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穷人的思维VS富人的思维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均,一个“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时代已然来临。不满于现状的穷人日夜梦想着跻身富人之列,其实从梦想到现实看似如隔天堑,实则只是思维上的一小步。

穷人和富人

穷人和富人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很多世界级富豪都是白手起家,都曾经挣扎于社会底层,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财富多少,而在于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视角不同。

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出生在台北一个普通的茶农家庭,因为家贫,年仅6岁的他不得不每天徒步20千米去上学。小学毕业后的王永庆在茶园当过杂工,在米店做学徒。在同龄孩子衣食无忧地享受花季之时,王永庆已饱尝了生活的辛酸,磨砺出一种坚毅和执著的品性。他不满于现状,不想像父亲一样过着艰辛而贫穷的生活,所以他15岁的时候就跟父亲借来200元钱,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米店,开始走上了创业之路。

面对城里林立的米店,15岁的少年没有胆怯,而是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从挨家挨户的上门推销,到免费为客户洗米缸,王永庆通过个性化的服务,赢来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几年下来,米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王永庆顺利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也积累了宝贵的销售经验。

抗战胜利后,随着台湾经济的复苏,王永庆敏锐地看到了建筑业的蓬勃势头,果断开始经营木材,结果再一次大获全胜。昔日小米店老板摇身一变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木材商。但是,随着木材业的红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急流勇退,毅然退出了木材行业,将目光重新聚焦到当时台湾急需发展的塑胶行业上。当时,台湾化工业中颇有名气的企业家何义也发现了这一商机,并专程去国外考察过,但最终却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放弃了。一个普通的木材商王永庆却主动投资塑胶业,这一选择自然招来各种嘲讽和怀疑。但这没有撼动王永庆的决心,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后来,王永庆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富豪榜,成为著名的塑胶大王,他创办的台塑集团跃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

从米店伙计到塑胶大王,我们可以看到穷人和富人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要实现这一跳跃,就需要革新自己的思维。首先,摆脱穷人听天由命的惯性思维,不要因为你今天贫穷就认定你一生贫穷。正如王永庆所言“贫寒的家境,以及在恶劣条件下的创业经验,使我年轻时就深刻体会到,先天环境的好不足喜,坏亦不足忧,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自己的努力。这个信念在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中,深深影响并支配我的处世态度”。富人的思维就在于抱定一种信念,总有一天我一定能跳出贫穷的圈子,剩下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穷人最缺少什么

穷人拿钱买名牌,富人拿钱买房产。穷人求安稳度日,富人求险中富贵。穷人努力还清款,富人努力贷款投资。穷人梦想一夜暴富,富人追求长期收益。穷人关心赚了多少,富人在乎支出有道。富人把工作当事业做,穷人把工作当事情做。

富人看趋势做事,穷人看结果做事。富人精于理财,穷人被钱控制。富人有钱去投资。穷人有钱存银行。富人珍惜时间,时间=财富;穷人虚度时光,时间=空闲……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穷人缺少了什么,不是财富,而是一种正确理解财富的思维,正确谋求财富的方式。在现代社会,普通工薪阶层是无法依靠固定的工资成为富人的,不管你怎么省吃俭用。“小富由俭”的传统思想已经无法应对后现代的金融市场了,你苦心节省下的钱可能还无法应对通胀带来的损失。

其实,很多人抱怨自己活得太累,明明也很努力地工作,却总是挣得少。其实,这就是思维的差异。对待工作,富人并不是靠具体的事情,而是靠运筹,就是指挥别人为自己掘金。而穷人则每日埋头苦干,在一些具体而琐碎的工作中耗尽了一生的精力。

一只小小的苍蝇,用尽短暂生命中的全部力量,渴望从玻璃窗飞出去。它拼命挣扎也无济于事,努力没有给它带来逃生的希望,反而成了它的陷阱。但就在房间的另一侧,大门敞开着,它只要花1/10的力气,就可脱离这个自我设置的陷阱。

这就是说,付出的努力再多,不等于你能够如愿以偿,有时候反而是自己画地为牢。因此,要想成为富人,就不要在一些没有机会成的事情上白白努力,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向,转变自己的思维,财富之门终会向你敞开。 YfK9jyMmYfEDAoID8j7Z+cAx9D/nIXZ2UmNEvNP7/0SO3WNRozxuGLkZTvmRLe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