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

心静自然禅

有一位父亲因孩子不听话而严厉地责打了孩子,父亲的打骂声和孩子的哭闹声惊动了正在里屋念经的老祖母。祖母把怒不可遏的父亲带到自己房间,指着木鱼说:“下次你要打骂孩子之前先到这里敲敲木鱼,我不要你念经,只要敲几下木鱼就可以了。”

不久孩子又犯了错,气愤的父亲决定不惜打断一根棍子,也要严加惩罚。但是他突然想起自己母亲的话,于是提着棍子走到母亲诵经的地方。“敲几下木鱼就可以了?”他实在不明白其中的禅理,但仍然拿起那小小的木槌。

喀!木鱼发出清脆而又非常圆柔的声音。平常祖母关着门念经,只觉得木鱼的节奏十分清晰,却没有想到眼前敲打起来是这般响亮,但却一点不刺耳。这时祖母说:“看看木槌,在那硬硬的槌头上包着布;再看看木鱼,在那下面有着厚厚而柔软的棉垫,所以你敲它不必用多大的力,它便能发出深远而厚实的声音。”

父亲放下木棍走了出去,把跪在地上的儿子叫到沙发旁。他甚至买了一个木鱼放在办公室,门外部属常听见里面偶尔发出两三声喀喀的声响,认为这位最近大大改变刚烈脾气的主管一定是因为学习了禅理。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我们若能做到内心平静,一些本来会激起自己愤怒情绪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综观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更多的是马不停蹄的忙碌,是不安的躁动。殊不知,真正美好的人生是需要超脱于忙碌与躁动之外的,其名字叫“心静”。

一位婆罗门教徒特意前去拜访佛陀,在非常恭敬地顶礼膜拜之后,他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尊敬的佛陀,我不是您的弟子,但是我很尊敬并仰慕您。虽然学习了十几年知识,但依然有个心结。我觉得人生仍陷于矛盾之中,我心中的问题能否请佛陀指点迷津呢?”

佛陀慈祥地说:“你有什么疑惑尽管提出来,众生平等,真理是共通的,你的好学使我感到非常高兴。”

接着,佛陀没有正面回答教徒的问题,而是指着一盆水说道:“你看这盆水,如果你把色料放进去,红的、绿的和蓝的,染色之后你能否从水中映照出自己的脸?”

婆罗门教徒说:“不可能,水既然染色了,还怎么能让我看到自己的脸?”

佛陀又说:“这盆水放在火炉上加热,如果在沸腾的时候你探头看看,是否能照出你的脸?”

婆罗门教徒说:“那更不可能了呀!沸腾时水在滚动。而且水汽一直往上冒,怎能看见自己的脸呢?”

佛陀接着说:“再比如池中的水,虽然静止,但如果里面有许多青苔浮物,你再探头看,能否照出自己的脸?”

婆罗门教徒说:“这也不可能呀!虽然池水静止,但是杂物太多。连水面都看不清楚了,怎能照出脸的轮廓?”

佛陀至此才说:“对!道理是一样的。清净静止的水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的脸形,五官七孔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旁边的景物也会映入水中,因为它很静又很清澈!人的心也是如此,当心中无欲也无烦恼时,清净自性就会现前,你所见所分析的都很正确。因此‘从心出口’所讲的都有道理,而觉得自己辩才无碍;当心中有欲念烦恼得失时,就像在水中加了色料。既然有染欲妄念等烦恼,当然看不到本来面目啊!又或者心中看似静止,但是烦恼的根本仍然存在,就像池中还有浮萍遮盖,当然也是看不清外境啊!”

“一点点的烦恼就像无明火一样,当‘色’燃烧起来时,‘水’沸腾冒烟,怎能看清自己本来的面目呢?”

至此婆罗门教徒终于明白,要想内心明朗,最重要的是心念静止清净。而欲念像混浊的色彩,烦恼就像火一般,所以应该洗涤无明并远离烦恼欲念,才能使清净的智慧展现出来。

晚唐诗人杜荀鹤有一首《悟空上人寺院夏日题诗》,诗中写道:“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敞房廊。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朴实的语句禅意盎然,读起来恰如在炎炎烈日下静饮一杯凉茶,顿觉心静神安。七月流火,三伏之内,披一件破僧衣,关门静坐参禅入定是何等的超脱?又是何等的境界?外面喧嚣的世界,似火的骄阳,人世的纷杂都被关之于门外。主观上有一颗心静自然凉的心,灭却心头的种种杂念就会心静如水,那么客观的季节冷热又何妨呢?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鲜花供佛,据经典的记载,常以鲜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般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繁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容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生活的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地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和检讨,改进陋习及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地行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和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说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我们生活在世俗里,尽管繁杂浮华的世俗纷繁复杂且难得安宁,但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心静就能拥有一片湛蓝的天空和一方悠闲的心灵净土;同时我们需要告诉自己,人生不是得到而是学到!当我们学会了真诚,我们就会用真诚的微笑面对别人,用真诚的泪水感动别人。我们让澄明的心思对待一切,我们用磊落的言行付诸生命。如此我们便不会内疚,不会心伤,不会抱憾;当我们学会了坚强,我们就不会惧怕困难,不怕残缺和丑陋,不怕恶言和冷眼。如此我们便能坦然处世,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温暖的阳光;当我们学会了放弃,学会了松手,学会了知难而退,在恰当的时机悄然转身。如此我们的人生便少了很多负累,多了几分潇洒。

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总是变化多端。让我们的心情不能如水一样长久的平静,于是便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别样的人生。可是不论人生如何演绎,只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很多禅理就会不知不觉来充盈我们的脑海了,那样我们自然就会有别样的收获与感悟。

点亮心灯

心静自然禅,它是一种澄澈的心境,一种难得的宽容。它是任何物质的东西所取代不了的,也是多少金钱都购买不到的,正如我们经常说的“天天都有好心情”一样。实际上心静自然禅,更是生活在喧嚣世界的人们,在烦琐、纷扰或迷茫的时候一种追求自我心理调节的绝妙方法。IKChycHqQItwZ8WCOi0MX4zC6dyYrzgRUQpsGCsqqOkeCRKPoEgJ2haf6YXL+T5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