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洞察说话的意图

古人云,“言为心声”。言语之中,往往流露出心理、感情和态度。所以,如果你想迅速了解一个人,就不要自己喋喋不休,多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让他露出自己的底牌。记住,言多必失,适用于对方,也适用于你。

言多必失,管住嘴巴

曾经有个小国的使者来到中国,进贡了3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瞧着金人金碧辉煌的模样,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个小国的使者同时还出了一道题目:这3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金匠进行检查,称重量,看做工,可都没能区别出来。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么个小问题都答不出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出三根稻草,分别插入三个金人的耳朵里。插入第一个金人的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了;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里,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沉默是金,语言是银。”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但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当别人说的话自己不同意时,往往不待别人说完,就想插嘴。实际上,这样做是不理智的,不但不能使别人放弃自己的主张来迁就你的意见,而且还让别人觉得你非常没有礼貌。你想,别人正有一大堆的话急于说出来,你却插嘴,这时他根本就不会注意你想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耐心听,并且鼓励对方把意见完全说出来。

有一个故事可以使我们明白,应用这一方法究竟合算不合算。

美国某汽车公司需要采购车座上的绒垫,当时有三家商店分别派职员前去推销。其中两家商店所派的职员都十分能言善辩,只有另外一家商店的职员因为患病,讲不出话来。他到了汽车公司,沙哑着喉咙,很勉强地说:“我实在发不出声来,我们店中的商品,我只能写给你们看。”

那家汽车公司的主任一见他这种情形,便对他说:“你不必讲话了,你把商品拿出来,我们可以做出比较的。”于是他站在旁边默不作声,但这却使汽车公司的主任能够不受干扰地进行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结果,其他两家商店所派的善于辞令的职员都空着手回去了,他却做成了这笔买卖。全部订货的总价竟高达160万美元之多。这笔庞大的生意,简直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

这是个特殊的例子,固然不能与一般的事例相提并论,但是接下来这个事例却形象地说明:不开口的效果反而会胜过多说话。

报纸上刊登了一家公司招聘员工的信息,有一个人前去应聘。他事先打听到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一些过去的情形,一见面就对那位总经理说:“我十分荣幸能在这里工作,我更愿意追随您左右努力工作。因为我知道在十几年前,这个办公室里只有一台打字机和一个职员,经过您的艰苦奋斗和努力经营,才能成就今天这样伟大的事业,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事啊!”

那位经理本来对去应聘的人大都瞧不上眼,所以应聘的人虽然络绎不绝,结果却一个也没选中。可是他这么一说,正中那位经理的下怀,引起了他的很大兴趣,于是就向他大讲自己的奋斗历史。

经理一谈起自己的成功史,就兴高采烈,眉飞色舞,那个人只是在旁边侧耳恭听,表示敬佩。谈了半晌,那经理也没有问他的学历、技能,就对坐在旁边的副经理说:“我看这位小伙子很不错,我们就定下要他吧。”这个位置,就在他倾听了经理的成功史后,稳稳地拿到手了。正如俗语所说的:“兵在精而不在多。”说话也是如此,不在说得多少,而在能说得恰如其分。

很多人总觉得只要自己光明磊落,便凡事无不可对人言,但假如对方是个根本不可以言尽的小人时,你说三分话已经显得太多了。在生意场上如果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你却跟人家谈得很深,这就显示你没有知人之明。若是你的话题涉及对方本人,但他与你根本就不熟悉,你却硬跟别人说一些纯属私人的事情,就显得唐突冒昧。再说,如果谈话本身涉及商业机密,因为你一时的“畅所欲言”,便将自己的底牌一股脑地兜售给对方,岂不是太过愚蠢了吗?实际上,在生意场上,与一般的客户交谈,三分的话已经是太多了。

对此,公关专家指出,人们都喜欢诉说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所以与人交往时,如果对别人有所求,只要使对方多诉说他最得意的事就行。法国大哲学家洛士佛科说:“与人谈话,如果自己说得比对方好,便会化友为敌;反之,如果让对方说得比自己好,那就可以化敌为友了。”这句话真是说得一针见血。如果对方总是夸自己的长处,并陶醉其中,觉得自己像个伟人,那么你就不妨多谦逊一下,表示卑小无能,这样自然容易获得对方的同情与好感。因为对一般人来说,大都有一种“嫉强怜弱”的心理。

要想获得别人的赞同,就必须让自己少开口,让人家说话。切记管好自己的嘴巴,多给对方暴露他底牌的机会。

心平气和,莫要争辩

许多人能言善辩,时常在人群中占据上风。为了显示自己的口才有多么了得,他们更乐意尖酸刻薄,带有挑衅意味,似乎这样会显得伶牙俐齿,不好惹、有个性。

很多善于辩论的人因为不懂人际关系的维护,目中无人,争强好胜,什么都想比别人高出一截。别人说一句话,他也会从中挑刺,非要让别人同意他的观点,甚至不惜辩论一番决出胜负。卡耐基对此说过:“你可能赢了辩论,可是你却输了人缘。”任何讽刺挖苦都是带有攻击性的,即使是友善的嘲弄,有时也会让你失去友情。讽刺挖苦阻挡了正常的开放式的交流,而使交往变成了荒谬的争吵。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千万别因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那就会被人说成是“嘴不饶人”,还会给别人造成刻薄的印象。就算是你是有口无心,也会令你的形象大打折扣。

戴维在公司是个小职员,一次同事跟他一起负责一个业务,可是最后却出了一点差错。戴维和同事互相责怪。

戴维一向伶牙俐齿,嘴不饶人,哪能容忍同事的责怪,就大声反驳他:“怎么着怎么着,当初你要知道我这样就别和我合作啊,既然合作了还怪我干什么?怪就怪你自己不会找搭档。我以前也是做事很认真的人,怎么到你这儿就总出错呢?你说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啊……”

戴维嘴不停,一直持续了3分钟,同事气得说不出话来。最后,两个人形同陌路,戴维在公司的人缘也几乎毁掉。

公司的同事之间本应该是相互帮助,拧成一股绳,结果却为了这么一点小事撕破脸皮,那以后还怎么合作呢?公司里怎么还会有和谐的氛围呢?这就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了。

交谈和沟通是彼此之间交换信息、想法与感觉的过程,并不是辩论赛,没有必要分出高下。没有人喜欢总是被人驳倒,喜欢被强压在人之下,如果你只是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非要置人于失败之地,恐怕会得不偿失。赢了一场辩论,失去一个朋友,这又何必呢?

所以,为了与他人有更好的沟通,请你克制住自己争强好胜的个性,隐藏住自己咄咄逼人的高超口才技艺,舍弃这种竞赛式的谈话方式。不妨采用一种随性、不具侵略性的谈话方式。这样当你在表达意见时,别人就比较容易听进去,而不会产生排斥感。对别人的意见,你也不妨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是不是也有道理,即使你真的无法表示同意,也要拿出宽容接受的姿态,毕竟这个世界上持不同意见的人很多,你不同意他,并不代表他就是错的。你只需要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就够了。

谦虚谨慎、宽容平和是交往的一大要点,切不可感情用事,没有城府,一冲动就口不择言。有些话可能也算不得错,可是用极端的方式表达,就会惹众人恼怒。

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个年轻小伙子不小心踩到了一位老大爷的脚,老大爷脾气不好,张口就来:“你说你这么大一小伙子,欺负我这么大岁数的人干嘛?”

小伙子本来刚开始是想说一句抱歉,可老大爷的话实在让他反感,愧疚的心理马上无影无踪,他按捺了半天说:“踩了就踩了,可我什么时候欺负您了啊?”

老大爷更不高兴,说:“得得得,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学好。我看你那样儿,监狱里刚放出来的吧?”

这下小伙子可火了:“你这人怎么说话呢?”说完就要往前冲。这下车里的人左劝右劝,好不容易才让他俩消了气儿。

一点小事,换了一种说法完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可是说话太冲,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张嘴就来,非要逞一时口舌之快,就可能激怒别人,让事情变得不好收拾。所以,与人交往不要刻意地想做出强势的作风,似乎让所有人都哑口无言是你的最高目标。嘴上占上风并不代表你有多么了不起,别人不会因为你的“伶牙俐齿”就佩服你,反而会因为你的不识抬举、不懂礼貌而厌恶你。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一旦在人际关系中占了上风,就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仗着自己有什么优势就大逞口舌之强,非要把人逼进死胡同他才开心,这样的人,即便再能说会道,也只会招人厌烦。

一位老人去逛花鸟市场,不小心将小贩的两个花盆碰倒摔碎了。老人连忙道歉,还说愿意把两盆花买下来,可是一掏口袋才发现一分钱都没带。

那个卖花的小贩就不依了,喋喋不休地说两盆花值多少多少钱,其实最多也就20块钱。

老人说:不管多少钱我赔你就是了,但是我现在没有带钱,你可以叫人随我回家拿钱。

小贩不相信,不让他走,一个劲儿地让他再好好摸摸口袋找钱。老人把口袋翻给他看,确实是没有钱,可是小贩就是不相信,还咄咄逼人,说哪有这么大一个人出门不带钱的。

老人没办法解释,只好反复说,我不会骗你的,可是无论他怎么解释,小贩就是不相信。小贩要老人拿出身份证看,可是老人偏偏又没有带身份证,于是小贩就仍然不放他走。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人没有受过这种委屈,感觉很没面子,着急上火,结果一下子心脏病突发,不治而亡。

其实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意外,何必太计较呢。上面事例中的小贩,为了20块钱的花盆居然葬送了一个老人的生命,岂不是追悔莫及?想想看,生活中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得寸进尺的人还真不少,其实,很多事情根本没有必要非要分出高下优劣,尤其当这个结果还可能挫败别人的自尊心时,那就更不要去争辩。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你要存心让别人难堪,别人一定心里不服气,这也注定为你以后的人际交往埋下隐患。所以,有时候对自己的观点要有所保留,对别人的观点也要能理解和认同,这样关系才能和谐。

伶牙俐齿尽可以用到辩论会上,但是生活不是辩论会。一个拥有好口才的人会知道一个人不能永远坐在辩论席上,不同的场合要说不同的话,必要时还要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有张有弛,有理有节,恰到好处,有一颗体谅之心,才算是真正的好口才。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要注意说话方的“弦外之音”。

生活中有大量的话不用直接说出来,话里带出来就行了,更有不能直言的意思,得靠暗示来表达。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听出话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人沟通,在交流时更好地把握对方的意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东条英机出任日本首相。此事是秘密决定的,各报记者都很想探得秘密,竭力追逐参加会议的大臣采访,却一无所获。

有位记者有心研究了大臣们的心理定势:谁都不会说出由谁出任首相,假如问题提得巧妙,对方会不觉地露出某种迹象,从而有可能探得秘密。于是,他向一位参加会议的大臣提出一个问题:出任首相的人是不是秃子?

当时,日本首相有三名候选人:一是秃子,一是满头白发,一是半秃顶,这个半秃顶的就是东条英机,在这看似无意的闲谈中,大臣没有想到其中暗藏机关,因为他在听到问题之后,神色有些犹豫,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聪明的记者从这一瞬间,就推断出最后的答案,获得了独家新闻。因为对方停顿下来,肯定是在思考:半秃顶是否属于秃子。

多练习“解话”、“接话”的功夫,可提高你表达言外之意及倾听弦外之音的本领。

在商场上,有时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客户会用一些不存在的“实事”来进行试探或胁迫,我们称之为“伪理由”,这时候就看我们的“听力”如何了。

例如对方会说:

——“在别的经销商那里也有同样的商品,价格要便宜得多。”

——“产品是不错,不过我们还要考虑考虑。”

——“还有几家供应商,也来找过我们。”

其实要想判定对方所说是否属实并不难,只需要问得具体一些,对方便开始闪烁其词了,毕竟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公关专家提醒你,与上级领导谈话时更要注意,因为领导的语言是最具揣摩性的。

比如你刚到一家公司不久,领导找你谈话:“你到公司还没多久,工作成绩不错,以后有什么打算呢?”很轻松的一句话却含有领导特殊的意图,他是在考察你的工作心态。

你若很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志向,领导会以为你过于幼稚而缺乏城府;你若大谈自己与公司不相干的事业理想,上司会了解到你眼下只是把公司当成一个跳板,一旦有了机遇你就会远走高飞,根本没有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算。

这时你就该谨慎而言:“我想就目前的工作先干一段时间再说,以后再做打算也不迟。”以这种含蓄的语言回答是比较稳妥的。

要学会暗藏释说,以柔克刚。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说话人是利用会话隐涵来侮辱人,听话人就更应注意了。听话人不仅要善于听出对方的恶意,而且必要时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对方一个含蓄的回击。

据说,有一位商人见到诗人海涅(海涅是犹太人),对他说:“我最近去了塔希提岛,你知道在岛上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海涅说:“你说吧,是什么?”商人说:“在那个岛上呀,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驴子。”海涅回答说:“那好办,要是我们一起去塔希提岛,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这里商人把“犹太人”与“驴子”相提并论,显然是暗骂“犹太人与驴子一样,无法到达那个岛”,而海涅则听出了对方的侮辱和取笑,回答时话里有活,暗示这个商人是个驴子,使商人自讨没趣。

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至流露内心情绪,因此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只有正确地“察言”,才能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把握他们的想法,更好地沟通。

语调语速暗藏情绪变化

《礼记·乐礼》上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主要意思是说,人的声音是随着内心的变化而变化的。内心的变化又是受外物的影响而变化的。所以古人云:“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古人用五行来划分人的五种声音:

金声者,悦耳和润。木声者,高亢响亮。水声者,缓急相间。火声者,焦急暴烈。土声者,沉重厚实。

人的声音确实各不相同。既与先天遗传有联系,又受后天生长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说话的声音还表现出这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文化品格。是俗是雅,是贵是贱,是刚是柔,是智是愚。

一个人音调的抑扬顿挫又反映在说话的具体语气上,音调通过语气借助语言表达出来。而语气比语言更具有个人感情色彩。一个人的心态和精神状况直接影响着语气表达感情色彩的深浅浓淡。俗话说:“听话听音,浇树浇根。”把握一个人的声音,就有可能了解一个人。

低声和气型。这一类型大多是男性。这类男性一般胸襟开阔,朴实厚道。他们有一定的宽容心和坚韧力,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独立干自己的事业,能吸取别人的长处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具有同情心,能够帮助和体谅他人。而这一类型的女性也比较温柔和善、通情达理。但这类人的缺点是多愁善感,有时显得优柔寡断。

轻声弱气型。这种人说话很轻柔,像底气不足。这类人为人处世比较小心谨慎,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非常典雅,又显得十分谦恭,很懂得尊重人。这类人看似具有宽广胸襟,从不刻意要求他人,也不过分责怪他人,但他会采用悄无声息的方式渐渐疏远你。怕沾惹上麻烦是这类人狭隘的一面。

高声大气型。这类人性格多是比较粗犷、豪爽,为人坦率、耿直、真诚、热情,说话、做事直截了当,从来不会拐弯抹角兜圈子。但这类人比较暴躁,缺乏耐心。一旦受委屈他们会尽力为自己挽回,毫不示弱,据理力争,直到挽回自己的损失为止。他们有时会在紧急情况下充当先锋,起召唤、鼓动的作用,但有时缺乏理性智慧,容易被狡猾的人所利用。

凝重深沉型。这种人具有大才,对人情世故看得很透彻,具有很高的理想与远大的抱负;但他们往往不屑于世俗浊流,清高自洁。这种人往往得不到重用,壮志难酬,抱负难得施展。

尖锐犀利型。这种人说话尖锐犀利,坚固苛刻,从不体会对方的感受。在谈话时,一旦抓住对方语言的漏洞,就会不留情面地攻击到底,让对方无话可说,颜面扫地。这类人爱攻击别人的弱点,很难把握大局面,观点过于偏激,待人也比较挑剔,很刻薄。

刚毅坚强型。这种人语调果断有力,响亮干脆。他们办事原则性强,公正无私,是非分明。但是由于原则性太强让人觉得没有商量的余地,多少显得不善变通,过于固执。不过由于他们能做到公正廉洁,舍己为人,还不失大将风度,往往能得到人们的尊重与拥护。

温顺平畅型。这类人说话速度较慢,音调适中,语气平和。他们性格温和,淡泊处世,与世无争,易与人相处。但因为天性温和软弱,行动上缺乏刚强与魄力,常有息事宁人的思想,因而胆小怕事,不爱招惹是非,对外界复杂的事物采取逃避态度。如果他们身边能有一位积极上进的人常熏陶指导他,增强他的魄力,他们就会成为一个刚柔并济的人,能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大事业。

此外,说话语气平稳的人,性格比较正直;说话音调平直,词语含糊不清者,比较平庸,没有才气;说话音调明朗,节奏适当,抑扬顿挫分明的人,具有艺术性,是位理想主义者,他们不注重现实,爱幻想,爱浪漫;说话语气很冲,语调铿锵有力的人,往往是任性的人,做事武断,态度蛮横霸道;说话语气低沉、缓慢,语调断断续续,这类人多疑,凡事都抱有怀疑态度;说话语气、音调、音色均变化频繁的人,这类人轻率不稳定,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思想严重;说话音调又细又尖,刺耳难听,这类人一般很孤僻,不容易与他人交往。

在谈话过程中,音调突然增高或变低,证明说话者要强调他重要的言语,你要仔细听了;谈话者故意将音调压低、拖长、突然停止或停顿的时间稍长,这证明说话人想让你仔细揣摩他的话,理解他的话。

与音调相类似,语速同样也是说话者心理、感情和态度的流露,语速的快慢、缓急直接反映着说话人的心理状态。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说话方式、语言速度,有的人天生属于慢性子,说话慢慢吞吞,不疾不徐,任凭再急的事情,他也照样雷打不动地用他那种独有的语速来叙述给别人听;有的人天生是个急性子,说话就像打机关枪,一阵儿紧似一阵儿,容不得旁人有插嘴的机会。大多数人介于两者中间,说话的时候语速属于中速。这些是每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性格特征,是客观固有的,而且长期存在。

一个心理健康、感情丰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语速。一般而言,说话语速较慢的人比较厚道老实,性格内向,可能会有点木讷。而说话飞快的人,比较精明,热情外向,偏向于张扬的性格。

有些人在面对别人伶俐的口舌、独到的见解、逼人的语势的时候,或缄口沉默,或支吾其词,一副笨嘴拙舌、口讷语迟的样子,很可能是因为这个人产生了卑怯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又或者被对方说中了要害,一时难以反驳。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微妙地领略语速中透露出的各种人的丰富的心理变化。一个平常说话慢慢悠悠、不着不急的人,面对一些人对他说出不利的话的时候,如果他用快于平常的语速大声地进行反驳,那么很可能这些话都是对他的无端诽谤;如果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那么很可能这些指责就是事实,他自己心虚、中气不足。当一个平时说话语速很快的人,或者说话语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语速,就一定是在强调着什么东西,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音调、语速都可以很微妙地反映出一个人说话时的心理状况,留意他的语调语速变化,你就留意到了他的内心变化。

话题变化,风向变化

在谈话当中,我们要关注一下对方的话题,因为一个人的心理情况往往在话题中表露出来。也许对方并未直接说出自己的心境,但你只要仔细分析对方话题的内容,一定能获取对方某方面的信息。话题是心理的间接反映。

爱谈论自己的人。有的人与人交谈时,爱谈起自己的情况,包括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爱好、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这样的人性格比较外向,也比较忠厚。一般他们的感情色彩鲜明而且强烈,主观意识比较浓,爱公开表露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多少有点虚荣心。他们渴望交谈者能关注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能在众人的谈话中处于焦点位置。

不爱谈论自己的人。相反来说,如果一个人不爱谈论自己的有关情况,对自己的信息很有防范倾向,哪怕一些可以公开的个人话题也不愿涉及。说明这类人的性格比较内向,往往对事物的看法观点不鲜明,感情色彩比较弱,主观意识也比较浅薄。这类人比较保守,多少带有自卑心理,也许其中有些人很含蓄,但城府很深。

爱谈论他人的人。有一类人爱与对方谈论第三者,将另外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作为话题,并滔滔不绝,评论不休。不住地向对方说起第三者的是非功过,当然还是贬低的方面多,多以批判为主。往往被谈论的第三者与谈话双方都很熟悉。这时你该留心了,他不停地向你说起第三者的意图是什么?很可能在他批判时他还要促使你发表一下看法。这时你要明白对方的用意,千万不可也妄加指责第三者,最好把话题岔开,对方是想借机来了解你的一些情况。这类人不少,你最好提高警惕。

在谈话中不愿涉及金钱话题的人。这类人对金钱很敏感,谈话中故意绕开金钱的话题不谈。他们往往信心不足,缺少理想。之所以不谈金钱,是因为他们把金钱看得太重,有一种金钱至上的观念。他们太注重现实,很有物质崇拜倾向,常将赚钱定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但真正有了钱却没什么理想,思想上很平庸。他们即使很有钱,也不会乐善好施。当拥有巨大的财富时,他们又为自己的财产安全感到不安。这类人活得很不快乐,心灵很空虚。

爱发牢骚的人。谈话中爱从某一话题中引发出牢骚来,或对人,或对事,牢骚不止。这类人多属于追求完美的人。他们拥有很强的自信,做什么事情要求都比较高,因为他们心中时刻树立着最理想的金牌。一旦自己做错了就埋怨自己,别人做得不好他更不能放过。但世间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类人比较理想化,在现实实践中做得不够,但只知抱怨做得不好,并不知从现实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爱赞美对方的人。有一类人在交谈中很爱在话题中赞美别人。赞美对方的个性,赞美对方的爱好,赞美对方的职业,赞美对方的家庭等。使人感觉到一种过度的恭维,没有实在感。这类人一般会用心计。他恭维你是想让你对他产生好感,很可能在谈话中有目的,有事要求你帮忙,只是不好开口。没有原因的恭维是不存在的。

突然转移话题。在谈话进行中也有这种情况,一方突然把话题转移,提出令对方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这种方式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提出方对对方感到不满,想存心为难对方,并想通过棘手的问题挫败对方;还有就是想试探出对方的诚意。提出一个让对方不易接受的条件,看看对方有什么反应,以此来探知对方的态度。这类人说话比较冒进,往往令人产生反感;但是他也是从实际出发,并没有什么歹意。

试探性的语言。谈话一方如果提出一个令对方很敏感的问题,使对方处于为难的孤立状态,这是他想迫使对方做出果断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对方要经过慎重思考才能回答。男女恋爱时经常会用这种方式来考验对方。这样做的目的多半是想探测对方说的是不是真心话,或者想知道对方对自己是否真的在意。

贪婪性的语言。有些人在谈话中不停地询问对方的有关情况,他是想了解对方的真相。不停地打听对方的情况,这是有意了解对方的缺点与弱项,很可能心存不良想进一步控制对方。这时你最好岔开话题,以免他追问不休。

当你正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一个话题时,对方突然插过来一个毫不相干的话题,这是因为他对你的话题根本不感兴趣。这类人爱忽视别人的谈话,对对方不尊重。这类人还怀有极强的支配欲与自我显示欲,所以个性比较蛮横霸道。这类人谈起话来会喋喋不休,一般不喜欢别人插话。

话题属于谈话内容的范畴,言为心声,所以你可以从对方对话题的关注程度中判断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对什么感兴趣。在谈话中把握好话题的运用,会增加你的谈话信息,提高你的谈话质量。

口头禅是最准的判断

除了上述各方面,谈话中还要留心对方的措辞,听他说些什么类型的关联词,带有什么习惯语,爱讲什么口头禅。不要小看一些不起眼的措辞,小字眼背后往往隐含着大秘密,它们对你了解对方也会有很大帮助:

说实在的、老实讲、说白了、的确是、不骗你,等等。爱讲这类话的人做事比较认真,生怕对方信不过自己,总爱强调自己的观点。这类人比较老实可靠,比较讲信用,是值得信赖的人。

应该、必须、一定要、必然会,等等。常这样说的人判断力比较强,自信心十足,遇事比较冷静,思考问题很理智,见解一般深刻无误。做领导的这种口语比较多一些。

据说、听说、听人说、一般来讲,等等。爱讲此类口头语的人,是很精于世故人情的人。这类人说话给自己留有余地,故意遮掩,不显山露水。这类人有圆滑的一面,处处为自己留后路。

可能是、也许会、大概是、差不多,等等。说这种口头语的人自我防范意识比较强,不会将自己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懂得含蓄自卫,处世老练圆通,待人接物方面很冷静,所以工作和人际关系处理得都不错。此类口头语有以退为进的含义,精明的政客多用这类口头语。

不过、只是、但是,等等。这类人的分析能力较强。他们讲话时还要对自己与对方的话进行分析思考,力争出言不误。但这类人多少有固执的一面,爱用“但是”否定对方的观点来为自己辩解。“但是”一语又显示了其温和谦让的特点,往往显得委婉得体、容易接受。这是他们为自己留好的入口,是为显示自己使用的。从事外交、公关的人员常有这类口头语,这类语言委婉中听,便于使双方交流时具有亲和力。

这个、那个、啊、呀、嗯、哦,等等。爱用这类语气词的人思维比较慢,反应较迟钝。他们讲话总是理不清自己的思路,言语不能顺畅地进行,说话时才会用停顿、缓和的语气词。有一部分人爱用此类词并不是没主见,反而是胸有成竹、城府很深,只不过故意装出一副大智若愚的样子。政府官员或机关单位的公务员爱用这种口头语,因怕说错话,需有间歇来思考。这种人的内心往往很孤独。

再者、另一方面、还有、另外,等等。爱说这类话的人好奇心较强,爱追问究竟,又喜欢插手各种各样的事情,一般他们是从好意出发,为人解决困难,比较具有责任心。他们的判断力很好,思维灵活,爱用其他方式思考问题,不落俗套;但缺点是缺乏耐心与持久力,往往会半途而止。不过他们时代观念很强,不会被传统观念束缚,富有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总之、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等。这类语言多出自骄傲、自负这类人的口中,带有很浓的自负性与强烈的说教色彩。谈话中不断重复自己的结论,爱归纳总结,一方面比较固执、执著;另一方面就是对对方不信任,总是担心自己的观点、意见被否认或不被采纳,于是就用长者、尊者的口气来反复强调。如果是领导,他一定爱责备人,爱发牢骚,对手下人不放心、不信任,力争做到事必躬亲,但往往会招来对方的反感。

我给你说、因此说、所以说、我要说,等等。这类人说此类话时已经是极度的不耐烦了。这时,他不再想听你说一句,想让你闭口。他已经反对你的观点到极点了,这是他对你的坚决反驳。这种人支配欲很强,老爱反驳别人的观点,自认为聪明无比。不考虑别人的看法如何,还喜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我知道、我明白、我理解,等等。这类人很聪明,往往能举一反三,反应灵敏,逻辑推理能力较强。他会从说话人的语言中领悟到对方的意图,并作出提前反应。但也有固执的一面。

好啊、是啊、对啊、有道理,等等。这类人很会顺从别人的意思,让别人对他毫无防范,故意打破与对方的距离。一旦对方信以为真,掏心掏肺地讲出真话时,他会抓住对方的个性与弱点,日后好对付对方。这类人表面一团和气,其实最为阴险。他们的人际关系会很好,但其实很自私,处处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一旦你损害了他的利益,他立马改换嘴脸,与你反目成仇。

不。女性经常说不。她们口头说不,心里却是愿意的意思。喜欢说“不”的女性往往女人味十足,她们常以此方式在心爱的人面前撒娇,这是女性温柔的表现。她们嘴上说着“真讨厌”、“你好坏”、“真不想理你”,其实内心是无比的温柔。婚后的妻子对丈夫更是这样,嘴巴上经常说“随便他,我才懒得管呢”,其实心里是很在意伴侣的。

我就这样说、我就这样做、管别人怎么说,等等。常说这类话的人从表面上看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对自己的言行坚决果断,甚至有些一意孤行。他们这样说不是讲给别人听的,而是在为自己打气,为自己鼓劲,在激励自己的自信心。他们把他人的反对、嘲笑、讽刺等看得很重,想要用自己的行动推翻别人的阻碍。其实,他们心里具有很大的反抗意识与好胜信念,只不过隐藏得很深。

自我吹嘘。喜欢自吹自擂的人,并不是信心十足的,之所以会自我吹嘘,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类人很虚伪,不愿意别人看到自己的短处,对自己的长处则宣扬不已,唯恐旁人不知。爱提自己“辉煌历史”的人,一定是目前情况不佳。这样只是一种心理的发泄,毫无用处,又给人华而不实的印象。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自吹自擂都不会有好处,应该尽量谦虚一些。

爱用专业术语。爱使用专业术语的人,表面看来很有知识,很有素养,其实,这是他们自我掩饰的一种方式。故意拿别人不熟悉的专业术语来填补一下自己的自信。真正在专业领域有大成就的人并不爱用专业术语。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语句来判断某个人的心理或性格时,首先需要确定这句话确实是这个人的习惯用语,而非偶尔为之。而且,谈话中语言的措辞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我们还要在人际交往中多观察,多总结。

小细节,帮你看透听话者

交谈过程中,要想说服对方,不但要注意自己的谈话方式,还要观察与揣摩对方的听话方式。看对方的听话态度如何,留心对方的表情与举动,看对方是否在认真听你说话。如果你说得天花乱坠,对方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谈话效果就太差了。

一个人的听话方式一般从下面的动作与表情中可以反映出来:

遮口。听话时用手遮口的人,一般比较胆小、羞怯。美国一位心理学者评论前总统卡特在笑的时候,总是有意展露他那副排列整齐的牙齿,称为“具有强烈权势意向的证据”。通过逆向思维,刻意遮口的人,则具有相反的性格。

女性以口小为美,用手挡口是为了雅观,掩饰其口大的缺陷。但也有某些女性,在交谈听话的过程中,刻意地用手或手绢遮口,目的是要强调自己的女性美,企图让人认为她教养好,以期能够引起对方的关注。

打手势。这类人听话时常会有一些手部动作伴随,如摊双手、摆双手、相互拍手、做暂停的手势等等,这些动作好像是对对方说话内容的强调。这类人做事果断、自信十足,喜欢充当领导的角色,对别人爱加以指点批判。他们比较有实力,很有男子汉气派,性格大都属于外向型。这类人具有良好的素质,并且有很好的演讲口才,说服力比较强,待人热情,对朋友也很真诚。但他们爱掩饰自己的真实性格,不轻易把别人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这类人事业心很强,一般会凭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成就。

不时地拉拉耳垂。有些人听人谈话时爱拉自己的耳垂。当我们谈话时,看到对方不断用手拉耳垂,这个动作表示他不想听你一个人说个没完,想打断你的谈话自己发表意见。在小学生时期,我们常有先举手后发言的习惯。如果一遇到想发言的情况,便会有举手的欲望,可是又怕回答不好老师的问题。手没举起来只好用拉耳垂的动作来替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拉耳垂的习惯。因此,这类人一想到要打断对方讲话,便会一面在心里祈望,一面用手付诸行动。心理学家从研究中发现了希特勒就是一位习惯拉耳垂的人,这可能与他幼年时期不顺利的生活遭遇有很大关系,这同时还体现了神经质的特征。

拍打自己的头部。这个动作的意思是表示听话人对自己懊恼和自我谴责。有些人爱拍打自己的后脑勺,说明他们比较冷酷,不太注重感情;理性思维较强,爱利用别人,对人爱挑剔。他选择你做是有原因的,是认为你在某方面有利用价值,不过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他就会把你一脚踢开。但这类人比较聪明,思想独特,做事有主见,对新事物有大胆尝试的精神。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开拓,只是感情淡薄人缘不好。

有些人爱拍打自己的前额。这类人一般都比较朴素单纯,是心直口快的人。他们为人坦率、真诚,富有同情心,绝不会在朋友之间耍心计,有事多替朋友着想。若是女性,一定是个温柔善良的好姑娘,会成为一位贤妻良母。这种人心里往往藏不住秘密,爱把话说出来,但常常被人误会,不过他并没有歹意。

玩弄饰物。听话时爱玩弄小东西。这类人一般都比较内向,不爱多说话,不轻易使感情外露。但他们感情细腻,做事认真踏实,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朋友托付的事一定尽力办好。生活中这类人比较勤快,会将自己的小环境收拾得井井有条。

摊手耸肩。摊开双手,耸耸肩膀,一般是表示自己无所谓,满不在乎。习惯于这种动作的人大都为人热情,办事认真,又富有想象力;会打点自己的生活,也会享受生活。他们没有太大的理想,家庭和睦、生活美满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用鼻子吹气。听人谈话常用鼻子吹气的人,一定是有烦心事,或遇到了什么麻烦,但有碍于面子不好向对方开口。你如果能主动提出为他帮忙的话,他会很感激你,成为你最忠实的朋友。

低头听话。总爱低头听人讲话的人,为人慎重,含蓄不爱张扬,最看不惯别人宣扬师长式的言行。这类人做事谨慎、认真,但比较固执,不听人劝告。

腿脚抖动。这类人听别人说话时总是喜欢用脚或脚尖使整个腿部抖动,有时还用一只脚的脚尖拍打地板啪啪作响。这种人性格保守,自私自利,很少考虑别人;但他们很有思想见解,爱探讨哲学问题。

边听话边咬手指或指甲。这类人性格焦躁,没耐性,易紧张,办事头脑简单,理性思维较差。 7TKBaRp4Zk16jUn24eP4yU7qJGIQcoE3FLhnWsGI0MJM4WpqJoUwTGVsY07HLb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