公室里贴上了这样的标语:这里是“无借口区”。他宣布9月是“无借口月”,并告诉所有人:在本月,我们只解决问题,我们不找借口。这时,一个顾客打来电话抱怨该送的货迟到了,物流经理说:“的确如此,货迟了。下次再也不会发生了”。随后他安抚顾客,并承诺补偿。挂断电话后,他说自己本来准备向顾客解释迟到的原因,但想到9月是“无借口月”,也就没有找理由。

后来这位顾客向公司总裁写了一封信,评价了在解决问题时他得到的出色服务。他说,没有听到千篇一律的托辞令他感到意外和新鲜,他赞赏公司的“无借口运动”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借口往往与责任相关,高度的责任心产生出色的工作成果。要做一个优秀员工,就要做到没有借口和负责,勇于负责是你的天职。许多员工习惯于等候和按照主管的吩咐做事,似乎这样就可以不负责任,即使出了错也不会受到谴责。这样的心态只能让人觉得你目光短浅,而且永远不会将你列为升迁的人选。

勇于负责就要彻底摒弃借口,借口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借口的害处已说了这么多,真该建议那些爱找借口的员工像这个例子中的经理一样,为自己设立一个“无借口区”。很多人遇到困难不知道努力解决,而只是想到找借口推卸责任,这样的人很难成为优秀的员工。

“拒绝借口”应该成为所有企业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每一位员工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想方设法地为自己找借口。其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学会适应压力,培养员工应对压力的坚强毅力。它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寻找任何借口。

拒绝借口,用行动去落实

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道这样一个细节:“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那是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畜生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最后,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务的人。”

执行任务,不找任何借口地去落实,这是千百年来每个士兵乃至将军最基本的职责。军人的天职就是无条件地执行上级的命令,全力以赴地完成,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不成功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性格特征,他们知道失败的原因,并且对于自己有着他们认为的一套托词,而成功的人却从来不找任何借口。

当西点毕业的格兰特将军赢得了美国内战的胜利,开辟了美国历史的新篇章后,很多人开始寻找格兰特制胜的原因。在格兰特将军做了美国总统后,有一次,他到西点军校视察,一名学生毕恭毕敬地对格兰特说:

“总统先生,请问西点军校授予您什么精神使您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没有任何借口。”格兰特的回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如果您在战争中打了败仗,您必须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借口时,您怎么做?”

“我唯一的借口就是:没有任何借口。”

艾乐勃•赫巴德说:“我对自己一向是个谜,为何人们用这么多的时间制造借口以掩饰他们的弱点,并且故意愚弄自己。如果用在正确的用途上,这些时间足够矫正这些弱点,那时便不需要借口了。”

比尔•盖茨也说:“一心想着享乐,又为享乐找借口,这就是怠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充分”的理由证明“失败与我无关”,即使对于关系到自身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我们也能够找出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当我们以别人配合不利为借口时,其实就是在纵容自己的依赖心;当我们抱怨环境不好、机会难寻的时候,其实正在姑息自己的懦弱和懒惰。

一个又一个的借口只会使我们的激情、热情和信心都退缩到阴暗的角落里,而自己的自私、怯懦、懈怠、懒惰等却披着借口的外衣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

1861年,林肯就职总统之后发现美国对战争的准备严重不足。联邦只有一支装备简陋、训练欠缺的16000人的队伍,而它的指挥官——斯科特,已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将军。林肯非常清楚,为了拯救整个国家免于分裂,他需要一个具执行力的人,林肯选定了乔治•麦克莱伦。

麦克莱伦有极高的声望且极富军事才能,但是他有一个致命弱点掩盖了他军事生涯的所有优秀表现,那就是他总是瞻前顾后,习惯于过多地思考问题,然后寻找理所当然的借口而不肯采取行动。

将近3个月过去了,麦克莱伦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林肯只能一次次督促他行动。

1862年4月9日,林肯再次给麦克莱伦写信督促他采取行动。“我再次告诉你,你不管怎样也得进攻一次吧!”在信的结尾林肯甚至恳切地写道:“我希望你明白,我从来没有这样友好地给你写过信,我实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支持你,但无论如何能不能不找任何借口,打上一仗?”

在林肯发出此信之后的一个月,麦克莱伦的军队继续延误战事,林肯只得在国务卿斯坦顿和蔡斯的陪同下亲临前线督战,而麦克莱伦竟然借口脱不开身不肯来与林肯会合,于是林肯撤换了麦克莱伦。1862年7月11日,林肯委任亨利•哈勒克将军为联邦司令,这时距麦克莱伦被任命为联邦总司令的时间还不到1年。

懦弱的人寻找借口,想通过借口心安理得地为自己开脱;失败的人寻找借口,想通过借口原谅自己,也求得别人的原谅;平庸的人寻找借口,想通过借口欺骗自己,也使别人受骗。但是,借口不是理由,找借口给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让你失去实现成功的机会,最终一事无成。

乔治•华盛顿•卡佛说:“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败,是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恶习”。

找借口的代价非常大,因为你不愿正视事实,只是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何推脱责任。一个令我们心安理得的借口,往往使我们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更使我们失去进步的动力。世界上喜欢找借口的人很多,他们自欺欺人、善于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受伤害的却总是自己。工作中的各类借口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让你不断地为自己的失职寻找推脱,长此以往,你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任由借口牵着你的鼻子走。这种习惯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使人丧失进取心,让自己松懈、退缩甚至放弃。在这种习惯的作用下,即使明知做了错误的事,你也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一旦养成找借口的习惯,你的工作就会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做起事来就会偷工减料、敷衍了事,这样的人面对任务不可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也很难有成功的人生。

费丁南•华伦是一位商业艺术家,他曾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杰克原来是公司的生产工人,后来,他主动申请加入营销行列。由于他各项测试显示他适合从事营销工作,经理便同意了。

那时公司面临着许多要开发的市场,而公司却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因此,杰克只身一人被派往西部一个市场。在这个城市里,杰克一个人也不认识,吃住都成问题,但面对困难,他丝毫没有退缩。没有钱乘车,他就步行,一家一家单位去拜访,向他们介绍公司的电器产品,他经常为了等一个约好见面的人而顾不上吃饭,因此落下了胃病。他租住的是一家人闲置的车库,由于只有一扇卷帘门,而且没有电灯,晚上门一关,屋子里就没有一丝光线,倒有老鼠成群结队地“载歌载舞”。那个城市的春天多有沙尘暴,夏天经常下冰雹,冬天则经常下雨,这样的气候对他无疑来说是沉重的考验,有一回,杰克差点被冰雹击晕。公司的条件甚至差到超乎杰克的想象,有一段时间,连产品宣传资料都供不上,杰克只好买来复印纸,自己用手写宣传资料,好在他写得一手好字。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人不动摇是不可能的。但每次动摇时,杰克都对自己说:凡事都会有解决方法的,困难终归是暂时的,我不能放弃。一年后,派往各地的营销人员回到公司——当然,其中有六成人员早已不堪工作艰辛而悄无声息地离职了,而杰克的成绩是最好的。

不要放弃,面对艰巨的任务不要寻找任何借口,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最有效的复命原则。

一个习惯找借口的人是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遇到问题就找借口推脱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无法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不断修正,所以就无法取得进步,当别人都在往前跑的时候,他却在原地踏步。只有抛弃借口,认真落实,我们与成功才能真正牵手结缘。

别让借口成为习惯

西点军校学员罗文上校说过:“西点学员中,有很多人都是‘没有任何借口’这一理念最完美的执行者和诠释者。‘没有任何借口’这一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没有任何借口”看起来过于绝对、很不公平,但是人生并不是永远公平的。西点军校就是要让学员明白,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现在他们只是军校学生,恪尽职责可能只要做到服装仪容的要求,但是日后肩负的却是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死存亡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在生死关头,你还能到哪里去找借口?哪怕最后找到了失败的借口又能如何?

“没有任何借口”让西点学员养成了毫不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同时,也决定了他的工作效能。有了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有一个基本原则可用,而且永远适用。这个原则非常简单,就是永远不放弃,永远不为自己找借口。一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是决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首先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在工作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遇到的问题开脱,一旦养成习惯,这是非常危险的。

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是某种行为、思想、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型的一个漫长过程。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种习惯形成了,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它总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觉得理所当然。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习惯的惯性作用就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说寻找借口。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你变得消极,最终一事无成。

我们普通人虽然与西点军校不同,但我们始终要有敢担负任何重任的决心和勇气。尤其是在工作当中,自己要学会给自己加码,始终以行动为见证,而不是编织一些花言巧语为自己开脱。我们无需任何借口,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我们就义无反顾。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了找借口的习惯,你的工作就会拖沓、没有效率。

人的一生中会形成很多种习惯,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影响重大,而不好的习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会更大。下面的五种习惯,是作为一名优秀员工所必须具备的习惯,它甚至是每一个成功人士都应该具有的习惯。这些习惯并不复杂,但坚持去做,你就能成为一名负责任,不找借口的员工。

1.延长工作时间

许多人对这个习惯不屑一顾,认为只要自己在上班时间提高效率,就没有必要再加班加点。实际上,延长工作时间的习惯对管理者的确非常重要。作为一名高效能人士,你不仅要将本职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还要应付其他突发事件,思考部门及公司的管理及发展规划等。有大量的事情不是在上班时间出现,也不是在上班时间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你根据公司的需要随时为公司工作,需要你延长工作时间。

当然,根据不同的事情,超额工作的方式也有不同。如为了完成一个计划,可以在公司加班;为了理清工作思路,可以在周末看书和思考;为了获取信息,可以在业余时间与朋友们联络。总之,你所做的这一切,可以使你在公司更加称职。

2.始终表现出你对公司及产品的兴趣和热情

作为一名高效能人士,你应该利用每一次机会,表现你对公司及其产品的兴趣和热情,不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下班后;不论是对公司员工,还是对客户及朋友。当你向别人传播你对公司的兴趣和热情时,别人也会从你身上体会到你的自信及对公司的信心。没有人喜欢与悲观厌世的人打交道,同样,公司也不愿让对公司的发展悲观失望、毫无责任感的人担任重要职务。

3.自愿承担艰巨的任务

公司的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但总有一些突发事件无法明确地划分到哪个部门或个人,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比较紧急或重要的。对于一名高效能员工来讲,此时就应该从维护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去处理这些事情。

如果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就更应该主动去承担。不论事情成败与否,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也会让大家对你产生认同。另外,承担艰巨的任务是锻炼自己能力难得的机会,长此以往,你的能力和经验会迅速提升。在完成这些艰巨任务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很痛苦,但痛苦却会让你变得更加成熟。

4.在工作时间避免闲谈

可能你的工作效率很高,可能你现在工作很累,需要放松,但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这些事情中最常见的就是闲谈。在公司,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你当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所以闲谈只能让人感觉你很懒散或很不重视工作。另外,闲谈也会影响他人的工作,引起别人的反感。

你也不要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听音乐、看报纸等。如果你没有事做,可以看看本专业的相关书籍,查找一下最新的专业资料。

5.向有关部门提出管理的问题和建议

抛弃找借口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沮丧,甚至你可以在工作中学会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不会离你越来越远。遇到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让你懊恼万分。这时候,有一个基本原则,而且永远适用,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永远不为自己找任何借口。

世上没有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西点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没有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勇敢地尝试了,你就有达成目标的可能。你要想办法创造可能性,这样事情才可能得到解决。

巴顿作战有一条座右铭,那就是“攻击,攻击,再攻击!”在布列塔尼战役中,巴顿命令第八军冒着两翼和后方暴露挨打的危险,向2英里外德军防守的布雷斯特进攻。这让他众参谋们顿生疑虑,认为是铤而走险的做法,能够获胜的几率几乎为零。但巴顿却认为,只要存在一线可能,就要果断地进攻。最后的结局是,巴顿这一看似冒险的决策,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巴顿最终取得了胜利。

正如一位西点人所说:“只要你想,那你就一定能。”西点不需要那些“不可能”或是“我办不到”之类的话,他们要求常把这些不可能的借口永远丢掉,他们把“不可能”视为傻瓜才用的词!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挑战,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结果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终其一生,也只能从事一些低层的平庸工作。

英特尔1968年8月在美国创立。公司一成立,就将自己定位在高科技领域,其名称的由来,就是由英文“集成电子”两个词组成,象征英特尔公司在集成电路市场上乘风破浪,无往不胜。全球最大的微处理器事业部的灵魂人物、华裔副总裁虞有澄,他在英特尔工作的20多年里,不仅在技术的深奥研究和不断创新上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且在管理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英特尔价值的具体实践者。这位副总裁总是将学生时代学的一条物理学定律作为座右铭:“非绝禁止者就有可能发生。”他认为,这条定律代表着无尽的尝试和无限的可能性。

李宁说,一切皆有可能!“不可能”只是失败者心中的禁锢,具有积极态度的人,从不将“不可能”当做一回事。曾经,航空业对个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想要进入这一领域更是天方夜谭。但有一个人,打破了这个规律,他就是中国民航史上第一个民间包飞机的人——王均瑶。

1991年,王均瑶还只是一个在湖南做生意的小本商人。春节前,他和一帮温州朋友从湖南包“大巴”回家过年,但长沙距温州路途非常遥远,且十分崎岖,令他和他的朋友都苦不堪言。面对漫长的路程,王均瑶失落地说了句:“唉!这汽车实在是太慢了。慢腾腾地,得走好几天才能到家,真累啊!”

另一位老乡听了之后,嘲笑挖苦道:“飞机快,你坐飞机回去好了。”

“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包飞机呢?”

说干就干,王均瑶就这样踏进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后,王均瑶终于包机成功了。

1991年7月28日,25岁的王均瑶首开了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的先河,承包了长沙至温州的航线,而这一天也是相当有纪念意义的。十年之后,他又进行了一项石破天惊的举措,成为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的第一人,他的均瑶集团投资18%的股份,成为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这是国内首家民营企业参股国有航空运输业。

王均瑶真可谓“胆大包天”,在他的头脑中,没有“不可能”一词。别人的一句玩笑话,反而成了他进取的一个目标,从而实现了“不可能”变“可能”的巨大转变,也创造出一片“奇迹”的天空。

在积极者的眼中,永远没有“不可能”,取而代之的是“不,可能”。积极者用他们的意志、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不,可能”的“可能性”。

克勒蒙特•史东在自己办的杂志《成功》中谈到:“不必理睬向你说‘不可能’这些悲观字眼的人。”然后提出好的方法来证明“那种事不可能”乃是谎言。“有数百万人在他们的人生中拥有能力却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呢?”

“听到别人对他说‘那种事是不可能的’,自己也就相信了,并且未曾学习和应用‘积极思考法’来振奋自己。如果他们能有意识地树立积极的态度,周围纵然满是荆棘,也能在不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况下,达到所有目标。”

伏尔泰说:“不经历巨大的痛苦,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我们做每一件事,都有两道墙会出现在前方,一道是外显的墙,那是关于整个外部大环境的围墙;另一道是内隐的墙,这是我们心中的障碍,而决胜的关键往往在于我们是否能翻越心中的那一道墙。

很多人花费许多力气去找寻“没有可能成功”的原因,其实他们不知道最大的原因就来源于自己心中的障碍。当我们遇到瓶颈的时候总是容易被“不可能”画地为牢,停在原地无法再有突破。但事实上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没有任何解决的可能性,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努力去尝试了,是否在尝试中懂得变通地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不可能”其实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的一个假想敌,一个不可穿越的死亡沙漠。正如彭端淑所说的那样:“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可能”与“不可能”的分界线往往就是做与不做的区别。工作中从来就不曾有推不倒的大山,啃不动的骨头,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去推了,是否去啃了,是否用对了方法。

“不知道”代表仍需努力

借口的实质就是推卸责任,在责任与借口之间,你的选择往往就代表了你的工作态度。选择了借口其实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企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职责,你的职责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如果你总是为自己寻找借口,那你离失去这份工作也就不远了。

当我们确实遇到不知道的问题时,我们完全可以回答“我不知道”,不知道代表的并不是可耻,而是真诚与称职的表现。

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不知道只是代表你现在水平还不够,还得去努力学习。

不知道是诚实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表现。这在某些方面恰恰是自信的表现。一个人在失去了自信的时候,容易为自己找到很多借口,这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

麦肯锡咨询顾问埃森•拉塞尔的一次经历很能说明问题。他说:“有一天早晨,我们的客户——一家名列《财富》500强的制造公司召开了一个重要的项目推介会。我们的项目主管约翰和整个团队把说明情况的各个不同部分都过了一遍。我把自己的这一部分已经过完了,前一天晚上我一直干到凌晨4点才把它整理完,当时我是筋疲力尽。当讨论转向另一个部分时(这一部分与我无关,而且我对这一部分也知之甚少),我的脑子开始抛锚了,一个劲地想睡觉。我可以听见团队的其他人在讨论不同的观点,但话从我的脑子里滑了过去,就像水从小孩的手指间流过去了一样。突然,约翰问了我一句:‘那么,埃森,你对苏茜的观点怎么看?’我一下子就惊醒了。一时的惊吓和害怕妨碍了我集中精力回忆刚才所讨论的内容。多年在常春藤名校和商学院练就的反应让我回过神来,我提出了几条一般性的看法。当然,我所说的也许只能算是马后炮。如果我告诉约翰‘我没有什么把握——以前我没有看过这方面的问题’,我可能会好一点,甚至我这样说也行:‘对不起,我刚才思想抛锚了。’我想他会理解的,他以前一定有过同样的经历,就像在麦肯锡工作的其他人一样。相反,我却想蒙混过去,结果便是自己信口开河了。几个星期之后,项目结束了,团队最后一次聚会。我们去了一家快餐店,吃了很多东西,喝了不少的啤酒。接下来项目经理开始给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分发带有开玩笑或具有幽默性质的礼物。至于我的礼物,他递给我的是一个桌上摆的小画框,上面整整齐齐地印着麦肯锡的至理名言:只管说‘我不知道’。这是一条明智之极的建议,至今这个画框还摆在我的书桌上”。

自信的人从来不为自己找借口,任何借口都是懦弱的表现。在西点军校,一入校学员就接受了类似的训练。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是明智和理智的行为,有些时候,为了寻找借口费尽脑汁,不如对自己或他人说“我不知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不知道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回答“我不知道”,不知道代表的并不是可耻,不知道只是代表你现在水平还不够,还得去努力学习,是真诚与称职的表现。

“不知道”比不负责任的借口要好得多,与其绞尽脑汁寻找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无知,不如对自己或他人说“我不知道”。

西点智慧

西点军规告诉我们:方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方法”永远是不能成立的借口。当你在困境中哀叹时,有人却在为突破困境寻找方法。可见找方法远比找借口高明。 5pY78BxF/0dHftml3pqK74f8XOpvU28wqsyEEYGKz/lm7TbA4sWlZ2BFgYzp/D6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