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永不放弃:马云的海博翻译之旅

马云一直都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期间,他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三尺讲台——也许他骨子里就涌动着无限的激情和不安分的因子。在马云看来,对年纪轻轻的他而言,教师这个职业太过安逸,而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在渴望自己的生活能有更大的突破。

在西子湖畔建立了第一个英语角之后,马云立刻成了远近闻名的“香饽饽”。毕竟像他这样既懂英语又懂贸易的全能型英语人才,在当时还是很稀缺的。于是,马云开始考虑建立一个专业的翻译机构。

马云的特点是,一旦想做一件事,就会很快付诸行动。当时,马云已经步入而立之年,凭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他真正开始为自己的事业理想而打拼。

1994年,国内掀起了一场下海热潮,马云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在杭州注册成立了海博翻译社。海博是英文单词hope的谐音,意为希望,而这家翻译社也是杭州最早的一家专业的翻译社。其实,早在1992年的时候,他的翻译社就已经有了雏形。虽然在马云的创业历程中,海博翻译社不是最为灿烂的篇章,但却是他初涉商海的第一步。

海博翻译社的成员,除了马云和他的朋友之外,还有一些退休的英语教师。海博翻译社的成立,不但为那些退休的老教师增加了经济来源,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发挥余热的平台。马云自己除了要在学校给学生们上课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经营翻译社。

在当时那样的市场环境下,虽然需要英语的场合并不少,且精通英语的人也确实不多,但作为杭州第一家翻译社,要想快速被市场接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海博翻译社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赚到多少钱,相反,它的运营可以说是步履维艰。第一个月,海博的总收入为700元,而当时一个月的房租就要2 000元。这时,身边的很多人都劝马云不要再瞎折腾了,甚至还有些人讥讽、嘲笑他,而同他一起合作的几个朋友也犹豫起来,开始动摇。然而,马云一直深信:只要永不放弃,就一定会迎来黎明。

倔强的马云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他的朋友——为了寻找利润增长点,他在大热天里独自背着大麻袋去了义乌。在那里,他批发了很多小工艺品、小礼品……回到杭州后,马云就到各处兜售这些小商品,靠这些收入来弥补翻译社入不敷出的状况,以支撑翻译社的正常运营。就这样,一个堂堂的大学教师做起了“倒爷”,而且一做就是三年。

马云不但卖小商品,还涉足过医药行业,销售医疗用品。虽然在推销医疗用品、贩卖小商品的过程中,马云受尽了委屈,也遭尽了白眼,但他就是凭借永不放弃的精神,依靠贩卖小商品、推销医疗用品赚来的钱,让原本奄奄一息的翻译社重新走上了正轨。

到1994年,翻译社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在1995年又实现了盈利。海博翻译社步入正轨之后,马云便把它交给了那些老师来打理。海博翻译社不但生存下来了,还成为了今天杭州最大的一家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的现任社长张红女士,在回顾十几年前的风风雨雨时,仍然十分激动地说:“当大家都还没想到这个行业、没看到这个商机的时候,马云首先想到了,他的想法是具有前瞻性的。那时,杭州还没有翻译社,我们是第一家独立存在的专业翻译机构,大家都不看好,而且一开始我们也不赚钱,但马云坚持下来了,没有放弃。所以,我很佩服马云,他说的话会让你振奋,没有希望的东西在他看来也充满生机。”

也许,在马云的创业历程中,创办海博翻译社的经历与他之后的创业奇迹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马云仍然以翻译社为豪。在他看来,这次经营海博翻译社的辛酸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确,经营翻译社的经历,让马云初尝了商海的甜苦,积累的创业经验,为他之后的创业之路作了极好的铺垫。 hgcwE6ywXpl1eDzJX3Mm4wsaqt5yMz6nvlcCdf28yfsA2JThJ0F/Z6lKjkjqnx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