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鸭跖草

YAZHICAO

《本草纲目》记载鸭跖草:“消喉痹。”“和赤小豆煮食,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鸭跖草

别名 鸭舌草,竹叶草,竹叶莱,竹节草。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传统功用

1.清热泻火解毒: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热入气分、高热烦渴,疮痈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

2.利水消肿: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及水肿有热兼有表证者。

用量用法

煎服,15~30克;鲜品60~90克。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

来源 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药材性状 全体长约60厘米,茎直径约2毫米,表面黄绿色或黄白色,有纵棱,节稍膨大,节上留有须根,质柔软,断面中间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平行脉,黄绿色,长3~9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叶鞘,抱茎。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 抗菌。

应用指南

01 治疗小便不利

鸭跖草和赤小豆共煮,服之。

02 治疗流感

鸭跖草60~90克,煎水后分2~3次服。

03 治疗麦粒肿

先用生理盐水洗净患处,然后将洗净的一段鲜鸭跖草以45°角置于酒精灯上点燃,顷刻即有水珠泡沫液体沸出,即将之涂于患处。 akscms4huuD72HesEWv/mb3kezrbhgANBlt9I8VSK1mAJgy7lhZNzZYJOSBXE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