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争端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小到同学之间的摩擦、班级之间的争端,大到城市之间的矛盾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纷争。然而,谁不愿意和睦相处、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呢?否则,人类就只能在无休止的矛盾和争端中,步步退后了。那么,争端往往是因何而起,又缘何而灭的呢?
清康熙年间,两个大户人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其中一户写信对主人言明此事,主人回复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这家人主动退后三尺筑墙,另一家见此颇受感动,也退后三尺。从此,两家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这是多么豁达的主人啊!他的宽容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两家因私利而起的争端。如果没有一颗包容之心,后果将不堪设想。
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中,同学之间也难免会有争执。但只要拥有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学会换位思考,就可以化解一切矛盾。我上高二那年,曾经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与我最要好的同桌产生了矛盾,很长时间我都对此耿耿于怀。然而,老师知道了情况之后,告诉我要学会包容,懂得理解他人,以微笑终止争端。
我明白了,能够微笑地面对矛盾,就能宽容地阻止争端。因为,宽容就是一泓清泉,可以浇灭怨恨与嫉妒之火,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化仇恨为谅解。以微笑终止争端,需要深厚的涵养、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正所谓“有容乃大”,这里的“大”指的是一种胸襟、一种气魄。有了宽容,自然就能以微笑阻止争端了。
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也是这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政策,力图与世界各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在国际上无论与哪一个国家发生争议,我国都想着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以微笑解决争端。去年以来,中国和日本一直存在关于钓鱼岛的领土纷争,尽管日本政府再三挑衅,但我国还是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以免伤害了两国的关系。
可见,以微笑解决争端,不能贪恋一己私利,应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既要义正词严、不卑不亢,又要胸怀宽广、目光远大。唯有如此,才能与他人和睦共处,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社会。
本文作者通过两个事例,论述了“以微笑面对矛盾,用宽容阻止争端”的中心论点。其亮点有二。一、立意新颖,见解深刻。作者开篇叙述了一个由分而合的故事,意在引出自己的中心论点。然后,列举富有时代气息的事例,进行有力的佐证。结尾的议论,由日常生活中的争端,引申到国与国之间的纷争,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论据充分,有力而得当。文章的可取之处,在于作者对论据的精准选取。并且,围绕论点,对论据进行恰当的分析,论证充分,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