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知人之长、避人之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便如同一个人能熟练操纵自己的手、足一般,我们在社会中也能行动自如、无不顺遂。
通览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知人善任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关系到国家的兴盛与衰亡。同理,一个人的一辈子是兴还是衰,也与他能否知人,能否恰当用人与处理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试想,如果我们在任用一个人之前,连这个人最基本的状况都搞不清楚,我们能做成什么事呢?恐怕再好的计划也要功亏一篑。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无法从其表面获悉的特长,只有在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后,才能够充分运用他们的才能,使他们为我们心愿的达成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堪称慧眼识人,但是在二出祁山时却犯下了不可弥补的大错——任用马谡为主将镇守街亭。
马谡其人,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庸才,只懂得纸上谈兵。然而当时在很多人眼里,马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平南蛮,马谡进言要以攻心为上;在魏国任用司马懿统领雍凉人马时,马谡又献计,建议利用反间计让司马懿的兵权不攻自夺。这一条条妙计,每一条都在说明马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
以用人见长的诸葛亮十分放心地将镇守街亭的重大任务交给马谡时,马谡为什么没能一如既往地发挥他出色的才能,不负诸葛亮的重托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诸葛亮犯下了一个很低级却足以致命的错误。诸葛亮在任用马谡之前,没有做好“知人”这个用人的最基本的功课。
马谡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正如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所称赞的那样,马谡只是“智计之士”,却不是将才。诸葛亮就是因为没能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很好地知马谡,将他当做运筹帷幄的谋士,而是错误地将他用做了决胜千里之外的将才,才导致了两个人的悲剧命运。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用人不难,难的是知人。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识人然后善任呢?自古人们就常常感叹人才难得,其实不然,难的不是人才难得,难的是识人不易。
识人要抱着一种客观的心态,不要片面地断言一个人。
试想,如果你碰到一个令你十分讨厌的人,而你又总是出于私心,戴着有色眼镜看他,那么相信你眼中看到的都是他的短处,又怎么能任用他呢?更别说善任了!
换一种可能,如果你“情人眼里出西施”,相信即使你如诸葛亮般善用人,也会犯下误用马谡的错误。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识人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理智的头脑,不要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感情用事。时间不代表了解,了解也不一定是时间够久就能做到。要记住人不可貌相,还要记住识人最重要的是要综合考察。
这个社会上的通才、全才少之又少,然而只要你学会知人之长、避人之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相信你的交际活动就能顺遂很多。
月的眼睛,
注视着每一张认真的脸,
却听不到,
每一颗心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