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次充分意识到正在酝酿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是在 2007 年 8 月 9 日,法国巴黎银行( BNP Paribas )被披露持有巨额美国次级抵押证券,并已出现违约。该消息被披露当天的晚些时候,欧洲中央银行( ECB )即向其注入大笔准备金。 8 月 10 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中央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联合开展了 2001 年以来的首次全球协同行动。这令我十分震惊。根据我的经验,此类联合行动只有在各国中央银行感受到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迫近时才会实施。
在那段时间,官方机构主要关注的是金融和房地产行业。 2007 年早期,全球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的表现处于我见过的最好状态。 当年 7 月 19 日,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收盘达到历史新高,然后由于新房销售数据不佳,股价连续数周下跌;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机构国家金融服务公司( Countrywide Financial )做出了不利的前景预测;一些新推出的令人失望的收益报告加剧了人们对住房和抵押贷款市场问题的担忧。
接下来,市场还是迅速摆脱了坏消息的影响,股价收复失地,并在 2007 年 10 月 9 日再创新高。不过裂缝已经出现,随着危机的蔓延,股价开始掉头,进入连续 11 个月的下跌期,直至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到 2008 年 9 月 15 日雷曼事件爆发时,全球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损失已达 16 万亿美元。而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的数周内,市值损失更是翻了一倍以上,致使全球股票市值累计下跌接近 35 万亿美元,或者说超过一半。此外还有住房资产数万亿美元的损失(仅美国就高达 7 万亿美元)、非上市公司和非公司类企业的损失。最终,全球资产的总损失达到令人惊愕的将近 50 万亿美元,相当于 2008 年全球生产总值的 1/5 。
金融问题的恶化,始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之后迅速爆发的、完全未曾意料到的全球短期信贷萎缩。如此严重的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断裂现象,在历史上也前所未有。 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发布后数小时,此前一直认为接近于无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即出现了抛售现象, 数天之内又出现普遍的贸易信贷资金紧缩,从而引发了世界经济的螺旋式下跌。 在此期间,美联储不得不迅速采取行动,以扶持摇摇欲坠的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债务抵押品的质量因为交易对家的准备金资产的贬值而显著下降,导致足额抵押的回购协议市场也遭遇史无前例的严重困境。随着全球准备金资产的迅速萎缩,债务负担的规模剧增。此时的金融业被最可怕的动物精神控制了:恐惧所带来的惊散效应。
受打击尤其严重的是投资银行,它们容易受到贷款人撤资的冲击。在 1933 年启动存款保险制度前,商业银行也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除短期资金流断裂外,后面的第五章还将提到,可以收回的客户抵押品也出现逃离。金融机构被错误的信念带入迷途,以为金融市场在繁荣高潮时期的低溢价报价意味着流动性能持续保持充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将在后文指出,流动性是风险厌恶水平的函数,当风险厌恶水平快速提高时,流动性随即蒸发。
尽管商业银行也存在失误, 但大多数最复杂的危险来自所谓的影子银行体系,此类金融机构并不接纳有保险的存款,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不接受监管。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银行都被那场危机摧毁了,独立运作的对冲基金基本上平安度过。(但某些附属性的对冲基金遇到了麻烦。)据我所知,并没有更大的基金机构倒闭。许多机构在遭受惨重损失后的确不得不进行清算,但没有一家出现债务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