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十六罗汉

01. 宾度罗跋啰惰阇

宾度罗跋啰惰阇又称作宾头卢颇罗堕、宾头卢突罗阇等,系十六罗汉中的第一位。据说他出身于婆罗门贵族,父亲为拘舍弥城优填王的大臣。《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记载,他本是拘舍弥城优陀延王(即优填王)宰相之子,自小聪明博闻,出家学道,后得罗汉果位,回乡度化亲属,优陀延王也因听其说法而得悟。据说他当时是骑鹿去拘舍弥王宫的,故又俗称“骑鹿罗汉”或“坐鹿罗汉”。

骑鹿罗汉

关于这位罗汉还有很多有趣的传说。他以神通见长,还爱在人前卖弄。据《十诵律》等记,当释迦在王舍城时,有位外道树担居士,把栴檀钵高高悬起,声言若有沙门婆罗门能不用梯杖取下此钵,钵便归其所有。宾头卢罗汉即入于禅定,以神通力腾起空中,取下栴檀钵。佛知悉后,责备他不该在未受大戒之人面前卖弄神通,就将他摒出阎浮提,让他去瞿陀尼洲,教化那儿的男女信众。

相传中国东晋时代的高僧道安法师曾梦见头白眉长的“胡道人”,因不得入涅槃,住在西域,愿相助弘传佛法,请以饭食供养。以后道安大师弟子慧远法师看了《十诵律》,方才明白道安所梦即此位罗汉。因而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常常将宾头卢颇罗堕罗汉的像供奉在饭堂里。

这位罗汉的像,早在南北朝正胜寺释法愿、正喜寺释法镜就已画过。五代贯休所作十六罗汉像中,此罗汉箕坐岩石上,左手持杖,右手凭岩,膝上置经,眉骨外突,双目睥睨前方。苏东坡有赞曰:“白氎在膝,贝多在中。目视超然,忘经与人。面颅百皱,不受刀箭。无心扫除,留此残雪。”

02. 迦诺迦伐蹉

迦诺迦伐蹉又称作嘎纳嘎巴萨、那迦跋等。在《法住记》中他位列第二。据说他率领五百阿罗汉,居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守护佛法,教化众生。又据《佛说阿罗汉具德经》说,他是“知一切善恶法之声闻”。他是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有人向他请教什么是喜,他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就是喜。又问他什么是庆,他说不由眼、耳、鼻、舌、身所感到的快乐就是庆,比如诚心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故他又称“喜庆罗汉”。其图像有多种,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迦诺迦伐蹉罗汉像,身穿法衣,盘坐于岩石上,双手结印,扶杖于肩头,面上满是皱纹,双眉下垂,头略为仰视。苏东坡赞云:“耆年何老,粲然复少。我知其心,佛不妄笑。瞋喜虽幻,笑则非瞋。施此无忧,与无量人。”

喜庆罗汉

举钵罗汉

03. 迦诺迦跋厘惰阇

迦诺迦跋厘惰阇又称作迦诺迦跋黎堕阇、嗄纳嗄喇缀杂等,位列十六罗汉第三。《法住记》载,他守护佛法,教化众生。他化缘的样子与众不同,每次都举起铁钵,故俗称“举钵罗汉”。五代贯休大师所作此罗汉像,骨瘦嶙峋,瞠目闭嘴,眉横如剑,右手执拂,左手按膝,倚坐于岩石座上。苏东坡赞云:“扬眉注目,拊膝横拂。问此大士,为言为嘿。嘿如雷霆,言如墙壁。非言非默,百祖是式。”

04. 苏频陀

托塔罗汉

苏频陀在《法住记》中列第四。据说他曾率领七百阿罗汉,住于北俱卢洲。在《阿罗汉具德经》中,苏频陀又译为“输毗多”。又一说他是佛祖的最后一名弟子。苏频陀时时手托一塔。因塔是瘗藏佛舍利的,故塔便成为佛的象征。他为表示怀念和追随佛祖,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故又俗称“托塔罗汉”。此罗汉的像有多种,敦煌千佛洞七十六窟壁画中的苏频陀罗汉,趺坐于岩石上,右手屈举,左手持水瓶安于胸前。画的左上部题有“北俱卢洲第四尊者苏频陀大阿罗汉”字样。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绘之苏频陀罗汉像,结跏趺坐于石上,着通肩衣,右手握拳当心,左手伸出,安于膝上。苏东坡题赞曰:“聃耳垂肩,绮肩覆观。佛在世时,见此耆年。开口诵经,四十余齿。时闻雷雹,出一弹指。”

05. 诺距罗

诺距罗

诺距罗又称作诺矩那。《法住记》中的第五位罗汉,曾率八百阿罗汉,住于南赡部洲。在《阿罗汉具德经》中,又作诺酤罗长者。他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出家后,佛陀让其静坐,但他静坐时仍显出大力士的体格,又称“静坐罗汉”。敦煌莫高窟第七十六窟壁画上,诺距罗尊者为一趺坐于石上的罗汉,右手举拳当心,左手持拂子安于膝上,画左上部题为“南赡部洲第五尊者诺距罗大阿罗汉”,并有七言四句赞。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诺距罗尊者像,则是交脚倚坐于石上,双手执如意形木童子当左肩,成扒背痒之势。苏轼赞曰:“善心为男,其室法喜。背痒孰爬?有木童子。高下适当,轻重得宜。使真童子,能如兹乎!”

06. 跋陀罗

过江罗汉

跋陀罗又称作拔达喇、耽没罗跋陀等,意为“贤”。《法住记》中列第六位。据说他曾率领九百阿罗汉住于耽没罗洲,他是佛祖的一名侍者,据称他主管洗浴事,有些禅林浴室供其像。跋陀罗的母亲临盆时把他生在了跋陀罗树下,因此给他取名跋陀罗。他出家后修成罗汉,相传他曾乘船去东印度群岛传播佛教,因而被俗称为“过江罗汉”。敦煌千佛洞第七十六窟壁画上的跋陀罗尊者,结跏趺坐于石上,举右手,左手安于膝上。像的左上部题有“耽没罗洲第六尊者跋陀罗大阿罗汉”字。五代贯休大师所作罗汉像中,跋陀罗尊者趺坐于石上,隆额丰颐,面略上仰,右手隐于法衣中,左手执念珠安于膝上。苏轼赞曰:“美狠恶婉,自昔所闻。不圆其辅,有圆者存。现六极相,代众生报。使诸佛子,具佛相好。”

07. 迦哩迦

骑象罗汉

迦哩迦又称作迦力迦、迦罗或嘎礼嘎,《法住记》中列第七位,曾带领一个阿罗汉,住于僧伽荼洲。据说他本是一位驯象师,象的力量大,耐劳又能至远,也是佛法的象征,故他又被称为“骑象罗汉”。贯休所画的迦哩迦罗汉之像,最显著特点就是长眉绕身,宴坐于岩石上,右手抚右膝上,长眉绕过手指垂于石座上,左手自然下垂支于石座。苏东坡赞云:“佛子三毛,发眉与须。既去其二,一则有余。因以示众,物无两遂。既得无生,则无生死。”

08. 伐阇罗弗多罗

笑狮罗汉

伐阇罗弗多罗又称作伐罗弗多罗、伐阇那弗多、拔杂哩逋答喇等,意即“金刚子”,系《法住记》所列的第八位,曾率领一千五百阿罗汉住钵喇拿洲。据说他本是一位猎人,出家后立戒不杀生。修成罗汉后,有两只小狮子跑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伐阇罗弗多罗以后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故人称“笑狮罗汉”。据佛典讲,伐阇罗弗多罗尊者曾为佛的六十弟子之一的阿难说法。事情是在佛去世后不久,阿难曾游于金刚村,村中居民都围绕在阿难周围,听阿难说法。这时伐阇罗弗多罗也在众人中,心里想,尊者阿难还未修得正果,未离欲念。于是他起于三昧,对阿难说偈曰:“山林静思惟,涅槃令入心,瞿昙禅无乱,不久息迹证。”于是阿难受教后独自离去,精进修行。五代贯休大师所画的伐阇罗弗多罗像,乃一袒裸上身,高鼻深目的胡僧像;坐于石上,两臂相交于左膝上,手掌下垂;身右边置贝叶经,身略侧,似在看经。苏东坡赞云:“两眼方用,两手自寂。用者注经,寂者寄膝。二法相忘,亦不相捐。是四句偈,在我指端。”

09. 戍博迦

戍博迦又称作戒博迦、瞿波迦、锅巴嘎等,在《法住记》中列第九位,曾率九百阿罗汉住于香醉山中。又据说,他原系中天竺的某位太子,其弟想与他争王位而作乱。戍博迦对弟弟说:“我心里只有佛,从未想当国王。”遂解开衣服,其弟果见他心中有一佛,便不再作乱,戍博迦因而又被称为“开心罗汉”。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作的戍博迦像,侧坐于山石上,高鼻深目,额头隆起,眼光炯炯,凝视前方,左手执扇拂,右手屈指,仰掌按膝。苏东坡赞云:“一劫七日,刹那三世。何念之勤,屈指默计。屈者已往,信者未然。孰能住此,屈信之间。”

探手罗汉

开心罗汉

10. 半托迦

半托迦又称作半他迦、半托迦、半诺迦、槃陀迦、槃陀、槃兔等,或作摩诃半托迦、莫诃般陀等,意思是“大路边生”、“道生”或“大路”。他是《法住记》十六罗汉中的第十位,率领阿罗汉一千三百名住三十三天。据《善见律》卷十六记载:般陀之母,为大富长者女,与家奴私通,逃于他国,久而有孕,垂产思归,于中路产子,如是复生弟。长名莫诃般陀,弟名周罗般陀,弟名之意即为“小路边生”。兄聪明而弟愚钝,后二人皆修成罗汉,弟弟即第十六罗汉注荼半托迦。半托迦长于书算,精通唱诵音声等,其他各种知识也很丰富。后闻佛法,乃立志出家,以家事托付于弟弟,不久修成阿罗汉果。后来他弟弟也听其教诲而出家,同样得阿罗汉果位。半托迦尊者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即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故又称“探手罗汉”。五代贯休大师所绘半托迦像,于石座上敷坐具,趺坐于其上,身穿通肩袈裟,两手持经卷,作读诵状。苏东坡赞云:“垂头没肩,俯目注视。不知有经,而况字义。佛子云何,饱食昼眠。勤苦用功,诸佛亦然。”

11. 罗睺罗

罗睺罗又称作啰怙罗、罗护罗、罗云等,意为“覆降”、“障月”、“执日”等。于《法住记》中列第十一位,与一千一百名阿罗汉住在毕利飏瞿洲。他本是佛陀释迦牟尼的亲生子,后又成为释迦的十大弟子之一。据说他在母胎六年之久才出生,因其长期为母胎覆障,故而得名;另有一说法,即他在诞生之时,适逢月亮被障蔽,故名为罗睺罗。相传他刚出家时,心性粗狂,调皮顽劣,常戏弄他人,后来受到释迦牟尼的严厉呵责和管束,逐步改过,并严守律戒,获阿罗汉果位。他以忍辱而著名。据《罗云忍辱经》说,罗睺罗在舍卫国时,曾被一些轻薄者打得头破血流,但以慈心能忍,而得佛赞扬。在十大弟子中,其精进修道,得阿罗汉果,自古誉称“密行第一”。所谓“密行”即在沉思中觉悟,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大众不知,唯我知之能行。经中说:“罗睺罗密行,唯我能知之。”故他又被称为“沉思罗汉”。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罗睺罗像,双目圆睁,趺坐石上,右手上举,当胸戟指,左手按左膝。苏东坡赞云:“面门月满,瞳子电烂。示和猛容,作威喜观。龙象之姿,鱼鸟所惊。以是幻身,为护法城。”

沉思罗汉

挖耳罗汉

12. 那伽犀那

那伽犀那又称作罗迦耶、纳阿噶塞纳等,是《法住记》中的第十二位罗汉,率诸阿罗汉一千二百名住半度波山。他以阐述“耳根之论”闻名,所以他的塑像或画像常作挖耳状,以示耳根清净,故又称为“挖耳罗汉”。五代贯休大师所画的那伽犀那像,侧坐于岩上,面貌奇特,高鼻深目,双目怒睁,额头隆起,后脑突起如肉髻,张口露舌,双手握拳拄于颔下。苏东坡赞云:“以恶辘物,如火自爇。以信入佛,如水自湿。垂肩捧手,为谁虔恭。大师无德,水火无功。”

13. 因揭陀

布袋罗汉

因揭陀有时也被称作因羯陀或因竭陀。据说他本是古印度的捕蛇人,常携带一个布口袋进山捕蛇,以免行人遭蛇咬。他捉住毒蛇后,便拔掉毒牙,而后放生。因揭陀以善心修得阿罗汉果,他也被称为“布袋罗汉”。五代贯休大师所画的因揭陀罗汉,肩倚杖藜,左手托贝叶经,垂头注视,右手掐珠。苏东坡赞曰:“捧经持珠,杖则倚肩。植杖而起,经珠乃闲。不行不立,不坐不卧。问师此时,经杖何在?”

14. 伐那婆斯

伐那婆斯又称作伐那波斯、拔纳拔西、伐罗婆斯等,为《法住记》中列十四位罗汉。他曾率一千四百名阿罗汉住于可住山。伐那婆斯的意思是“雨”。据说他出生时正赶上大雨,雨点打得后园芭蕉叶沙沙作响,因而取这个名字。他出家后常在芭蕉下用功,修成罗汉后又称“芭蕉罗汉”。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伐那婆斯,趺坐于岩窟内,身着通肩衣,两手隐于袖中,闭目入禅定。苏东坡赞云:“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神妙万物,苍岩骨肉。铁磬谁鸣,空谷传声。呼之不闻,不呼眼瞠。”

芭蕉罗汉

15. 阿氏多

阿氏多又称作阿资答、呵逸多等,为《法住记》中第十五位罗汉,曾率领五百阿罗汉住鹫峰山。他最奇妙的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故又称“长眉罗汉”。五代贯休所画的阿氏多像,双手抱右膝,坐于石上,张口露舌,齿牙毕显,脱牙数杖。清乾隆尝题赞称他“心是菩萨,貌是鬼王”。苏东坡赞云:“劳我者皙,休我者黔。如晏如岳,鲜不僻淫。是哀骀它,澹台灭明。各妍于心,得法眼正。”

长眉罗汉

看门罗汉

16. 注荼半托迦

注荼半托迦又称作周罗般陀、周离般他伽、拘利槃特、租查巴纳塔嘎等,意为“小路”、“小路边生”、“蛇奴”等,《法住记》中的最末一位,曾率一千六百阿罗汉,住于持轴山。注荼半托迦乃半托迦的弟弟。又据《有部毗奈耶》说,舍卫城有婆罗门生一男,为使其长生,乃令使女抱着他到大路边,向过往的沙门婆罗门致敬。于是兄长称为大路,弟弟则称为小路,这和《善见律毗婆沙》中婆罗门女儿的私生子的说法不同。据说注荼半托迦生性鲁钝,受学诵读,悉皆忘失,所以被人称为“愚路”。后追随兄长出家。但因性钝,习经不能诵,故佛令他日常为众比丘拂拭鞋履,只诵习简单的经句,逐步修习,后来果然获得智慧启悟,证阿罗汉果。又一说,他出家后去化缘,常用拳头拍打屋门叫人出来布施。后来佛陀给了他一根锡杖,他化缘时就用它在别人门前摇动,屋里的人闻声果然开门布施,故他又称“看门罗汉”。贯休大师所画注荼半托迦像,侧坐于古树窝中,左手提起,手指稍屈,右手执扇放右腿上,眉骨突出,额头凸起。苏东坡赞云:“以口说法,法不可说。以手示人,手去法灭。生灭之中,自然真常。是故我法,不离色声。” g9rkMV/UJ0pUDqYlfM5gNbDghvhqyQlXJWOQV13d9E1sjAybeKLjwqVkt7mDJPy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