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水滴的声音也能杀死人——心理暗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凶残的德军曾经用俘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个俘虏绑起来,蒙住他的眼睛,告诉他要把他的血放光。然后,德军在俘虏的手腕处施加一点刺痛,再让水龙头一滴一滴地放水,持续发出滴答的声音。

他们也许只是想捉弄他,但没想到的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俘虏竟然真的死掉了!当然他并没有被施加任何致命的措施,那为什么会死掉呢?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是心理暗示产生的作用。所谓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照被暗示的方式活动。

在这个事例中,德军给俘虏的暗示是:他的血会被放光。而他相信了他们的话,就是接受了暗示,继而影响了自己的身体机能,最终导致死亡。

暗示施行起来是非常简单的。暗示者只要给一些现成的信息,并使被暗示者无对抗地接受,暗示就会发生作用。

暗示不需要讲道理,只靠直接的提示。比如美国有一种戒烟电话,当一个人烟瘾上来难以抑制时,就可以拨打它,然后便会听到难听的气喘声和咳嗽声。这就是一种暗示:如果不戒烟,下场也会是这样!这种暗示,往往比大堆的说教更要有效,也许是因为它能给人很直接的感受吧。

那么,人为什么会接受别人的暗示呢?难道人们没有所谓的“主见”吗?

人格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任何人作出判断,都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而进行的。我们把这样的决定和判断称为“主见”。

一个“自我”比较健康、发达的人,是比较“有主见”的。但是,我们知道,人毕竟不是神,世上并没有万能的和完美的人,任何“自我”都不可能在所有情况下都正确。这就使得“完全有主见”的人是不存在的。正是“自我”在客观上的缺陷,才为别人的影响和心理暗示提供了机会。

当然我们对心理暗示不要一概地恐惧和排斥,因为心理暗示并不都是消极的,还有很多是积极的。前面提到的戒烟电话就是一例。另外,我们的古人也早已学会了这个方法。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望梅止渴”的故事。有一次曹操率兵马远途跋涉,天气炎热,官兵们又累又渴,偏偏又找不到一口水井或是一条小溪。于是曹操告诉士兵们前面山上有一片梅林,马上就能吃上梅子了,到时就不渴了!

梅子是酸的,一提到“酸”,因为条件反射的作用,身体就会分泌大量唾液,这样就可以暂时解渴了。士兵们听说有梅子,一下子分泌出许多唾液(当然他们自己意识不到),便感觉不那么渴了,大家来了精神,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

在这里,曹操就巧妙地使用了心理暗示。

生活中也有许多利用积极心理暗示的例子。比如有一名运动员,他的成绩已经非常接近世界纪录了,这时,他的教练在旁边轻轻暗示道:“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这一暗示,激发出了他全部的潜能,使他发挥出最好水平,真的在比赛中得了第一。

其实积极的心理暗示,不必一定要等待别人给予我们,我们自己就可以给予自己。许多成功学家提出的“人要有积极的心态,要善于自我激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是最好的!”你就能调动起更大的积极性。这就是自我暗示的作用。 v6zATlpTDNkRTBG+0m0Par/mbsa2fhtV8+yGa0A9qJbu8SZj0f7PERVDMrnupXF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