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将“浮躁”进行到底

不要自卑,年轻人浮躁点儿很正常。那些天天揶揄这个事儿的所谓“过来人”,当初也没少浮躁。相信我,浮躁可以是一种财富,但一定要再加上一样东西,那就是“坚持”。

唉……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眼高手低,实在是太浮躁了!

这句话,相信你肯定不会陌生。

没错,这是略有几分年纪与经验的职场“过来人”用来形容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职场“菜鸟”(新人)们的一句口头禅。

而且,他们说这话时的语气,不仅仅是惋惜,还隐约透着那么一点儿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这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其一,现在的年轻人确实堪称“浮躁”,脑袋里总是想法很多,“理想很美”,可在现实中遇到点儿挫折就歇菜,一点儿看不出与困难死磕的韧劲儿和“一休哥”妙招儿频出的聪慧劲儿。

其二,作为“过来人”,职场中的老人们也都经历过新人阶段,大马趴子一定摔过无数个,有着许多刻骨铭心,甚至心有余悸的经验和教训,因此,面对和自己当初一样的菜鸟们的青涩劲儿,心里有点优越感要多正常有多正常。

可是,对这个事儿,我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

我一向认为,“浮躁”其实是年轻人的一个重要资源、巨大优势,只要处理得好,它能够转化为极大的生产力;相反,如果处理得不好,则很有可能毁掉这种生产力,乃至于毁掉整个人——只不过,迄今为止我们都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总是轻率地、自作聪明地把“浮躁”二字变成年轻人的耻辱标签贴在他们身上,并用这个标签轻易地毁掉一个又一个年轻人的自信、激情、创造力和生产力。

就是说,在这个事儿上,我们不但没有做到有力地帮助、促成年轻人成长,相反,却通过我们自身的武断和无知,人为地拖延,甚至阻挠了他们的成长过程。

这么说绝不是什么耸人听闻,只要你听了下面这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就会理解我的这种说法。

我所在公司有个叫李强的保安,是85后,出身农村,没受过什么教育。由于当过两年兵,各方面的基本素质都不错,进公司后很快就成了保安部门的台柱子。

刚开始时,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小李深受公司领导的喜爱与器重,再加上他为人积极活跃,在其他部门的同事中也颇有人缘儿。一切看起来都非常顺利,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小伙子在公司里必然会站稳脚跟,并获得良好的发展。

可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没过几个月,事情就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小李开始遭到来自公司内部的抱怨,而且这种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逐渐盖过了对他的赞赏与褒扬之声。

最后,他几乎成为上至公司管理层、下到一般员工共同的投诉对象,身上承受了越来越重的压力,这种压力几乎压垮了他,使他萌发了辞职走人的念头。

那么,小李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使他在公司内的口碑和人气发生了如此戏剧化的逆转呢?

原来,小李的遭遇,都是他那过分“活泛”的头脑和不安分的性格惹的祸。

对于小李来说,也许区区保安这一项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他高昂的“事业欲”,在本职工作很快上手并取得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之后,不安分的他开始将触手伸向了其他部门——他开始仔细观察、潜心揣摩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并不断地向各职能部门的经理乃至于一线员工提出他自己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刚开始时,他的这种行为还受到欢迎,因为他的一些建议尽管有些粗糙,但去粗取精确实还有点儿“出彩”的地方,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可是久而久之,对方开始烦了,开始抱怨小李“手伸得太长”“管的事儿太多”“净添乱”。终于有一次,当小李“义愤填膺”地公开指责车间的某个工作环节“效率太低”“纯属给公司浪费资源”时,车间一线工人和小李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言语冲突,导致车间经理当场给公司总经理打电话投诉的事件。

这件事儿对小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他因“扰乱车间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公司内部通报批评,并被处以一百元现金罚款。

从此往后,他在公司里几乎成了一个笑柄,“一个小保安想干总经理的活儿,真是不知道自个儿姓什么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诸如此类的揶揄之声不绝于耳。

至于公司领导层对他的评价,则是经典的那两个字——浮躁。

这两个字等于给小李定了“罪”:放着本职工作不好好儿干,天天琢磨那些与己无关、不切实际的东西。

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下,曾经一度异常活跃的小李就像遭了霜打的茄子,彻底蔫儿掉了,身上再也不见了往日的心气儿和激情。

渐渐地,即便连早已驾轻就熟的保安工作他也无心为之,整个人都好像丢了魂儿一样,天天在公司里“飘荡”。

终于有一天,他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向我诉说心中的苦闷,透露了打算离职的想法。

其实,对于小李,我一直是抱着欣赏的态度来看待的。

他的活泛,甚至他的不安分、他的浮躁,在我的心中都是优点,是这个小伙子可爱的地方。

我认为,只有这样的员工才是真正有活力的员工,只能够为企业带来某种不一样的新鲜空气的员工,或者再说得直接点儿,只有这样的员工才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所谓“质变”的员工。

而那些过分安分守己、人云亦云、从不作非分之想的所谓“好员工”,对我来说,在生产性方面则要差上一大截儿——他们的劳动也许能够给企业带来一些量变,但几乎不可能为企业创造任何产生质变的机会。

所以,对于小李的不安分,我一直是抱着宽容,有时甚至是纵容的态度,这在客观上也为他起到了一定的“壮胆”的作用,成为导致他后来落魄结局的诱因之一。

对此,我曾经一度心怀歉意,在各种场合为小李说尽了好话,竭尽全力替他补台,希望能够把那次事件对他的伤害降到最低。

即便如此,眼看着小李日复一日地消沉下去,我也颇有一番爱莫能助的感慨。

因此,对于小李找到我并提出离职这件事儿,我还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

我知道,这种时候,说那些例行公事的安慰的话毫无意义,只有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才有一线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对他说:“虽然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坦白说,我承认你现在在公司的处境比较艰难,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观。所以,如果你提出离职,我可以表示理解并予以接受。”

“但是,如果这么做的话,也就意味着你默认了公司上下给你下的结论,就是说,你自己也承认自己是个‘眼高手低、难成大器’的人。如果是这样,那我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你现在就可以去写辞职报告,我会指示人力资源部帮你办理相关手续。”

话说到这儿,我故意停顿了片刻,迅速观察了一下小李的反应。

果不其然,天性要强的小伙子低头不语,双唇紧闭,脸涨得通红。

我赶紧趁热打铁:“其实,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作为公司领导,我也有责任。说实话,我和别人不一样,我从一开始就挺欣赏你这种心气儿和干劲儿,不但没有适时劝阻你,相反有时还煽风点火,对你大加鼓励。所以,你的遭遇我至少有一半责任,在这里先向你道个歉。”

“但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公司的同事对你的这种反弹确实有他们的道理。将心比心,如果是我们自己,有个局外人天天在你的耳边唠叨个不停,搞得你心烦意乱,无心工作,我们自己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我不敢说,反正我肯定跟他急!估计即便不直接和他闹翻,也一准儿会到董事长甚至董事会那儿告状,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小李扑哧一声乐了:“您这么大的领导,有那么高的觉悟,也干这种小家子气的事儿啊!您净开玩笑,逗我们玩儿。”

我假装严肃:“这不是玩笑,我毕竟也是人,也是给人家打工的,不想无端地受一个局外人的支配,所以,要是有人敢吃饱了撑的多管闲事儿,把手伸到我这儿来,我当然不能轻易放过他。”

“这是很人性的想法,和官职大小、觉悟高低没关系,所以要多正常有多正常,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小李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但是,仿佛还是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儿,沉思片刻后,他反问道:“我承认您说得有点道理。可是,您自己不也说一直挺欣赏我这样做吗?其实,我也不是那种毛毛躁躁的人,遇事儿不过大脑张口就来。对于那些部门的人和事儿,我也是观察了好一阵子,在脑子里反复思索了很久才提出的建议,而且,我的很多建议事实上也被他们采纳了。就是说,我这是在为公司作贡献呢,即便有的时候犯些小错误,也不至于这么整我啊!”

“我心里简直委屈死了,我又不是为了自己出风头,都是为了公司好,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唉,实在太憋屈了!”

看着小李几乎泛出泪光的眼睛,我再一次对他的心情和遭遇表示了理解和同情,然后,单刀直入直奔要害:“所以,这里有个非常关键的要点,那就是,对于那些反感你言行的部门和同事们来说,你是一个‘局外人’。”

“就是说,并不是你的那些意见和建议本身不好,而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接受一个‘局外人’对自己的事儿指手画脚。”

“这是一个很现实、也很有人性的事儿,即便换了你自己也会这样,所以,你就不能去责怪别人的这种想法和行为。”

“可是,如果你换一个立场,比如说,如果你是咱们公司的总经理或其他高层,你做这个事情就要顺畅得多,甚至说得夸张点儿,即便你的一些建议和意见离题万里,和现实根本不贴边儿,也会相对容易地得到对方的理解和谅解,至少不会招来这么强烈的反弹。”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干的是分内的事儿,这就意味着,你不再是‘局外人’,你有权做这些事情,因此也就不会有人跟你急,或者暗中下套告你的邪状了。”

听到这儿,小李的脸色似乎明显晴朗了许多,目光中也泛出了一丝希望。他带着几分怯生问道:“那您觉得以我现在的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我肯定地说:“还是那句话。我对于你的心气儿和精神头是非常欣赏的,以前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没有丝毫变化。就是说,我始终认为你是一个好员工,而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是一个浮躁的、不务正业的人。”

“你的很多想法确实很有创意,也确实抓到了问题的实质,正如你所说,我认为你是公司的功臣,为公司作了许多旁人所不及的贡献。”

“同时,也正如你所说,你肯定也犯过不少错误,有些建议没提到点子上,甚至还给别人带来了困扰,添了乱。但是,我向来认为‘有创意的人必定同时也是个麻烦制造者’,所以即便你捅过娄子,也是一件正常的事儿。俗话说‘人无完人’,完全不出错,点子个个到位、回回精彩神马的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所以,你完全没必要为这个自责,甚至全盘否定自己。”

“你大可以坚持下去,为公司也为你自己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

“但是,通过我们前边的对话,相信你也理解了为什么别人会对你的这种行为表示反感,所以既然这样,我们不妨换个招儿,争取达到‘既能为公司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不至于招致周围的反感’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解开你现在的套儿,让你彻底恢复从前的生机与活力。如何?”

小李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那当然好了。可是,真有这种好办法,能达到您所说的两全其美的效果吗?”

我也乐了,打趣道:“小伙子,别忘了,咱们可是活人。这活人让尿憋死了可怎么成啊!那多给爹妈丢脸啊!”

“只要你愿意想辙儿,这世界上还真没有过不了的关。”

“这样,我有一个建议。从今往后,你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咱没必要改。只不过,如果你对公司哪些地方看不顺眼,有了新的想法和意见的时候,别再那么冒冒失失地直捣黄龙,直接上门找人家了。你不妨这样,把它写出来,以一个报告的形式交到我这儿来,我帮你参谋参谋。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许在我的协助下,你的这些建议能更出彩也说不定。”

“然后,只要我认为可行的东西,那就先以我自己的名义推推看,如果推得动并能取得良好效果,我一定会隆重地把你推向前台,绝不会和你抢功;反之,如果推不动或推了以后砸了锅,闯了祸,我就自己担下来,绝不出卖你。你放心,好歹我也算个公司领导,没人敢把我怎么样,我能确保自身的‘安全’。但你就不同了,真出了事儿你可未必能兜得住。”

“所以,露脸的事儿你去做,雷,我替你顶。”

“怎么样?这个招儿是否靠谱儿?”

小李听到这里,脸上的愁云烟消云散,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当然没意见。不过,这事儿对您似乎不太公平,我可做不出来。”

我乐了,又一次调侃他:“别装了,我看你都快笑出声了,还故意摆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架势,这也忒虚伪了。”

“别替我担心,我可没那么傻,随随便便就把自己玩儿死。那样的话,我这二十几年的江湖经验可就白攒了。”

“更何况,我这个‘领导’的乌纱帽本身就是一个护身符,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在这一点上,我可比你处于强势。”

“其实,我这样做并不是神马大公无私,也谈不上有多高尚,像我这样做管理工作的人,最重要的一项本职工作就是为公司员工创造良好的发挥才能与价值的环境。帮你们出彩,本身就是我自己出彩。我就是为了干这个事儿才有理由待在这家公司的,否则我就是吃干饭,早就让老板炒鱿鱼了。”

“所以,你不用有负疚感,也用不着感激我,这只不过是我分内的事儿而已。”

……

小李最终带着无比晴朗的表情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今天,他已经是一个重要部门的业务经理,是公司不可或缺的骨干级人才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年轻人——那些职场“菜鸟”来说,其实浮躁不但不是某些过来人眼里所谓的“垃圾”,而是潜藏在这些年轻血液中的货真价实的“金矿”,如果开发得好,将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转化成至为宝贵的财富。

其实,只要我们能偶尔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就不难想通这个问题。

何谓浮躁?就是不安分,内心深处充满了躁动的意思。

那么,为何会不安分,内心充满躁动呢?

因为世界上的诱惑多,脑子里想的事儿多,归根结底,欲望多。

这是坏事儿还是好事儿?

天啊!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儿!

如果人类没有这项本能,恐怕现在还光着身子过那种茹毛饮血的日子呢!

可是,很明显,现在年轻人身上的浮躁里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哪里出了问题?

问题就出在想法多、行动少,或行动乱。

有人说,这叫眼高手低。

此言不假,这确实是年轻人常犯的大毛病。

但也不全面,因为那些“眼高手不低”的主儿,那些一天到晚得瑟得昏天黑地,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得瑟个不停的主儿修成正果的似乎也并不多。

所以,这里面还有一个如何浮躁的问题。

这里的关键之一,就是坚持,而且是“一贯的坚持”。

就是说,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瞎坚持”,而是始终如一、矢志不渝的“傻坚持”。

“阿里巴巴”的马云,“海底捞”的张勇,都是这种“傻坚持”的榜样。

马云,堪称当今中国商界浮躁,甚至癫狂的典型。

他有一句名言:在最痛苦的时候我能“跪着生”。

跪着生,对于马云这样张狂的人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魄力啊!

一般人要是遇到了需要自己“跪下来”才能过去的坎儿,恐怕早就改弦易辙、另攀高枝了,可马云却用他的那股子傻劲儿,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最终,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傻坚持”,他成就了今天无与伦比的互联网伟业。

现如今已然名满天下的“海底捞”掌门人张勇当初也是个不安分的小青年,今天折腾老虎机,明天捯饬润滑油,后天摆个摊儿卖麻辣烫,几乎年轻人耳熟能详的那些浮躁的活儿都干过,脑袋上也撞了无数个包,可是当他终于找到了值得自己毕生从事的职业——开火锅店之后,他也凭借着一根常人无法企及的“傻筋”,顽强地,甚至可以说顽固地坚持了下来。

试想,如果当初马云和张勇对自己的浮躁产生了厌倦甚至是恐惧心理,只浮躁了一半儿就不敢浮躁了,赶紧托亲拜友找个安安生生的国企或公务员什么的“好工作”安身立命下来的话,能有他们的今天吗?

所以,年轻人还是浮躁点儿好,关键是要会浮躁,而且一定要坚持不懈,绝不能半途而废。

但是,会浮躁,说来简单做来难。

要靠我们这些过来人多帮忙。

不要老是说风凉话,轻易地用“浮躁”两个字去刺伤年轻人的闯劲儿和干劲儿。相反,这些浮躁人的浮躁劲儿,需要我们这些做管理者的人去很好地呵护,付出最大的诚意去关怀,否则,等哪一天他们不浮躁了,彻底沦为了“老实”的员工,你公司中那些仅有的创新的生命力也就彻底消失了。

不过,由于这些浮躁的年轻人往往缺乏耐性,容易办那种“狗熊掰棒子”的事儿,挨两记闷棍、摔两个跟头就会变成蔫茄子,导致前功尽弃,总是难以修成正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他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坚持,再坚持。

一旦失败,也不要轻率地将他们一棍子打死,一定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宽容地给予他们“重新来过”的机会。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就会惊喜地发现:有一天,那些曾经因为浮躁令你头痛不已的毛头小子,一个个都出落成了一等一的人才,变成了能不停地给你下金蛋的鸡。

我们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到从一开始就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这个目标的方法的人,恐怕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在为自己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之前,都要经历一个像无头苍蝇一样乱冲乱撞、总是碰出一脑门子包的时期。

因此,浮躁是通往成功和辉煌的过程中无法绕过的、绝对必要的前提。

但是,光有这个前提还不够。

从浮躁到成功之间,铺着一条叫做“坚持”的布满荆棘的道路。

如果你想成功,就一定要勇敢地、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路。

所以,最后请务必牢记这样一句话——将浮躁进行到底。

要点提示

与人们(尤其是所谓的“过来人”)早已习惯的某种“标准”认知方式相反,“浮躁”其实是个好东西,是年轻人的一个重要资源、巨大优势。只要处理得好,它能够转化为极大的生产力;相反,如果处理得不好,则很有可能毁掉这种生产力,乃至于毁掉整个人——只不过,迄今为止我们都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总是轻率地、自作聪明地把“浮躁”二字作为年轻人的耻辱标签贴在他们的身上,并用这个标签轻易地毁掉一个又一个年轻人的自信、激情、创造力和生产力。

所以,对于年轻人的“浮躁”,我们这些身为管理者的人一定不能以“置身事外”“居高临下”的心态,用冷漠与讥讽的态度或言语去加以扼杀,而必须凭借“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拿出最大的耐心去呵护,付出最大的诚意去关怀他们。否则,等哪一天他们不浮躁了,彻底沦为了“老实”的员工,你公司中那些仅有的创新的生命力也就彻底消失了。

我们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到从一开始就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这个目标方法的人,恐怕连万分之一都没有。因此,“浮躁”是通往成功和辉煌无法绕过的、绝对必要的前提。但是,光有这个前提还不够。从“浮躁”到“成功”之间,铺着一条叫做“坚持”的布满荆棘的道路。如果你想成功,就一定要勇敢地、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路。 I2ad6WmwI2ZXzGc6ysQq8blHBSAtutSTgF0/WOKmpA0vu8sA3EmftGBOfqN26Xh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