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从“阿甘”成长为“英语神童”

每一位成功企业家的身上都有着一些其他人难以企及的素质,也会经历一些其他人不曾经历的困难和挫折。任何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马云也不例外。

马云没有魁梧的身材,也没有出众的容貌,但他却是当代中国当仁不让的一代“创业教父”和“电子商务之父”,是中国商界乃至全球电子商务领域举足轻重的企业家。他几乎得到了一位企业家所能获得的一切荣誉,甚至被世界各国的政要、商人尊称为“东方拿破仑”。然而,这位成功的企业家却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名牌大学的出身——他只是一名毕业于普通院校、成绩平平的普通创业者而已。他顽皮、叛逆和“不学无术”,然而似乎就是这些,使他成为了一代商界大亨。

1964年10月15日,马云出生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他的母亲给他取名马云,是希望他能乖巧懂事,但是现实却与马云父母的愿望背道而驰——马云自小活泼好动、顽皮淘气,他的父母拿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或许,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叛逆和伶俐,造就了这位20年后叱咤商界的奇才。

马云的父亲是杭州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母亲则是有名的才女,不仅歌唱得好,还是一位演讲高手。所以,马云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并练就了高超的交流技巧,而他也因此更加善于思考和想象。成年之后,每当有朋友称赞马云讲故事的能力强时,他总是激动地说:“是童年的那段时光造就了今天的我。”

按理说,杭州温润的吴越文化会带给人温文尔雅的气质,但马云丝毫没有受到那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即使他的母亲有着优美的歌声,他也没有因此而养成温顺的性情。他是那样倔强,倔强得让他的父母深感头疼。

天下没有不望子成龙的父母,马云的父母自然也迫切地希望儿子能够出人头地。所以他们很早就让马云学习识字,马云在六岁的时候,认识的字已远远超过了同龄人。已经能断文识字的马云,在这一年龄段就喜欢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

从金庸书中的那些英雄人物身上,马云清楚地意识到,不论是侠肝义胆的郭靖,还是侠义多情的杨过、坚韧不拔的张无忌、敢作敢为的令狐冲……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他们似乎又有着一个相似点:即他们都曾经历了非常严酷的考验,甚至面临过死亡的威胁,但最终他们都能够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成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马云因此深深地领略了“勇气”的真正含意,同时,他也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真正的勇敢和成功。于是,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因此,打架便成了马云少年时期的“专长”。很多时候,马云都会帮弱势的同学出头打架,践行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观。

人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勇气的人是永远不会获得成功的。马云自从喜欢上金庸的武侠小说后,就坚定不移地承担起了“英雄”的责任。一次,马云因为一件小事和一个身材非常高大的社会青年打了起来。当时很多人都说马云是不自量力,可是,身体瘦弱的马云并没有退缩。虽然最后没有打赢对方,但马云的勇敢却震撼了那个社会青年,连连称赞马云是一条真正的汉子。

马云年少时的“战绩”使他经常获得同伴们的赞叹,却也使马云吃了不少苦头。他上小学时,有一次因为和同学打架,竟致使警察找到了他家里,结果马云被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当时,马云的爷爷极为气愤,对着马云大吼道:“警察都引到家里了,你这个孩子还想怎么样?”马云爷爷的这一吼,换来了一条针对马云的“家规”——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后来,马云还因为这件事又和同学打了一架,并被迫转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云当“英雄”的愿望更加强烈。转学后的他还是没有改掉打架的“坏毛病”,没过多久就“重操旧业”,继续着他的“英雄”之路。

儿时的马云,在所有人看来(包括马云的父母)几乎是“无可救药”的。父亲看到孩子越来越叛逆,也不再对马云的未来抱任何希望,只希望他能够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但是,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马云,对周围人的看法却不以为然,他总是说:“我经常打架,但不爱打架。”的确,此时的马云已经有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特质——他重视朋友间的友谊,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的朋友,甚至经常用自己瘦弱的身体来保护朋友。这一切都体现了马云的大义凛然和重情重义,而这也为他之后在“网海”中的翻云覆雨,为他之后的巨大成功,埋下了深深的伏笔。他的这一特质似乎也暗示了,马云的人生绝对不会是平庸的,更不会像他父母认为的那样——马云的人生没有任何希望。

在很多人看来,少年时的马云就是十足的“阿甘”。他从小就和其他的孩子不同,不仅爱打架,学习成绩也是一塌糊涂。他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成绩一直不佳,从没有进过“甲A”行列。然而,在马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来了位教地理的女老师。这位女老师有着大大的眼睛和白皙的脸庞,在马云所在的那所规模并不大的学校里引起了轰动。时间一长,不爱学习地理的马云因为对这位老师产生了好感,开始很认真地听课,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有一次,这位女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给大家讲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前不久,我在西湖桥上看风景,突然有几个外国朋友走到我的身边,向我咨询杭州的著名旅游景点,当时我就以自己流利的英语和地理知识与他们对答如流,还得到了他们的赞赏。因此,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地理,不然以后有人问你们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你们不会,可是要丢中国人的脸的。”

这位女老师之所以非常认真地给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是因为想激发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可是马云听完之后,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念头开始在他的脑海中扎根——作为中国人,绝对不能丢国家的脸,大英雄当如是。

可以说,正是这个普通的故事,激发了马云从未被唤醒的梦:我也是中国人啊!老师说要学好地理,可如果英语不好也没有什么用啊!此刻,马云终于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决定从此奋发图强,好好学习英语。根据马云回忆,正是从那时起,他才不再单纯地只想做“行侠仗义”的英雄,而是要做一名“不丢脸”的中国人。

任何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都必然具备果断的性格,马云也是如此。在他决定努力学习英语后,立即用自己仅有的零用钱买了一个袖珍型的收音机,专门用来听英语——无论是美国之音还是英国的BBC,他一个都不错过。

马云的少年时代,正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推行,世界各国的游客纷纷被中国宏伟的故宫、绵延万里的长城吸引,来到中国这块古老的东方圣土,观赏中国的山水名胜,体会中国的风土人情。当然,他们的行程中也少不了“人间天堂”的杭州,更少不了传说中的雷峰塔和西湖。马云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所以,西湖一带便成为了他学习英语的宝地。在那里,只要有外国人从他身边经过,他就会主动走上前去和他们交流,有时还免费给那些外国游客当导游。得知杭州西湖区附近的一家酒店经常有外国人出入后,马云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每天都骑车40分钟去那家酒店,跟一些外国人用英语交流。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马云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老师和同学们都夸赞马云是英语奇才。而那些到中国杭州的外国游客,听马云说着流利的英语,简直很难相信他是本地人,还以为他是海外归来的“小华侨”。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马云学习英语时的刻苦与努力。

当马云夜以继日地苦学英语时,与他同龄的孩子大多都在享受着属于他们的童年生活。马云能够进步,他的父母自然是最高兴的。可是随着马云越来越偏爱英语,他的偏科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数学成绩更是一塌糊涂。但是,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强迫马云做什么。

在很多成功人士的身上,都可以发现一些不平凡的事情,马云也不例外。在马云15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他,并让他学到了很多老师和书本无法教授的知识,也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马云在15岁那年,无意中结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的一对中年夫妇。中年夫妇非常喜欢这个为他们做导游的少年,也非常欣赏他坚韧忍、乐观和刻苦的精神。马云与中年夫妇在一起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三天。当马云听他们讲述国外经济的迅猛发展时,这才恍然大悟——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国家的经济非常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非常高,相对于那些发达国家,我们中国还很落后。这对澳大利亚夫妇临走时还告诉马云,他们在自己的国家经营着一家科技公司,目前正处于创业时期,他们来中国不只是为了旅游,还想要寻找投资机会。虽然那时的马云对经济知识和创业理念并不太了解,但是从那时起,他就有了全新的想法——长大以后,他也要像那对澳大利亚夫妇一样,经营一家自己的公司。 DBxVVxduOgrOoBHWCWYBm0W1zlRAWCjy8fXmaBhh1hH2UQ0RNBmwYUaoRtg0BLN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