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教经典《金刚经》中说,心无所住。在佛家看来,当我们心里生出烦恼的时候,一定心有所住。心无所住,则住无上菩提,念佛求往生,即“无所住而生其心”。据说六祖慧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处听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豁然开悟。

一位佛家弟子这样解读“心无所住”,即无所住心,就是“离一切诸相”的心态。首先是“我相”,当静坐修持时,要空掉自我之身心。于己不居,即“无我相”。

其次,要空掉“我”这一概念的上属外延——“人相”。因为我是“人”中的一分子,所以“我”虽空(甚至死掉)了,不等于没有“人”了,所以行人进一步要空掉“人相”。

再次,宇宙间一切事物皆因缘和合而生。有情和无情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出来的,总称为“众生”。“人”只是诸众生中之一,严格地说,人还只是有情众生之一。众生的外延比“人”更大,所以空掉人相还不够,还要空掉“众生相”,包括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

最后,空掉我。人和众生之后,有形的色相可以说都没有了。但行人脑子里还有一个成“佛”的观念,追求永恒的解脱。这也应丢掉,即“无寿者”相。执著于佛和道,就成不了佛,证不了道。忘掉了佛、离开了道,方是真佛和真道;做到了“无四相”,才叫“无所住心”。经上讲的“离一切诸相”指这四种相。人们常说“不著六尘,不住四相”,其实四相中包括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为了更简单地理解这句话,我们来看看名云禅师的故事:

在终南山中修行达三十年之久的明云禅师平静淡泊,兴趣高雅。他不但喜欢参禅悟道,还喜爱花草树木,其中尤以兰花为甚。在他所修行的寺庙中前庭后院都栽满了种类繁多的兰花,这些兰花全是老禅师多年积聚得来的。茶余饭后和讲经说法之余,他都不忘去看一看那心爱的兰花。弟子们都说,兰花就是明云禅师的命根子。

这一天,明云禅师下山去办事情,出发前当然忘不了嘱托弟子照看他的兰花。弟子爽快地答应,他们一盆一盆地认真浇水,照顾得非常细心。最后要浇那盆兰花中的珍品——君子兰,弟子更加小心翼翼了,这可是师父的最爱啊!可是接下来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浇了一上午而感到劳累,还是由于浇这盆花而无比紧张,总之手不听使唤,水壶从手里滑下来正好砸到花盆上。霎时间,花架倒了,整盆兰花也都摔在了地上。这下子,弟子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番景象,肯定会大发雷霆!弟子越想越害怕。

傍晚时分,明云禅师从外面回来了。当他知道了兰花被弄坏这件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平心静气地安慰那位“惹事”的弟子说:“我之所以栽种兰花,为的是修身养性。并且也为了美化寺院环境,而不是为了生气才种的啊!世间之事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那不是修禅者的秉性!”

听完师父的一番话,弟子的心这才放进肚子里;同时他对师父的言行敬佩不已,修行也更加认真起来。

“心无所住”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试问我们身体上的重担,心灵上的压力,又何止一个小小的“花盆”呢?但是如果无法放下这些,我们就会活得十分艰苦。因而在五彩缤纷的社会里,只有学会放下才可以使我们的心灵获得解脱,让自己活得更加洒脱。

毋庸置疑,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做到的就是放下。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爱的也放不下。因此爱憎之念常常霸占住我们的心房,哪里还能快乐自主呢?

而上述故事中的明云禅师却并非如此,他做到了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是这样一位清心的人,才会说出“不为生气才种花”这样听起来平平淡淡,但又有伟大启示的话。

佛祖释迦牟尼二十九岁舍弃王位,别离妻子,出家修行。到三十五岁时觉悟成道,成为佛祖。在他看来,整个世界的万物都是空的,甚至连人的生死也是空的。他把自己的死不当做常人意义上的死,而是涅。在他看来,他的死是达到了佛的无烦恼和无念想的境界,是“不生不灭也,涅而不生,而不灭”。人如能修到如此道行,则无厘毫烦丝,自然就是到了“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了。

作为凡人,要做到这一点似乎很难,因为尘世间的诱惑实在太多。当人们的欲望达不到时,就会产生莫名的忧烦和气愤。孟浩然在求官无果后,就发出了“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在他那时的心境,自己有如此的才华,却得不到应得的官位。于是整个世界都是悲切的,都是毫无生气的。

不过,我们不应该因为难以达到这一境界就选择放弃。如果那样,无异于放弃我们对自己身心的修炼,放弃了让自己拥有一个清澈而明净的内心的机会。

因此,我们何不用心来感悟“无所住而生其心”,换言之,就是把我们对世间的万物都从心底放下。超脱一切,自然能使自己有一颗清净的心。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非易事,是要靠不断的修炼才能得到的。但只要有了这个方向,努力为之,终会潜移默化,得其真经,达到心中了无一物的境界。

点亮心灯

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是道心。道从心生,心由道见。要清除掉内心一切不合理的成见和情绪,以及对善恶和爱憎的执著。pQm/m2/9BD6mDhFtDXHJU3i9JB0JiLsbDZsPJUYSx8EOMezwb4nG7bmo3EKXtk9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