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近因效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用编撰的两段文字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近因效应现象。他用两段文字,分别描述吉姆的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并把被试者分为四个组,用四种顺序、四种方式向每组读这篇短文。

洛钦斯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但是,卢钦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如果在两段文字之间插入某些其他活动,如做数学题、听故事等,则大部分被试者会根据活动以后得到的信息对吉姆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最近获得的信息对他们的社会知觉起到了更大的影响作用,这个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现实生活中,近因效应的心理现象相当普遍。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几条;在向大家介绍一个人时,前面讲了他的一些优点,接着就是缺点,人们往往对这个人的缺点印象更深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这个人的优点,这些都是近因效应的一种反映。

在人际交往中,大家都非常注重自己给别人的印象的好坏,尤其是注重第一印象。然而,近因效应对人际交往中印象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交往过程中最后接收到的信息往往会更改或是覆盖之前既有的信息,进而影响对他人印象的形成。所以,一个人给他人以好的印象并不难,难的是维护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已经形成的好的印象。这就需要自己不断地努力,不做有损自己既有的好形象的事,以使自己给他人的近因效应与既往保持一致,或是更好。

小莉与小敏是小学同学,从那时起,两个人就是好朋友,彼此非常了解,现在两人还在一个单位上班。可是近一段时间小莉因家中闹矛盾,心情十分不快,有时与小敏说话,动不动就发火,小敏认为小莉不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于是与她断绝了友谊。其实这就是近因效应在起副作用。

有一天,小敏剪了一个新发型,她把一头蓄了几年的披肩长发剪成齐耳短发,剪完头发后,觉得一点都不像她理想中的模样,气得当时就跟理发师吵了一场,这不愉快的心情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班。

有一个客户来找小敏,小敏当时还有些生气,其实小敏平时对客户很有礼貌的,但不知怎么就看这个客户不顺眼,差点跟他发火。这一幕被小莉看到了,马上过去给客户解释,打圆场。等客户走后,小莉和同事们都齐声称赞她的短发清爽、简洁。小敏都惊呆了,在这片赞扬声中,对理发师的怨气小敏也一股脑儿全消了,同时,也知道自己误会了小莉,在小莉心情不好的时候没有给她安慰,还断绝了友情,自己实在是太不应该了。从此两个人又和好如初。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出朋友之间的负性近因效应,大多产生于交往中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愿望不遂,或感到自己受委屈、善意被误解时,其情绪多为激情状态。在激情状态下,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容易说出错话,做出错事,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凡事须加忍让,防止激化。待心平气和时,彼此再理论,明辨是非。近因效应又给了我们改变形象、弥补过错、重新来过的机会。

我们可以利用近因效应改善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心理学研究证明,当近因效应形成后,如果进行延缓回忆,并在延缓期间加入干扰性的作业以防止复述,这种已经形成的近因效应便会减弱甚至消失。这就告诉我们当个体发生了错误,给他人以坏的近因效应后,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就有可能挽回损失。 HTPNUgho6ATRPiPpaRoU9par0zyqsJCd7WYRFifkQ0EZgD9wT7/G2Qy+V66yxkL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