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自称是地球上最大的书店或超级网购商店前,关于创建亚马逊网站的想法一直在纽约一家办事处里酝酿。那时,这家办事处还是华尔街一家不同寻常的公司:萧氏公司( D.E.Shaw &Co. )。

这是一家定量对冲基金公司,员工们都亲切地称其为 DESCO 。它始建于 1988 年,创始人是戴维· E ·萧( David E.Shaw ),他是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位教授。像文艺复兴科技公司(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和都铎投资公司( 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 )那些同时代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数量分析所的开创者一样,戴维开创性地拓展了计算机的用途以及复杂的数学公式,用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不规则运作中。例如,当欧洲的一只股票价格略高于美国的同一只股票时,电脑操盘手会变身为 DESCO 的华尔街勇士,编写几款软件,用来完成快速交易,以此来赚取差价。

金融界对戴维本人知之甚少,而这位博学的创始人也安享这份“不为人知”的宁静。公司喜欢暗箱操作,动用从投资巨贾那里募集的私人资金,如拥有亿万资产的金融家唐纳德·萨斯曼( Donald Sussman )和蒂施家族( the Tisch Family ),并在竞争对手那里进行自营交易 。戴维坚持认为,如果 DESCO 是一家能够引导新投资方式的公司,若想保持其领先地位,就不能公开这些想法,不能让其他竞争者获取这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尖端科技。

戴维成年时恰逢新型超级计算机问世。 1980 年,他于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然后来到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任教。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高科技公司试图劝说他加盟私人企业。发明家丹尼·希利斯( Danny Hillis )创办了思考机器公司( Thinking Machines Corporation ),并从事超级计算机的生产。他后来成为贝佐斯的挚友,而当初他差点说服戴维来为他设计并行计算机。戴维暂时接受了这项工作,后来又改了主意。他告诉希利斯,他想做更赚钱的生意,等有钱了以后可以随时回到超级计算机领域。希利斯对此颇有异议,认为即使他发财了——似乎不太可能——也不会重操旧业。(确实如此,在戴维成为亿万富翁以后,他把公司的日常管理交给了其他人。)希利斯说:“两个算盘我都打错了。”

1986 年,摩根士丹利投资公司把戴维从学术圈挖到自己的阵营中,并把他安排在很有声誉的工作组中,主要从事统计套利软件的开发,以迎接新一轮的自动交易浪潮。但戴维希望凭借自身实力去创业,因此,他于 1988 年离开了摩根士丹利,带着从唐纳德·萨斯曼那里得到的 2800 万美元的创业基金,在曼哈顿西村创办了自己的商店,这家商店曾经专营共产主义读物。

经过精心设计,戴维· E ·萧成就了华尔街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戴维没有招募金融家加盟,而是吸纳了许多科学家和数学家——这些人都有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经历,有很深厚的学术背景,但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在公司迁往派克南大街的一栋阁楼以后,鲍勃·格尔丰德( Bob Gelfond )加盟了 DESCO ,他说:“戴维想用科学方法把科技和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运用到金融领域”,而且“他效仿高盛银行,想成为华尔街的标志性企业”。

在公司管理方面,戴维使出浑身解数,尽量做到严格且不失人情味。他经常向员工发函,让员工用特定的方式来拼读公司名——在 D E 之间留出空格。他还命令所有员工用统一的标准来描述公司的使命:即“交易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和其他各种金融工具”——一定要按照这种顺序来描述。戴维的严厉风格还扩展到其他许多事情上,例如,他手下的计算机专家可以提出任何有关交易的想法,但必须通过严格的科学监管和统计测试,以证明其有效性。

1991 年,萧氏公司迅速壮大,公司迁到了离时代广场仅一街区之遥的曼哈顿中心城区,在一幢摩天大楼的顶层办公。公司的设计风格鲜明,装饰简洁,由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Steven Holl )担纲设计。这里有两层会客室,冷光直射进这面宽大白墙的接缝处。那年秋天,戴维设宴款待总统候选人比尔·克林顿的筹款人,一张入场券 1000 美元,像杰奎琳·奥纳西斯( Jacqueline Onassis )这样的大人物也出现在宴会中。举办晚会前,所有员工都要离开办公室。杰夫·贝佐斯当时是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之一,他去和同事打排球了,但他离开前,先和未来的总统合了张影。

那时贝佐斯刚满 29 岁,身高 5.8 英尺 ,已开始谢顶,面色苍白,不修边幅,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他已经在华尔街工作 7 年,给每个认识他的人都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才智过人,拥有无穷的信心。 1986 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贝佐斯就职于 Fitel 公司,为两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工作,致力于为股票交易者开发一款跨越大西洋的私人电脑网络。格雷希拉·齐齐尔尼斯基( Graciela Chichilnisky )身为合伙人之一和贝佐斯的老板,夸奖他是一个能干且乐观的员工,工作起来不知疲倦,能够同时负责伦敦和东京地区的业务管理。齐齐尔尼斯基说:“他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当你给他一个棘手难题时,他会用心琢磨,然后把它搞定。”

贝佐斯于 1988 年来到美国信孚银行( Bankers Trust ),但他对刻板制度给公司造成的阻力颇有微词,于是他打定主意去寻找创业的机会。 1989 年到 1990 年,他利用工作间歇,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运筹创业,他的合作伙伴是一名美林集团( Merrill Lynch )的年轻员工,名叫哈尔希·米纳( Halsey Minor ),他后来创办了在线新闻网 CNET 。当美林集团撤出当初所承诺的资金时,这家羽翼尚未丰满的企业破产了,当初它原打算通过传真机向用户发送顾客定制的业务通讯。但即便如此,贝佐斯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据米纳回忆,当时贝佐斯仔细研究了几位商业巨贾的情况,他非常崇拜来自于弗吉尼亚州的一位创业者弗兰克·米克斯( Frank Meeks ),他曾经因为拥有多米诺比萨特许经营权而发了大财。贝佐斯还非常敬重计算机领域的先驱科学家艾伦·凯( Alan Kay ),时常引用他的观点,认为“好点子能抵 80 分智商数值”——这意味着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能提高人的理解力。米纳说:“他在校期间得到了每个人的帮助,我想杰夫只要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东西,他不会错过任何一次机会。”

当一家猎头公司劝说贝佐斯与另一家有不凡背景的金融公司的高管见面时,他正准备离开华尔街。贝佐斯后来说,他发现了一位心心相印的工作伙伴,他就是戴维·萧。——“这是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的拥有发达的左脑,同时拥有发达的右脑的人。”

DESCO 公司,贝佐斯展示出许多特质,后来,亚马逊的员工通过观察也得到了印证。他自律且严谨,经常随身携带笔记本,用来记下自己的想法,似乎不记下来,那些想法就会马上逃离大脑。当有更好的方案呈现出来时,他会随时抛弃旧观点,接受新想法。他展现出孩子兴奋时的天真表情,也会在谈话中放声大笑,日后这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贝佐斯对任何事情都秉承认真分析的态度,包括社会环境。他单身的时候,曾经进修舞蹈,因为他盘算着这会增加他遇到优秀女孩的概率。后来他坦言,一直在想如何增加“和更多的女孩交往的机会”。 杰夫·霍尔顿( Jeff Holden )在萧氏公司时就在贝佐斯手下工作,后来在亚马逊也追随着他,霍尔登对贝佐斯的评价是:“他是我见过的最善于反省的人。他对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

萧氏公司没有华尔街上其他公司那样的繁文缛节,至少在处事风格上类似于硅谷的创业公司。员工上班时身着牛仔裤或卡其裤,不需要着正装,没有等级制度(虽然有关交易规则的主要信息需要严格把关)。贝佐斯似乎非常喜欢连轴转,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卷起来的睡袋,窗台上放着一些纸板箱里的泡沫板,以备必要的时候打地铺。尼古拉斯·拉夫乔伊( Nicholas Lovejoy )后来加盟了亚马逊,他认为这个睡袋“确实派上了用场”。当他们下班后,贝佐斯经常和他的 DESCO 同事一起通宵达旦地玩双陆棋和桥牌,而且经常是赌钱的。

当公司不断成长时,戴维开始考虑如何扩充他的人才库。他把目光锁定在搞数学和科学的奇才身上,并把他们称为通才,他们都是刚刚跨出大学校门、班里一流的学生,并且在某学科领域表现出超凡的能力。公司还把富布莱特奖学金( Fulbright Scholars )获得者、知名院校的优等生名单一一过目,主动向他们发出邀请函,推介自己的公司,并宣称:“毫不谦虚地说,我们招募的人才都是顶尖级的。”

响应者纷纷涌至纽约,参加令人备受煎熬的整整一天的面试。这些应聘者中有的看起来非常优秀,有的 GPA (平均成绩点数)和水平测试成绩很高。公司面试官非常喜欢问他们一些很随意的问题,诸如:“美国有多少台传真机?”目的是考查这些应聘者解决难题的能力。面试后,参加招聘过程的面试官们要聚在一起,就每一位应聘者,从以下 4 种雇用意向中选出其一:强烈不建议雇用;建议不雇用;建议雇用;强烈建议雇用。只要有一票“否决票”,应聘者即出局。

贝佐斯在创办亚马逊后仍沿用了这一流程,也对萧氏公司的其他一些管理技巧进行了沿袭。直至今日,亚马逊依旧使用这种方式来招募有潜力的新员工。

DESCO 公司在应聘程序和面试流程上倾注了大量精力,这对贝佐斯有深刻的影响;在应聘大军中,其中一位应聘者后来成了贝佐斯的终身伴侣。她就是麦凯奇·塔特尔( Mackenzie Tuttle )。她于 1992 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专业是英语,和作家托妮·莫里森( Toni Morrison )同窗。起初她在一家套保基金公司作管理助理,后来成为贝佐斯的下属。拉夫乔伊还记得,贝佐斯有一天晚上租了一辆豪华座驾,然后带一帮同事去一家夜总会消遣。他说:“看起来,他是在款待大家,但明显是冲着麦凯奇来的。”

麦凯奇后来说,是她先看中的贝佐斯。 2012 年,她对《时尚》杂志说:“我的办公室紧邻他的办公室,我整天都能听到他的开怀大笑。那种笑声的魅力无法抵挡。”她开始向他发动攻势,提议共进午餐,贝佐斯欣然答应。开始约会的 3 个月后,两人就订婚了;又过了 3 个月,他们步入了婚姻殿堂。 他们于 1993 年在西棕榈海滩的浪花酒店举行了婚礼,婚礼很有特色,为成年来宾准备了各种游戏,还有在泳池边举办的晚会。鲍勃·格尔丰德和一位名叫汤姆·卡尔兹( Tom Karzes )的计算机程序员特意从萧氏公司赶过来。

与此同时, DESCO 正在迅速壮大,但管理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那时的几位员工回忆说,戴维请来了一位顾问,开展一项针对所有管理层员工的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测试( the Myers-Briggs Personality test )。不出所料,每个人的测试结果都是内向型性格。最外向的当属杰夫·贝佐斯。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贝佐斯是萧氏公司外向型性格的代表。

贝佐斯是 DESCO 公司天生的领导者。到 1993 年,他开始远程管理公司在芝加哥的期权交易团队,然后高调进军第三市场业务,这是一种场外交易,允许散户投资人做股票交易,并且不用向纽约证券交易所交纳佣金。 后来加盟亚马逊的程序员布莱恩·玛希( Brian Marsh )说:“在第三市场业务中,贝佐斯拥有超凡的魅力和说服力。从那时起,他就展现出了领导才能。”然而,贝佐斯的部门不断遇到新的挑战。这个领域的大赢家是伯纳德·麦道夫( Bernard Madoff )(庞氏骗局的策划人,庞氏集团于 2008 年解散)。麦道夫的第三市场部开发了这项业务,并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贝佐斯和他的团队可以透过摩天大楼的窗户看到麦道夫的办公室,它位于东边的利普斯迪克大楼里。

当华尔街上其他公司认定了萧氏公司在做套保基金的秘密生意时,公司自身却有截然不同的定位。戴维认为,自己的公司不是一家真正的套保基金公司,而是一家无所不能的技术实验室,其中汇聚了许多创新者和天才工程师,可以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其他诸多领域。 投资只是它的第一个应用领域而已。

1994 年,当互联网的机遇来临时,只有少数人密切关注,戴维认为公司的独特定位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他遴选的领军人物就是杰夫·贝佐斯。

萧氏公司理想的定位是对互联网进行充分利用。许多公司员工都拥有可以联网的 Sun 工作站( Sun Workstations ),而不是所有权交易终端,他们使用的早期互联网工具有 Gopher 信息浏览、 Usenet 网络新闻、电子邮件和最早的浏览器 Mosaic 等。在撰写文件时,他们使用专业学术化工具 LaTex ,然而贝佐斯却不愿接触这一程序,因为他认为程序过于复杂。萧氏公司是华尔街最早注册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也被称为网页地址,是互联网上标准的资源地址。)的公司。互联网记录表明, Deshaw.com 1992 年注册的。高盛投资公司于 1995 年进军互联网,摩根士丹利投资公司于 1996 年加入进来。

戴维早年当教授时就使用过互联网及其前身阿帕网( ARPANET ),他对这个唯一的全球计算机网络的商业和社会价值非常热衷。 1985 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天体物理课上,贝佐斯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但直到加盟 DESCO 公司后才意识到它的商业潜力。戴维和贝佐斯每周都会碰面,在这几个小时里,他们就未来技术浪潮进行一场头脑风暴,贝佐斯记下这些想法,并且针对其可行性展开调研。

早在 1994 年初,几个超前的商业计划就在贝佐斯、戴维以及萧氏公司其他员工的讨论中不断酝酿着。其中之一就是向用户提供带有广告宣传性质的免费电子邮件服务的理念——这造就了今天的 Gmail Yahoo 邮箱服务。 DESCO 把这一想法介绍给了一家叫做 Juno 的公司, Juno 1999 年上市,不久之后就与其竞争对手零网公司( Net Zero )合并了。

此外, DESCO 还提供了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允许互联网用户在网上交易股票和债券。 1995 年,戴维成立了一家分公司,名为远见金融服务公司( Farsight Financial Services ),他将这一想法变为现实,走在了电子交易公司的前面。他后来把它出让给了美林集团。

戴维和贝佐斯还在酝酿另一个想法,他们把它称为“网罗天下所有商品的商店”( the everything store )。

那时, DESCO 公司的几位高管认为,创建“万货商店”的想法非常简单:互联网公司是顾客与制造商之间的桥梁,世界上所有的产品几乎都能买到。以前人们认为,经营要素包括顾客离店时留下产品的评价意见,从前的蒙哥马利沃德百货公司( Montgomery Ward )就是根据顾客的评价来确定产品的目录,他们认为这些信息更为可信。 1999 年,戴维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印证了网上商店的设想,说道:“这一想法是指有些人作为中间商可以赢利。那么关键的问题是,谁来做中间商?”

戴维对互联网的重要性深信不疑,这激发了贝佐斯的兴趣,他开始研究互联网的发展。得克萨斯州的一位作家和出版商约翰·夸特曼( John Quarterman )创办了《矩阵新闻》( Matrix News ),这份时事新闻月刊对互联网大加赞扬,并阐明了其未来的商业价值。 1994 2 月份版刊登的一连串数字令人尤其震惊。有史以来,夸特曼第一次分门别类地列示出万维网的成长轨迹,并指出,对广大用户来说,简单友好的界面比其他网络技术更具有吸引力。在一张图表中,他展示了一串字节——即一套二进制数字, 1993 1 月到 1994 1 月这一年间,网络传输速度提升了 2057 个单位。另一个图表展示了一个数据包——即一个单位的数据,在同一时间段网络传输速度提升了 2560 个单位。

贝佐斯从这一串数据中推断,那年整个网络运行大约上升了 2300 个单位——相当于增长了 2300% 。贝佐斯后来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增长那么快,简直超乎寻常,这让我思索良久。究竟是什么产业才能在网络的高增长率下分一杯羹?” (亚马逊初创时期,贝佐斯经常在讲话时提到,是网络的“ 2300% ”的年增长率才使他不满足于现状。这成为一个有趣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注脚——亚马逊是以一个数学错误为基础创建起来的。)

贝佐斯认为,囊括所有物品的“万货商店”计划不太务实——至少起初是这样的。他列了一张单子,上面有 20 种产品门类,其中包括电脑软件、办公用具、服装产品和音乐等。最终,他认定最佳选择是图书。因为它们是纯粹的产品;一家书店的一本书和另外一家店里的书一模一样,因此买主可以随性选择任一渠道购买。当时有两家大书店,即英格拉姆( Ingram )和 Baker &Taylor ,因此一位刚入行的零售商没必要亲自与成千上万的出版商接洽。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有 300 万种正在出版的书,远远超过巴诺或者鲍德斯书店的藏书容量。

贝佐斯不能马上创建万货商店,但他能抓住这一特点——即至少在一种重要产品门类中提供海量选择。贝佐斯坦言:“由于产品门类繁多,因此可以建立一家网店,其他经营模式没有这样的优势。可以建立一家真正的超市,里面有所有的产品,让顾客坐享海量选择。”

在西 45 大街 120 40 层的办公室里,贝佐斯抑制不住他的兴奋心情,与 DESCO 公司的招聘主管查尔斯·阿戴( Charles Ardai )一同调研了最早的网上书店地址,如座落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的书库无限( Book Stacks Unlimited ),以及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 Words Worth 。为了更加了解这些早期网上书店,他们会试着在这里买书,阿戴至今还保留着一次购买时的单据。那是一家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名叫 Future Fantasy 的书店的网址,阿戴在那买了一本《网络梦想》( Cyberdreams ),作者是艾萨克·阿济莫夫( Isacc Asimov ),价格是 6.04 美元。两周后,书送到他的手中,阿戴撕开了纸箱包装,递给贝佐斯看。由于运输的原因,书籍已经破破烂烂的了。那时没人知道怎么才能更好地通过互联网卖书。正如贝佐斯所看到的那样,这是一个无人探索的难得机遇。

贝佐斯知道,如果他在萧氏公司继续工作的话,永远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确实如此,起初公司拥有 Judo 公司和远见金融服务公司,戴维兼任两家公司的董事长。如果贝佐斯想成为一位真正的所有者和企业家,拥有他亲手创建的公司的股东权益,并像其他商人,如比萨巨头弗兰克·米克斯那样获得未来财富回报的话,他必须离开华尔街;虽然这里既赚钱又舒服。

后面所发生的事情成为缔造互联网的传奇的故事之一。那年春天,贝佐斯找戴维谈话,并告诉戴维,他打算离开公司,然后创建一家网上书店。戴维提议边散步边聊。他们在中央公园漫步了两个小时,在一起探讨创业的初衷。戴维说,他理解贝佐斯的这一设想,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因为他当初离开摩根士丹利时也有同样的经历。他也提到,萧氏公司正在迅速壮大,而贝佐斯也已经身居要职。他还告诉贝佐斯,公司也许会和贝佐斯的新企业展开竞争。他同意给贝佐斯几天考虑的时间。

当贝佐斯思考下一步的计划时,他刚看完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将尽》( Remains of the Day ),讲的是一个管家满怀惆怅地回忆,在英国战争时期服役时的个人抉择和事业选择。贝佐斯一直在回首人生的重要关头,当时他产生了一个想法,称其为“后悔最小化模型”,以此来确定在这个人生的重要关头,下一步该怎么走。

几年后贝佐斯说:“当你处于危急时刻时,小事也会成为你的绊脚石。我知道,当步入 80 岁高龄时,我不会考虑为何在 1994 年的人生低谷时放弃了华尔街的优厚待遇。因为当你 80 岁高龄时,你不会再担心这些事情。与此同时,我会为没有亲历互联网浪潮而感到后悔,因为那是一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情。当我这样思考问题时……就不难做出决定了。”

当贝佐斯的父母迈克和杰姬接到电话时,他们正要结束在哥伦比亚波哥大为期 3 年的漂泊生活。迈克当时在埃克森石油公司工作,是一名石油工程师。据迈克·贝佐斯回忆,当他们听到这一消息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意思,你要在网上卖书?”他们一直在使用老的网络服务设施 Prodigy 保持联系,并安排杰夫和麦凯奇的订婚晚宴,因此并不是因为不懂得新科技才令他们不解,而是难以理解看到事业有成的儿子抛弃了华尔街优厚的待遇去追求一个疯狂的梦想。杰姬·贝佐斯向儿子建议,可以在晚上或周末经营他的新网店。贝佐斯告诉妈妈:“不,事情瞬息万变,我需要马上行动。”

随后杰夫·贝佐斯开始筹划他的旅行。他在曼哈顿上西区公寓里举办了一个晚会,让大家观看《星际迷航:下一代》的最后一段情节。然后他飞到加州圣克鲁兹,去面见两位资深程序员,他们是由戴维的第一位员工彼得·拉文索尔( Peter Laventhol )推荐的。他们在圣克鲁兹的一家咖啡馆点了蓝莓薄煎饼。贝佐斯想引起其中一位的兴趣,这位就是经验丰富的谢尔·卡芬( Shel Kaphan )。卡芬说:“当我们谈到互联网的未来时,贝佐斯的热情和我一样高涨。”他们一起寻找圣克鲁兹的办公场所。贝佐斯后来听说, 1992 年美国最高法院决定,依旧延续以前的法律规定,即商人在没有运营实体业务时,可以不用上缴销售税。同时,邮购业务可以避免把办公区设在人口密集的加州和纽约州。

回到纽约以后,贝佐斯告诉他的同事,他要离开萧氏公司。杰夫·霍尔顿作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刚毕业的一名大学生,曾经在第三市场业务中做贝佐斯的工程师。一天晚上贝佐斯和他一起去酒吧喝酒。他们俩关系非常亲近。霍尔顿来自于密歇根州罗切斯特山,十几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熟练地破解版权保护软件。他还是一名轮滑爱好者,同时是一位语速极快的人;因为讲话太快,贝佐斯经常戏称,霍尔顿“可以使我的听力速度加快”。

一天,他俩面对面坐在位于 44 大街一家叫做 Virgil 的烧烤店里。贝佐斯决定暂时把公司命名为 Cadabra ,但不打算长期用这个名字。霍尔顿在笔记本的一页中写满了备选方案。贝佐斯最喜欢的是 MakeItSo.com ,这是《星际迷航》中主人公皮卡德舰长频繁发出的一个指令。

酒过三巡,霍尔顿告诉贝佐斯自己想跟随他一同创业。但贝佐斯感到为难:因为他与萧氏公司的协约规定,如果他离开公司,至少两年内不得雇用 DESCO 的员工。他不想和戴维闹掰了。因此贝佐斯对霍尔顿说:“你刚走出校门,还背负着债务。这是相当冒险的。留在这儿吧!攒些钱,我会和你保持联系的。”

月底,杰夫和麦凯奇打点行装,告诉搬家公司先把行李运过去,隔日再打电话联系,告知他们目的地。他们先飞到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市,然后从贝佐斯父亲那里借了一辆 1988 年出产的雪佛兰开拓者轿车。随后他们驱车向西北方向行驶。贝佐斯坐在副驾驶位置,往 Excel 电子表格里输入收入预测值(后来证实这些数字很不准确)。他们想入住得克萨斯州沙姆罗克 6 号汽车旅馆,但客人已满,只得在一家叫做 Rambler 的汽车旅馆住下。 当麦凯奇那天晚上看到房间以后,睡觉时连鞋都不肯脱。一天后,他们在大峡谷停了下来,欣赏了那里的日出。那时贝佐斯 31 岁,麦凯奇 24 岁,他们共同书写了这一创业故事,令成百上千万的互联网用户和踌躇满志的创业者把众多的想象铭记在心。

一年多以后,杰夫·霍尔顿再次与贝佐斯取得了联络。此时贝佐斯已经在西雅图安顿下来,他给霍尔顿发了电子邮件,并给了一个网站链接。他们现在称其为亚马逊( Amazon.com )。这家网站尚显粗糙,大部分被文字占据,并不吸引人。霍尔顿通过该网站购买了几本书,并且提出了反馈意见。又一年过去了,贝佐斯和戴维之间签订的反侵权协议失效的几个月后,霍尔顿的电话铃终于响了。

是贝佐斯打来的。他说:“是时候了,马上行动。” EHbI5tyUubyhpL5zKW7wkCsQNXJ1e2uoe6O3A4pawBVp1sFqT6DF54EYRmoKrF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