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舒筋活血颈肩腰腿损伤按摩

1.项背部劳损

【病症介绍】

劳损部位软组织由于局部张力增大而出现微小创伤,导致充血、组织液渗出、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局部感觉神经而出现疼痛,形成无菌性炎症。一段时间后,由于人体的自身恢复功能,局部会出现粘连或形成瘢痕。疼痛消失后,劳损部位会有维持姿势的时间缩短、活动不持久等表现。再次劳损或受凉,局部炎症会重新发作,再次疼痛。

(1)中医诊疗

【触摸自诊】

触摸项背部时,要体会肌肉的感觉。沿着肌肉往两端摸,一直到骨,就会触摸到肌肉在骨的附着处;从肌肉横着摸,就会触摸到一块肌肉和另一块肌肉之间的肌肉筋膜。在摸的过程中如果有疼痛的感觉,就表明局部有无菌性炎症;若触摸到硬结或有摩擦感,就表明局部有粘连。

【痛点提示】

项背部易出现痛点的位置有:枕部与颈上段交界处的肌肉附着处;第2颈椎横突的肌肉附着处;第5颈椎棘突旁的肌肉附着处;肩胛骨内缘及上角的肌肉附着处;肩井穴附近的肌肉筋膜处。

(2)按摩要点:项背部劳损的按摩依项背部按摩基本程序进行操作,先做背部,再做项部;以劳损的局部痛点为重点,力量应稍大。

项背部操作程序:背部掌揉法→拇指揉背部7条线→点揉肩胛骨内缘及上角的肌肉附着处、肩井穴附近的肌肉筋膜处→拿肩井及斜方肌→项部拿法→拇指揉项部7条线→点揉枕部与颈上段交界处的肌肉附着处、第2颈椎横突的肌肉附着处、第5颈椎棘突旁的肌肉附着处→项部拿法→拿肩井及斜方肌→小鱼际击法、背部拍法。

远端取穴:点揉合谷或落枕穴,配合患者颈部主动向各个方向活动。

(3)按摩治疗

1)背部掌揉法:

手掌在背部由上而下揉3遍。放松背部软组织。

按摩提示:颈椎关节的扳法可用于深层软组织的劳损,以轻柔力量进行操作。正规的治疗,建议寻求专业医师。

2)拇指揉背部7条线

背部正中1条,两侧各3条。拇指揉可先健侧后患侧,从第1条线到第4条线依次进行。每条线从上而下,有痛点或摩擦感可稍用力。

背部正中棘突为第1条线。

紧贴棘突旁为第2条线。

棘突与肩胛骨内侧缘中点为第3条线。

肩胛骨内侧缘为第4条线。

3)点揉肩胛骨及其周围

在肩胛骨内缘及上角处以拇指拨揉3~5次。

在肩井穴附近找到肌肉的缝隙拨揉3~5次。

4)拿肩井及斜方肌

从上到下,全面地拿捏肩井及放松斜方肌,不要集中一点。

5)项部拿法

从上到下,广泛、全面地拿捏后颈部,进行放松。

6)颈部旋转扳法

力量宜轻,不要追求关节弹响声。

7)拇指揉项部7条线

拇指揉可先健侧后患侧,从第1条线到第4条线依次进行。每条线从上而下,有痛点或摩擦感可稍用力。

项部正中棘突为第1条线,紧贴棘突旁为第2条线。

项部正中棘突为第1条线,紧贴棘突旁为第2条线。

8)点揉枕部与颈上段

分别在枕部与颈上段交界处。

在第2个颈椎棘突旁找到痛点,用点揉或拨法3~5次。

在第5颈椎棘突旁找到痛点,用点揉或拨法3~5次。

9)小鱼际击法背部拍法

结束手法,振奋气血,使按摩后有良好的感觉,疲劳尽除。

(4)项背部劳损应注意的生活细节

1)劳损为长期的积累性疾病,主要由坐姿不良引起的。驼背、低头或固定姿势时间太久都会产生项背部的劳损。因此纠正不良姿势是治疗及防止复发的根本措施。

2)进行项背部的主动后伸及前屈锻炼有利于恢复颈椎的屈度,提高颈部的功能,推迟颈椎、胸椎的退变老化。普通的慢跑锻炼、广播体操是预防项背部劳损的有益方法。

2.落枕

【病症介绍】

落枕这一病名来自民间。一觉醒来感觉颈项部酸困疼痛,左右转动或前后低头仰头不便、疼痛,甚至会出现头部与身体脱节的感觉。人们习惯称之为“落枕”。

(1)中医诊疗

颈项背部劳损是落枕的基础,睡眠不当或受寒只是病症急性发作的诱因。所以,防止落枕,除改变枕头的高低、不随意躺卧、避免寒凉外,减少平时的项背部劳损非常重要。

根据损伤影响的组织不同,落枕可分为轻、中、重度。即单纯肌肉损伤一般较轻;影响到脊椎之间的关节,就相对较重了;有时可造成对颈部神经、动脉的刺激,诱发颈椎病,就更严重了。成年人若经常发作,就已经是颈椎病的前驱表现了,必须予以重视。

(2)按摩要点

落枕是项背部劳损的急性发作,按摩步骤与项背部劳损大致相同,一般遵循放松、针对性治疗、结束的顺序施行手法。依面、线、点的顺序,力量由小到大,作用层次由浅到深,达到舒缓经筋、温通经络的目的。颈部特别紧张时可俯卧位操作,以放松损伤肌肉。

在项背部按摩基本程序的基础上,重点点按压痛明显部位。压痛点多位于肌肉的起止点及颈项部第3条线的脊柱椎间关节部位。

若发现压痛点同一平面的颈椎棘突偏歪或颈椎两侧不对称,可试用颈部旋转扳法。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点按远端穴位尤其重要,可选取肩胛骨的天宗穴及手背上的落枕穴,同时应主动活动颈部。

(3)按摩治疗

1)背部掌揉法

手掌在背部从上而下揉3遍,放松背部软组织的。

按摩提示:治疗后调节枕头高低,以舒适体位卧床休息。避免再受风寒刺激。缓解期应加强颈部功能锻炼,避免颈部劳损。

2)拇指揉背部7条线

背部正中1条,两侧各3条。拇指揉可先健侧后患侧,从第1条线到第4条线依次进行。每条线从上而下,有痛点或摩擦感可稍用力。

背部正中棘突为第1条线。

紧贴棘突旁为第2条线。

棘突与肩胛骨内侧缘中点为第3条线。

肩胛骨内侧缘为第4条线。

3)点揉肩胛3骨及其周围

在肩胛骨内缘及上角找到肌肉及其在骨的附着处,拨揉3~5次。

在肩井穴附近找到肌肉的缝隙,拨揉3~5次。

4)拿肩井及斜方肌

从上到下,广泛、全面地进行放松。

5)拇指揉项部7条线

项部正中1条,两侧各3条。拇指揉可先健侧后患侧,从第1条线到第4条线依次进行。每条线从上而下,有痛点或摩擦感可稍用力。

项部正中棘突为第1条线,紧贴棘突旁为第2条线,是肌肉的感觉。

肌肉外侧的凹陷为第3条线,凹陷之外为第4条线,在胸锁乳突肌的后方。

6)颈椎枕颌牵引法

双手或肘窝托住落枕者枕部与下颌部,沿其身体纵轴牵引,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反复3~5次。

7)颈部旋转扳法

可用于深层软组织劳损,应轻柔、缓慢地扳动颈部,不要追求关节弹响声。

8)项部拿法

拿捏颈后肌肉,从上到下放松。然后摩擦落枕处,以透热为度。

9)小鱼际击法、背部拍法结束

小鱼际击法。

背部拍法。

3.颈椎病

【病症介绍】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颈椎病的发生、发展及急性发作与劳损密切相关,劳损引起颈段脊柱屈度的变化,引发颈椎的不稳定,从而产生骨质增生,产生对周围神经、血管、脊髓的刺激。也就是说,颈椎病是一种劳损性疾病。通过纠正工作及生活姿势,避免颈项部的劳损,颈椎病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治。

(1)中医辨证分型

颈型:以骨关节病症状为主要表现,未对周围重要结构产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颈项背部僵硬、不适,时常落枕。

神经根型: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主要表现为颈肩部不适,伴上肢至手指的疼痛或麻木。病变颈椎节段棘突旁有深层的压痛,同时出现上肢的窜痛。

脊髓型:颈段脊髓受到压迫或刺激。主要表现为上肢或下肢、左侧或右侧的疼痛、麻木、无力。走路步态笨拙,容易出现走路磕碰。

椎动脉型: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除颈枕或颈肩痛外,主要表现为头蒙、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等,常因头部转动而诱发或加重。

交感型:椎管内外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因颈交感神经及神经节支配范围很广,故临床症状繁多,如头痛头晕、面部麻木、上肢发凉无汗、心慌、胸闷等。椎动脉型常与交感型并存,椎动脉的痉挛由外膜的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诱发。

混合型:具有两种以上症型的症状。

(2)按摩要点

按摩重点在于松解颈椎软组织、关节。解除肌肉痉挛,整复关节错位,重新恢复颈椎稳定性,减轻对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的压迫与刺激,各种临床表现会得到有效缓解。

在项背部按摩基本程序的基础上,根据颈椎病的不同类型,采取较有针对性的手法:

只是颈肩不适,应重点按压痛明显处,压痛点多位于肌肉起止点及颈项部第3条线的脊柱椎间关节部位。

以手麻木疼痛为主,主要是由于肌肉痉挛、关节错位,引起颈椎节段的椎间孔变窄,手法松解软组织很重要,颈部拔伸牵引更有针对性。

以头晕、头痛为主,是颈枕部的椎动脉受到刺激,手法应该以颈枕部为主,从第2颈椎的棘突、横突到枕骨的肌肉附着处,都要逐步按摩。

交感型和脊髓性单纯做项背部按摩基本程序即可。

(3)按摩治疗

1)掌揉背部

手掌在背部从上而下揉3遍。放松背部软组织。

2)拇指揉背部7条线

背部正中1条,两侧各3条。拇指揉可先健侧后患侧,从第1条线到第4条线依次进行。每条线从上而下,有痛点或摩擦感可稍用力。

背部正中棘突为第1条线。

紧贴棘突旁为第2条线。

棘突与肩胛骨内侧缘中点为第3条线。

肩胛骨内侧缘为第4条线。

3)点揉肩胛骨及其周围

在肩胛骨内缘及上角找到肌肉及其在骨的附着处,拨揉3~5次。

在肩井穴附近找到肌肉的缝隙,拨揉3~5次。

4)拿肩井及斜方肌

从上到下,广泛、全面地进行放松。

5)拇指揉项部7条线

项部正中1条,两侧各3条。拇指揉可先健侧后患侧,从第1条线到第4条线依次进行。每条线从上而下,有痛点或摩擦感可稍用力。

项部正中棘突为第1条线,紧贴棘突旁为第2条线,是肌肉的感觉。

肌肉外侧的凹陷为第3条线,凹陷之外为第4条线,在胸锁乳突肌的后方。

按摩提示:

1.对于脊髓型、椎动脉型慎用颈部扳法,以免造成对脊髓、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加重。

2.颈部手法宜轻柔缓和,忌粗暴。点法力量应适当,颈椎扳法不可强求弹响声。

3.对急性期及病情严重的患者,建议去专业医生处就诊治疗。

6)点揉颈部及颈上段

点揉、拨枕部与颈上段交界处的肌肉附着处、第2、5颈椎棘突旁的肌肉附着处,特别是颈项部第3条线的脊柱椎间关节部位。

7)椎枕颌牵引法

双手或肘窝托住落枕者枕部与下颌部,沿其身体纵轴牵引,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3~5次。

8)颈部旋转扳法

力量宜轻,不要追求关节弹响声。

9)项部拿法

从上到下拿捏后颈部,全面放松。

10)小鱼际击法、背部拍法

结束手法,振奋气血,使按摩后有良好的感觉,疲劳尽除。

(4)防治颈椎病应注意的生活细节

1)颈椎病重在预防。预防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预防颈椎的退化,减少日常生活、工作中对颈部的劳损及损伤,重点注意坐姿;另一方面是预防颈椎病的急性发病,重点是注意枕头高低,远离空调,避免落枕。

2)急性期注意减少颈部活动与受力,寻找自我舒适体位卧床休息。缓解期应加强颈部功能锻炼,避免颈部劳损。

4.肩部肌肉劳损

【病症介绍】

肩部肌肉劳损主要出现在肩部的后方区域,特别是肩胛骨的后方及外侧的肌肉更容易出现劳损。长期使用鼠标或以手指击打键盘,肩部后方及上肢后方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局部血管痉挛,血液供应差,代谢产物堆积在局部,产生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及疼痛,再加上空调环境,受风、受寒更加重了局部的血管及肌肉痉挛与疼痛。

(1)中医诊疗

肩部肌肉劳损主要出现在肩部的后方区域,主要是冈下肌和小圆肌。触摸肩部的后方,可摸到肩胛骨。肩胛骨的最下部是肩胛骨下角,向上可摸到明显的、横的骨性突起,即是肩胛冈。从肩胛骨下角到肩胛冈这一部分,称为冈下窝,是冈下肌的起始处,手指在这部分滑动触摸时可清楚地摸到冈下肌。在肩胛骨的外侧缘,也可感到有肌肉附着,外侧缘上1/3的部分是小圆肌的附着处。当肩部肌肉出现劳损时,肩部的后方会出现酸困难当的感觉,酸困疼痛可牵扯到上臂甚至手的小指侧。按压冈下窝处的冈下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的小圆肌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

(2)按摩治疗

1)掌揉肩部后方

掌揉肩部后方肌肉5~10分钟。

肩胛骨后方及外侧有肌肉处要重点按揉。

按摩提示:由于肩胛骨局部肌肉较薄,按摩后可贴敷活血化淤膏药,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点揉肩胛骨后方及外侧

拇指从肩胛骨后方的内侧开始点揉,逐渐移至肩胛骨后方的外侧,逐一寻找压痛点。

多数患者在天宗穴部位酸痛明显。由于此处肌肉薄,感觉敏感,点揉手法不能太重。

多数患者在天宗穴部位酸痛明显。由于此处肌肉薄,感觉敏感,点揉手法不能太重。

(3)拿肩部

进一步放松肌肉,使局部感觉舒适。

5.肩周炎

【病症介绍】

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是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肌腱炎等软组织劳损或外伤的基础上发病的。肩关节周围的无菌性炎症,使局部出现充血、水肿、渗出、粘连,再加上患者因疼痛而活动较少,肩关节活动不充分,就逐渐发生了肩关节囊的粘连,最终导致肩关节活动功能丧失。肩关节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可因受风、受寒或劳累而加重,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所以又称五十肩、冻结肩,但现在已有低龄化的趋势。

(1)按摩要点

肩周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另一方面是肩关节关节囊的粘连。因此,按摩时也应根据这两个方面来进行。

患者疼痛明显,影响夜晚睡眠的,主要以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治疗为主,着重点、拨肩前、后的压痛点;若以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则要采用一些被动活动类手法,特别要强调患者的自我锻炼。锻炼时能忍受疼痛的患者,一般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按摩治疗

1)掌揉法

放松肩关节周围前、后及外侧部的肌肉,5~10分钟。

2)点按压痛点

点按肩前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压痛处5~10次。

点按冈上肌肌腱的压痛处5~10次。

点按冈下肌及小圆肌的压痛处5~10次。

3)拨、捋肩关节肌腱

力量可稍重,有助于疼痛在夜间明显减轻。

垂直于肌腱走向用拨法3~5次。

垂直于肌腱走向用拨法3~5次。

4)肩关节摇法

幅度由小到大。

一手抓住肩部前后固定,另一手托肘环转摇动肩关节。

5)肩关节扳法

在关节被动运动的最大角度坚持数秒钟,以松解关节囊的粘连。

肩关节前扳。

肩关节前扳。

肩关节后扳。

肩关节内扳。

肩关节外扳。

背后拉手内旋。

梳头外旋。

6)远端取穴

如果有上肢末端发凉,更要注重远端取穴。

点按曲池,以耐受为度。

点按外关,以耐受为度。

点按合谷,以耐受为度。

7)放松肩关节肌肉

掌揉法、拿法、搓法再次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肉而结束。

6.肩部急性扭伤

【病症介绍】

运动肩部时,因运动不协调或用力过大,出现肩部的疼痛,肩部活动时疼痛出现或加重。肩部急性损伤多发生在肌肉的两端,即肌腱部分。肩部常见的急性损伤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和冈上肌肌腱炎。

(1)按摩要点

肌腱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性炎症,治疗一般比较简单,主要是垂直于肌腱走向的拨法与顺肌腱走向的推捋法,力量可稍重,以耐受为度。

(2)按摩治疗

1)拿揉法

以掌揉、拿捏或滚法放松肩关节周围前、后及外侧部的肌肉,5~10分钟。

2)点按压痛点

点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压痛处5~10次。

点按冈上肌肌腱压痛处5~10次。

3)拨捋肌腱

拨、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或冈上肌肌腱。

垂直于肌腱走向用拨法3~5次。

顺肌腱走向用推捋法5~10次。

4)肩关节摇法

一手点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或冈上肌肌腱有压痛处,一手托住肘部,摇动肩关节。摇动时点按肌腱的手指可感到肌腱在指下拨动,起到加强刺激的作用。

7.踝关节扭伤

【病症介绍】

踝关节扭伤多由于脚踏不实或侧偏踏使踝关节向足内侧突然翻转,致踝关节外侧的韧带、关节囊损伤,甚至骨与骨连接的关节面受到损伤。由于踝关节解剖的原因,足向外侧翻转的踝关节扭伤不常见。扭伤后会出现踝关节周围的疼痛、肿胀,甚至皮下的青紫、淤斑。扭伤后因疼痛而不敢着地用力,步行困难。外踝前下方常有局部压痛。

(1)按摩要点

扭伤初始,局部毛细血管破裂,热敷会增加局部出血,而冷敷会使毛细血管收缩而有利于止血,使局部红肿消退,且有止痛的效果。两天日后可进行温热敷,沐浴时充分按摩关节。

除按摩血海、梁丘外,以丘墟、解膝、昆仑、照海等局部穴位为中心进行按摩。按压手法用力可略大,时间要稍短,每穴按压时间持续5~30秒钟,浅表处穴位可采用间歇按压法,即一压一放,各2~3秒钟。

注意事项:

1.急性扭伤时,应注意休息,不要负重行走或站立。

2.扭伤当日不用热浴,以免加重内出血,肿痛更甚。两天后可用热浴或中药熏洗,以助消肿止痛。

3.疼痛肿胀明显,可拍X光片以排除骨折、脱位。

(2)按摩治疗

1)通络活血

点按腿部穴位,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止痛的目的。

点压血海。

点压梁丘

点按摩三阴交

点按摩阳陵泉。

2)按压痛点

这些压痛点往往是韧带损伤的部位,可适当加重手法刺激。

在外踝后方以昆仑为中心寻找压痛点进行点压按摩。

踝关节内翻致外踝前下方扭伤者,按压两骨凹陷当中的丘墟。

踝关节外翻致内踝前下方扭伤者,以照海为主。

8.背痛

【病症介绍】

背痛多由胸背部软组织损伤引起。在电视机或电脑前一坐几个小时,且塌腰驼背、左偏右歪,胸椎形成一个弓形,在弓形的顶点受力最大,就像弯曲一根竹筷时,在最弯曲的受力点,会因纤维发生断裂而出现毛刺一样,这是造成胸背痛的主要原因。胸段脊柱的后部软组织,都会因不良体位时间过长而出现慢性劳损。与颈部的软组织损伤相同,在劳损的基础上,由于用力不当、睡卧或坐姿不佳,可引起急性发作,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岔气”。

(1)中医诊疗

慢性劳损引起的背痛一般是在前倾工作后出现,以背部酸困感为主,也有正中棘突部位的刺痛感;而急性发作一般在睡眠或扭伤后出现,除背痛外,疼痛也可从背部扩散到胸前,疼痛随咳嗽或呼吸而加重,尤其是深吸气时。疼痛多为刺痛、钝痛。因此疼痛者常出现呼吸变浅,不能用力吸气的情况。患者可出现胸椎棘突偏歪,也可出现棘突间距离改变。

(2)按摩要点

由于背痛多由棘突上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棘突旁的深层肌肉以及胸部关节(胸椎椎间关节、肋椎关节)的关节囊的损伤造成,因此彻底松解这些组织就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按摩背部时应逐条线进行,找准损伤平面后可在此平面重复做几遍。

(3)按摩治疗

1)背部掌揉法

从上向下,掌揉背部脊柱及两侧,脊柱每侧做3遍,充分放松肌肉。

按摩提示:

1.在做背部瞬按法时,不必强求有弹响声。也可做背部膝顶法或提抖法进行胸椎整复。

2.背痛应先排除一些内脏疾病。胆囊炎或胰腺炎都会出现后背痛,而在背部按揉时没有明显压痛,这种情况应寻求内科医生进行诊治。

2)拇指揉背部7条线

按揉时要逐条线进行,先健侧后患侧,力量可稍重,在每条线上寻找压痛点,即损伤的部位。

第1条线即背部正中棘突的督脉。

第2条线即棘突两旁的夹脊线。

第3条线位于棘突与肩胛骨内侧缘中间。

第4条线即沿肩胛骨内侧缘。

3)揉拨压痛点

找到压痛点后,以拇指揉、拨压痛点3~5次。

4)背部瞬按法

双掌重叠,按于损伤平面的棘突上,患者深呼吸,在呼气末瞬间用力按压,以牵拉深层肌肉韧带、整复胸椎关节错位。

5)背部掌揉法

再次掌揉背部,放松,结束治疗。

9.腰部劳损

【病症介绍】

腰部劳损是腰部软组织(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的慢性、积累性损伤。它的发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常因工作或生活体位、姿势不良,一个姿势保持过久,腰部某部分肌肉长期、过度受力,或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恢复不彻底或反复损伤所导致。每次都可出现肌肉、筋膜局部的微小损伤,局部出血、渗出,随后自我愈合而出现粘连、纤维化,可能刺激或压迫腰背部的感觉神经纤维,从而产生疼痛。

(1)按摩要点

在腰部常规按摩程序基础上,针对劳损的部位进行重点按摩。

腰部常规按摩程序包括:先以掌揉法、滚法、掌指拨法放松背部脊柱两侧肌肉,再以拇指揉法揉腰背部7条线,寻找压痛点,然后以拇指点揉或拨法治疗压痛部位,最后重新用掌揉法、滚法及拍法、擦法结束。

(2)按摩治疗

1)按揉腰部

放松的范围要广泛,从背部到腰骶部都要放松。

从上而下按揉脊柱及两侧,先健侧再患侧,每侧3~5遍。

2)滚腰部

滚法操作要均匀、连贯,可稍用力。

以滚法进一步放松腰背两侧骶棘肌,每侧2~3分钟。

3)指揉腰部7条线

按揉正中1条线和旁开3条线时,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压痛的部位。

先揉腰部正中棘突督脉即第1条线。

再揉棘突旁夹脊线即第2条线,棘突旁开1.5寸是第3条线。

再旁开可以触及骨头(横突)的是第4条线。

以拇指或肘关节点、拨压痛点3~5次,使患者有明显的酸胀感。

4)腰部斜扳法

用扳法有时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在患者腰部放松的情况下,运用腰部扳法。

5)揉法、滚法

以揉法、滚法再次放松腰部。

先用揉法,再用滚法,有序放松。

6)掌推腰部

用掌从上至下推脊椎及其两侧。

注意以手掌根着力,用力适当,不要过猛。

7)横擦腰骶部

用掌侧或小鱼际摩擦腰骶部,使局部有温热感。

8)点穴止痛

点穴力量要大,以局部有酸、胀、热感为最佳。

先点按环跳。

再点按委中。

10.急性腰扭伤

【病症介绍】

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虽然腰部用力过猛或运动幅度过大会造成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盘、椎间关节等软组织的损伤,但临床更常见的是在慢性软组织劳损基础上的、轻微不协调动作而引发的软组织劳损急性发作。

(1)按摩要点

由于腰扭伤疼痛明显,有时很小的体位改变也会引发腰部的剧烈疼痛,因此应避免用掌揉、滚法等可能使患者身体摇晃的手法,可直接用小面积的拇指点、揉法查找痛点,找到后在痛点采用点、拨手法,往往可起到明显的效果,疼痛可得到缓解。

找痛点时,除要按照腰部7条线进行外,还要考虑痛点在腰部上段或下段。上段指靠近胸部与肋骨相近的部位;下段指靠近骨盆的部位。一般来说,腰部上段的扭伤治疗效果优于腰部下段的治疗效果。

在按摩治疗时,对急性损伤往往手法简单,对慢性劳损可延长手法的时间。

(2)按摩治疗

1)按揉腰部

放松的范围要广泛,从背部到腰骶部都要放松。

从上而下按揉脊柱及两侧,先健侧再患侧,每侧3~5遍。

2)滚腰部

滚法操作要均匀,连贯,可稍用力。

以滚法进一步放松腰背两侧骶棘肌,每侧2~3分钟。

3)指揉腰部7条线

按揉正中1条线和旁开3条线时,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压痛的部位。

先揉腰部正中棘突督脉即第1条线。

再揉棘突旁夹脊线即第2条线,棘突旁开1.5寸是第3条线。

再旁开可以触及骨头(横突)的是第4条线。

以拇指或肘关节点、拨压痛点3~5次,使患者有明显的酸胀感。

4)腰部斜扳法

用扳法有时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患者腰部放松的情况下,运用腰部扳法。

5)揉法、滚法

以揉法、滚法再次放松腰部。

先用揉法,再用滚法,有序放松。

6)掌推腰部

用掌从上至下推脊椎及其两侧。

注意,以手掌根用力,用力适当,不要过猛。

7)横擦腰骶部

必须擦至腰骶部产生温热感。

用掌外侧或小鱼际摩擦腰骶部,使患者有温热感。

8)点穴止痛

点穴力量要大,以局部有酸、胀、热感为最佳。

按摩提示:不能睡软床,需卧硬床休息2~3天,之后可逐渐进行腰部活动(如撑腰环绕、搓腰等),有利于损伤局部炎症的消退。一般应口服消炎镇痛药,如芬必得、扶他林等3~5天。痛点局部可贴敷行气活血类膏药,如伤湿止痛膏、麝香壮骨膏。但如皮肤有过敏、局部破损或刮痧、拔罐后,不宜贴膏药。

11.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症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人,由于腰椎间盘病变,纤维环失去弹性,产生裂隙;或在外力作用下,造成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压迫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等症状,主要发生在腰骶部,在腰部的下段。而腰部的急性扭伤、慢性劳损及受寒着凉,都会引发神经炎症的出现及加重,是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的诱因。

(1)按摩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突出物压迫周围的脊神经,产生神经水肿、炎症。按摩的目的应该是减少这种压迫,促进神经水肿、炎症的消退。最有效的方法是对腰部的纵向牵引,卧床休息可减少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点按镇痛、放松腰部痉挛的肌肉可减轻腰部软组织损伤对椎间盘、神经的影响。

(2)按摩治疗

1)滚按下身

用滚按法放松痉挛的腰臀部及下肢肌肉。

2)指揉腰部7条线

按揉正中1条线和旁开3条线时,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压痛的部位。

先揉腰部正中棘突督脉即第1条线。

再揉棘突旁夹脊线即第2条线,棘突旁开1.5寸是第3条线。

再旁开可以触及骨头(横突)的是第4条线。

3)拉脚踝牵引腰部

拉住脚踝部,抬起45°左右沿身体纵轴牵引腰部,以增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

4)腰部斜扳法

以肩头前部和髋关节后部为施力点,扳扭腰部。

5)点揉、点拨膀胱经、胆经穴位

以滚、按、点、揉、拿法刺激以下穴位,加强气血循环,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按摩提示:腰部斜扳法可调节椎间关节,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配合仰卧位强制直腿抬高可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

12.坐骨神经痛

【病症介绍】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如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综合征。从发病原因讲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临床少见;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因为坐骨神经周围的一些病变引发,又可分为根性和干性两种。干性坐骨神经痛是刺激坐骨神经干而引起的,其病变主要在脊柱椎管外。根性坐骨神经痛可参见腰椎间盘突出症。

(1)中医诊疗

坐骨神经痛以单侧多见,起病急,臀部疼痛并伴有下肢至小腿、足部的疼痛或麻木。中医认为是感受了风寒湿热之邪,邪气留于经络,使气血凝滞不通,从而出现疼痛。也可能因臀部肌肉牵拉而致。

(2)按摩要点

宜选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穴位进行治疗。对根性坐骨神经痛者以腰骶部穴进行治疗,可参阅“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节;对干性坐骨神经痛者以坐骨神经干通路上的穴位为主。疼痛沿下肢后侧放射者,宜选用膀胱经穴;疼痛沿下肢外侧放射者,宜选用胆经穴。穴位按压时以有放射样传导感为佳。按压手法用力可略大,时间要稍长,每穴按压时间可持续10~30秒钟,穴下要有较强的刺激感,可在按压的基础上进行揉拨。

注意事项: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睡硬板床。注意保暖,勿受风寒。

2.寻找致病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3)按摩治疗

1)腰部滚法、揉法

要有一定力度,能达到肌肉的深层。

用滚按法放松腰臀肌肉5~10分钟。

2)指压肾俞、大肠俞

用力按压脊柱两侧的肾俞、大肠俞。

3)横擦八髎

用掌侧推擦腰骶部下方的八髎穴,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

4)肘压环跳

用肘弹拨臀部的梨状肌。

5)按压膀胱经、胆经穴位

按压秩边。

按压殷门。

按压殷门。

按压风市。

按压阳陵泉。

按压承山。

(4)坐骨神经痛应注意的生活细节

1)防止受寒受湿,不能久坐或躺卧于凉湿地面。

2)急性期后积极的运动治疗有助于增强背肌力量与柔软度,防止肌肉萎缩,矫正不良姿势,增强体质,改善全身健康状况。最好进行自行车、游泳等低撞击性运动。

3)戒烟。烟中有害物质可使小血管收缩痉挛,减少血液供应。尤其是一氧化碳,会置换血液红细胞内的氧,使坐骨神经干本来不充足的营养成分更加减少,使病变加重。

4)多食维生素和纤维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它是神经代谢的重要物质。适当吃些坚果,如核桃、白果、松子等,它们含丰富的神经代谢营养物质。

1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病症介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炎症产生于关节软骨、关节滑膜及关节囊外的韧带、肌肉的附着处。与年龄、创伤、肥胖、膝关节畸形、寒冷和潮湿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关节滑膜的炎症明显时,就会分泌过多关节滑液、而出现关节积液,关节肿痛。天气变化或长久站立、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疼痛明显,轻微外伤时亦会引发膝关节疼痛。如果局部继续不断负重或负重过大,可使关节软骨下的骨质发生微小骨折并逐渐自我修复、增生硬化而出现骨刺。局部晚期可出现关节间隙变小、消失,关节不稳。拍膝关节正侧位X光片可见骨质增生。需要指出的是关节囊外软组织也有慢性劳损和退行性变性。

(1)按摩要点

可以在关节间隙及其上下发现压痛点,按压膝关节内外侧的肌肉、韧带附着点处。按摩可有效治疗膝关节髌骨与股骨关节软骨的炎症,有效治疗膝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的炎症,缓解关节疼痛症状。由于骨关节病的病位包括关节内、外的软组织及骨组织,病变范围较广,因此手法治疗的范围宜广。除膝关节前方的常用手法,还应做膝关节后方按摩。

(2)按摩治疗

1)拿揉膝前

以髌骨为中心,拿、揉5分钟,掌心压髌骨用力推动,推转髌骨5~10分钟,有膝部温暖感。

2)刮、点压痛点

将髌骨尽力推向外侧,在髌骨关节面找痛点,用力刮5次,再做内侧缘。

3)膝关节屈伸法

一手拇指点按膝眼穴,一手托住小腿,屈伸膝关节数次,在膝关节伸直的同时点按膝眼穴。

4)按揉蝈窝

按揉膝后方窝上下的大、小腿肌肉10分钟。

5)放松膝后方

放松上、下方肌肉;按委中及关节间隙,放松深层韧带及关节囊。

6)推膝关节后方

由小腿向上用掌推法,推膝关节后方10遍。

7)膝关节摇法

抓住脚踝以膝盖为轴心,摇动小腿。

14.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症介绍】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变以四肢小关节为主,两手的掌指关节最为多见,多有关节肿胀、畸形或强直。

(1)中医诊疗

寒湿型:关节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昼轻夜重,舌苔白,脉弦紧。

湿热型:关节疼痛有热感,可有关节红肿,遇热加重,遇凉减轻,可有口渴,便秘,舌红,脉滑数。痹证日久,人体的正气必然受损,会出现气血、肝肾的亏损。

(2)按摩要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应以扶正祛邪、活血通络为主。治疗重点在关节部位及其周围,对于小关节一般用指揉法、捻法、点法、掐法。先用指揉法放松关节的前后左右,再用点法、拨法在关节的间隙及上下找取压痛点进行重点治疗,可适当用指甲在痛点进行掐按。在点、拨、掐按后,要用揉法减轻局部造成的疼痛不适,最后在关节的周围用捻法结束治疗。除在酸麻胀痛的局部做手法以外,要循经络在远离病变的部位取穴,还要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取穴治疗。

(3)按摩治疗

1)按摩上肢穴位

按压时,用力可略大,时间要稍短,每穴按压时间持续5~30秒钟,可在点压的基础上进行揉动;浅表处穴位可采用间歇按压法,即一压一放,各2~3秒钟,穴下要有较强的刺激感。

2)按压下肢穴位

按压秩边。

按压膝眼。

按压膝阳关。

按压阳陵泉。

按压足三里。

按压昆仑。

按压解溪。

按摩八风(足趾趾缝处,两足共8处)。

3)按压颞颌关节

点按上关、下关。既可治疗关节局部,也可以疏通经络。

4)按揉腹部

掌揉腹部5~10分钟,接着点按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可起到健脾、益气、补肾、振奋人体阳气、祛除外邪的作用。

15.风湿性关节炎

【病症介绍】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与链球菌感染,或链球菌合并病毒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侵犯到关节的滑膜面发生的免疫性炎症。本病常发生于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可同时出现多个关节的红肿热痛。清晨起床时,身体困倦、疲劳、酸痛、关节僵硬,这是关节风湿的初期症状。急性风湿热时,可有低热(38℃左右),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皮下有风湿结节,严重时可有关节积液,治疗不及时,后期会有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等症状。在季节变化,或阴雨不断的天气里,这种疼痛会益发严重。

(1)中医诊疗

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属于“痹证”范围。痹证是泛指人体感受风、寒、湿、热等外来邪气而出现的局部皮肤、筋肉、关节的酸、麻、胀、痛。根据感受邪气种类的不同,可分为风痹(行痹)、寒痹(痛痹)、湿痹(着痹)、热痹。

风痹:风痹的疼痛游走不定,时左时右,时上时下,患者怕风,舌苔薄白,脉浮。

寒痹:寒痹的关节疼痛剧烈,得热痛减,遇寒疼痛加重,痛点固定。

湿痹:湿痹的关节疼痛以沉重、酸困感为主,可有肌肤麻木,舌苔白腻。

热痹:热痹的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遇热疼痛加重、冷敷疼痛稍缓,还会有身热、口渴、烦闷,大便干燥、小便短赤。

(2)按摩要点

按摩以关节局部及周围为主,可参看各关节的常规按摩程序,在有压痛点的部位适当加大按摩刺激。对于关节红肿热痛的热痹,局部按摩手法宜轻,主要以远端取穴按摩为主。在关节局部按摩的基础上,可根据痹证的分型,加用针对风、寒、湿、热邪的穴位,进行整体治疗。

(3)按摩治疗

按摩以关节局部及周围为主,可参看各关节的常规按摩程序,在有压痛点的部位适当加大按摩刺激。对于关节红肿热痛的热痹,局部按摩手法宜轻,主要以远端取穴按摩为主。在关节局部按摩的基础上,可根据痹证的分型,加用针对风、寒、湿、热邪的穴位,进行整体治疗。

(4)按摩治疗

1)肘关节疼痛

按压曲池。

按压天井。

按压小海。

按压合谷。

2)踝关节疼痛

按压解溪。

按压丘墟。

按压太溪。

按压昆仑。

按压阳交。

按压交信。

3)膝关节疼痛

按压膝眼。

按压梁丘。

按压血海。

按压鹤顶。

按压足三里。

按压阴陵泉。

按压阳陵泉。

4)腕关节疼痛

按压阳池。

按压阳溪。

按压腕骨。

按压大陵。

按压足三里。

按压外关。

16.小腿抽筋

【病症介绍】

因小腿的运动神经功能突然亢奋,致使肌肉陷入僵硬、痉挛的状态。多因小腿后部或前面的肌肉疲劳或受寒而引起。入睡后,小腿突然痉挛疼痛,可使人从睡梦中醒来。小腿抽筋多发生在有长期慢性病的患者身上,病后尚未恢复时也容易发生;不过,单纯的小腿抽筋也常发生在长时间坐卧后突然站起时,或游泳等运动中,其疼痛令人难忍,痉挛缓解后,小腿后侧或窝部还会遗留疼痛。

(1)中医诊疗

小腿突然抽筋时,可用肌肉牵拉法,使足趾尽量向上,牵拉小腿后方的腓肠肌。痉挛缓解后,可点压小腿后侧或窝部的穴位,通常效果明显。

注意事项:经常小腿抽筋,要服用中药桂附地黄丸以温阳散寒、舒筋止痉。

(2)按摩治疗

1)肌肉牵拉缓解痉挛

先将足大趾缓慢地反复转动几次。

将膝关节伸直,缓慢牵拉小腿后方的腓肠肌。

等到疼痛减轻后,缓慢、反复地转动脚踝,舒缓痉挛的肌肉。

2)缓解疼痛

肌肉牵拉后进一步按摩,彻底缓解痉挛抽筋引起的疼痛不适。有压痛处要特别按压。点压委中穴附近、肌肉大筋在骨的附着处1~2分钟,效果显著。平时按压可改善易抽筋的体质。

用轻柔的拿法或掌揉法在小腿后侧操作。

用力按压抽筋侧的涌泉。

用力按压抽筋侧的太溪。

用力按压抽筋侧的阴陵泉。

用力按压抽筋侧的阴陵泉。

按压膀胱俞,缓和腿部痉挛。

用力按压抽筋侧的殷门、委中。

按压抽筋侧的承筋、承山。 ohgrDZXO8amsREvASPRR/sls+2S5KDWEyEYDocAu0Y8Jdo2C7LyJ55ZLvWq/3d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