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命是养出来的

我从医50多年了,曾为多位中央领导人长期做养生保健工作。我也坐诊给普通老百姓看病,来找我看病的患者不计其数,但是真正能够活到80岁的人非常难得,按照哺乳动物生长期与正常寿命的比例,人至少应该能轻松活过120岁,可现实中比人正常寿命减少了40年,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专家的多年研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要从遗传、身体、饮食、生活习惯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而为中央首长做了多年保健医生后,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的原因更为清晰明确。人之所以无法让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主要原因就是“养”得不够!

传统观念认为,“养”是病好后恢复期的事情,所以常听人说:“你病刚好,还得好好养养。”实际上,这个传统观念并不完全正确。“养”是贯穿人一生的事情,不单生病恢复时要“养”,生病期间要“养”,更为重要的是,没有生病时也得“养”!

没有生病就要保养,实际上与传统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保养好身体,人的体质和免疫力都会比较好,生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降低,人体就能保证健康。健康的人,又怎么会不长寿呢?

传统中医观念认为,健康人的保养与病人生病治疗和保养的道理一样,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分析,然后建立个性化的保养方案。只有这样的“养”,才是行之有效的“养”;否则,千人一法的保养,非但起不到强健身体作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反而让身体“很受伤”。比如大家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也确实有一些长寿老人是靠终身运动得享天年的,可是这个长寿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香港名嘴冯两努为了健康天天跑步锻炼,结果还是50多岁就离世了,原因就在于,锻炼这种保养方法不适合他。试想一下,如果他在选择保养方法前先去找一位精于保健医术、学贯中西的医生做一下全面检查,辨证分析之后找出适合自己的保养之术,然后再去依法施行,也许就不会带着遗憾盛年离世了。

生病中的“养”则好理解得多,在医生辨证后治疗疾病的同时,根据辨证结果同时对身体加以调养即可。譬如因热盛阴伤引发的疾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以通过多吃滋阴食物的方法来进行食疗保养;因气虚引发的疾病,在治病的同时可以联系养气的体操和气功来保养身体;等等。

病后保养是我们平时听得最多也见得最多的保养方式。它的保养方法与病中保养类似,但方法更多。只要能根据每个人身体的不同情况制订正确的保养方案,一般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生命在于“养”,想要保证生命之树常青,就要时时保养,还要“养”得巧妙,“养”得正确!“养”得科学,“养”得有效!

愿大家的生命之树都能茂盛常青!

胡维勤
2013年8月 Os6BIbLX6JZldxByNfGMLJyJpfhnsS1HaFV2AlHbzES7vSLMrwvv+gaE5jK2NK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