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诚者天之道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明·陈洪绶·唏发图

唏发,本指把洗净的头发晾干,后亦指洗发。此图中一满髯高士长发披肩,醉眼蒙眬,以手作舞,旁若无人状。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本文从论述儒家的政治哲学开始,最终道出了《中庸》的整体核心观点:诚。

鲁哀公问政,孔子回答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一句话体现了人本主义,儒家的政治思想包括的是全体人民,治理国家也就在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改善全民的思想品质。“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是说任何政治都是人建立的,也是以人为基础的,执政者的品质影响着政治的好坏,政治是否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好与坏,人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段话也是孔子“人治”政治思想的概括。“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也是肯定旧礼制中的亲亲尊尊思想的,但这里也第一次提出了“仁者人也”的命题,中庸所认为的“仁”的概念不是一种束缚人的准则,而是一种由亲及疏,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同情的和谐的道德规范。同时,孔子向来都是注重行的,“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力行近乎仁”。《中庸》在把“仁”的概念定义为一种和谐的道德规范的同时,也进一步在孔子的“行笃敬”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地认为:诚挚的情感是要通过行为表现的,“仁”不应当只是一种感情,而应当是在巨大的精神动力下坚持不懈的一种行为。这里的一个“力行”就把要如何行动以及行动的程度表达了出来,力行就是要用心用力去行动,真心诚意地、永不停歇地去追求。这一段话也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把中心转向了核心观念——诚。

“诚者,天之道也”说明诚本身是一种自然的法则,天理之本然,这也是一种本体论,属于哲学的理论。“诚之者,人之道也”,这又说明“诚之者”是一种人的行为,两者也就是天道与人道。不过,无论是行“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的“五道”以达智、仁、勇三者也好,还是贯彻“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治理国家的九经也罢,根据《中庸》的解释,我们都应该是“择善而固执之者”。不仅仅是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得出诚的概念,还必须遵行天道,也就是实现“诚者”与“诚之者”的结合,天道与人道的融洽,既要尊重自然的规则,又要极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所谓的天人合一,这也是诚的最高境界。达到了这一级别,自然也就“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的这一篇突出的是“仁”与“诚”的观念,也是对孔子政治思想作了一个小结,对儒家政治思维逻辑进行了概括,最终发展了儒家的哲学理论。 4J092ZgOZTN5V2muoTQIzfsxI2lfXCjxmkjjFPb/Luu6FdIJ8cbqqjWgtthR3JY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