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非接触式心灵感应

在本书前一部分给出和介绍的示例中,精神意念都是通过神经的“有线电” 系统从传输者传递至接收者的。换句话说,在之前介绍的展示和表演中,心灵感应的过程和通常的“电信信号”通过电线从一端传送至另一端是一个道理——信息通过神经系统在两人间进行传输。但在心灵感应领域中还有一个和这一原理相比大为超前的现象。虽然我们之前所讲述和教授的接触式心灵感应已足够让人惊叹,已足够吸引广大民众的关注,但相信部分读者一定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愿意继续探寻这一领域中许多更为神奇的现象——他们天赋过人,注定要经历和体验那些非凡的,甚至超越了人们想象的神奇现象。

这样的心灵感应奇象(或者说是“隔空心灵感应”)与接触式心灵感应相比,就好像无线电通信系统与传统的有线电系统的比较一样。在本书的第一讲中,我们曾向大家介绍过研究脑电波传递的科学家们所得出的一些理论,以及这种脑电波的传导机制。这些科学理论虽然并非广泛认可,但对希望了解心灵感应现象科学依据的学者来说却有十足的吸引力。这里我们需要提出 “松果体”这个概念。松果体是一个小型腺体,锥形,呈红褐色,位于脑内颅腔中部接近脊骨顶部的地方。它是由大量细密的神经物质构成的。解剖学家和生物学家认为:松果体能够接收和记录来自他人的脑电波、精神电流、思维震动或者意念等信息。当然,这也是并没有完全得到实证的猜想。而神秘学学者的观点也认为,松果体是 “无线心灵感应”的接收装置,实际上它与无线收报机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接触式表演中的“例外”情况

已经开始练习之前章节给出的示例的读者,以及开始表演前文传授的展示的表演者可能会发现,某些时间他们能够脱离物理的接触而进行表演,有时他们无须握住传输者的手也同样能完整地感知到其传递的意念,在表演结束之后他会对自己表演了大部分的节目而与传输者毫无半点接触的情况感到惊讶不已。他可能认为是因为自己高度专注和沉浸于表演中造成的。有时,他甚至能发现,在他开始接触传输者的手之前,就已经感觉到了神经意念的闪现,使他在一瞬间便完成了地点或者物体的定位。

传输者并非是必需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面讲到的事例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而感应的强度也越来越深,读者(尤其对更为敏感的人来说)可能经常会完成整个表演而无须与传输者有物理上的任何接触,甚至完全不需要传输者的帮助。在某些突出的例子中,接收者可仅凭借观众专注的意念就能完成简单的表演,有时甚至是成功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示例。

我们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例子:观众将小刀作为指定物体藏匿起来,当表演者走入场内后,他即刻便收到了“小刀”的意念信息,接着他又感知到了小刀的位置,随后意念告诉他:“在沙发垫的下边。”之后,他走向指定地点,成功地找出这把小刀。每一位细致认真练习本书示例的读者都能在其训练过程中逐步感到这一体验。

培养非接触式心灵感应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反复地练习接触式心灵感应的示例和展示,因为这将逐步增强读者接收神经信号的能力。读者可在与自己关系亲密、容易产生共鸣的朋友的练习中,在努力地尝试复制经典示例的过程中,逐步地脱离与传输者的物理接触,学会非接触式心灵感应的技艺。

深入训练

大家也可尝试请自己的朋友手握若干纽扣等小物件,然后让他尽力以意念引导你“猜测”他手中的纽扣数量,或许有的人从一开始就能在这个表演中表现不俗。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与“找牌表演”类似的展示,读者可尽力“猜测”从牌堆中抽出的卡片的数量、卡片的颜色、花色以及数字。有时你会发现,这些练习也可能得到让你吃惊的结果。经过一系列的训练,相信机灵的读者一定会发现,我们所说的“猜测”其实并非传统意义的猜测,而是脑部对传输者意念的记录。

复制克里里实验

在本书第二讲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由英国心灵研究协会组织的针对克里里一家孩子们进行的实验,读者可通过对其进行复制再现和练习,以获得更好的成效。

意念游戏

广为人知的“意念游戏”同样可向大家提供一个培养“无线”心灵感应能力的机会。其规则如下:你蒙上自己双眼进入场地,观众坐在场内,事先选好某一物体作为目标。你站在场地的中央,观众对你施予“向右”“向左”“后退一点”等意念,引领你最终成功地找到该物,这其实和传输者向你传递意念是等效的。观众必须一步一步地引领你,而你同样也需要尽力不考虑下一步的行动,专注于当前的移动。这里要求你的精神要保持最开放、最接纳的状态,以便准确接收精神信号或者震动。在游戏中,请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让急躁和焦虑控制了你的意识。这些练习最好在你的家人中,或者在常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亲密朋友间进行。

远距离感应

我们还可以将在你和朋友间进行的心灵感应或者读心术的实验放在一个更远的距离上来进行,空间的阻隔似乎对思想波的传输并没有起到太大的阻碍。

首先你要挑出与你建立起强烈默契、共鸣和情感协调的朋友作为你的搭档,这种共鸣或者情感协调可通过在平日的接触式心灵感应练习中逐步建立起来,也可通过你们之间的“同律呼吸”练习建立起来,这在之前章节中也有专门讲述。

这里要求传输者在指定时间静静地坐在自己房间内,专注地凝神于某个体积不大形状简单的物体,比如一把小刀、一副眼镜、一杯茶或者一本书等,尽力在脑中形成此物体的清晰画面,并在意念中希望你能感应到这一画面。这里要强调的是,他必须想象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外观,而非仅仅只是一个笼统的名称——若此物为一本书,他就应产生一个书本的画面,而非只在脑中念叨“书本”二字。

与此同时,你应该静坐于你的房间内,将自己的精神和心灵调整至学习接触式心灵感应时讲到的开放和接纳的状态。之后静静等待意念的到来。如果成功的话,过一阵子你将感知到一本书(或者是其他传输者想象的物体)的精神图像。这种实验依据不同的情况还会有很多的演化版本,但其原理都是一样的。传输者和接收者最好将他们每一次实验的时间,以及实验物体都记录下来。比如可在 5 分钟的时间内测试几个物体,然后双方将每一个物体感应的时间和名称都详细记录在纸上,以便在实验结束后作为参考,检验实验结果的好坏。若两人分处不同城市,他们可通过邮件互寄对方自己的记录结果,以作参考。

“自动书写”试验

这里还有另一个关于非接触式心灵感应的实验,它与神秘学学者所熟知的“自动书写”非常相似。首先,传输者还是以惯常的方式集中自己的思绪和意念,接收者则同样将自己的精神和心灵调整至惯常的开放和接纳的状态,等待意念的到来。但在此试验中,接收者需要做的不仅仅只是坐在一旁,而是坐在桌子旁,准备好纸张放在桌上,再准备好一支铅笔。然后,接收者轻柔地将铅笔握在手上,笔头轻轻放在纸上,做好这些准备之后,开始等待意念的引领。若情况良好,在一段时间的等待之后铅笔会开始抽动,并微弱地移动。接收者的手和手指应附和这些动作,让铅笔自由运动。又经过一阵子的犹豫踟蹰后,铅笔通常会开始写出字词。在很多的试验中,接收者的手都会自动完整地写出(或画出)由传输者选定的单词(或物体)。一些参与者在此项实验上的表现甚至好过了通过常规方法感应到的结果。

斯特德实验

伦敦著名的撰稿人、心灵现象研究者 W.T. 斯特德先生在他进行“自动书写”实验之际发现了这一现象。他发现他确凿无疑地感受到了他人所传递过来的思想电波,这绝非“牛鬼蛇神”般的封建迷信。之后他坚持做了许多这样的实验,一段时间之后,他甚至能完整地写出一整封信件,信中描述出了他周遭家人朋友的想法。而做过此实验的其他一些调查人员也同样得到了惊人的结果。我们相信,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等待着研究者的探索,这一学科还有很多科学的证据等待我们去挖掘,或许这些使命注定要我们读者来完成。若单从科学角度(而非舞台表演的要求)来看,以上这些简单示例已经完全可以让我们进行非接触式心灵感应的实验和展示。

情感协调

不同人之间的情感协调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心灵感应的成败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协调的好坏,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非接触式心灵感应展示,找到一位与你默契良好、共鸣强烈的人选是尤为重要的。

关于非接触式心灵感应的表演和示例,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读者可依据前文诸多关于接触式心灵感应的示例自己创造出非常多的类似展示。比如传输者的一个物体、一个名称、一个地点或者是一段思绪、一个想法、一种感觉等等,都可以演化成为一个全新的展示,这没有任何限制。而对于非接触式心灵感应来说,无论实验是在同一间屋内进行,还是传输者和接收者分处两地,其本质并没有任何区别。其感应方法是相同的,其原则也是一致的。

布莱克本和史密斯实验

这里给大家的另一个建议是,请大家认真研读本书第二讲中,关于史密斯先生和布莱克本先生所做的一系列实验的报告。若你能再细致地阅读一遍该部分报告,你将获得关于此类演示的诸多极为有价值的建议。就是这样的实验可以变换无限多个演化版本,但原理其实都一样。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传输者专注想象物体的外形(若是抽象的概念或感受,则想象这样的概念或感受);接收者则尽力接受这样的意念。传输者以其活跃的意念传输精神图像;而接收者则确保自己的心灵保持开放和接纳的状态,产生对意念的渴求。一方意念驱使,一方精神渴求。

在本讲末尾,我们必须指出,或许只会有极少数的读者能在学习了接触式心灵感应后,还能坚持不懈地继续更为高深的非接触式心灵感应的探索。接触式心灵感应对普通大众来说已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因为其表演效果突出,结果十分稳定,而又相对来说耗费更少的脑力,但要完成出色的表演,同样需要花费时间,经历阵痛。相对而言,非接触式心灵感应表演的成功率则没有这样稳定,除非接收者培养出极其出色的感知能力,且他和传输者在练习中形成了几乎完美的情感协调和共鸣状态。如果满足这些条件,再经过一段时间扎实的练习后,他们就能够将非接触式心灵感应的技艺表演得炉火纯青。实际上,在更为高深的非接触式心灵感应现象的表演中,表演者的展示仿佛是自然天成而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操纵和影响,而表演的成功与否往往和表演者的精神条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现象科学至今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但对那些对未知现象充满探求渴望的人来说,非接触式心灵感应无疑具备这样的吸引力和魔力使痴迷者投身其中。 /ylxmWaNRz71HFB9tZ7f9apic/pM8mm3ZrAuApndUqx+rLcs4tbkEt96MDB5HCj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