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惹不起你,我躲得起

女皇再挑事端

1850年,时年19岁的咸丰帝继位。中国最高统治者之间权力的交替,令国内局势以及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位初继大统的年轻帝王心潮澎湃,大清国的妥协退让令他蒙羞,群众抗英的斗志,深深打动了这颗年轻躁动的心。他再次推行对外强硬路线,支持官员不同西方使节交往。

广东巡抚叶名琛是个传统士大夫,很是顽固 。咸丰二年(1851年)升任两广总督,在广东负责外交,常以“雪大耻、尊大体”为己任。叶总督对于洋人的态度同咸丰帝一致,四个字:“不屑一顾”。洋人的公文往来,叶总督的批示往往寥寥数字,有的根本就不作回复。

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成为当务之急。英、法、美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原料。清政府断然拒绝修约要求,为什么朝廷拒了洋人的要求?在咸丰看来,上一次败给你,那是很偶然一不留神栽一跟头,臭不要脸又来了,还要全境开放?通商的那五口,哪一口皇上也没去过,也就是康熙爷、乾隆爷下过江南,别的清朝皇上就在北京待着,了不起上一趟承德,再了不起上一趟沈阳,别的地儿不去。五口离皇上远着呢,我们不就是很偶然打了一场小败仗,以江南百万生灵为念,不爱理你,跟你签了约,你恬不知耻又来了,还要全境开放,没门儿!夜郎自大的大清,给了英法再次侵略中国的借口。1856年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头一次鸦片战争想要什么?市场和原料,“二鸦”还是为了这个目的。

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事端。“亚罗号”本是一艘中国船,后被海盗夺取,船上所有的人都是中国人,叶名琛在该船上抓捕了一名海盗,也是中国人。这本是中国的家事,与英国人无关。只是这艘船为走私方便,在香港的英国政府处注册,挂上了英国国旗。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中国兵勇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并赔礼道歉。广东巡抚叶名琛最初据理力争,但很快就妥协退让,将全部人犯送到英领事馆听任处置。巴夏礼为使事态进一步恶化,百般挑剔,拒不接受。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一度攻入内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法国为了换取英国支持它在越南获得的利益,便接受了英国的建议,派葛罗为全权代表,以“马神甫事件” 为借口,与英国联合出兵。

英法联军每隔10分钟向广州开炮一次,炫耀武力,叶总督拒不跟洋人谈判。他的政策被后人总结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叶总督的方式似乎比较符合进退失度、既怕挨打又想维护风度的咸丰爷的作风。洋人打来,叶名琛请示朝廷怎么办,咸丰皇帝圣谕:中原未靖,岂可沿海再起风波?就是不能跟洋人打仗。皇帝告诉叶总督上不可辱国体,下不可开战事。叶名琛就傻了,皇上这算什么主意?不辱国体就得打仗,不打仗就得辱国体,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求吕洞宾显灵吧,亭子里挂着吕大仙的画像,吕祖显灵保佑我打退英法,直到英法联军攻进广州,叶名琛被俘,押走上船。上船的时候,叶总督心情很放松,顶戴花翎补服纱褂打扮得跟上朝似的,随从以手指海,示意他自尽以全臣节,他装没看见。等船开了叶大人发话了,我要到英国面见英王,与她当面论理,给她上课去。我打不过她,还说不过她吗?两榜进士,两广总督,中国差不多最有学问的人,就这样认识世界,没学问的中国人也不想知道世界是怎样的。叶名琛被侵略军俘虏,解往印度加尔各答,辗转流离,不食异乡粟米绝食而亡。这位清末的官吏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会流亡海外,客死他乡。

名将的溃败

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20年后,大清还是这样的,有海无防,太容易打了,联军一下就攻占了广州。占领广州后,第二站定海,第三站就直奔天津,终点站北京,路线跟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模一样,特快。

1858年英法联军夺取大沽炮台,占领天津。美俄两国公使也随同到达天津白河口外。皇上派人议和,英法美俄四国强迫朝廷签订了《天津条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公使进驻北京是符合国际法的,但就这一条皇帝最不能接受。我宁可多开几个口岸,多赔一点钱,公使进京绝对不允许,我不能面见外夷。外夷见我不下跪,这绝对不行。后来,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中国大概第一个见洋人公使的是同治皇帝,在中南海紫光阁。紫光阁是专门接见越南、朝鲜这些藩属国的地方,洋人也不知道,傻呆呆地来了,见本国君主是三鞠躬,见大清君主是五鞠躬。大清直至1875年,才开始向外派出使节,第一个出使英国的是郭嵩焘,也算礼尚往来了。

第二,开放十个通商口岸,这十个通商口岸已经遍及中国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

第三,外国舰船进长江。这破坏了中国内河主权,领海早就已经破坏过一回了,又破坏了中国的内河主权。内河绝对不能对外开放,美国军舰有访问上海的,访问湛江、青岛都可以,什么时候见过美国军舰访问武汉?长江万吨巨轮都能进去,一般驱逐舰当然可以进去,但我们不会邀请美国军舰访问武汉,内河绝对不对外开放的,但当时都开了。

第四,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游历经商传教。最起码人家可以踏遍你的山山水水,搞间谍活动很方便。最后你还得赔款。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从大沽炮台撤兵。1860年,联军再战天津,进逼北京,所为何事?咸丰帝一直对于英法侵略者自行退去抱有幻想。《天津条约》满足了英法联军的要求,但对于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等条款一直没有答应。朝廷调蒙古名将僧格林沁亲王同英法联军作战。蒙古骑兵在八里桥之战中表现得异常勇敢,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多次冲向敌军阵营进行英勇的战斗。敌军官吉拉尔在《法兰西和中国》中对清军的英勇作战做了详细的描述:光荣应该属于这些好斗之士,确实应该属于他们!没有害怕,也不出怨言,他们甘愿为了大家的安全而慷慨地洒下自己的鲜血。这种牺牲精神在所有的民族那里都被看做是伟大的、尊贵的……这样的英雄主义在中国军队里是经常可以看到的;而在欧洲则以讹传讹,竟认为中国军队是缺乏勇气的,此乃一大谬误。八里桥之役,中国军队以少有之勇敢迎头痛击我们。他们的军队是由25000名骑兵和为数众多的民团所组成的,然而还是打不过人数较少的欧洲人,这也的确是事实。法国和英国的炮兵压倒了他们的箭、矛、迟钝的刀和很不像样的炮。尽管他们呼喊前进,勇猛和反复地冲杀,还是一开始就遭到惨败!

联军此时的装备水平可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强多了,最起码子弹是定装,不用先倒药再装弹丸了,射速比那时候快多了,我们依旧还是刀矛弓箭,还是这玩意儿,镫里藏身,连马都炸死了,镫里能藏什么身?联军阵亡十余人,伤20人,清军却是损失惨重。咸丰帝本打算“亲统六师,直抵通州,以伸天讨而张挞伐”,但接到僧王溃败的消息,便顾不得群臣对他坚守京师的请求,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避暑山庄。

恭亲王的委屈

僧王本打算战死沙场以报国家的,突然接到皇上圣旨:“卿以国家依赖之身,而与丑夷拼命太不值矣。”僧王一看皇上不让我死,那就别死了,追随皇上去吧。皇上奔哪儿了?承德,到木兰围场打猎去了。洋人打到家门口了,天子亲征?兵都没了,带谁亲征去,怎么办啊?所以宗庙社稷黎民百姓就抛给了侵略者,让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留守北京,皇上到木兰围场打鸭子、兔子去了。

恭亲王可就气着了,平时不用我,让我闲废了这么多年,国难临头,你跑了,让我在这儿待着,签订城下之盟?

恭亲王与咸丰都是宣宗皇帝的儿子。宣宗共有九子,咸丰是老四,恭亲王是老六,头三个儿子都死了,老四就变成了老大。清朝的皇子读书都是很用功的,哪个皇上的字拿出来都是书法家的水平。宣宗的大皇子读到22岁,应该大学毕业分配工作了,皇上还让他念书,他念烦了,整天吊儿郎当。老师就批评他,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怎么君临天下,怎么做皇帝?他当时被逼恼了,跟老师说,我当了皇帝第一个剁了你。老师一听,找家长告状去了。宣宗急了:“把那畜生给我叫来!”大阿哥奕纬哆哆嗦嗦地来了,跪下磕完头,刚一起身,皇上一看:“没出息的东西!”一脚踹去,没想到,躺了三天死了。然后老二老三也跟着死了,不知道是吓的还是怎么了。

所以宣宗皇帝一直无子,他非常后悔,怎么就把儿子一脚给踹死了呢。后来老来得子,49岁才有了咸丰皇帝,然后五六七八九就接上了,九个儿子。老四居长,老六贤德,现在历史学家给老六做智商测算,按照他的文治武功、待人接物各方面的得分跟乾隆大帝接近。要能即位的话,最起码没有慈禧太后祸国乱政这些事了。但历史不能假设,到底立谁,宣宗皇帝也拿不准主意,那就围场射猎,考校两个人的武功吧。咸丰皇帝肯定武功不如奕,奕自创的刀法枪法,都留在中华武术的套路里了,文武全才。咸丰不行,怎么办呢?打猎的时候他一枪不放,一箭不发,交了白卷。等宣宗一问,他说我不忍心打,春天草木繁育,万物生长,我怕误伤母兽,使小兽失亲,小兽没有母亲,没有奶喝,也会饿死,所以我不忍心打。皇上非常高兴,我儿仁孝啊,大清以孝治天下,你对动物都这么爱护,将来能不爱护黎民百姓吗?奕非常生气,你明明打不着,却说不忍心,我费了这么半天劲,弄一个虐杀动物,哪儿说理去?

这个时候宣宗皇帝心思就动了,我到底要传位给老六,还是传位给老四呢?宣宗道光一日病重,自觉不祥,恐怕要驾鹤西游,于是召集四、六两个儿子进宫论对,以便决定到底传位给谁。两位皇子进宫前都向老师讨教对策,老六入宫之前老师告诉他,皇上问什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定要让皇上明白你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所以皇上一问我死了以后,你打算怎么理财啊,六阿哥说得头头是道;你打算怎么治国,怎么赏罚啊,说得特别好,皇上心里很踏实。看来这个接班人不错,但也有一丝不快,合着我死了之后的事你想得这么清楚,什么意思啊?等咸丰要入宫的时候,他的老师杜受田,后来谥号文正,跟曾国藩一样,清朝一共只有八位大臣死后谥号文正。杜文正公善于揣度圣意,就告诉咸丰皇帝,说阿哥见识不及六爷,皇上问什么都不要回答,皇上只要自言老病,不久于世,唯伏地痛哭。所以咸丰一进门就哭,哇哇哭,父皇一开口问,他就说皇阿玛死不了,万寿无疆永远健康,皇上一看,这儿子孝顺。最后宣宗皇帝立遗诏的时候,皇四子为太子,皇六子封亲王,这是清朝皇帝秘密建储圣旨里唯一的一份写两人的,四子做太子,将来承继大统,皇六子封亲王,恭亲王不是哥哥封的,是他爹的遗诏里面封的。所以这哥俩心结、矛盾很深。

道光病逝后,奕詝即位,改年号为咸丰,封奕为恭亲王。咸丰之所以在亲王爵位前加一个恭字,自然希望这位深受父皇喜爱的弟弟对自己也能恭敬服从。咸丰对奕感情很复杂,一方面对其另眼相看,曾经把京城最好的一座宅邸赐给奕,一方面对他颇为提防,基本上咸丰在位的这些年,恭亲王就闲废着,今天让他扫墓,明天让他守灵,整天干这些。

现在外敌打到眼前了,兵临城下,皇帝自己跑了,让弟弟去顶,多少有些不地道。咸丰死前,还留着一手,找了八位大臣看着奕,所以后来为什么恭亲王跟慈禧联合起来发动政变,把这八大臣给干掉,跟这个事是有关的。皇帝归天,储君年幼,怎么着应该王叔辅政,你弄八个不相干的人辅政,虽然其中有几个远支皇族,但都不用我,这就不合适了。

圆明园之劫

攻占了北京城的英法联军,焚抢了圆明园,联军是焚抢,圆明园可没毁,不过确实是经历了一大劫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抢后,英国《泰晤士报》称:“据估计,被掠夺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首饰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大得不能运走,竟被打碎……”抢劫一空的圆明园最终还被英法联军焚烧殆尽。据当年目击者的记录,接到焚烧命令后,顷刻间,就看见重重烟雾由树林里蜿蜒升腾。不久,缕缕的烟集合成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向外爆发,眼青云黑,遮天蔽日。但看1870年的圆明园照片,尤其是西洋建筑,还都存在。

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经历了三劫,火劫、石劫、土劫。第一桩是火劫,始作俑者是联军。石劫就是咱自己人干的,圆明园一荒废就没有护军把守,谁家盖房子都从里面拉石料,台阶、华表全给拆走,一点儿不留都给端了。19世纪末,土劫,老百姓进行开荒,围湖造田,圆明园就彻底毁了。圆明园是谁的?是皇上的,不是中国的,不抢白不抢。家天下就会出现这种结果,化国为家,老百姓就没有国家概念,这是你们家的,我抢一点是一点,没有人觉得是在保卫我的国家,我的民族。联军抢完了,老百姓大着胆子进去,拿吧,没人管。

英法联军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之后,强迫朝廷签订了《北京条约》。27岁的奕,对于外交事务全无经验,却也不得不在皇城下,处理一个王朝的命运。该条约第一承认《天津条约》有效,第二增开天津为商埠,第三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第四准许华工出国。英法两国估计缺人缺疯了,打起了华人的主意,华工出国干吗?做苦力、奴隶。很多小伙子晚上一人在街上走,后面来一棍子,麻袋一套,一睁眼在船上了。拿烙铁烧红了在你胳膊上烫一个P,去秘鲁;烫一个A,去澳大利亚。现在海外定居的华人,说我们家四代定居在此,都不会说汉语了,那第一代不是P就是A,都是这么来的。尤其是去美国修铁路,大西洋通到太平洋的每一根枕木下都有一个华工的冤魂。中国人聪明能干,一教就会,所以干活都用中国人。

最后,赔款增加。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北京条约》签字不久,英法联军便离开北京。因为这次令恭亲王难堪的签约之缘,英国从此竟致力于支持由恭亲王为首的对外和平妥协派。

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吃掉150多万平方公里,民国初年在政权更迭时,又占唐努乌梁海、科布多17万平方公里。现在俄罗斯的图瓦自治共和国,独立的外蒙古,共计160万平方公里土地也被俄国划走。中国在近代史上就损失土地300多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表面积的1/4。中国的版图原来像一张秋海棠叶,被北边的熊咔咔一啃,就变成了瘦鸡一只。 sMouPMrr5LjE986ilH7jU1F1NwG+dw8pWFGMl1F7EtXUt1vkzfS+RG/j/Wxr0SC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