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平面设计当然是做设计师啦!”
程必聪高中学了三年油画,在大学里学了四年平面设计,到了毕业找工作时,他想都没想,就把职业目标定在了平面设计师上。
还算比较顺利,程必聪接到了一家民营设计公司的录用通知,很快就办了入职手续。可是,工作才半年,他已恨透了这份工作——因为跟他最初的梦想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他的想象中,“设计”是需要创意和灵感的,必须创新、大胆、突破陈规,而在他的日常工作中,他百分之九十的“创意”都被老板否定了。即便老板不否定,客户也会否定,老板还是会黑着脸色让他修改。他私下里跟同学抱怨:“这工作没法干了,回去考研吧!”
说归说,程必聪没有贸然去考研,因为一位前辈给他提了醒:“难道你读完研究生就不做设计了吗?有研究生学历就不用看老板和客户的脸色了吗?”
前辈的话很有道理,程必聪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出路。他在“人人网”上找到几位早几年毕业的同专业校友,询问了他们的情况。
这些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在公司继续看老板脸色;有的在学校一口气读完博士然后教书;有的放弃了设计,改做创意产品自己开店;有的出国留学,镀金回来之后进入外企做事,相对自由些……有了这么多的答案后,程必聪的思路开阔多了。
参加过长跑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盯住一个人跟着他跑,可能会省力一些。在职场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为自己找一个适当的参照物,看看同一起点、相同状况的人是怎么发展的。这个人可以是行业的精英,也可以是非精英但是入行较早的老资历;可以是同一个专业科班出身的,也可以是从其他领域转行过来的……总之,你可以多结识一些行业前辈,看看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是怎样的,结合你自身的情况,参考他们的路线,可以事半功倍地找到可行路线。
在程必聪那个例子里,他意识到自己不满意现状,又不知道如何改变,及时向师兄师姐们取经就是非常聪明的做法。
当然,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也不能照搬前辈的模式。但是,至少,你多了一个生动的参照,总好过自己毫无头绪地苦恼下去。社会主义建设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呢,行业前辈就是供你摸的“石头”,确保你在职场这条湍急的河流中有所倚靠。
榜样的力量很重要。如果你实在没有头绪,不妨找一个跟你境况相同的“榜样”贴身学习。模仿他做事的方法、说话的技巧,看他是怎样把控职业轨迹的。在模仿的过程中你会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