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药膳养生讲科学

什么是药膳养生

中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视预防保健。通过精神调养、药膳食疗、养生功法等整体、自然、综合地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即为养生。其中药膳食疗养生是古代养生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药膳是一种药食相助的特殊食品,由药物、食物、调料三部分组成,既能食用充腹,又可保健养生;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饮食,而是通过药食各自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保养身体,调整人体阴阳,补养气血,疏通经络。

药膳的历史

中国古代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已开始探索食物和药物的功用,故有“药食同源”之说。西周时期,宫廷医生分为四科,其中的“食医”,即通过调配膳食为帝王的养生、保健服务。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载药膳方数则。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品种,如红枣、芝麻、山药、葡萄、核桃、百合、生姜、薏米等。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亦载有一些药膳名方,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等,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专列有“食治”、“养老食疗”等内容,药膳方十分丰富。

据史书记载,至隋唐时期,中国已有食疗专著约60余种,惜多散佚。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对后世影响较大。至宋代,陈直的《养老寿亲书》是中国现存的早期老年医学专著,在其所载的方剂中,药膳方约占70%。该书强调:“凡老人之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

元代御医忽思慧所著的药膳专书《饮膳正要》,其中药膳方和食疗药十分丰富,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了许多药膳方,仅药粥、药酒就各有数十则;明代高濂的养生学专著《遵生八笺》,也载有不少养生保健药膳。

清代的药膳专著各有特色,如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介绍了药用食物300余种,章穆的《调疾饮食辩》所涉及的药用食物更多,曹庭栋的《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中则列出老年保健药粥百种。

药膳的特点

人体正气,来源于五脏,五脏坚强,血气充实,卫外固密,外邪无从侵入,疾病则不发生,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药膳养生强调五谷为养,如《黄帝内经·素问·脏器法时论》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

指出五谷五味是人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质,所以偏食、暴食、过饥、过饱皆不利,正如《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可见,药膳是以药物为膳食,以膳食为药物,将药物与食物相配伍,烹制成融养生保健为一体的美味佳肴。

药膳的注意事项

饮食养生,是利用食物进行防病治病,或促进病体康复,它既不同于药物疗法,也与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别。

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

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症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

因此,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药膳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就自然地被接受了。 dOIO7UyveEjsDicH0Pkwl3Xv4J0Cr0fdckF5a1Ak8a7XF14MuDPYywXCX5pEpu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