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劝慰遇到烦心事的人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和自己过不去”。然而,当我们自己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却往往还是和自己过不去。如此一来,“别和自己过不去”就仅仅成了一句劝慰的语言,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如同手电筒,却不用来照自己。
其实,如果我们都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情绪,就不会总是和自己过不去。在我们平静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亲切的、富有爱心的,也是宽容的。我们犯了错时,如果真诚地希望得到他人宽恕,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不但会原谅我们,而且会把我们的过错忘得一干二净,不会让我们受到愧疚感的困扰。
美国权威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创始人艾伯特·埃利斯指出:人的一生中总会犯很多错误,如果对每一件事都深深地自责,一辈子都背着愧疚生活,就不能走得太远。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不应遇到挫折和困难;人们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别人能够友好、平等地对待自己,公平公正地接受自己;同时,人们也都要求自己尽善尽美地完成工作,不希望自己出现错误。其实,这些愿望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是人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反映。但是,这些愿望如果脱离现实,就变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求,给自己带来无谓的困扰。
每个人都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我们都应该容忍自己所犯的错误。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怕就怕不能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就是告诫人们把自己的错误当作对自己的一种警示、一种鞭策,避免自己今后犯同样的错误。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将自己以往所产生的消极情绪转变成为积极的向上和良好愿望,并且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使自己重新获得生活的快乐与坦然,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超越自己,战胜自己,而不是和自己过不去。
和自己过不去,就像拳击手在比赛中被别人重重地一拳击倒在地,自己本来已经头晕目眩、找不到北,而耳畔传来的一片嘘声,更让人感到沮丧。那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已经不想、而且也没有力气爬起来了。其实这时候,我们更应该竭尽全力爬起来。不管裁判在数到十之前,还是之后,只要能爬起来,就说明我们还没有被对方完全击垮。说不定下一回合,我们会还以颜色,最后的胜利还不知是属于谁的呢。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难免遭遇各种挫折和困境,比如考试晋升的失利,人际关系的紧张,家庭成员的矛盾,恋爱婚姻的挫折,经济状况的拮据,亲友离去的苦痛等。失败了,我们会和自己过不去;失恋了,我们会和自己过不去;落选了,我们会和自己过不去;受骗了,我们会和自己过不去……
这诸多的不如意都会让人产生不良的情绪,如悲观、胆怯、焦虑、沮丧、嫉妒、愤怒、伤心等。这些坏情绪对人有极大的危害性,如果任由其发展,则不仅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更会让自己感到无助,从而影响人生的前途。别和自己过不去,我们要学会辨识、认知、接纳并协调自己的情绪,从而使自己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控制自己的坏情绪,才能驱散心中的阴霾,找回久违的阳光,获得快乐的生活。
美国的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生中最好的礼物,就是你自己本来拥有的那一部分。”快乐要靠自己掌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如果把快乐的钥匙交给别人掌管,我们就掌控不了自己的幸福。不跟自己过不去,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它会促使我们从容走自己选择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把快乐的钥匙掌管在自己的手中,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