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越简单,越长寿

我们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可见过去能够活到70岁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是医疗科技发达、医疗普及程度很高的现在,能够活过百岁的寿星也是凤毛麟角。可是,按照生物界公认的生长期测算法来计算,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也就是说人的自然寿命应当在100~175岁。也就是说,活过百岁的所谓寿星,不过是将将活够了人类本应拥有的自然寿命而已。

除了生长期测算法之外,还有两种自然寿命的测算法也是较为常用的,这两种方法分别是细胞分裂次数测算法和分裂周期测算法。按照细胞分裂次数测算法来计算,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的乘积,人体细胞自胚胎开始能分裂50次以上,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左右。按照分裂周期测算法来计算,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现代人的性成熟期一般在13~15岁,也就是说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10~150岁。总之,无论按哪种计算方法,人的自然寿命都应该在120岁左右,人轻松活过120岁才是正常的。关于这一点,我国的古代典籍《黄帝内经》和《尚书》里也曾有“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和“一曰寿,百二十岁也”的记载,这两句话简单解释的话,意思就是人活过120岁,才能算是得享天年,在这个年纪之后去世,才能算是寿终正寝。

可是,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仅70多岁,以前则更短,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活不到应有的自然寿命呢?

影响人们寿命的因素很多,我将其总结成四大类,分别是遗传类、身体类、饮食类和工作类。

遗传类很好理解,主要是一些继承自父母或与父母相关的因素,包括体质、性格、遗传疾病史以及出生时母亲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这些都对人的寿命有一定影响。例如父母都高寿的人,长寿的概率就比一般人要高一些;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人因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并发症、癌症等疾病过早去世的人,他自身罹患这些疾病并且过早去世的可能性就更高;出生时母亲年龄过小或过大的人,寿命通常会比家族平均寿命略短;近亲中性格平和的人寿命通常要高于性格暴躁、忧郁的人等。

身体类因素主要是指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主要包括:人体的健康程度、用药史、生活环境、睡眠状况和是否定期检查等。身体健康、很少服药、睡眠良好、生活环境无污染且有定期检查身体习惯的人,寿命通常要高于患有慢性疾病、长期服药的人,这个很好理解。而长期睡眠质量不佳或者生活环境污染严重,也会造成人的寿命被大幅缩减这一观点,是近些年才被人们逐渐重视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能忽略。

饮食类因素很好理解,就是和吃有关的因素。例如,饮食习惯、是否抽烟喝酒,等等。科学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吃好早点,细嚼慢咽,品种多样,七八成饱,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是长寿的重要基础。

工作类因素的内容比较复杂,比如收入多少、事业成绩、工作强度、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所占比例以及是否热爱工作等,都会对人的寿命造成相应影响。关于这个因素,我总结出的一点就是,工作不快乐的人,寿命会降低。

我平时给病人解释这些原因,常常没说完就被打断,他们会跟我说:“胡大夫,按您这么说,长寿可太难啦!想活到120岁,这样完全不可能呀!”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曾经有个病人,认真地从头到尾听我讲完,然后哈哈一乐,对我说:“胡大夫,其实说到底,能做到粗茶淡饭、心里不装事,加上夜夜睡到大天亮,长命百岁就不难!你说是不是?”我想想,还真是我把问题复杂化了,简单总结,可不就是他说的这个道理。 AMD5ZmZIpuDGMfpE+WMXMbonTtl9perFcD5VGnuGtuSDSmPMf3gE1mLqIQXTm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