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种最值得期待的人生目标。幸福其实也很简单,它就是珍惜每一天,把每一天、每个瞬间都当做永恒来看待。即不抱怨过去,也不只是憧憬未来。而是做好自己,享受当下的充实,心灵的安宁。
幸福是一种充实,一种满足,一种愉悦,当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生命潜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时,你一定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这种感觉不仅来自你成功的喜悦,更来自奋斗过程的人生体验。
幸福是一种宁静,一种淡泊,一种心境,一个人活得幸福不幸福完全是他心灵的一种感受。你若能有一份坦荡明净的心境,你便进入了一种祥和幸福的人生境界。
品味幸福,如同品味一杯酽酽的浓茶,苦涩中透出一缕浓浓的清香,此时你会感到,这品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幸福。
有一位得道禅师非常喜爱兰花。他的生活空间里处处可见兰花的踪迹,在平时弘法讲经之余,禅师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栽培兰花。
禅院的角落里,石头的缝隙里,建筑前方的花圃里,禅师的禅房里,随处可见兰花。有在地上生长的兰,还有在半空吊着的兰。幽幽的兰,悠悠的心境。
有一天,禅师要外出云游,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他在临行前,交代弟子们说:“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
弟子们平日在禅师座下习禅,对禅师言听计从,他们把禅师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在禅师云游期间,寺里的弟子们每天都非常细心地照顾着禅师养的兰花,兰花的叶子长得比之前更绿了,有的还开出了花。
但是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弟子在给兰花浇水时不小心将房内的兰花架碰倒了。满架的兰花纷纷坠落在地上,摔成碎片,无一幸存,兰花散得满地都是。
禅师的弟子们都非常惊慌,迅速动手收拾残局,把花盆碎片清理完,把兰花移植到了外面的空地上,并且心中做好了打算,等禅师回来后,向禅师赔罪领罚。
禅师云游回来后,听小弟子说了这件事的始末缘由,决定不责怪任何一名弟子。禅师召集了弟子们,弟子们准备好了向禅师赔罪领罚,禅师没有责怪弟子的过失,反而说:“我种兰花,一来是为了修身供佛,二来是为美化寺庙的环境,我不是为了生气种下兰花的。”
这个禅理故事中隐含着幸福的主线。这位禅师,闲时种植兰花,知足而淡定。云游之时,把兰花托付给他人照料,在花盆破碎后,仍不计较,保持了淡定的心境,可见,他是个幸福的人。
禅师说“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说明了禅师虽然喜欢兰花,但兰花并不是禅师的障碍,因为禅师看透了生活,而生活中的物象,不足以成为禅师的障碍。过去的不再提,看的是眼下,看重的是现在。因此,兰花的得与失,并不影响他的悲喜,现在才是最重要的。禅师深谙“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道理。这位禅师是懂得生活的,他用三言二语平定了一场风波,赢得了弟子的尊重与爱戴。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因外物的得失影响内心的平静,展示了禅者超然物外的风采。在世人眼中,禅师是宽宏大量的,是懂得生活的,是幸福的。
幸福需要从生活中去细细品味,懂得生活的人,才是懂得幸福的人。懂生活的人,能坦然地面对生活,无论臧否,皆淡然处之,没有抱怨,生活中的各种美感不因阻碍而毁灭,却为人的心灵而永存。做懂生活的人,便拥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