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放式策略和管制式策略

平台模式中,对于用户“边”的定义,是必然拥有开放性的特质的。否则,即使该群体与平台企业有商业往来,也不能被称为生态圈中的一个群体边。

以苹果的智能手机为例,iPhone的硬件制造商在产业链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的生产质量会直接决定iPhone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然而我们并不能将这款手机的生产厂商视为iPhone生态圈中的一边(因此在图2–9中,我们不将它画为梯形,而是将其视为iPhone平台的一部分,也就是圆圈本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苹果并未将硬件这一边打造成开放的群体(例如三星不可以开发iPhone5S)。苹果的每一代iPhone产品的设计完全由自己把关,并且非常严谨地决定交由哪些制造厂商来负责生产。反观谷歌的安卓(Android)系统,硬件部分可以说完全开放给任何欲借安卓系统发展的手机制造商。于是,数不清的厂商纷纷投身到安卓的平台之中,俨然成为生态圈中丰富多元的一边群体。

然而,由于产业与市场性质不同,某些平台企业会选择设置“用户过滤系统”,将不符合准则的人们排除在生态圈的大门之外。如此一来,我们该如何区别“开放”的定义?一旦审核机制过度严格,甚至将众多客户成员隔离开来,我们是否就无法合理地称他们为生态圈中的一边群体了呢?

一种最基础的辨识方法是,只要平台企业与该群体的关系是通过“中立的机制选择”被纳入生态圈之中的——无论该审核体系多么严格——我们都可以称其为开放的“边”。反之,若由平台企业亲自挑选搭配的成员,则不能够视其为“边”,因为平台企业已失去其固有的中立性,这些成员顶多算是供应商或合作企业。

iPhone手机的硬件制造商不能够代表其生态圈中的一边市场,因为那些制造商是苹果自己亲手挑选出来的。而iPhone内建App Store的应用软件开发商,则实实在在代表了一边市场群体;纵使苹果设立了相当严格的过滤条件,淘汰掉许多不合格的开发商,却从未亲自点明哪些人能够进入App Store。高门槛的生态圈大门依旧敞开,欢迎所有符合其严格条件的开发商入驻。

可以想象的是,面对某一边群体的策略绝对不只是完全开放或完全封闭这两种选择,这中间存在着无数种可能性。例如,毫无阻碍的全面开放策略、准则宽松的高度开放策略,或是过滤机制极度严谨的低度开放策略(我们称为管制式策略 )。让我们以不同的智能手机市场为例,深入探讨开放式策略与管制式策略的差异吧。

案例: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平台

在过去的两年内,智能手机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旋风。它提供了旧式手机所不具备的互动功能。其中,苹果的iPhone尤为火热,而谷歌的安卓系统也以惊人的态势奋起直追。

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必须归功于操作系统平台的发展,如苹果的iOS(互联网操作系统)、谷歌的安卓、诺基亚的塞班(Symbian)等。这些操作系统平台最大的突破,便是能让使用者通过付费或免费下载安装自己想要的应用软件。与以往的手机从买来的那一刻直到丢弃时的界面都未曾改变不同的是,当代智能手机给用户提供了相当大的选择空间,人们能够将它的内容自行定制成想要的模样,安装自己喜爱的软件。我们甚至可以说,不会有一台智能手机的内容与另一台的完全相同。

智能手机连接了数个不同的市场,打造出相当独特的生态圈。我们以谷歌的安卓系统和苹果iOS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平台模式为例,看看它们是如何借以对每边市场采取不同程度的开放策略,实现各自的赢利目标的。

图2–8 谷歌安卓系统的平台生态圈及其与各边市场的开放程度

谷歌的安卓系统摆脱了统一的硬件规格,对“手机制造商”这一边实行高度开放策略,与许多知名的手机大厂合作。如HTC(宏达电)、摩托罗拉、三星等公司,均发行了以安卓系统为主的智能手机。只要通过相当开放的申请条件,几乎所有厂商均能使用安卓系统。同时,第二边“软件开发商”设计出上万种应用,在安卓的电子市场上提供给用户。当然,第三边“手机用户”代表着目标消费群体。而该系统的第四边市场则是谷歌赢利的命脉——“广告商”。如图2–8所示,谷歌的安卓平台连接了4边市场群体:手机用户、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与广告商。

图2–9 苹果iOS的平台生态圈及其与各边市场的开放程度

而图2–9中苹果iOS的生态圈却与此不同。首先,iOS的硬件具有统一规格,苹果自己把关制造程序。这方面苹果并未对外开放,所以实际上,它不能被称作是一个“边”。“软件开发商”这一边的开放策略,最早是由苹果开始的,然而,苹果对这些开发商依旧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手机用户”同样是iOS生态圈中的消费族群。而最后,“广告商”虽然是苹果的第三个“边”,却不是其主要的赢利来源,所以广告商在iOS生态圈中的位置并不如在谷歌安卓中重要。可以说,苹果的iOS生态圈连接了三边市场群体:手机用户、软件开发商、广告商。但由于iPhone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收费软件的利润分成与手机终端本身的销售额,也有人将广告商排除在分析范围以外,将iOS视为一个成功刺激用户与软件互动的平台。

谷歌安卓系统的生态圈

谷歌的战略是采取多边开放策略,非但对软件开发商采取宽松的审核标准,还与诸多有意愿的手机制造商合作。这正是安卓手机与苹果手机最大的不同之处:相较于苹果只有iOS一种款式,安卓系统的硬件设备却与其他的大品牌绑定,如上述的三星与HTC。而且这些品牌会经常推出不同款式的手机,拥有多样化的外观与功能,全部使用安卓界面 。换句话说,安卓纯粹是一个操作平台的概念,以高度开放的本质连接了各边市场。

上述这些成员想要进驻安卓的生态圈,门槛并不高。谷歌甚至为其提供开发源代码以及许多核心工具,如搜索引擎、电子地图、文字处理工具等。而在谷歌的强力支持下,安卓的平台生态圈很快便趋于成熟,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2010年,安卓的全球软件开发商有68.9万个,电子软件商城 Android Market (即安卓市场,之后改名为Google Play)在该年年底前累积了超过10万个应用软件,谷歌也从Android Market里赚取了10亿美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安卓这笔收入大多源自于广告商,这是谷歌生态圈的核心赢利主轴。它不像苹果的App Store,主要是靠付费软件的利润分成来获利。在Android Market里,供人免费下载的应用软件占七成,其中超过40%均融入了谷歌AdMob 的广告 13

苹果iOS的生态圈

苹果iOS的发展历史相当具有传奇性。2007年下半年,iPhone一上市即在北美与欧洲市场取得佳绩,仅74天的时间便突破百万销售量。2008年1月的销售量约400万部,到2009年2月时,它已占据北美智能手机51%的市场份额 14 ,而在2011年3月,iPhone的全球累计销售量竟突破了1亿部 15

然而苹果的聪明之处不仅在于其对硬件质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对平台战略的准确拿捏。依照iTunes的成功模式,苹果创建了软件平台App Store,供用户下载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此举使App Store这一软件平台与iPhone手机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界面相辅相成,一并繁荣起来(本章节的图将它们视为同一个生态圈)。嗅到赚钱机会的软件开发商蜂拥而至,然而苹果却设下高门槛,对所有开发出来的软件进行严格的审核,未达标准的通通被过滤掉。虽然苹果对开发商群体的策略被许多人视为“低度开放”,却保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在App Store上,无论是付费或免费下载的软件,均具备优良的质量,因此,消费者在心中树立起苹果生态圈的口碑。再加上苹果对于手机硬件的功能与外观设计均怀着宗教信仰般的坚持,非亲自掌控不可,完全不冒开放式策略所带来的质量风险,种种理由皆让人们对iPhone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爱。

当然,苹果在面对软件开发商时,除了提出严谨的把关条件,同时还向其展示难以抗拒的诱惑。苹果采取和开发商三七分成的策略——苹果只拿30%的利润分成——这在当时算是慷慨之举。许多被吸引而来的开发商心甘情愿地照苹果的游戏规则走,打造了一批又一批多样化、新颖而优质的应用软件:档案管理软件、休闲游戏软件、旅游帮手软件等,应有尽有。截至2011年第一季,苹果已卖出逾1亿台iPhone 16 ,而在当年的1月22日,App Store 更创下应用软件被下载100亿次的惊人纪录 17

这种合作方式确实让许多开发商借由App Store平台赚到了大钱,甚至有许多应用软件每个月的利润高达百万美元。比如,有一款名为Infinite Blade(无尽之剑)的奇幻动作游戏,售价为5.99美元,在 App Store 发布仅四天即卖出27万套,赚了160多万美元 18、19 。有款中国小朋友都热爱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它的iPhone版本在推出短短9天内赚了100万美元 20

iPhone对软件开发商采取严谨、低开放性的管制策略,并一手掌控硬件的设计与制造,打造出iPhone良好的质量与高端口碑。虽然它的购买群体在所有手机消费市场中只占了一小部分(包括智能手机与普通手机),2010年年底时仅占4.2%的市场,然而,通过控制高端消费群体,iPhone在全球手机市场中竟支配了51%的利润份额 21

生态圈的战略架构对比

安卓与iOS代表着完全不同的生态圈架构。同样是智能手机的顶尖代表,它们却对所连接的每一边群体作出了迥然不同的战略决策,以相异的开放程度创建了整个平台生态,并依此打造出各自的赢利模式。

图2–10 安卓与iOS的平台生态架购及其与各自的主要利润来源

注:灰色线段代表该群体受到其他哪方群体的吸引。在这两个体系中,苹果iOS生态圈的利润多来自于软件开发商的分成,而谷歌安卓系统的生态圈则主要来源于广告方面的营收。

图2–10显示,苹果的用户在意的是iPhone手机本身的功能与设计样貌,还有App Store里所提供的各种应用软件。iOS的平台生态圈将手机用户与软件开发商的双方价值进行结合,让他们彼此吸引,产生强大的跨边网络效应。苹果则从付费软件的下载中抽取三成的利润。统计显示,单是2009年一年,全球手机应用软件的总价值便高达42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是iOS的软件;该年度苹果就从中赚取了10亿美元 22 。对于iPhone的高利润手机终端以及软件分成利润来说,广告并非主要的赢利来源。

反观图2–10中安卓的用户群体,无论是对终端硬件还是应用软件,均拥有众多选择。而在高度开放的生态圈架构中,这些多样性选择便是谷歌寻求广告商机的意图。自推出以来,安卓的高度开放策略颇见成效,一年之内,安卓系统的手机销售额便突破888%的成长率,从2009年的680万部,迅速冲破2010年的6 700万部。若以操作系统为市场份额的分界,安卓的表现更令人惊奇。2009年它不过占有3.9%的市场,到2010年却已达到22.7%。2010年年底以后,安卓的市场份额已超越苹果iOS和诺基亚的塞班系统, 俨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23、24 。直到2011年,安卓仍保持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的领先地位。高德纳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安卓手机与iPhone的销售数量比已经是3.4∶1,并且差距越拉越大。

众所周知,苹果所销售的是iPhone的质量,以及App Store中应用软件的质量。基于这些原因,苹果对平台上的各边群体进行严格的把关,采取低度开放策略,也就是以管制式策略主导整个生态圈。谷歌打的则是另一种算盘。它所销售的是广告(事实上,这也是谷歌一贯的赢利导向,更是它精通的领域)。安卓系统会对终端设备采取高度开放政策,与各大手机厂商合作,其目的是覆盖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广告若要赢利,必然要与广大客户直接接触,人手一机将是他们最乐见的。安卓系统对软件开发商同样实行低门槛、高度开放的策略,并且通过提供大规模、极端多元的软件来满足不同用户的爱好和习性,协助其拟定精准定位广告的策略。

安卓的高度开放,导致其产品碎片化、质量难以监管、口碑难以统一。曾经,当 Twitter (推特)希望提供服务给安卓的使用者时,它所面对的是244种不同的终端手机与100种不同版本的界面软件,这对软件开发商而言是件非常头痛的事 25 。同样,游戏开发商GameHouse为了迎合市面上550多种安卓手机,不得不对自己的游戏进行大幅度的翻修。

一个窘境出现在眼前:许多为安卓系统开发的软件,到最后可能只在某款安卓手机、某些安卓版本之中找得到。这种破碎而缺乏统一性的现象,均给用户和开发商带来了难以言喻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由于安卓的赢利核心是广告,导致开发商往往无法依靠销售软件来赚钱。安卓缺乏iOS那种成熟的软件销售文化,而谷歌的用户群也不像苹果的用户群有付费下载的习惯。安卓的付费软件到2011年才占其总数的34.1%,而适用于iOS平台的软件却有66.2%能够向下载者收费 26 。因此高度开放策略所承担的风险,便是质量统一化与用户体验的不一致。而管制式策略若做过头,便成了极度封闭的系统,丧失了平台生态圈的本质与优势。黑莓手机的制造商——移动研究公司(RIM),当初便采取极度封闭的策略,导致最后成了智能手机竞争洪流下的牺牲者。 QuQMmdanm++dBOV1zID0LHV9a7qqTq6gVb8LpPdJCBsQKH8OPwc99xjK6wBy7y/t

事实上,在2011年第一季,苹果的App Store仍以超过35万款软件数量的规模遥遥领先所有竞争对手。而且通过App Store这个电子平台,苹果支付给软件开发商的总金额已高达20亿美金(参见http://digitaldaily.allthingsd.com/20110302/apples-ipad-2-event-by-the-numbers/?mod=twitter&utm_source=twitterfeed&utm_medium=facebook)。
许多分析者因为看见苹果公司对软件开发商所提出的种种严格条件 ,称苹果对开发商采取的是封闭式战略,我们认为这一看法并不妥当。真正的封闭,不会与平台中的其他市场群体产生选择性互动,如同完全由苹果所掌控的硬件供货商或是合作企业(比如iPhone的硬件制造商,确实是“封闭”的一方。)一样。正如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布斯所说,许多人将苹果贴上“封闭”这一标签予以曲解。对于开发商的严格审核,乔布斯称之为“高度整合式”策略,本书则以管制式策略称之——它确实以开放为基础,只不过是条件苛刻的“低度开放”。
谷歌在2010年1月推出了自创品牌手机“Nexus One”,这款手机也使用安卓系统。在收购摩托罗拉后,谷歌又推出数款运用安卓系统的手机。然而对消费者来说,这些仅是众多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中的几个而已。
谷歌旗下的一家移动广告公司。——编者注
塞班系统是被诺基亚所收购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若以使用该系统的手机销售数量计算,它在2009年与2010年分别以46.9%与37.6%的市场份额夺冠。苹果iPhone的专属操作系统iOS则以14.4%、15.7%分别列居第三、第四位。另外,黑莓手机的操作系统拥有19.9%、16%的份额,显些胜过iPhone(参见http://reviews.cnet.com/8301-19736_7-20031147-251.html)。我们必须看清,若以使用某系统的手机数量为市场份额为计算方式,走高端路线的iPhone明显无法掌控最多的量。然而iPhone在全球手机的竞争行列中,仍占有最高比例的利润份额,以51%遥遥领先所有对手(参见http://zj.pcgames.com.cn/iphone/new/1102/2126728.html)。此外,到了2011年,智能手机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变化,诺基亚放弃不再受消费者喜爱的塞班操作系统,决定与微软合作。塞班遗留下的市场份额迅速遭到瓜分。谷歌安卓以29%的市场份额领先所有对手,而iOS 与黑莓手机系统也急起直追,各自霸占智能手机操作系统27%的市场份额(参见http://www.mobilemag.com/2011/03/03/nielsen-breaks-down-smartphone-market-share-by-brand-and-ag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