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

剑拔弩张险动手

英法投桃报李

地中海可以称得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无论是古埃及文明、希腊文明,还是近代的资本主义文明,都在地中海周围诞生。但到了20世纪,地中海却被战争与阴谋笼罩。

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命运,那些无力保护自己的小国,只能遭受大国的侵扰。摩洛哥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国家位于非洲西北角,北临地中海,西接大西洋,它的重要港口丹吉尔扼地中海至大西洋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在大国争霸的时代,战略地位重要的地方自然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摩洛哥跟所有列强都签有不平等条约,就连伪列强意大利也签了。只是因为这块地盘列强都想要,互不相让,才使得摩洛哥到20世纪初仍然保持着形式上的独立。不过在法国占领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之后,摩洛哥悲剧的日子就不远了。

1904年,英法协约签订后,双方处在蜜月期,于是就投桃报李,法国承诺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则承认摩洛哥是法国的势力范围。1905年2月,法国提出要求,让摩洛哥苏丹在法国顾问的监督下进行“改革”,企图使法国成为摩洛哥的“保护国”。这特别像日本吞并朝鲜时提出的要求,说得很好听,希望你“改革”,然后吞并你。

玩雁的反而被雁啄了眼

法国的算盘打得不错,但侵犯了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

以往德国对法国在北非的扩张,一直袖手旁观,但英法签订协约之后,德国明显感到英法是在联合对付自己。德国认为,法国在地中海的优势不断扩大,必将威胁到自己的称霸计划。为此,德国决定在摩洛哥与法国抗衡。

1905年3月,德皇威廉二世亲自出动,以游览为名,乘坐“汉堡”号豪华游轮突访摩洛哥港口丹吉尔。

这一举动,立即引发了一场危机。摩洛哥人将威廉二世视为“救星”,苏丹派代表专门到港口迎接。在访问中,威廉二世身着戎装,腰挎军刀、手枪,一副牛气冲天、对法国不屑一顾的样子。他还在欢迎仪式上公然表态支持摩洛哥独立,说摩洛哥苏丹“是一位绝对自由的君主”,他愿意和苏丹商量维护摩洛哥独立、自由的方式。

德皇的言论令法国民众大为震怒。法国外长采取强硬立场,他认为英法既已签订协约,英国将会支持法国,英国内部也确实有人主张一旦法德发生冲突,要给予法国援助。于是在1905年6月,法国派军舰驶往丹吉尔,回击德国的挑衅,德法关系顿时紧张起来。

德国可不是吃素的,几十年来就没怕过法国这个手下败将,德皇直接向法国发出了战争威胁,告知法国政府:“如果法国越过摩洛哥边境,德国就立即越过法国边境。”威廉二世甚至预言:“我向法国抛出手套(指要求决斗),而法国人不敢把它捡起来。”

威廉二世还真猜对了,面对德国的恐吓,法国服软了。法国总理认为英法协约还不稳固,法国最可靠的盟友俄国刚刚经历日俄战争和1905年革命,尚在恢复之中。他强调:“英国的海军没有轮子,不能代替俄国的炮兵,也不能保卫巴黎。”于是,他把主张强硬对抗德国的外长给撤职了,自己兼任外长,寻求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这在法国是不多见的,法国人向来很少屈服,但这次主和派占了上风。

德国一看法国认输了,自己挣了面子,便主动提出召开国际会议,解决摩洛哥问题,希望借此限制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但威廉二世还是嫩了点儿,没想到战场上打了胜仗,外交上也可能打败仗。

1906年1月,针对摩洛哥问题的国际会议在西班牙召开。德国认为法国的行径必遭多国反对,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在13个与会国中,只有奥匈帝国支持自己;法国则得到英国、俄国、意大利、西班牙与美国的支持。在会场上,德国完全被孤立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两害相权取其轻,各国一致认为比起法国,德国更具威胁性。

一向聪明的德国人,玩雁的反而被雁啄了眼。最后,德国被迫妥协,签订了有利于法国的条约,承认摩洛哥独立,也承认法国和西班牙对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权。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结束后,法国加紧了对摩洛哥的控制。不久,德法冲突又起。

1911年春,摩洛哥首都非斯附近爆发了反对苏丹和法国侵略的起义。法国乘机以保护侨民为由,派了1.5万人占领非斯及其他城市,摩洛哥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

这下,德国又坐不住了。德国在摩洛哥也有很大的利益,不甘心受到损失。于是,德国向法国要求分割一部分法属非洲殖民地给德国作为补偿。同年7月,德国以保护德国商人为借口,派遣炮舰“豹”号开往摩洛哥的阿加迪尔港。有意思的是,就在德国通知法国要派军舰的当天,“豹”号炮舰就已经到达了阿加迪尔港并将炮口对准了该城,史称“豹的跳跃”。

德国的这一行动震惊了世界,法德两国再次剑拔弩张。德国又以战争来威胁,但这次法国毫不退让,法国大使说:“我们早有准备,一定奉陪到底!”

关键时刻,英国介入了。英国倒不是担心法国,英国认为德国军舰停泊在阿加迪尔港是对自己海上霸权的威胁。7月21日,后来的英国首相、当时的财政大臣劳合·乔治发表了“决心冒一切危险以保持英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威信和地位”的演讲,并进行相应的海军作战动员。面对英国的强硬态度,同时又适逢国内发生金融危机,德国感到自己的战争准备还不充分,被迫退让,与法国就较小规模的补偿问题进行谈判。

11月4日,法德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摩洛哥受法国保护,法国则给予德国一部分法属刚果领土作为补偿。协议签订后,德国撤走军舰,危机暂时消除。

1912年3月,法国与摩洛哥签订《非斯条约》,终于彻底控制了摩洛哥。

意大利火中取栗

两次摩洛哥危机总算平息了。在这两次危机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个国家看准时机火中取栗,那就是意大利。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期间,意大利见英、法、德互相较劲儿,无暇他顾,便伸出了自己的爪子,也想在非洲分一杯羹。意大利早就看准了土耳其的北非属地的黎波里,此地号称“地中海的白色新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11年9月28日,意大利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抗议土耳其在的黎波里阻挠意大利的“企业活动”。土耳其拒绝接受这个无理通牒,意土战争随即爆发。

这场战争之前,意大利做了充分的外交准备,或许它也知道自己的军队不行。当时,意大利已经加入了三国同盟,获得了德国的支持,同时,也在侵占的黎波里的问题上与法、俄达成了谅解。这样,当土耳其请求列强主持公道的时候,列强达成了默契,谁也不管。而且,意大利这次下了本钱,战争爆发后,派了2万余意军在的黎波里登陆。意军装备精良,还使用了陆海空联合作战,在战争中第一次使用了飞机。而土耳其这边呢?英国不许土耳其援军通过埃及,土军在当地只有少量警备部队可以参战。即便如此,土耳其依然在顽强抵抗。

但这场战争一直延续到1912年,可见意大利军队有多㞞。战争什么时候结束的呢?等到巴尔干战争爆发,土耳其无力两线作战才算结束。

1912年10月,土耳其把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后来合称利比亚)割让给了意大利。 a+V+bX1dHQ/xKKC6HaJ2Wr/sun5RGV6xpgJNV8Cgdj4KUJF3dLlqCE2fX7G+Dp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