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治国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需要合作才能处理一些相对较复杂的工作,比如狩猎,所以一个部落经常就是由几个相互间有一定关系的家庭所组成。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等级制度森严,封建势力需要扩张,更是将这种家与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形成了一个宗法型的社会,家的观念更加重要。

↑五代·无款·八达春游图

此图描写八人纵马游春,他们以中间一人为主体,相互招呼着、顾盼着。环境似一林苑,有假山石,曲栏环抱,垂柳依依。画面空阔,人物情态轻松自如,与踏青游观的画题相符。整个画面活泼生动,人物与马匹都以细劲的线条勾勒,流畅舒展。

本文也不例外,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基本前提是要先治好小家。“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把属于家庭道德方面的孝、悌、慈三点与事君、事长、使众的治国行动相联系,形象说明小家无小事,大国如小家。还引用了《尚书·康诰》里“如保赤子”的这一与家庭有联系的说法比喻君王要有仁爱之心,要体察民情,以达到很好的治国目的。“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这一句是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先来后到,要按正常的步骤去进行,而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是按前面所说的方法,那么治家的作用就能够达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的效果,真可谓是“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既然只是作为家长的个人就能获得如此好的效果,那么作为一个国家家长的君王又该如何做才好呢?本章先是举了尧舜、桀纣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说明君主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强调君子般的君主应当是修德以化民的,其次是进一步强调君王修德的重要性,那就是“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其实在这一部分里,强调的是在治国与治家中人的重要地位。

本章的最后部分引用了《诗经》里的三个经典“宜其家人”、“宜兄宜弟”、“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来呼应文章开头部分的孝、悌、慈与事君、事长、事众结合的比喻,结果趋向于完整了。 wiFc0hlI8zgz4mJ0kAhKFH5l1tqjzvF/ss4c85oadGh6yHQYSbvxtK7/K2uh1cR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