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3中考满分作文范本
昂达(主编)

我们“走在路上”,“渐入佳境”

——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全景观察与2014年中考作文应对策略中学特级教师曹津源

2013年中考落下帷幕,目之所及,虽有过于随意甚至平庸之题,但更多的是“别样风景”如约而至,我们与临沂考生携手“走在路上”,又与扬州考生一起“渐入佳境”。

回眸与发现

研读2013年中考作文题,可以发现五个关注点。

一、总体呈现:“接轨”说未曾“走红”;标题作文命题继续“高企”,追求精致;选题作文依旧受到青睐。

去年以来,对中考作文命题走向的预测、评议越来越热。“接轨”方说:高考作文已经进入“新材料作文”(根据所供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时代,为了让初中毕业生三年后适应此类题型,中考向高考靠拢应是大势所趋。针对这“接轨”说,“维稳”方则认为:包括认知视野、逻辑思维和心智发育在内的综合素养水平,初中生与高中生有较大差距,中考作文命题形式不能亦步亦趋,作文命题的依据只能是《语文课程标准》而不是高考指挥棒。坚持稳中求新,在保持地方命题特色的同时把命题做精致,才是明智的现实选择。如今,当我们总体着眼2013年中考作文题时,可以发现“接轨”方的主张未被看好,“维稳”方胜出,标题作文(含全命题和半命题)保持龙头老大之势,主打色彩仍然显眼:

标题作文的占比达84%,仍处高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情境作文的占比只有16%,特别是“选题”类中的标题作文占比也高达79%,这说明话题作文命题和材料作文命题在“选题”类这块传统领地的优势也已失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标题作文命题中,全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到青睐,占比高达71%。全命题作文虽然高热依旧,但命题者并没有粗制作,而是把“有新意,做精致”作为努力追求。

统计显示,选题作文占比高达25%,备选题目的匹配更趋科学,更易于不同擅长的考生选择;组合种类也更多样,宜宾题还采用了话题作文与情境作文两选一的新形式。

二、热点词语纷纷登台亮相,但“扮相”差异较大,命题制作需进一步讲究“准”“巧”“精”。

“中国梦”“好声音”“幸福吗”“最美”“创新”“生活”“生命”“成长”一类的当代热点词语进入作文命题,体现了新课标关于初中生作文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要求。有的热词直接进入题目,例如《我的梦》(兰州)、《有梦,就》(凉山)、以“梦想”为话题(白银)、《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呼和浩特)、《成长的快乐》(济宁)等;热词间接入题的如北京题《好奇》(“好奇”应是创新之花的沃土),还有《只要有希望》(平凉)、《热情让青春灿烂》(陕西)等。热词入题一般都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引领,其优劣的判定还需看设“度”之准、切入之巧、制作之精。比如天津题《捡拾幸福》,此题有温馨的导语,虽然直白地将“幸福”入题,但选用动词“捡拾”却妙不可言——无意中的捡到、拾取,这不说明“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吗?这不是暗含了“记身边事,写身边人”的要求吗?如此设题既有适度开放,又有恰当限制,既能考查考生观察积累的习惯,又能反映考生的价值取向、感悟水平和表达能力,比《幸福在身边》一类题目胜出一筹,这就叫“选好一个动词,点亮一个题目”。

三、开放多样、贴近实际,主、次色彩搭配相宜,主、次旋律相得益彰。

(一)“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成为常唱不衰的进行曲,对他人的回眸、念想、感激、回报等也奏响动人的旋律。除上面说过的“成长”(长大)外,“我”“自己”“自我”等字样继续备受青睐:《我不相信眼泪》(长沙)、《因为有我》(随州)、《在你身边,我》(厦门)……出现“你”字或是隐含“你”(他)字的题目也很抢眼:《读你》(黄石)、《生活中不能没有你》(滨州)、《善待他人》(鄂州)……如此“我”“你”“他”同行,呼唤美好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正是语文新课标精神的生动体现。

(二)既有对以往生活的追忆,对现实、当今的关注和感悟,也有对未来的理性憧憬和行为靠拢,整体上演奏的是人生长河的一曲曲连贯流淌的长调。例如福州题《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桂林题《再见了,母校》和宁德题《初三生活是首歌》,弹奏的都是快乐的追忆曲;《从脚下出发》(无锡)、《带着出发》(南昌)、《行走在》(湖北)等题,演唱的都是脚踏实地的进行曲;

《2013,我的夏天》(宁波)等题,唱响的都是美好前景的畅想曲。

(三)命题导向以传递正能量、引领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为主,也不乏对考生走出心理阴影的引导。这一理念是新课标关于“态度、情感、价值观”要求的全方位的具体体现。例如莆田题《冬日里的阳光》,南充题、鞍山题分别直接以“阳光”“温暖”为话题,“笑”字入题则更多,重庆有《微笑的味道》,日照有《含泪的微笑》等。还有体现唯美、励志、向善的题目,也都可圈可点。例如哈尔滨题《美在不期而遇》;包头题通过白龙马之口总结唐僧取经成功的三条经验,要求考生联系自身实际作文;嘉兴题《歌声嘹亮》和佛山题《穿过乌云的阳光更加灿烂》的励志色彩很浓;杭州题《懂得分享》;梅州题以“关注”为话题……由此可见,以表现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作为主流命题思想,在今年的命题中体现得丰富多彩,亮点多多。

必须承认,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具有多维性,命题体现多维心理是切实求真、凸显个性的需要。针对初中生心理多维度、欠成熟、不稳定的特点,今年的考题仍然让体现多维性的词语入题,注重引领考生对影响成长的素质、性格等方面的因素进行自我审视与调适。例如广州题《出错》、温州题《原来我没懂》、十堰题以“难题”为话题和安徽题《那段的日子》将“孤独”“烦心”作为补题的选项,都让我们眼前一亮。不必担心这样的文章会“走调”——只要最终的“我”由自卑走向自信、由依赖转向自强、由阴霾走向阳光,最终表达的是醒悟转化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那么这样的表达就符合当今初中生的真实心路。阳光心态的主旋律和关注当今初中生真实生存状况和心理素质的次色调并存的命题格局,符合科学发展观对当今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今后优化中考作文命题的新课题。

(四)、诗意之花美不胜收,哲理之树令人凝视。说到诗意化,题目中的那些描写性词语就会跳到你眼前,例如读邵阳题《绿》,令我们眼前出现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小语教材中有)和宗璞笔下的西湖绿,还有那些诗意导语更是为考生挥洒诗情画意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说到哲理化,其实就是指考题具有些许理性色彩,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辩证法、两点论和初步的思辨能力。例如绍兴题《慢下来的时光》蕴含“快”与“慢”的辩证关系,触及当今“慢生活”话题;长沙题《另一个角度去》提倡多维思考;最有意思的是台州题,导语与题目(“这就够了”或“这还不够”,两选一)包含了“有”与“无”、“得”与“失”的辩证关系,这些题目都让比较擅长逻辑思维的考生增加了发挥才情的机会。

四新命题元素的出现令人欣喜,近质化现象依然存在有待破解。

高频词“心”怎样与“新元素”组合?如果还是《我心中的秘密》之类,就难免近质化。襄阳题不是这样,先出示拟制精致的导语,然后亮出题目——《每个人心里一亩田》。“一亩田”,这就是接地气的命题新元素!它让人联想到绿野、希望、鲜活的生命……

可惜的是这样的新命题元素没有大量出现,近质化、老话题现象依旧存在。例如前两年命题语言“笑声”阵阵,今年仍是“微笑”朵朵;热词“风景”走红,前两年有《一道风景线》《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今年则有《不该错过的风景》(常州);去年上海市考《悄悄地提醒》,以“语言交流”为切入口,今年出人意料地“杀回马枪”,题目《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仍以“说话”为切入口;去年南京考《带一本书去旅行》,今年《书中有个“我”》中仍然有“书”,令考生一时回不过神来。为了避免近质化,有些地方也想增异减同,但效果值得研究。例如聊城考“提醒”话题,去掉了上海题中的限制词“悄悄”,导语中列出多种“他人提醒”“自我提醒”的内容,但总结句“‘提醒’真的那么重要吗”令考生对“提醒”的褒贬顿生疑惑,这一反问句倡导什么?是在提倡道德情操未雨绸缪式的“超前修炼”,还是主张一种去“提醒”的修养新法?命题如此为异而“新”,实在有点为难考生,值得探讨。

在中考前的训练中,很多考生写过以前的中考作文题。考场上一旦遇上类似考题,考生往往会因一时高兴而忘乎所以,不假思索地将原来做过的作文回忆一遍,立马复制到试卷上,结果造成失误。这些考生后来总结教训,说是“上了老话题的当”。近质化现象如此多见又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提醒我们必须认真面对这一新课题。

五探索性命题为命题内容和形式的改进提供了开阔视野和多维视角。

有的以“新观察”视角命题,例如盐城、绍兴两市呼应当代热点,不约而同地把命题目光投向“慢”字(《放慢脚步》《慢下来的时光》),暗示考生理清“积极向上”与“放慢脚步”之间的辩证关系,演绎“肉体慢慢走,等等灵魂”这类新论,这向说惯了“今日事今日毕”的考生怎样创新思维提出了新课题。眉山题“苦学生之所苦”,让饱尝了作文的酸甜苦辣的学生“读”三幅漫画,并围绕“怎样进行真实描写”与语文老师发生令人发笑、深思的对话……这一命题堪称切中时弊的内容与传统的漫画形式巧妙结合的范例。

“A”与“非A”(两选一)命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例如乌鲁木齐题《其实我在乎你》与《其实我不在乎你》,还有上述台州题的“够”与“不够”。尽管江苏高考曾考过《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但人们还是对此类探索题津津乐道:“A”与“非A”应是对立统一,不论选哪一题写作,能点到“在乎中有不在乎,不在乎中有在乎”的才是好文章,这能让具有包括辩证思维在内的高素养的学生脱颖而出。

南宁题《致10年后自己的一封信》《10年后与最好的自己相遇》(两选一),开放性、自主性强,让考生来一次时空穿越,引人注目。

去年鄂州市以一个“缘”字命题,引来围观一片,今年一字命题又有“新”(株洲)与“绿”(邵阳),各方热议更多。或曰:与这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好多,易于考生快速提取素材,也不会跑题……或曰:2010年湖南高考题是《早》,这不是让初中生写高考要求的作文吗?五花八门的立意都有,评卷标准难掌握,可苦了阅卷老师……

情境作文的探索仍在进行。去年绵阳题要求以一句“这时我想起那句话‘现在才是最美时’”为结尾写一篇文章,今年宜宾题则采用续写形式,提供开头:“夕阳正在西下,夜幕渐渐四合,周遭一片寂静。饥肠辘辘的他,虽早已疲惫不堪,但依然不得不拖着一双沉重的腿,朝着家的方向,艰难地向前挪移……”有人认为此题规定的情境具体明确,便于考生发挥想象;有人则认为如此命题束缚思想,有“未有‘沉重’强说‘重’”之嫌……

还有,看图作文鲜有踪影,诗歌体裁仍被冷落(只有随州题一枝独秀允许写诗歌),这些课题都有待勇者、智者去突破。中考作文命题如行路上,只有坚持科学探索,才能开阔视野,创新视角,收获“还有新的风景”的惊喜。

展望与应对

针对上述五个关注点,应对2014年中考作文,要学会下列六个“适应”。

一、适应标题作文命题稳坐“老大交椅”的趋势,作文训练以标题作文为主,以全命题为重点,但其他题型的训练也要重视,夯实应对各种题型的能力基础。

今年话题作文命题占比仍处于谷底,但其创新探索并未停止,例如聊城题逆势而上,从2010年至今一直考话题作文(话题分别为“自视”“借口”“面对缺陷”“提醒”)。事实上今年也的确出现了令人称道的好“话题”,例如滨州题采用“导语+话题”的形式,导语是:“生命中,我们有过许多次‘疼痛’的感觉;生活中,我们有过许多次‘疼痛’的经历。‘疼痛’,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我们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活中的‘疼痛’也是如此。在疼痛中,我们成熟、成长。正视疼痛,疼痛也美丽。”这段话言及生理、心理两种疼痛,揭示疼痛的意义以及对待疼痛的应有态度,贴近实际,开放性强,考生人人有话可说。如能顺导语所说,将生理之痛、心理之痛与“成熟、成长”熔于一炉,拟出《疼痛孕育的花香最醉人》一类亮丽的标题,定能写出一篇情真意切的佳作。由此可见,平时训练这类话题作文,应以“透过表面进入深层,准确把握话题内涵指向”为重点。

二、适应“与高考接轨”论日盛的趋势,划出一定时间用于新材料作文的初步训练,让考生“有所知”“能上手”。

上文曾说到“接轨”论未曾“走红”,但这不等于说对新材料作文可以视而不见、不练。事实上今年有的地方就进行了尝试,反响不错。例如重庆题(之二)就属于比较典型的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初步训练的原则是:提供的材料寓意比较浅显,有可读性,以情节性材料为好;有较大的包容性,提供的解读角度较多;既适合写记叙文,也适合写简易议论文;能力训练的重点是提炼观点、选取角度的能力,提取合适素材记叙一件事情演绎观点的能力和自拟题目的能力;中考前训练2~3次为宜,使新材料作文这种题型不再成为学生的“盲区”,一旦遇到此类题目学生能够“上手”,不致束手无策。

三、适应励志成长、情感美德、品行修养等方面的命题比较集中的趋势,学会运用“一‘材’多向,随‘题’应变”的策略。

“一‘材’”是指自己写过的选材较有个性、构思比较新颖的佳作(以此与“套作”区分);“多向”是指将“一‘材’”的素材科学地移用至其他类型近似的命题,以充分发挥优质素材的使用价值;“随‘题’应变”指的是将原来的素材依据新题要求做相应的补充、点化和提升,进行二次立意,以凸显新题之“向”。如果我们能成功运用“一‘材’多向,随‘题’应变”策略,二次立意的“龙眼”须随题而“点”,如此,就能画龙点睛,就能让神龙腾空而去!

四、适应作文命题“回归语文原点”的趋势,平时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在“实”“活”两字上下功夫。

针对以前考场作文命题与平时语文教学衔接不紧的情况,今年多地进行新的改进尝试。成都题让考生重温鲁迅《社戏》最后一段的叹息语“再也没有吃到像那夜的好豆,再也没有看到像那夜的好戏”和琦君《春酒》中类似的叹息——“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要求以“再也没有”为题作文;眉山题《我的梦来自语文》将语文的地位提升至“梦之源”的高度,值得称道;南京题《书中有个“我”》;河北题要求以“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为开头进行续写;黄石、扬州、重庆(B)、武汉等题都在导语或题目中用到“阅读”或“读”(尽管其外延已经扩大)……这些命题传递的信息是,中考作文与语文学习、课外阅读紧密相关,应统合成“一张皮”,语文教学应加强迁移性、应用性、灵活性,拓宽与社会生活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提升修养、完善人格的育人功能。

五、适应“虚题”“大题”渐见其多的趋势,提升“化虚为实”“化大为小”的水平,在两“化”中亮出新意。

所谓“虚题”,是指有比喻象征类词语或有虚实结合特点的命题,例如东营题《——的树》,长沙题《我不相信眼泪》和佛山题《穿过乌云的阳光更灿烂》等。应对此类考题,考生须具备虚中见实、化虚为实、以实写虚的能力。例如面对佛山题,你可分五步走:①找出关键性“虚”词——“乌云”“阳光”;②发散思维,列出“虚”词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此处的“乌云”喻指气馁自卑、郁闷迷茫、艰苦困顿、坎坷险阻等,“阳光”喻指自身的顽强自信、执着坚守、勇于担当、积极乐观等;

③审“穿过”:有“战胜”“消除”等意,表示有变化过程;④快速搜索库存,比较后挑出最适合自己写的“乌云”与“阳光”,叙写时以用有对比性的具体事例为佳;⑤从反思切入,以赞美的心态,描绘特有的“灿烂”画面,适当进行抒情议论。

所谓“大题”,是指涉及内容宽泛、涵盖面很广的命题,例如今年株洲题《新》、湖州题《认真》和济宁题《成长的快乐》等。应对“大题”,考生必须具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能力。例如面对作文题《新》,株洲一位考生逐步地缩小外延,提炼主题:教改需要“新”空间——“校外实践基地”是“新”课堂——“泥塑”制作是“新”学科——“‘我’先失败后成功”是“新”经历——“成功=细心+智慧”是“新”收获。这位考生很机智,他把“新”缩小到一种小制作,但记叙的事情却折射出来自自身的人生经验,令人耳目一新。如此“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又有新意的写法,值得那些面对“大题”只会泛泛而谈、所写大而无当的考生借鉴。

六、适应“成长心理”命题快速上升的趋势,把个性化的心理刻画作为描写训练的重点。

近几年,触摸内心、描画心迹、倾吐心声的命题呈快速上升趋势,今年由上海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领衔,更见其热。《那令人心动的潜台词》(镇江)等命题直接亮“心”,《这句话,我要说给听》(邵阳)、《那一次,让我惊喜》(徐州)等间接含“心”字的命题也大量出现。有些考生似乎不太适应这类柔性色彩较强的命题,以致“心路”粗糙,“心声”乏味,“心迹”枯燥,得分不高。从现在起必须注重心理描写训练,努力做到用心写“心”,“故事不多,描写却细;情节不奇,心理却特”。方法是:让记叙“停一停”,让对话“缩一缩”,运用呼告、独白、自问等多种手段集中细腻地描摹心理;也可以分散写,让心理描写成为前后照应的“链条”,串联情节,以“心”见人。

当我们注目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已落下的帷幕时,2014新命题之路又从脚下铺开。完全可以相信,既然我们已经“渐入佳境”(扬州题),我们定会让那“不一样的美丽”(荆州题)定格于“遥远的眼神”(苏州题)! EvbLoPBV+lNSNEvv2bcCirjfNm9MM3yZcEs5xvpPsuhSJH72TLnM1za8XZUqLyt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