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自己一直很努力却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穷”字。
我反问他:“你的朋友里有多少人有一百万以上的存款?”
他挠了挠头,笑着说:“您说笑呢,我那些哥们儿都跟我一样是工人,能养家糊口就不错了,哪儿来那么多钱?”
这就是大多数人人际关系的现状——只和那些与自己经济水平差不多的人交往。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该书作者罗伯特· T. 清崎,在一次理财演讲中要求每位学员写下 10 位和自己最亲近朋友的详细情况,包括他们的职业、公司大小、财务状况,是否有房子、车子等。
写完之后,罗伯特又让学员们把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最亲近的朋友的经济状况作比较。结果在场的三百多位学员惊讶地发现:他们与最亲近朋友的经济状况出奇地相似,出租车司机的朋友,大多是出租汽车司机;医生的朋友,大多是医生;教师的朋友,大多是教师;读 MBA 者的朋友,大多也在读 MBA ;老板的朋友,大多是老板;富翁的朋友,大多是富翁……
这次测试明确地指出:一个人的经济状况,与交什么样的朋友密切相关。
有人也许会说:“去巴结那些比你富的人不是很掉价吗?”
我的回答是:“你为什么要去巴结他们呢?要带着一颗平常心去结交一些比你富有的人,以他们的视角看世界,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向他们学习致富的方法。”
有个干汽修的小伙子,每天都穿着西装衬衣去上班。其他工友都笑话他:“装什么有钱人,直接穿着工作服上班就行了!”他不以为然,依旧每天西装革履。他给自己印了精致的名片,每天都将名片盒装在上衣的口袋里。工友们又说:“净整些没用的,一个修车的,谁还问你要名片啊?”他只是笑笑说,总会有用的。他下班后从不跟工友们去街上的大排档喝酒,而是回家吃饭、读书。工友们笑话他:“还装起文化人了?”他不予回应。他喜欢跟来修车的车主攀谈,尤其是那些开着百万名车的人。工友们讽刺他:“看,人家攀高枝儿去了,怪不得不跟咱们喝酒呢!也不看看自己那副穷酸相,净去巴结人。”他依然不以为然,继续跟那些开着名车的车主交流,有时候是车的保养问题,有时候是询问车主的职业,有时候只是闲聊家常。
后来,有一个开着奔驰汽车的中年人来修车,小伙子习惯性地边修车边与车主聊天。几句话聊下来,发现两人竟是老乡。继续聊下去,发现原来他们还是一个村的。修完车那人请小伙子吃饭,小伙子换上西装皮鞋,文质彬彬地坐进奔驰汽车。两个人边吃边聊,小伙子就把自己因家境不好辍学,不得不一边修车一边读书的经历告诉了这位有钱的老乡,临走还郑重地递上自己的名片。
半年过去了,那个车主没有再来,工友们笑话他巴结了人家半天什么也没得到。谁知临近年关了,一个自称是某公司总裁助理的男子来找小伙子,说他们老总希望能聘请小伙子去他们公司工作。
后来,这个小伙子在“富老乡”的资助下完成了大学到硕士的学业,成为了一个杰出的律师。
我们总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穷人的孩子除了学习还要承担家庭的负担,而富人的孩子却坐在画架、钢琴边陶冶情操;穷人的孩子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会脸红,见惯大场面的富人的孩子却可以在万人注目下谈笑风生。一项调查显示,同级的孩子,家境贫困者英语成绩和口语表达能力往往不如家境富裕的孩子。穷人的孩子,真的能“早当家”吗?
为养家糊口而工作的人很少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更别提为了工作去深造、学习,职业教育的投入少得可怜。他们匆匆忙忙去上班,浑浑噩噩到下班,不去想能从工作中得到什么。与穷人交往,你的思想会被他们同化,跟他们一同讨论菜又涨价了,哪里的衣服在打折,哪家超市的面粉便宜。与富人交往,学他们享受赚钱的乐趣,把工作当成乐趣,不停地学习最新的理论和技术,赚更多的钱,买更贵的车和房子,带家人去野餐,享受 SPA 和养生。
我没有任何贬低穷人的意思,家庭和亲人不是你能选择的,但交什么样的朋友却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错杂的因素造成你暂时落后于其他人,但现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多结交“富朋友”,不要让眼光局限在每日的柴米油盐中,把目光放长远,加上你自己的努力,摆脱平凡和“穷”字,真的有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