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佛教的转轮圣王

01. 转轮圣王与佛教

佛陀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转轮圣王的仁王之治,转轮圣王以拥有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长寿、无疾病、容貌出色、宝藏丰富)为德号,并以正法御世,国土丰饶,人民和乐。

无量寿佛

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陀为诸国国王指出如何成为仁王圣君的治国方法,当时印度的名王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阿阇世王等,都与佛陀有极深的因缘,并且经常向佛陀请教治国的理念与方法。他们不但深受佛教影响,成为虔诚的佛教信徒,也以正法安邦治国,更是佛教的护法长城。

佛陀入灭后,护教圣王以阿育王与迦腻色迦王为最著名。由暴虐无道变为仁慈爱民的阿育王,佛法是他的治国理念。他深深明白,以武力来统治国家只能堵人之口,唯有用佛法真理来教化世间,才能服人之心。因此,他在治国期间,一心致力于佛法的传播与弘扬。此外,迦腻色迦王的大力护教,广建伽蓝,促进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形成,更是大乘佛法兴隆的关键时期。

02. 分让国土的频婆娑罗王

频婆娑罗王是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国王。佛陀尚未成道之前,为了追求真理,远离祖国,途经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这时频婆娑罗王正在皇宫高处眺望全城,忽然看见很多巿民在恭敬礼拜一位形貌庄严的年轻沙门。频婆娑罗王生起好奇心,亲自前往拜访,与之交谈后,才知道他是舍去王位,披上袈裟,追求出世真理的悉达多太子。国王非常赞许太子的才华威德,愿意把国土的一半分给太子,但悉达多婉谢了他的盛意,并为他解说世间的有漏法。

佛陀成道后第二年,率领弟子三迦叶等一千多人来到王舍城,频婆娑罗王一听悉达多太子已经成道来到王舍城,十分欢喜,带领群臣、眷属等一千多人前往礼拜佛陀,并恭迎佛陀入城。到了王宫,大众坐定之后,惊见全国所尊崇的拜火教优楼频罗迦叶道长也在佛陀徒众席中,大家感到好奇,频婆娑罗王也禁不住好奇心向佛陀请示。

频婆娑罗王深为悉达多太子怜愍众生的大悲心所感动,请求太子得道之后,先到王舍城来受他供养,为民说法。悉达多太子也默许了他。

佛陀示意优楼频罗迦叶现身说法,以释众疑。优楼频罗迦叶说道:“……过去我以事火为功德,相信精勤苦行可以生天,享受五欲欢乐;如今才知道,即使上生天界享受快乐,也不能舍离贪、嗔、痴的烦恼,更无法免于老、病、死的恐惧。佛陀所开示的涅槃寂灭之乐,使我身心清净,远离三毒,因而服膺真理,自然舍弃事火的苦行,归投在佛陀座下。”

大足石刻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持莲观音

延命观音

大理崇圣寺三塔

优楼频罗迦叶坦白说出内心真诚之言,以及赞美佛陀巍巍的功德,频婆娑罗王听了称赞不已,再度恳请佛陀为大众开示,同沾法露。佛陀于是环顾四周,观照众生根器,为众生解说生死烦恼的产生根本在于人们忘不了四大假合之身的“我”,只有忘了我,而只为了一切众生,再忘了我及一切众生,而进入不动心的领域,把心扩大,与宇宙一体,那就是“我”进入涅槃之时。

佛陀又为他们说施、戒、生天的三论和四谛说,众人听闻了微妙之法,内心清凉,得到无上的喜悦。频婆娑罗王也当场证法眼净,得正知见,获法无畏,大众一起虔诚地皈依三宝。

据《频婆娑罗王诣佛供养经》中记载,频婆娑罗王誓愿终生护持佛教,尽形寿供养佛陀及诸比丘衣被、饮食、卧具、医药等物。他是佛教的忠实拥护者,佛教第一座精舍就是他供养的,晚年于宫殿内的塔寺安置佛陀的头发、指甲,早晚恭敬礼拜,以表达内心对佛陀无限的崇敬和仰慕之情,后来因太子阿阇世篡夺王位而卒于狱中。

03. 造像供养的优填王

优填王是佛陀时代中印度赏弥国的国王。当时,赏弥国与摩竭陀国、萨罗国等对峙,威震四方。皇后崇信佛法,并已证得须陀洹果,但王妃无比夫人却是个嗔心极重的女人。无比夫人国色天香,娇艳动人,因曾被佛陀拒绝婚事,怀恨在心。

七宝如来之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

五百罗汉第012尊婆苏槃豆尊者

五百罗汉第013尊法界四乐尊者

后来,无比的父亲逝心长者将无比献给优填王,王非常高兴,立她做妃子,并赐长者高官厚禄。无比夫人虽然已经身为优填王的妃子,但报复之心仍然未消,就想杀害虔信佛教的皇后以泄恨。她向优填王说,皇后信奉魔王之教,必须灭除。于是,国王敕令以百箭杀害皇后,皇后见到百箭射来,不但不畏惧,而且也丝毫不恚怒,长跪向王,一心只念着佛陀的大慈心,因此所射的箭全都绕皇后三圈,然后折返,停留在王的面前。

八十八佛之栴檀光佛

这一来,优填王大为惊惧,心想:佛陀必定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圣人,他的白衣弟子就有如此的威力,何况是正等正觉的圣者!于是马上前往佛陀的住所,祈求忏罪,并接受佛陀的教化。

优填王深感自己为女色所惑,恳请佛陀为他解说戒色之道。佛陀就告诉他说:“大王!世上男子有好色之疾,却一味地视女人为祸水。当知男子迷于女色时,有四种恶态:一是以淫为乐,不觉其秽;二是为色所迷,六亲不顾;三是坏清净行,离经叛道;四是淫心大作,索求无度。”优填王听闻妙法之后,内心极为欢喜,皈依了佛陀,成为虔诚的佛弟子。

有一次,佛陀突然失踪了,在教团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佛陀出生的第七天,圣母摩耶夫人便与世长辞,上升到忉利天。佛陀为了要报答母恩,欲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又因为有一些弟子虽然经常追随着佛陀,却不知珍惜胜缘,懈怠轻忽,不乐听闻佛法,少数弟子更常为了枝节小事纷争不断。佛陀心想,不如趁着僧团举行夏安居时,暂时悄悄离开人间,或许能使那些喜好争执的比丘猛然悔悟。

铜镀金韦驮像(局部)

孔雀明王

佛陀的四众弟子数日不见佛陀,苦寻不获,个个都忧心自责,因而各自发愤图强。但是优填王却因思佛心切而病倒,并且对人说,如果不能见到如来圣像,自己不久必将忧愁命终。大臣们非常着急,于是商议请来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力,带着雕刻师上到忉利天,亲睹佛陀圣容,然后用紫檀木雕刻成高达五尺的佛像,让优填王得以瞻仰,早晚礼拜,以解除思念之苦。这就是佛像雕刻的开始。

三个月后,佛陀从忉利天宫说法完毕,回到人间,众人欣喜若狂,纷纷前往佛所,顶礼问讯,紫檀圣像也向前迎接佛陀。佛陀微笑着对佛像说:“辛苦!辛苦!末法众生可要靠你教化了。”

04. 忏悔得救的阿阇世王

阿阇世王,佛陀时代中印度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王及皇后韦提希的太子。皇后怀胎时,占卜师预言此子长大后将会弑父,频婆娑罗王与皇后十分惊恐,就在他出生不久,把他从楼上抛掷至地面,但只摔折了他的手指,他却活了下来。

频婆娑罗王是佛陀最早的拥护者,虔信三宝,而阿阇世却轻信提婆达多谗言,认为他才是真正的梵行者。提婆达多出家十二年后,野心愈发炽盛,一再向佛陀争取僧团的领导权,同时又煽动阿阇世弑杀父王,以篡夺王位,实现“新王——阿阇世,新佛——提婆达多”的目的。

高雄佛光山 菩萨像

不久,阿阇世终于听从了提婆达多的唆使,幽闭父王在七重室内至死,取得王位;又受提婆达多的怂恿,以狂象加害佛陀。然而,不久提婆达多因犯五逆重罪而灭亡,阿阇世王也受到良心的谴责,心生悔悟,但是为时已晚,他已全身长满了恶疮,臭秽难当。他自知业报现前,地狱果报就在不远处等着他了。

王宫的文武百官纷纷延请婆罗门外道为王治病消灾,但是无一见效。后来,名医耆婆也前来探病,并对阿阇世王说能治好他的病的人,只有佛陀一人。但阿阇世王心生惭愧,觉得自己与提婆达多做了很多对不起佛陀的事,担心佛陀不肯为他医治。

耆婆于是向阿阇世王言明佛陀能容纳百川众流,佛陀的慈爱无量无边,惠施给一切众生,不分贫富贵贱,同等救度,并且提议阿阇世王当即起程,去向佛陀忏悔灭罪。阿阇世王听从了耆婆的建议,去见佛陀。

佛陀见到阿阇世王,非常欢喜,阿阇世王受宠若惊,赶快跪下,祈求忏悔。佛陀为王进入“月爱三昧”,身放光明,犹如月光,能令众生的善心增长,其光清凉,照在王身上,恶疮马上痊愈,王顿感轻安无比。佛陀再为阿阇世王传授三皈五戒,王也以种种宝幢、幡盖、香花、璎珞、微妙伎乐供养佛陀。佛陀又为阿阇世王宣说治国之道,勉励国王以正法治民,以德化民,多行仁政,必得民众尊敬,行善安心,必得快乐。阿阇世王听闻妙法,对新的生命充满希望与信心,不禁感激泣泪,跪在佛前作礼。

阿阇世王依教奉行,成为佛教僧团的大护法。据记载,阿阇世王与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数度交战,后来因佛陀的开示而言和。

镇江慈寿塔

佛陀入灭后,长老大迦叶为了保存正法,结集经典,于是请阿阇世王护持,安顿大众,并在结集期中,每日供应饭食,以免分神去乞化。阿阇世王听了大喜,就在当年雨季安居的三个月里,提供五百罗汉的饮食等,于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郊外,进行佛教第一次的经典结集。

05. 护法求法的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是中印度萨罗国国王,兼领有迦尸国,萨罗与摩竭陀国并列为佛陀时代的两大强国。波斯匿王与佛陀同龄,曾和佛陀辩论而结成好友,视佛陀如师,在印度与频婆娑罗王同是护持佛教的两大国王。

石雕舍利函

法源寺佛像

由于波斯匿王的太子祗陀将位于首都舍卫城的林园卖给须达长者,须达长者在那里建筑精舍供养佛陀,这件事令波斯匿王对佛陀的威德感到很好奇,就率领群臣拜访住在祇园精舍的佛陀。

波斯匿王一来到精舍,就以一国之君的姿态,傲慢地问道:“听说你是一位大觉悟的佛陀,这是不会错的,只是我十分不解,许多修行者在深山丛林之中长住数十年,直至衰老之年尚且不能觉悟,为何你这般年轻就能证得正觉呢?”

佛陀祥和而坚定地答道:“大王!大多数人都蔑视年轻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世间上有四事不可轻视:一是年幼的王子;二是初生的小龙;三是星星之火;四是年轻的僧侣。王子虽然年幼,将来也是一国之君;小龙虽小,及至长大,可以翻云覆雨;星星之火,则可燎原。僧侣只要心能清净,守护道业,抱有救度众生的弘愿与精神,不分贵贱老幼,都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真理及觉悟者之前,或轻视,或恶口,将招致重罪,必须深切痛悔,才能忏除罪障。”

六观音之如意轮观音

波斯匿王一向暴恶无信,为所欲为,从来不曾有人敢向他直心谏言。此刻,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佛陀沉默一会儿,向波斯匿王说道:“为王者,要爱民如子,宽大待人,切莫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要济弱扶贫,要安慰烦恼的人。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听信阿谀的言辞。要为人民谋取幸福,而不是要人民都来为王者效劳。”

佛陀的法语,像阳光似的照亮了波斯匿王愚暗的心。从此,波斯匿王对佛陀生起了恭敬纯真的信仰。

后来,波斯匿王经常接受佛陀的教诲,渐渐匡正言行,不但成为了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成了佛陀忠诚的护法弟子。

佛陀在舍卫国前后住了二十五年之久,许多圣典就是在此处宣说的,例如《阿含经》《贤劫经》《弥勒下生经》《弥勒上生经》《大宝积经》《阿弥陀经》《文殊般若经》《金刚经》等,可见佛陀对于该地弘化的重视,而波斯匿王护教的功德,也影响极为深远。

06. 分灯世界的阿育王

阿育王,约公元前268年前后登基,是中印度摩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世王,他所处的时代大约在佛陀入灭后一百年。

江苏无锡的灵山大佛

年轻的阿育个性粗暴骄纵,不得父亲宾头沙罗王的宠爱。有一次,适逢德叉尸罗国叛乱,宾头沙罗王便下诏派阿育前往征讨,平定乱事,心中却盼望他战死沙场。但没想到,阿育反而平定叛乱,因而受到人民的尊敬,声威大振,于是在宾头沙罗王驾崩后,阿育杀其兄弟,登上王座。

即位以后的阿育王,仍然随时随地严密戒备,不敢丝毫大意。他继承祖父时代,即孔雀王朝开祖旃陀罗笈多大王的强大武力,并执行严刑峻法。在雷厉风行的整肃行动中,朝中大臣受刑的多达五百人,因此民怨沸腾,逐渐丧失向心力。阿育王虽然勤于政务,但他待人律己却过度严苛,从不体谅别人的辛劳,也无视于自己精神体力的透支。

在即位后第九年,阿育王为了要扩张领土,统一整个印度,就带兵大举入侵羯陵迦国,以达成统一的目的。然而,这一次侵略战争的结果,却给他的一生带来全新的扭转。原来,当他目睹残酷杀伐之后的悲惨场面,内心大为激动,醒悟到:由于自己好大喜功,发动战争,造成如此惨烈的牺牲、破坏与苦难。于是,由于苦恼而后悔,乃至深切地忏悔,而当初领兵出征时的威风已不复存在了。

八十八佛之不动智光佛

其实,早在征服羯陵迦国的两年前,阿育王就已经皈依佛门,然而并不精勤信佛。战争结束之后的醒悟,使他的信仰骤然一转,变成无比坚定的宏愿,以佛陀的教法作为政治的理想,成为一个仁民爱物的圣王。

虔诚皈依佛法之后的阿育王,施政原则与正法伦理相吻合,不但希望自己的臣民幸福,也祈愿他国人民安乐。他视臣民如子女,具有民胞物与、众生一体的大慈大悲精神。

阿育王的“正法”又称“便民之法”,内容是颁行各宗教中有关伦理的教条,以便万民遵守。他将所有正法条文镌刻在全国各地的石柱或山岩上,包括四种石柱刻文:摩崖诰文、石柱诰文、小石柱诰文、小摩崖诰文。他更委派正法官,弘扬正法。

自公元前261年起,阿育王开始使用政府机构的财力资源来弘扬佛教,并且曾经亲身偕同优婆毱多尊者等千余人,参访佛陀降生处蓝毗尼园、初转法轮处鹿野苑,及佛陀涅槃处双树林。由于阿育王对佛法的大力弘扬与护持,全国人民也随之笃信佛法,佛教因此也就成为当时的国教。

阿育王寺

为了教法的长远流传,阿育王广建寺院,给予佛教学人薪俸;将佛陀舍利骨分为八万四千份,在全国各重要城市建塔分藏,共有八万四千所佛塔。公元前249年,他召请目犍连子帝须上座,遴选一千多位高僧,在华氏城鸡园寺举行佛教第三次结集,统一教法与戒律。会后,阿育王派遣与会的千位高僧,携带结集的佛典到国外各地传教。传教的范围东至缅甸,西抵大夏,南及锡兰,北达中央亚细亚。其中,传到西北方的部分,以后发达于犍陀罗及中央亚细亚地区,成为北传佛教的系统;传到东南方的部分,后来更及于暹罗地区,成为南传佛教的系统。阿育王所派遣的传教师到各地弘法,足迹远及中南半岛、亚洲、欧洲、非洲等世界各区域,使佛教从东印度进而发展成世界性的大宗教。

07. 博学善辩的弥兰陀王

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军队攻入西北印度之后,印度开始受希腊人的统治,同时也开始东西方文化、经济、艺术、民风的交流。到了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希腊籍的弥兰陀王,便以舍竭城为首府,建立了希腊人在西北印度的王国。鼎盛时期,其疆域及于西北印度五河一带,包括迦湿弥罗及阿富汗的喀布尔,使西北印度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弥兰陀王在政治上的胜利,带来四境安和,天下太平。由于博学,使他乐于与天下名士论议,无时不在寻找对手。当他听说有一位学养修证兼具,并已证得阿罗汉果的那先比丘正游化舍竭城,便即刻派遣大臣,迎请尊者到宫中共论经法。

贵霜帝国文物

那先比丘与弥兰陀王之间的智慧论辩,收录于北传《那先比丘经》及南传小部经典《弥兰陀王问经》。这一论辩在佛教文学史上极为重要,那先比丘在回答弥兰陀王的问题时,将缘起、无我、业报、轮回、涅槃、善事等佛教基本教义,均以各种善巧的譬喻说明,使弥兰陀王欢喜地信服了佛教的真理。据南传经典记载,弥兰陀王与那先比丘共辩论了三百零四个问题,但当中却只有二百六十二个问题被记录下来。两人进行了三日的论辩后,那先比丘终于令弥兰陀王敬服而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后的弥兰陀王,建了一座名为“弥兰陀精舍”的寺院,供养尊者那先。他更本着佛教慈悲平等的思想治国,得到人民的尊敬与爱戴,使希腊人纷纷改信佛法。又曾铸造货币,流通极广,币上绘轮宝,并随刻“法者”之字,由此可知王对佛教的关心。据说,他晚年让位给儿子,自己出家为僧,证得阿罗汉果。圆寂之后,遗骨分散到全国各处。

08. 重视佛教艺术的迦腻色迦王

孔雀王朝到阿育王的治世,盛极一时,以后日渐衰微,至公元前183年,孔雀王朝结束。这时,印度北方有希腊人所建立的大夏国入侵,并吞阿富汗及印度北境;印度南方则有达罗毗荼人建立的案达罗国兴起,公元前27年灭去摩竭陀国的甘华王朝。

公元前130年,大夏国被东方的大月氏人侵占,大夏遂迁都阿富汗的喀布尔。公元50年左右,大月氏中的贵霜翕侯邱就却在新头河地方建立贵霜王朝,定都犍陀罗,其子阎膏珍更占有恒河上游,与南方案达罗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贵霜王朝到了第三代国王迦腻色迦王时代,国力最盛,创建了自阿育王以后最强大的印度大帝国。这个时代,不但是印度政治史、文化史上的关键时代,而且迦腻色迦王也因继阿育王之后,建设了信佛护法的佛教大国,在印度佛教史上,与阿育王并称为护持佛法的两大转轮圣王。

迦腻色迦王初时信奉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不相信有罪福的说法,轻侮佛法,而且征伐四方,多造杀罪,直到受马鸣菩萨的感化,才皈依佛教;马鸣菩萨也因此成为国王思想及精神上的指导者。

由于迦腻色迦王大拓疆土,开启当时东西文明交通的要道,加上他极力保护佛教,使佛教迅速传播于各民族之间,因而高僧辈出,促进了大乘经典的编纂,这也就是佛教史上的第四次经典结集。

当时的印度佛教,部派演化不止,教义十分纷乱,迦腻色迦王便礼请胁尊者和五百罗汉在喀什米尔地方举行三藏结集大会,把佛教经律论的各种异说重新统一起来,造立三藏各十万颂,用梵文笔录,刻在铜板上,再建造佛塔以永久纳存。这次的编纂工作虽费时十二年之久,但国王终于完成心愿,让佛教再度兴隆起来,日后还经由中亚传到中国,再由中国传到日本。迦腻色迦王对佛教的贡献,可以说是印度佛教史上的“阿育王第二”。

拜火教之寂静之塔

迦腻色迦王治世时期,佛教艺术有极大的发展,发展出希腊式犍陀罗艺术,这是印度佛教美术中,风格极为特殊的一系,盛行于印度河与喀布尔河的汇合区域,以首都布路沙布逻为中心而发展,影响广及中亚、东南亚、中国、日本等地。

犍陀罗艺术的表现,主要为宫殿寺庙的建筑,佛菩萨像的雕刻、绘画等。内容大都以佛教题材为主,采用希腊系统的表现方法,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所以历史价值极大。可以说,犍陀罗艺术就是以印度传统艺术为基础,再吸收希腊、波斯、大夏、罗马等艺术的风格,熔为一炉,而自成一派,与一般的印度传统艺术有所不同。 ijf4uaoOBWED4b92gA3SWl75g0R1l6F+Mgf6s0vrVQdxYJ96i3Pk9i7/0vcIASm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