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不做无谓的坚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有一首传唱已久的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即“该出手时就出手”。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都喜欢“出手”去获得眼前的利益,而很少有人懂得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放手”。

有一个药师上山采药,一不小心滑下了山崖。谢天谢地,他被挂在了一棵小树上。然而四处无人。真是求天不应,问地不灵。山风吹来,让人从心底发凉。药师平素信佛,所以此时大喊我佛名号:“佛祖!佛祖!救我!”

良久听见山谷有回音:“跳下去。”

药师大喜,复而大惊,是在说我吗?山谷无声。

于是药师又大喊:“佛祖!佛祖!”似乎又有人在耳边说:“跳下去。”

药师看看脚下,一片雾蒙蒙,心一惊,把树抱得更紧了……

第二天,另一个采药人找到了挂在树上的药师。大家都觉得他死得相当蹊跷,他紧紧抱着一棵大树,像是被冻死的,而脚下两米之处就是地面。

该放手时就放手,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却包含了太多的人生哲理。

凡尘中的我们都知道奋斗终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和索取,然而,如果真想拥有一种健康和快乐的幸福人生,我们还要懂得放弃的道理。放弃不是怯弱无能的原因所在,更不是悲观绝望的结果使然;放弃是人奋斗的另一个开始,更是生命境界的完全展现。

我们所说的放弃,是要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和无法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放弃我们为成就理想所做出的巨大的努力;是要放弃那些没有价值的追求和毫无意义的索取,而不是放弃我们应该坚持的进取心和生命力;是要放弃那些名利追逐的妄想和骄奢淫逸的美梦,而不是放弃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和创造活力。

在漫漫人生旅途上只有放弃那些空中楼阁般的幻想,我们才能做到脚踏实地;只有放弃那些难以满足的物欲,我们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只有放弃那些徒劳无益的等待,我们才能避免虚度光阴;只有放弃那些不该坚持的错误,我们才能做到拥抱真理。

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蕴涵的意义,放弃便成了能力的体现、智慧的证据和一种该放手时就放手的豁达和大度。

放弃是一种策略,更是一门艺术。因为放弃的前提是一种独具慧眼的观察,更是一份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洞悉。只有当我们完全了解了得与失的深刻道理,也懂得了生和死的全部意义,我们才可能真正地学会放弃,并在学会放弃的过程中成就自我。

如果紧握愚痴不放,我们的生命必将是死寂的,我们的生活势必失去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源头活水。若如此,又何谈洒脱呢?岂不知,放下之处,有更宽阔的落脚地;放下之时,才能有更多的丰收果。人生要进步,要快乐,要成功,就需要放下愚昧迂腐的知见,摒弃根深蒂固的窠臼。

股神沃伦·巴菲特在华盛顿大学演讲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能力做我做的每一件事并远远超越我,但是有的能成功,有的却不能。对于那些不能做到的人来说,是自己阻碍了自己,而非环境不允许。”

实际上,人总是趋向于保护自我,相信自我,信赖自己的感觉。凭自己旧有的经验行事,将自己抓得紧紧的。

而人生的许多麻烦和苦恼也都来自于我“执”,在于认死理。因而耗费了自己的心智而不觉,虚度了自己宝贵的年华而不知,蹲在监狱中浑然忘了自己本身就是囚徒。

其实,一切执著的根本是我“执”,即执著有个自我。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特别在乎自己的人,烦恼往往也特别多;反之,无私的人却更容易快乐和自在。

“我”是什么?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比如一本书,本身并不存在你的我的之差别。但我们将这本书买来之后,就会在其上附加“我”的标签。一旦确定这种感觉,这本书的损坏或丢失就会影响到我们。而在此之前,无论它发生什么变故都不会对我们构成伤害。再如我们购房,未买下之前,房子出现什么问题都无足轻重,因为它还未和我们发生关系。可买下之后,它的任何变化都会牵动我们的心,这种变化正是由于那些附加的“我”的感觉所致。

为什么我们会为这种琐事烦恼,而非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呢?世间每天有很多灾难,有很多人遭遇挫折或离开人世。但我们只是感叹一下,不会有多少切身感受,更不会因此寝食难安,这是因为其还未粘上“我”的标签。一旦发生的事情中介入“我”,感觉立刻就不同了。如果那个遭遇挫折的是“我”,那个离开人世的是“我”的亲人,一场普通的人间悲剧便顿时上升为头等大事。是啊,在我们的世界中还有什么比“我”受到伤害更严重的事件呢?当一个不相干的人去世了,我们会觉得人皆有一死,不足为奇;当亲人或我们自己面临死亡时,就不会如此坦然面对了。不是抱怨上天不公,便是哀叹自己薄命。

可见一切烦恼皆围绕“我”展开,我们将缘起的念头和想法当做是“我”,将种种不是我的当做是“我”。若不是受这种错觉的影响,那些来来去去的念头又如何能在心中生根,进而伤害我们呢?如果没有“我”的干扰,世间的无常变化就是我们能够接受的客观规律,就如同我们能够接受四季更替和草木枯荣那样。

由此可见,“自我”只是一个只会虚张声势的皮包公司,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内容。而我们却常常将拥有的一切赋予“我”的错觉,进而执著于它。如能突破我“执”,放弃对这片云彩的执著就能驱散遮蔽虚空的浮云,使生命回复清净无染的本来面目。

点亮心灯

我们往往执著的那个“我”并不是那个真我,而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幻影罢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放弃这种对于“我”的执著,该放手时就放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在人生的道路上就能够轻装上阵,去拥抱雨露和阳光,收获幸福和快乐。从而走向无限广阔,自由的天地。V/2WREJeSEItshmZs4mbibcvw4XjGy3HnyckNilk25H4n7gXmO1+6bGGKHqnwrm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