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章 话说对了事就成了

口才一词的来源

“口才”一词,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已有所见。据孔丘门人所撰《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称:“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著称。”正如古时也有将“人才”写为“口材”,“口才”抑或写为“人材”。如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十〉》有载:“周望,字仲弼,蔡州人,有口材,好谈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传统,并已充分认识到口头表达在安邦定国、社会交际中的作用。如我们常说的“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便典出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说》。

清朝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叶燮曾提出,“才、胆、识、力”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才”,其一就是“口才”;这里的“胆”,更是在强调人在社会交往中敢于说话、在大庭广众前敢于演讲的“胆”。

今天,人们对口才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没有良好的口才,已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的基本标准之一。从一个人的口才上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口才几乎在每一个人的命运里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口才好,有可能改变你的命运。我们拿面试来说,现在国内外大小公司,已把面试作为人才招聘的必要途径,其中有太多的行业尤其看重口试。在这种情况下,“口才”这门课程在许多高校已经属于必修课,即使设为选修课,选修的人也很多。因为,现在高校一般不包毕业分配,绝大多数学生根据人才市场需要来寻找职业,在最后一学年,也就是说在学习尚未完成、毕业论文尚未启动或刚启动的时候,他们已首先通过口才叩击着求职的大门,学生们越来越感到口才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并热衷于口才的修炼和培养,口才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一跃成为当今世界十分走俏的一门学问,而它的前身,或者另外一种形式或分支——演讲学,则是一门更古老的学问。中世纪前的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巴比伦、印度等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国,演讲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演讲这一形式在先秦的古代社会已广泛盛行。中国传世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尚书》里面就记载了盘庚“动员民众迁都”的演说。这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一篇有文字记载的演说,也是世界演讲史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演说稿。此演说稿分上、中、下三篇。中篇为迁都前的演说,上篇、下篇为迁都后的演说。其中以中篇最为精彩,它无论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上,还是逻辑思维的演绎、归纳和情感的发挥上,都相当成熟,真切感人。《尚书》中还有《甘誓》《汤誓》《牧誓》等好几篇演讲辞。其中《甘誓》是公元前 21 世纪夏启与有扈氏战于“甘”这个地方的战前动员,文字虽简短,却义正词严、气势恢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及其内部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加上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士”这种阶层的出现。再加上王权发生动摇,人们对“天”产生了怀疑,私学悄然兴起,促进了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而其传播的主要途径无一不是通过学者的辩论和对学生的口授。儒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名家的惠施、公孙龙等,都纷纷表述自己对治理天下的政治见解和思想,对社会大众进行游说,形成了“百家争鸣”、游说风气极盛的时代。这也是我国古代演讲学、口才学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怎样称得上有口才

口语表达是人们运用声音和势态语言对一个人思维活动的扫描和表达。也就是说,说话是人思维的物质外化,人们常说想得清才能说得好,说得好才算会说。因此,我们可以简明扼要地说,说话是一个人素养、能力和智慧的一种综合体现。具体地说,说话是在交谈、演讲和论辩等口语交际活动中,表达者根据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任务,切合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准确、得体、生动地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并辅之以适当的体态语表情达意以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头表达能力。

根据口语交际的构成要素和口才的含义,说一个人有口才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能根据交际意图和目的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来展开话语,同时应具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即对应情况而说话。《论语·选进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听到的事就马上做吗?孔子在回答子路时说:“有父亲、哥哥在,应听听他们的,怎能听到了就做呢?”在回答冉有时又说:“听到了就干起来。”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回答,使在座的公西华大惑不解。孔子解释说:“冉有胆量小,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说一听到了就干起来,是鼓励他,给他壮胆;子路胆量大得超过一般人,勇于作为,所以我说,有父亲、哥哥在,要压一压,使他有所退让。”这件事一向被用做孔子“因材施教”的例证,其实也是说话看对象、针对不同实际情况而选择不同说话内容的范例。

2 .具有明确的对象意识和语境意识

如果不顾场合,不看对象,夸夸其谈,滔滔不绝,这种“能说会道”的行为只会引起反感甚至厌恶,不能称为有口才。荀子在《劝学》中曾明确指出:“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瞽”,就是瞎子。这说明讲话应随境而发,相机行事。

3 .具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和反馈能力

具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和反馈能力即既能准确地接受和理解,又能作出恰当、必要的应付。这是与人交谈很关键的一条。在口语交际时,说话者不仅要表达,而且还要接受,即领悟对方话语或表情动作等体态语所蕴涵的意思,同时还要作出有针对性的反馈。 1969 9 月,基辛格就越战问题与前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举行会谈。正当发言时,尼克松总统打来电话,谈了几分钟之后,基辛格对多勃雷宁说:“总统刚才在电话里对我说,关于越南问题,‘列车刚刚开出车站’,现在正在轨道上行驶。”老练的多勃雷宁试图缓和一下气氛,接过话头说:“我希望是架飞机而不是火车,因为飞机中途还能改变航向。”基辛格立即回答说:“总统是非常注意措辞的,我相信他说一不二,他说的是火车。”在这段对话中基辛格从坚持自己的立场的原则出发,不仅明确地理解多勃雷宁变“火车”为“飞机”的用意,而且采取“借言”的方式维护了自己的观点,显示出机智的外交家风采。

4 .说话内容的深浅要与对方的接受能力相宜

《论语·雍也篇》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对中等水平的人可以讲说高深的道理,对中等以下水平的人就不可以讲说高深的道理,说话的内容超过或低于对方的接受能力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5 .不说过头话

不说过头话,就是人们说的“慎言”。慎言,是针对言与行的关系提出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多闻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这就是说,做事情要勤劳敏捷,说话要谨慎讲究分寸,做不到的事情,压根儿就不说,如果在言与行实在无法一致的情况下,宁可多做事,少说话,也绝不能说多做少,言过其行。

你会说话吗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或许都有这样一种感受:与朋友在一起,兴高采烈、高谈阔论,回来后猛然想起自己还有一句关键的话没有说出来,或者有一句话说得不合时宜,心中不免顿生遗憾。于是便问自己一句:我会说话吗?

“我会说话吗?”这是一个看似十分简单实则常常困扰我们的问题。

“会说话”,即善于说话,就是指说话者能够准确自如、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图;能够把道理讲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能够轻松自然、简洁明了地使他人听清和理解自己的话语。同时,还要能够从与他人的交谈之中,测定他人说话的意图,增多自己对他人的了解,跟他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友情。善于说话的人,一定也要敢于说话,并有巧妙的言辞和精彩的语句,如果不敢于向他人表述,不敢直言,便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工作及事业上,会说话的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来说服他人,使工作顺利进行,左右逢源。可以说,会说话的人,必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为他的事业成功打下基础。为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测试一下自己。

1 .会不会听话

说话是一种艺术,需要一定的技能去表现,我们必须认识和掌握这种技能,然后才能获得想要拥有的成功。一个人会说话,首先得会听话。在说话的时候要认清对方,考虑对方的反应,坦白直率,细心谨慎,说话时间不宜太长,更不要一人说到底。说话的时候不可唯我独尊,把大家排除在外面,因为说话的目的是要说明一些事情,使人发生兴趣。所以,说话要清晰、要明白、要坦率、要易懂,而且要给对方有足够说话的时间。

2 .有没有用情

曾经打败过拿破仑的库图佐夫,在给卡捷琳娜公主的信中说:“您问我靠什么魅力凝集着社交界如云的朋友,我的回答是:真实、真情和真诚。”可以毫无疑问地说,真实、真情和真诚的态度是成功的说话者的法宝。用真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去呼吁人们的心灵,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丑恶无情鞭挞。用诚挚的心去弹拨他人的心弦,用虔善的灵魂去感化他人的胸怀。让听者闻其言,知其意,见其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就会令讲话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以发生磁铁般的影响,唤起群众的热情,这样就能以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发生“共振效应”。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动人之心者莫先于情。”一个说话者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过成百上千听众的眼睛的,是不能打动听众的心的。 1858 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林肯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这句著名的政治格言成了林肯的座右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近 70 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对秘书口授反击法西斯战争动员的讲稿时,激动得像小孩一样,哭得涕泪横流。他的这一次演讲,动人心魄,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志。

一个人如果讲话华而不实,缺乏真挚而热烈的情感,虽然能欺骗听众的耳朵,却永远得不到听众的心,只有讲话时袒露情怀,敞开心扉,才会达到语调亲切、说理虔诚、激情迸发、内容充实的效果,也就会字字吐深情,句句动心魄。

3 .有没有让别人感到不安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不要企图揭露他人的隐私,更不要去“攻击”别人,这是与人谈话的最基本准则。

谈话时首先要尊重对方,其次要诚恳,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也就是谈话时要掌握分寸,避免任何可能伤害别人的成分。即使对方确有缺点也不可抓住不放,喋喋不休,礼貌的做法只能是委婉批评,适可而止。总之,不论谈话内容如何,只要你对别人尊敬,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4 .有没有“我”字满天飞

亨利·福特曾说:“无聊的人是把拳头往自己嘴里塞的人,也是‘我’字的专卖者。”的确,很多人在说话中总是“我”字挂帅。比如在一个鸡尾酒会上,主人 10 分钟内用几十个“我”字:我的车子、我的别墅、我的花园、我的小狗,我想……令听众十分反感。

如果你在说话中,不管听者的情绪或反应如何,只是一个劲儿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么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厌烦与反感。谈话如同驾驶汽车,应该随时注意交通标志,就是说,要随时注意听者的态度与反应,总以自我为中心,必然招致别人反感。

5 .有没有冷落人

谈话时排除他人,就如同宴会时赶走客人一样荒唐和不可思议。千万记住,不要遗漏任何人,让你的双眼环视着周围每一个人,留心他们的面部表情和对你谈话的反应。在众多人的聚会中,常有少数人被无情地冷落,假如被你冷落的恰巧是来日对你事业前途至关重要的人物,那将是怎样的后果呢?

不要冷落任何人,即使他的言行举止是多么令人生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想想自己被人冷落的滋味。要想使别人觉得你的谈话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因而对你有好感、感兴趣,就不要让人“冷”在那里。

6 .有没有打断别人

别人谈话时有打岔习惯的人最容易惹人厌烦,这是缺乏礼貌的表现。没有比打断别人说话更让人难以忍受的了。比如在别人讲话时不要用他人的话来打岔,也不要提出不相干的意见来打岔,更不要用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打岔。

总而言之,尽量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除非讲话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把时间拖得太久,或讲话受到众人起哄,或者讲话者口出狂言而旁若无人时,打岔才会显得必要。

改掉不良的说话习惯

如果一个人的脸上长有疤痕,可以从镜中窥见,可以使用化妆品或药品加以治疗弥补。同样,谈吐方面的缺陷也可以改变,只要治疗之前,自己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这些缺陷。如果不清楚自己说话的缺陷,也可以试着拿一面镜子对照自己说话的姿态:是否手势过多,是否翘起嘴角,是否表情难看,是否过于冷漠、紧张、僵硬,是否强抑声调……

以下几点是我们说话中常有的缺陷,我们可以对照检查,并加以改正。

1 .说话用鼻音

用鼻音说话是一种常见且影响极坏的缺点,当你使用鼻腔说话时,就会发出鼻音。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鼻音。如果你说话时嘴巴张得不够,声音也会从鼻腔而出。在电影里,鼻音是一种表演技巧,如果演员扮演的是一种喜欢抱怨、脾气不好的角色,他们往往爱用鼻音说话。鼻音对女人的影响比对男人更大,你不可能见到一位不断发出鼻音,却显得迷人的女子。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或者令人心旷神怡,那么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应使用胸腔发音。正确的方法是,平时说话时,上下齿之间最好保持半寸的距离。

2 .声音过尖

一个人受到惊吓或大发脾气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刺耳的尖叫。一般女性犯此错误居多,要多加注意。因为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你可以用镜子检查自己有无这一缺点:脖子是否感到紧张?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绳索一样凸出?下颚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来明显紧张?如果出现上述情形,你可能会发出刺耳的尖声。这时你就要当机立断,尽快让自己松弛下来,同时压低自己的嗓门。

3 .说话忽快忽慢

一般来讲,说话的速度很难掌握,即使是一些职业演说家或政治家,有时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说话的速度。说话太快,别人就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而且听得喘不过气来。说话太慢,人们就会根本不听你说,因为他们缺乏耐心。据专家研究,适当的说话速度应在每分钟 120 160 个字之间,当我们朗读时,速度要比说话快,而且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绪和说话的内容会影响你表达的快慢。说话中把握适度的停顿和速度变化,会给你的讲话增添丰富的效果。

为了测量自己说话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说话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讲词,然后用秒表测出自己朗读的时间。如果你说话的速度每分钟不到上面那个标准,就可以试着调整说话速度,看是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口头禅过多

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这样的口头禅,如“那个”“你知道不”“是不是”“对不对”“嗯”等。如果一个人在说话中反复不断地使用这些词语,一定有损自己说话的形象。口头禅的种类繁多,即使是一些伟大的政治家在电视访谈中也会出现这种毛病。

当然谈话中“啊”“呃”等声音过多,也是一种口头禅的表现,著名演说家奥利佛·霍姆斯说:“切勿在谈话中散布那些可怕的‘呃’音。”如果你有录音机,不妨将自己打电话时的声音录下来,听听自己是否有这一毛病。一旦弄清了自己的毛病,那么以后在与人讲话的过程中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

下面介绍几种克服口头禅的方法以供参考。

默讲。出现口头禅的原因之一,是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讲了上句,忘了下句,此时就要用口头禅来获得一点思考的时间,以便想起下句话。事前默讲几遍,对内容、措辞十分熟悉,正式讲话时就能减少或不出现口头禅了。

朗读。克服口头禅的朗读法,就是将自己的口语,从不清楚变为清楚、流利的语言。如果内部语言流畅贯通,就不会出现口头禅。出声朗读老舍、叶圣陶等语言大师的作品,有助于用规范的语言来改善自己不规范的语言。

耳听。广播员、演员的语言,一般都较为规范,没有口头禅。平时听广播、看电影时,可边听边轻声地跟着说。久而久之,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口语精练了,口头禅少了,连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

练习。听听自己的讲话录音,会对自己讲话中的口头禅深恶痛绝。这样,往往能使自己在讲话时十分警惕,口头禅也会随之变少。

慢语。在一段时间内,尽量讲慢些,养成从容不迫的思维和说话的习惯,一句句想,一句句说,对克服口头禅有很好的效果。

5 .讲粗话

讲粗话是说话的恶习。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随便什么事情,只要成了习惯,就会自然地发生。讲粗话也是如此,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讲粗话的习惯,往往是出口不雅,自己还意识不到。讲粗话是一种坏习惯,是极不文明的表现,但要克服这种习惯也并不是一件易事。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找出自己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集中力量改掉它。首先是改变讲话频率,每句话末停顿一下;其次讲话前提醒自己,改变原有的条件反射。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改掉了,其他粗话的克服也就不难了。

请别人督促自己也很重要。当然,这里的“别人”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这样督促起来可以直截了当。由于有时自己讲了粗话还不知道,请别人督促就能起到提醒、检查的作用。督促还有另一层心理意义,那就是造成一种不利于原有条件反射自然发生的外界环境,以促进旧习惯的终止。

6 .结巴

“结巴”是口吃的通称。

“结巴”对于极个别的人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是一种病态反应,他们也被称为口吃患者。口吃就是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要想治愈说话“结巴”的毛病,除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去除心理障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代就是口吃患者,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他常常朗诵课文,为了发音准确,就对着镜子纠正嘴形,后来他成了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有口吃的人不妨试一试这个方法,坚持朗读文章,只要坚持不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

7 .毛手毛脚

毛手毛脚,意即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在说话时不断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蹙眉、扬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手指头、摇腿等。这都是一些影响你说话效果的不良因素。当你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听者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吸引,根本不可能认真听你讲话。

培养自己说话的风格

培养自己讲话的风格,使其独树一帜,对你的讲话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人说话有自己的风格,说话才容易吸引别人,并产生应有的魅力。同样,如果你想成为说话高手,那么,你的说话风格必须有某种独特的地方,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使人们容易记住你。你可以利用自己的长相或身材,来引起别人注意,但这只是暂时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帮助你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不能真正吸引人们。除非你有伟大人物的那种超凡的魅力,否则你必须培养自己说话的风格,这才是使你让别人信服和不忘的最好方法。

美国的依阿华州锡格尼市的凯欧库克旅馆是方圆几十里的流动推销员最爱去的地方,他们不管远近都想到那里去投宿。为什么呢?因为那里的店老板,人称“快乐的韦勒”,是一位笑口常开的人。他对谁都能说上几句好听的话,自从人们认识他这么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听到他对谁说过一句不顺耳的话。韦勒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说话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后来他成功了,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富翁。

记住你谈话的风格,你与别人交谈的方式,都能为你的名声和你的成功作出重大的贡献。如果你对下级讲话趾高气扬,甚至有鄙视的口吻,那下级就会怨恨你。如果你对上级讲话过于谦恭,他们就可能认为你缺乏能力或者没有骨气,不敢委你以重任。你讲话的风格,不仅仅是你使用词汇的问题,而且是你使用词汇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从中也能反映出你的态度和修养。因此要想树立自己的讲话风格,说话就不能忽左忽右变化无常,更不要试图去模仿别人,表现出不属于自己风格或不适合自己风格的东西。虽然学习别人是件好事,但不要故意去模仿别人的风格或者说话的口吻。这种道理很简单,不用多解释谁都会明白,谁都不想遇到一个装腔作势的谈话者。学别人说话,就像那种喝了大量酒的人,他隐瞒不了自己喝了酒的事实,因为人们一闻就明白了。

在谈话的时候,表现出自己自然的风格是上策,但要努力发展你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去发展别人的独特风格。有些人,当他们与别人谈话时,认为自己有必要装腔作势,或者戴上一副假面具;有些人试图表现得很友善,有的时候甚至表现出媚态;有些人急功近利,就像做电视商业广告一样。这些人的失误在于他们表现的都不是他们自己的本色,自然得不到别人的信服。要有自己的个性,你看到的我是什么样,我就是什么样,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但你总会相信同你谈话的那个人是真实的,不是假冒的。无论对也好,错也好,都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因此,只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原则,总会受到别人的喜欢,从而慢慢地形成自己说话的风格,因为你用真诚的自我与别人交流,你用自己的风格和别人说话。

话语中肯,言之有物

古语讲“至诚足以感人”,如果一个人所说的话语中肯,怎么会不受听众的欢迎呢?

科罗拉多州煤铁公司的矿工为了要求改善待遇,进行了罢工,因为公司方面处置不善,这次罢工又演变成了流血的惨剧,劳资双方都各自走了极端。这次罢工,持续了两年之久,成为美国工业史上一次有名的大罢工。那时管理矿务的人,就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这位小洛克菲勒,最初使用高压手段,请出军队来镇压,闹成了流血惨剧,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罢工的时间更延长下去,使他的财产受到了更大的损失。后来,他改变方法,用了柔和的手段,把罢工的事情暂时置之不谈,特地去和工人为友,到各个工人的家中去慰问,使两方面的情感慢慢地转好起来。以后,他叫工人们组织代表团,以便和资方洽商和解。他看出了工人们已经对他稍稍减轻了敌意,于是,便对罢工运动的代表们作了一次十分中肯的演说。这一次演说,竟把两年来的罢工风潮完全解决了。

他在那次演讲中说:“在我有生之年,今天恐怕要算是一个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十分荣幸,因为我能够和诸位认识,如果我们今天的聚会是在两个星期之前,那么,我站在这里就会是一个陌生人了,因为我对诸位面孔的认识还只是极少数。我有机会到南煤区的各个帐篷里去看了一遍,和诸位代表都作了一次私人的个别谈话;我看过了诸位的家庭,会见了诸位的妻儿老幼,大家对我都十分的客气,完全把我看作自己人一般。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见,我们已经不是陌生人而是朋友了。现在,我们不妨本着相互的友谊,共同来讨论一下我们大家的利益,这是使人感到十分高兴的。参加这个会的是厂方的职员和工人的代表,现在蒙诸位的厚爱,我才能在这里和诸位相见并努力化除一切矛盾,彼此成为好友,这种伟大的友谊,我是终身不会忘掉的。我们大家的事业和前途,从此更是展开了无限的光明。在我个人,今天虽然是代表着公司方面的董事会,可是,我和诸位并不是站在对立的地位,我觉得我们大家都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友谊的。我们彼此有关的生活问题,现在我很愿意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让我们一起从长计议,获得一个双方都能兼顾到的圆满的解决办法,因为,这是对大家有利的事……”

小洛克菲勒的讲话,虽没有华丽的词藻,但话语中肯,引起了矿工们广泛的共鸣,一下子使自己脱离了困境。

说话除了话语中肯之外,还要言之有物,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听别人做讲座,领导做报告,还是和周围的人聊天,都会碰到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的时候,上面讲得很热闹,下面听众却觉得困顿乏味,嫌内容假大空,虚无缥缈,不知所云。听众最怕听到的演讲是言之无物,不知所云。

为什么会出现言之无物的情况呢?究其根本,问题在于谈话者、演讲者没有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演讲内容。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说话,怎么能期待给听众一个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的演讲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困难,简单地说,就是要充分地精心准备自己的演讲内容,在演讲、讲话之前比较透彻地理解问题。

有一天,林肯律师事务所来了一位行走蹒跚的年老寡妇,她是一位阵亡士兵的妻室。她向林肯泣诉,说她应该领取的四百美元的抚恤金,被一位发放抚恤金的官吏强索去二百美元的手续费。林肯听了勃然大怒,立刻为她向法庭对那位官吏提起了诉讼。

开庭的时候,林肯用愤怒的目光看着被告,他所说的话,差不多每个字都是十分的中肯且言之有物,那种严正的态度、热烈的情感,几乎使他跳起来剥掉那位被告的皮:“时间一直向前迈进,在 1776 年的英雄,已经成为过去了,他们是被安置在另一个世界中了。但是,那位英雄已经长眠地下,他的年老衰颓而且又跛的遗孀,此刻来到我们的前面,请求替她申冤。在过去,她也是体态轻盈、声音曼妙的美丽少女,现在她贫无所依了,没有办法,只好来向享受革命先烈所争取到的自由的我们,请求给予同情的帮助和人道的保护。我现在所要问的是,我们是不是应该援助她?”

当林肯这样一段中肯的话说完后,居然有人感慨得流下眼泪,大家一致认为那老妇人的抚恤金是分文不能少给的。法庭最后分文不少地追回了士兵遗孀的抚恤金,严肃审判了那个官吏。 gc99gSP1gp0MM3mJS9X/rLqIMnztnPOcKiFSBFHpJWQQRqGycB3O3rI/VUNUx1l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