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平庸生活的狂怒

1968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王小波去了云南。多年以后再看这件事,让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件货物。王小波对此的解释是,所谓货物,就是别人安排你干什么无须向你解释或者征得你的同意。王小波说,在17岁的时候,他就是这样的,忽然被装上了火车,然后长途运送到了云南。对此他倒没什么怨言,只是油然而生一股行货感。

事实上,王小波当时并不是没有选择,那时候他的母亲宋华也面临着要去安徽干校的分配,她打算把王小波带在身边一起去干校。在她看来,尽管王小波非常顽劣,甚至有一次过年的时候,他放鞭炮差点把房子都给烧了,但毕竟他从小身体就不好,让他一个人去云南,无论如何自己都放心不下。不过王小波坚持自己的选择,再多人反对他也不改变自己的想法!

当时王小波甚至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样的句子,以表达自己的决心。家里人见了都觉得奇怪,聚在一起讨论王小波为什么这么坚持,姐姐甚至请假回来,要打消他去云南的念头。大家谈了很久,提出了很多看法,最后还在男女恋情方面作了大胆猜想,却仍然找不到原因,最终也没有劝服王小波。

王小波最终还是去了云南,王小平后来想,这可能源于王小波内心的那种浪漫情愫。云南西双版纳亚热带迷人的风光,肯定让他充满了幻想和憧憬。教育部大院里面琐碎的生活原本就不让他喜欢,他觉得大院里的干部都非常庸碌,曾把他们称为“烫面饺子干部”,如果到了干校这种弹丸之地,整天和那些具有市民气的人在一起,肯定会让他发狂的。

后来在给李银河的信中,王小波这样写道:“我从童年继承下来的东西只有一件,就是对平庸生活的狂怒,一种不甘落寞的决心。小时候我简直狂妄,看到庸俗的一切,我把它默默地记下来,化成了沸腾的愤怒。不管是谁把肉麻当有趣,当时我都要气得要命,心说,这是多么渺小的行为!我将来要从你们头上飞腾过去!”在王小波十几岁的时候,这种情绪时刻充盈在他的心里。

其实王小波一直都是这样的人,所以,写作的时候他会用披头士的歌吵吵自己的耳朵,因为那些歌让他想起了20世纪70年代。那个年代尽管是多灾多难的,却有一种振奋向上的精神,全世界的青年都在想着改变社会,把社会变得更美好,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这是让人非常感动的。王小波也有这样的情感,所以对那个年代的这种精神,他仍旧很仰慕和怀念。 jaQ3g2xFCfZB7VGGln16kzaxB0Mr1aUE5wr5PesJDDKa0a9IJxEJz0ucgnqJUE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