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苦参

KUSHEN

《神农本草经》记载苦参主治:“心腹结气,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苦参

别名 苦骨,川参,牛参,地参。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传统功用

1.清热燥湿:用于湿热黄疸、泻痢、带下、阴部湿痒等症。

2.利尿杀虫:用于湿热小便不利、淋沥湿痛及湿疹瘙痒、疮疥、皮癣等。

用量用法

煎服,5~10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注意事项

反藜芦。脾胃虚寒、阴虚津伤者忌用。

来源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药材性状 根长圆柱形,下部常分枝,长10~30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棕黄色至灰棕色,具纵皱纹及横生皮孔。栓皮薄,常破裂反卷,易剥落,露出黄色内皮。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毫米,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极苦。

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抗过敏;平喘;抑制机体免疫力;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有正性肌力作用;扩张血管,降血压;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升高白细胞等。

应用指南

01 防治耳疮

用苦参、黄柏各15克,苍术、海螵蛸各9克,共研末,浸水调敷于患部。

02 治疗湿疹

将苦参制成100%注射液,每次肌内注射2~4毫升。

03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以苦参、丹参、炙甘草为基本方加减。 saex40G97o2VXP5+/I1rWZuDqooEDSx2fOw9bEEQznTpySHR7knovdhF3hKVPaj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