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世间生活,每凡做一件事,都要有预备、有计划、才能逐步完成。即使是要订一个计划,也必须把人力、财力、时空、人事等关系,都要能预算到计划之中。如能因缘条件俱全,则事业成功,自然有望。
现在的社会愈来愈复杂,不再像过去“走一步,算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了;现在的社会,都是“拔一毛而牵动全身”。例如,身体有病了,要到医院治疗,都必须预先经过检查、验血、照X光等诊断,然后才能治疗。如果要修筑一段公路,也必须事先测量、购地、绘图、发包,把监工、用材,甚至气候、周围环境、行人的安全、工人的管理等相关事情,都要预先计划周全,才能事半功倍。
现在所提倡的生涯规划、生活规划、事业规划等,在在都说明:凡事预则立。当然,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临时起意,也并非不可以,只是也必须要有一些事前的因缘条件。例如领导者的条件,或者是万缘皆备,或者是时势所趋,或者是顺时应势。如果事前因缘条件都不具备,所谓没有计划、没有预备,要想事情圆满成功,这就难矣了!
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一生应邀做过无数场的讲演,但是他不喜欢别人未经事先安排,临时就要他即席讲演,他说这是强人所难。他认为一场成功的讲演,唯有经过事前充分的准备,内容才会充实。
有一次,林语堂应邀参观一所大学。参观后,与大家共进午餐,这时校长认为机不可失,便再三邀请林语堂对同学即席讲话,林语堂推辞不过,于是走上讲台,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古罗马时代,暴虐的帝王喜欢把人丢进斗兽场,看着猛兽把人吃掉。这一天,皇帝又把一个人丢进了兽栏里。此人虽然矮小,却是勇气十足,当老虎向他走来,只见他镇定地对着老虎耳语一番,老虎便默默地离开了。皇帝很惊讶,又放了一头狮子进去,此人依旧对着狮子的耳边说话,之后狮子一样悄悄地离开。这时皇帝再也忍不住好奇,便把此人放出来,问他:“你到底对狮子、老虎说了什么话,为什么它们都不吃你?”此人回答说:“很简单呀,我只是告诉它们,吃我可以,但是吃过以后,你要做一场讲演。”
一席话听得学生哄堂大笑,可是一旁的校长却窘得不知所措。
对于一个如林语堂这么擅长讲演的学者,他都不做没有预备的讲演,可见事前预备工作的重要。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堪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啊!
人,都有感受;有感受,就会有苦。所谓“苦受”里面,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
“苦苦”,人生本来就苦。例如,饥寒交迫,贫穷潦倒,人情难堪等等。“人之大患,在吾有身”!人有身体,原本就有“五阴炽盛苦”,再加上世间这许多的苦,真是苦上加苦,这就是“苦苦”!
所谓“坏苦”,房子倒了,钱财被骗了,名位丢失了,身体老病了,自然就会感到“坏苦”。
所谓“行苦”,世间由不得你做主,它会变异,它会无常。面对世事人情的无常变化,总叫人触景伤情、睹物思人,这种精神上的感伤之苦,就更是不堪接受了。
但是,世间的苦,最主要的是由“痛”而来。所谓“痛苦”最难忍受,如果不痛,老病也不一定就是苦!名位丢了,钱财没了,如果不觉得心痛,自然也就不以为苦了!
自古以来,最无人道的“苦刑”,目的就是要让你“痛”!中国的父母棒打儿女,就是要让你痛,你才会奋发;丈夫殴打老婆,揪住头发,拳打脚踢,也是要你痛,你才会顺从。对你打骂,给你难堪,都是因为要你觉得“痛”;因为“痛”,你才会觉得“苦”。
身心对痛苦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超过了限量,就不能承受。所以,任凭你是英雄好汉,如果痛苦到了极点而不能承受,即使英雄也会变狗熊!因为痛苦之时,人生就失去了尊严。在痛苦煎熬之下,生命的意义更是光彩尽失!
世间之苦,皆由“痛”而来,故而叫“痛苦”。如果能训练自己,身不疼,心不痛,自然也就不以“痛”为“苦”了!
痛苦有精神上的苦、物质上的苦、时间上的苦、空间上的苦、人事上的苦。当身陷牢狱,身体不得自由,或是空间局促,身手不得伸展,都是一种痛苦。然而,一切痛苦,最难忍受的就是身心的痛苦。当身心痛苦的时候,真是所谓的“痛不欲生”。所以,我们最好先把身体锻炼坚强,让身不苦,再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艰难逆境来临的时候,心不觉苦。从心不苦,进而做到身不苦,只要身心不苦,人生的妙乐自是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