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对“权谋”二字鄙夷不屑,认为是害人、狡猾、欺诈的伪善之术,是封建糟粕,是古代宫廷斗争、官场倾轧的产物。其实,你若把权谋看作一种处理人际关系时的灵活机动的变通做法,“权谋”会顿时可爱起来。
什么是权谋之术?字典上解释为权变的谋略,人际学上,我们把权谋解释为一种生存竞争的技巧,也是最具体、最实际的一种盘活人际关系的技巧,是达成目的的一种处世智慧。
生活离不开权谋,小到家庭琐事,中到人际经营,大至事业成功,任何领域都离不开权谋的应用。以家庭琐事为例,夫妻关系的协调,婆媳关系的相处,母子关系的理顺,不动动脑子,直来直去,通常是不会收到良好效果的。比如老公和老婆一起开车,方向盘在老公手里,明知老公走错了方向,聪明的老婆也不会直言“你走错了”或者“你真笨”,而是让他将错就错,这样一方面维护了男人的面子,另一方面也让他吸取了教训;如果老婆不留情面一顿指责,很可能酿成一场夫妻战争。
再以事业为例,权谋运用得好,可以大大增加成功的概率。如果不懂权谋,就算已具备了几种成功素质,成功离你也远如十万八千里。在《康熙王朝》电视剧中康熙在利用李光地扳倒明珠、索额图后,说了一句场面话“现在的台澎知县做事轻薄,远不如魏东亭”,李光地立刻心领神会,表示“臣愿做一辈子台澎知县”,并请旨“永远不要让臣回京”,康熙答应了,之所以把他放逐到台澎县,是因为李光地“用心狠毒,但才能卓著。用他除恶,当之无愧。若要用他行善,那可就难了”,李光地表示“臣知罪,但臣无悔”。与康熙朝其他大臣相比,李光地的归宿算是比较好的,他在合适的时机抽身而退,躲过了皇上的猜忌和政敌的报复,避免自己身败名裂、晚节不保。李光地真的一辈子愿意在台澎做知县吗?当然不是。非常君臣,假话也要当作真话听啊!听话听音是多么重要啊,这才是聪明人!
不过,有些人仍自诩高尚,不屑于借用权谋之力,非要在现实中碰个头破血流才知道悔悟。小贾就是个例子。
小贾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一家日企工作。因为学历的关系,加上能力不错,领导对他很器重,同事们也很尊敬他。小贾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公司的未来之星。一次,公司有一个去日本培训的机会。这回本来不该小贾去,可同事们都极力推荐他。小贾也没多想,就高高兴兴去日本了。
等培训回来,小贾这才发现,他所在的部门里面,一下升了两个主任,而这两个人都曾热心地劝说小贾赴日培训。也就是说,本来最有升职潜力的他,却没希望升职了,下次机会还不知等到何时。为此,小贾着实郁闷了好长时间。后来,部门经理,也是部门里的老大,和上层领导闹矛盾,准备出去单干。这时,部门里的人纷纷表态,先是为老大抱不平,然后又说要坚决跟着老大走,一起辞职。小贾一直觉得和老大挺能谈得来的,因为老大也是研究生学历,而且对小贾也不错,于是,合同一到期,小贾就辞职跟随老大去创业了。
等小贾辞职后才发现,部门里为老大辞职的就他一个人,其他人则开始为空出的经理一职蠢蠢欲动。可小贾不在乎,他要做个仗义的、实在的人。再说如果创业成功,老大肯定亏不了他。因此,小贾跟着老大创业时,什么都没谈,工资从原公司的8000元变成3000元,小贾也无所谓。
好容易熬过了两年,老大的公司开始走上正轨。此时,小贾才猛然发现:公司的车子不是他的,公司的房子不是他的,公司的分红也没有他的,他只是一个老资格的员工而已。小贾非常失落,向朋友大倒苦水,说要找老大大吵一架,数落一下他的不是。
朋友听了小贾的倾诉,除了安慰他,也给他分析了他落得如此下场的原因——不懂权谋。小贾以前对权谋一说十分不屑,觉得那是政治阴谋,跟做人做事无关。他要凭能力吃饭,才不去搞什么阴谋诡计。可朋友的一番分析,让小贾心服口服。原来,权谋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拒绝权谋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如今,小贾也学会了权谋之术,要做一个让上级信任、与同级和睦、令下级信服的人,在应对别人手段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得到自己应有的权益。
我们有幸或不幸地生在这个竞争激烈残酷的时代,而我们大多数人,既无背景,更非“富二代”。所以,我们更想成功。而要成为成功者,就必须懂权谋,学习善辨法则,分清哪些是可用的,哪些是不可触碰的,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做个懂权谋的人,就要会点场面上的功夫,审时度势,心中有数,对于他人心里掖着藏着的那些小伎俩要有所察觉;耳朵要灵,不能人家说啥你就信个啥;练就一双慧眼,辨别真伪;嘴巴上再挂几把“刷子”,能把人际关系层面的坑坑洼洼摆平。总之就是要做个有“心计”的人,有“心计”的人,一般都能赢得好人缘,但这不等于说有“心计”的人不讲原则不讲立场。恰恰相反,有“心计”的人是因为其眼明、心亮、嘴巴严才会受到别人尊重。一个人如果看不透事,不辨是非,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那他就可能得罪一些人,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都会不利。
再重申一遍,智慧与权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使用的人才有好坏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