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智猪博弈:做大猪还是做小猪

一、智猪博弈模型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它们在同一个石槽里进食。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踏板,踩一下踏板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踩踏板就会首先付出两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大小猪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踩踏板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费两个单位的成本)。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个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如表2-1所示),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表2-1 智猪博弈

在智猪博弈模型中,受罪的都是大猪,小猪等着就行。智猪博弈模型可以解释为谁占有更多资源,谁就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

智猪博弈存在的基础,就是双方都无法摆脱共存局面,而且必有一方要付出代价换取双方的利益。一旦有一方的力量足够打破这种平衡,共存的局面便不复存在,期望将重新被设定,智猪博弈的局面也随之被瓦解。

对小猪而言,不管大猪踩不踩踏板,自己不去踩踏板总是最好的选择。而大猪呢?它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踏板的,与其两者一起饿肚子,自己去踩踏板总还能获得食物。于是,主动去踩踏板成了大猪的唯一选择。这就出现了,同样聪明的两头猪,却有不一样的付出:小猪舒舒服服地等在投食处,而大猪不得不来回奔波于踏板和食物之间。

二、大猪小猪轮流做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实际上,赤壁之战中的孙权一方扮演的就是智猪博弈中“大猪”的角色,刘备一方则是拣了个大便宜的“小猪”。赤壁正面作战的是孙权,出大力的也是孙权,但最大的胜利果实——荆州却被刘备占据。多出力并没有多得,少出力并没有少得,这就是孙刘在赤壁之战中的博弈结果。但孙权必须要做这只“大猪”,不然东吴必定被曹操所吞并。

智猪博弈告诉我们,多劳却并不一定多得。这是因为“小猪”笃定一件事:大家是一个团队,就是有责罚,也是落在团队身上,所以总会有“大猪”悲壮地跳出来完成任务。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只想付出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争着做那只坐享其成的小猪。其实每一个人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大猪”,就是“小猪”。既然有一些人会成为不劳而获的“小猪”,那么必定有另一些人去充当费力不讨好的“大猪”。

小李在一家合资企业上班,但所在的部门却只有三个人。这三个人正好分为三个等级:部门经理、经理助理和普通员工。小李正好是那个经理助理,处于中间级别。由于在这个部门中,小李表现得最积极,慢慢地,其他部门的同事也认识到:办事就找小李。有时候,公司老板也直接给小李派任务。小李桌上的文件越堆越高,一上班,他就忙得连轴转,像个不断打转的陀螺。部门经理和员工小张则每天无所事事,乐得逍遥自在。

到了年底,由于部门成绩出色,公司特别奖励了4万元,经理独得2万元,小李和小张各分得1万元。小李想到自己辛苦了一整年,到头来却和小张拿得一样多,心里觉得很憋气。

但是,小李心里明白:如果自己不拼命干活,那他连这1万元都得不到,因为指望经理和小张是得不到奖金的。思前想后,小李还得继续当那头辛勤的“大猪”。

“大猪”拼命干活,“小猪”跟着拿奖金,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公司都存在。“大猪”明知道“小猪”过的是不劳而获的生活,也知道“小猪”是不会去主动完成任务的,为了不至于最后落得大家都没“食物”吃,“大猪”总是会跳出来去踩那个踏板。

不过,在工作中,说到底还得凭真本事、靠实力。“小猪”们不劳而获的日子虽然安逸,却并不稳定。他们总得依靠“大猪”吃饭,心里总是没底的:万一哪天,“大猪”一气之下,跳槽走人,自己可就得饿肚子了。而且如果工作的性质发生改变,比如不再是团队合作性质的工作,而变为侧重独立工作的任务,那“小猪”们可就不能再心安理得地坐等“食物”掉下来了。

“大猪”们付出了很多,虽然得到了回报,却和付出不相当。而“小猪”们可以在短期内坐享其成,却不是长久之计。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自己不得不吃亏的现实,但往往只有自己吃点明亏,才会得到更多。

事实上,最智慧的表现应该是:既要有做“大猪”的实力,也要有做“小猪”的策略,两个角色交替,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 6BrfLrlw7iflIfEmulM9/6/r6lgbxepYthUUljdhmsrlNx+XhUVs9zhUhqKgoMD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