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宽厚待人有智慧

丞相曹参与下级官吏——宽厚待人,化解矛盾

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之一。作为汉朝相国,曹参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获得了长年遭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称颂。此外,曹参对待官员十分宽厚,对于官员的一些小过错他也很少去计较。因此,在曹参相府工作的官员都能够十分轻松地工作。

曹参家的后花园紧挨着丞相府下级官吏的住处。在这些官吏的住处,每天都有一批批的人来喝酒唱歌,有时候甚至还高声猜拳呼叫,更可恨的是,有时候竟然日夜不息。他们的这种行为,使得丞相府中的官员十分恼火,但是,屡次劝说他们就是不听,或者只是稍加收敛,但不久又会如旧,真是让人没有办法。于是,他们在一起想出了一个办法——借助丞相之手来整治一下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无聊之徒,希望可以解决这一让人头疼的大难题。

当然,这些官员并没有直接在曹参面前提到这件事,因为他们知道,对于这些小的过错,曹参是不会加以理会的。于是,他们就想趁那些下级官员正吵闹的时候让曹参有深切的体会,从而能够出面制止他们的这种行为。

一天,当他们听到下级官员住处的人正在喝酒唱歌、大呼小叫的时候,他们就邀请丞相曹参到后花园游玩,以为这样一来曹参听到官员们的喝酒吵闹声肯定会出面加以制止。

曹参一到后花园,就听到了下级官吏住处喝酒唱歌的声音,曹参身边的官吏甚是得意,以为如此一来,丞相肯定会惩治那些醉酒吵闹的家伙。这时,那些喝醉了酒的官员听说丞相到后花园来游玩,纷纷停止了吵闹声,每个人都变得战战兢兢,毕竟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这种做法给他人带来的不良影响,让丞相知道了很不好。一时之间,气氛十分尴尬。一些人扬扬得意,以为可以借此一雪心头之恨,从此过上清净的生活。而另外一些人则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十分忐忑不安,他们等待着丞相对他们的处理。

西汉玉角形杯
玉杯的质地为青白色的闪玉,杂有褐色斑。杯身似兽角,纹饰的处理虚实相间,布局四方呼应,具有律动感,且十分平衡和谐。

看到这一情景,聪明的曹参早就明白了一切,但是,他却对此假装毫不知情,不但没有批评那些吵吵闹闹、喝酒聚众的家伙,反而让自己的手下人也拿来了酒,在后花园摆开了酒席,让大家一起过来开怀痛饮。

在众人一起开怀痛饮之余,曹参兴之所至还带头唱歌并高声呼叫,和那边喝醉了酒的官员相呼应。很快,整个气氛就活跃了起来,之前大家内心的怨气很快就消失殆尽,反而经过一番痛饮,都成了朋友。一时之间,丞相府中的丞相和官员们都喝得兴高采烈,大家也都不拘泥于地位的高低,这使得原本森严的上下级关系变得更加轻松融洽了,真是一举多得。

谋略智慧

作为一代贤相,曹参在这个故事中的做法至今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曹参的下属官员喝酒唱歌,扰乱他人,确实有错。但是,如果因此而让整个丞相府和下级官员之间出现裂缝就得不偿失。而曹参能够宽厚待人,不计小过,通过摆酒设宴这一举措,不禁化解了下属官员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增进了官员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整个丞相府的团结与合作。可见,在生活与工作过程中,有时候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苛求细节,不计小过,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曹操宽厚待人——宽厚大度,赢得财富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将曹操描述成一位猜疑心重、容易记仇的奸雄。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宽容大度、既往不咎。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评价曹操道:“操之待人,大致尚偏于厚。”意思是曹操对待别人还是比较宽厚的。

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前,袁绍的谋士陈琳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文章汪洋恣肆,洋洋洒洒,从曹操的祖父骂起,一直骂到曹操本人。在陈琳笔下,曹操的祖父曹腾成了有伤风化、暴虐百姓的无道官员;父亲曹嵩贪财好利,为求官不惜贿赂权贵;曹操本人则成了古今第一贪财残暴的臣子。据说,曹操头痛病发作时,收到了这篇檄文,便让手下人给自己念。手下人念着念着,因为文章言辞特别犀利,竟然不敢继续念下去了。曹操摆摆手表示不在意。听到要紧的地方,曹操大叫一声,出了一身冷汗,头竟然不疼了。官渡之战后,袁绍战败,陈琳转投曹操门下。曹操对这篇骂人的檄文耿耿于怀,还问陈琳:“你何必要骂我的祖父和父亲呢?”陈琳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听后大笑,从此不再计较。

官渡之战前,从实力对比上说,袁绍大大强于曹操。而曹操在用兵和权谋上技高一筹,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他缴获了很多文件和书信,其中就有曹操军中有二心的官员和袁绍私下里联系的信件。这些官员都害怕得不得了,唯恐曹操借此把柄除掉自己。曹操却把部下的官员召集起来,当面将书信全部烧毁,还感慨道:“当初袁绍实力那么强,我尚且不能自保,何况你们呢!”官员们都感激得不得了,从此对曹操更加忠心。

为了招揽天下人才,曹操对投靠自己的人表现得极为大度,能用则用。著名谋士郭嘉起初投奔袁绍,很受优待。但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袁绍过分追求谋略而缺少决断的勇气,不能成就霸业,于是辞别袁绍,转投曹操帐下。曹操丝毫不计较郭嘉曾给自己的敌人效力,而是热情地和郭嘉谈论天下大事,两人越谈越投机。曹操高兴地说:“辅佐我成就天下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啊!”郭嘉出来后,也高兴地对别人说:“这真的是我的主公啊!”

孔融将祢衡推荐给曹操,但祢衡自命清高,看不起曹操,还当众辱骂他。曹操大怒,对孔融说:“祢衡真是个小人,我杀他好比杀掉一只老鼠。但他平日里虚名在外,要是杀了他,别人会说我不能容人。”于是,曹操将祢衡推荐给了刘表,没有杀他。

刘备落魄时,也前去投奔曹操,曹操请他做豫州牧,治理豫州(今安徽亳州一带)。有人对曹操说:“刘备有英雄的志向,现在如果不早作打算,一定会留下后患。”曹操问郭嘉该怎么办,郭嘉说:“刘备确实可能成为后患。但现在您兴起义兵,为百姓除却暴虐,诚招天下贤才,还担心别人不来投奔。如果您杀了刘备,就是背上了杀害贤才的恶名,以后的人若想来投奔您,就会犹豫迟疑。如果以后没人再来,您和谁平定天下呢?”曹操笑着说:“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曹操不仅没有杀刘备,还拨给他军队和粮草,让他收集失散的士兵,以聚集力量再次对抗吕布。

对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曹操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张绣曾在战场上把他打得落花流水。在那场战斗中,曹操中箭受伤,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战死,这都在曹操心中烙下了深深的仇恨。但在官渡之战前夕,张绣率领部下投降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不但收容张绣,而且设宴款待他,还为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和张绣结成了亲家。

正是由于具有宽容待人、不拘小节的王者风范,曹操才能聚集起一批忠心耿耿的谋臣武将,奠定成就霸业的基础。

谋略智慧

古话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斤斤计较无法成就事业,睚眦必报也难以换来感情。一个想要成就大业的人,首先要学会宽厚地对待别人,只有对他人投入感情,才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

唐太宗与李勣——以情待人,为己所用

李勣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一位智勇双全的能臣,他曾先后率领士兵打败了突厥、攻薛延陀、高丽诸国,扬大唐国威于四方,深受唐太宗的宠信。有一次,李勣得了重病,唐太宗打听到将胡须烧成灰能够治病的偏方,便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烧成灰为李勣治病。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对自己的发肤有丝毫的损伤,认为这么做是一种不孝的行为,唐太宗为了李勣这么做,足以看到他的爱才之心。后来,李勣病好之后得知此事,上朝向唐太宗谢恩,感动得磕头直至出血,唐太宗安慰他说道:“爱卿是朕的股肱之臣,身系天下安危,朕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江山社稷,爱卿又何须言谢呢?”

贞观十七年( 643 ),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特意任命李勣任太子詹事。一次,唐太宗设宴款待朝廷重臣,席间,唐太宗对李勣绩语重心长地说:“朕想把太子托付给朝廷重臣,想来想去,觉得满朝之中,再也找不到比爱卿更加合适的人选了。太子新登储君之位,朕将太子宫中之官委托给爱卿,虽然暂时委屈了爱卿的官阶和资历,但责任十分重要。爱卿一诺千金,过去服从李密的时候,从来不曾辜负李密的嘱托。现在又怎么会辜负朕的托付呢?”李勣听到唐太宗的这一番话之后,已经泣不成声,当即咬破手指发誓,定当竭尽心力辅佐太子。过了一会儿,李勣喝得大醉,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唐太宗脱去自己身上的衣服,给他盖上。

贞观二十二年( 649 ),唐太宗病重不起,他将太子李治叫到病床边叮嘱道:“你日后继位为君,必须得到李勣等得力大臣的忠心辅佐,才能稳坐江山。但你对李勣没有恩惠,恐难以得到他的忠心。现在,朕要责罚他,把他调离京城。朕死了以后,你再将他调回来,授予他仆射的官职,他蒙受了你的恩惠,将来一定会对你竭心尽力。”几天之后,唐太宗真的找了个借口,将李调离京城,出任叠州都督。

不久,唐太宗就去世了,太子李治即位,为唐高宗。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便依照唐太宗之言,立刻召回李勣,并委以重用。李勣十分感激两代君王对自己的恩典,从此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唐高宗李治,为国家屡建奇勋。后来,年近八十的李勣还出任辽东道行军总管,征讨高句丽,一直打到平壤,俘虏了高句丽王高藏,将高藏献于安葬太宗的昭陵,一举洗雪了太宗征伐高句丽失利的耻辱。

谋略智慧

在工作中,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是想赢得他人的忠心,有时候要情谋结合,二者不可偏废。在对待李勣的问题上,唐太宗李世民的做法清楚地表现了这一点。对于李勣,唐太宗知道用情结其心,使其为己所用;同时,又懂得用谋略之术让其为自己的儿子效力,他深知让他人对自己感恩戴德,是取得他人效忠的前提。

高仁厚恩威镇逃——惩办首恶,宽恕众人

唐朝末年,唐僖宗李儇在位期间,杨师立在东川聚众反叛朝廷。于是,朝廷便任命高仁厚为正使、杨茂言为副使,率领大军前往东川平定叛乱。叛军首领杨师立乘着官兵初来乍到,根基尚未立稳,于是,便派部将郑君雄在夜里率兵突然袭击副使杨茂言驻守的军营。

他们的这一招使得杨茂言猝不及防,惊恐之下,慌忙弃营而逃,十分狼狈。驻守在附近军营的官兵看到副使都望风而逃了,也都丧失了斗志,纷纷逃窜。如此一来,叛军如入无人之境,径直杀向正使高仁厚驻守的中军大营。高仁厚看到形势危急,只得铤而走险,命令士兵大开营门,点燃火炬,将军营照得如同白天一样,并率领士兵亲自埋伏在道路两旁,等待叛军靠近时拼死一搏。叛军看到官兵大开营门,以为官兵有诈,为此犹豫不决,不敢贸然攻入,最后,他们还是决定撤兵而去。高仁厚乘机指挥伏兵杀出,叛军惊惧交加,大败而退。

在当时,按照军法来说,临阵脱逃乃是杀头的死罪。但是,高仁厚考虑到在叛军杀来时弃营而逃的官兵人数实在是太多,不可能将其全部予以诛杀,于是,他就把孔目官张诏悄悄叫到身边,对他耳提面命一番,然后派他带人连夜追回那些逃跑的官兵。张诏找到逃跑的那些官兵之后,立刻对他们劝说道:“正使率中军大营已经杀退了叛军,为了防止叛军夜间再次来袭,目前,正使正紧闭营门坚守,并没有到其他军营查看。你们弃营而逃的事正使现在尚且不知,所以你们还是赶快回来吧,明天早上像往常那样去参拜正使,不会有人知道你们逃跑,也不会追究今晚之事了。”张诏向来是军中闻名的忠厚长者,大家一向都很相信他的话。于是,听了他的话之后,逃跑的官兵纷纷赶在天亮之前悄悄地回到自己所在的军营。只有副使杨茂言由于最早出逃而逃得太远,直到天亮得知危险解除了才赶了回来。

第二天刚拂晓,高仁厚一觉醒来,听到各军营中像往常一样,又响起了敲击更鼓之声,不由欣慰地说:“这下好了,昨夜逃跑的士兵又都回来了。”各营将领还以为高仁厚真的不知昨天晚上的事,都怀着侥幸心理,像往常一样涌到中军大帐来拜见正使。

岂料,在他们拜见高仁厚之际,高仁厚阴沉着脸严肃地扫视了众人一番,突然开口质问在一旁正襟危坐的副使杨茂言:“昨夜叛军袭营,听说副使身先士卒,弃营而逃,这件事是否属实?”听到高仁厚这么问,杨茂言还不承认,依然狡辩道:“末将听说叛军攻进中军大营,正使已经突围而出,就连忙率军出营接应,岂料消息有误,末将知道真相之后,又连忙赶回营中。”

听了他的话,高仁厚斥责道:“我与副使同受皇上重托,一起领兵讨伐叛军。军法威严,如果身为正使的我临阵脱逃,你作为副使就应当执行军法,将我斩首示众,然后上奏朝廷。如今却是副使临阵脱逃在先,说谎粉饰在后,按军法,该当如何?”

众将领听到高仁厚如此之言,个个吓得脸色发白,纷纷顺声答道:“按军法,该当处死。”于是,高仁厚立刻下令把杨茂言推出去斩首示众,昨天晚上逃走的将领听到后都纷纷吓得跪在地上向高仁厚求饶。此时,高仁厚却又一改刚才的严肃面孔,变得十分仁厚,宽慰众将领道:“诸将昨天晚上之所以会弃营而逃,都是因为杨茂言带头扰乱军心。如今,你们既然都知道自己犯下的过错,我就不对你们加以责罚了。希望众将领今后以杨茂言为戒,戴罪立功,早日剿灭叛军。”听到高仁厚的这一番话,众将领感激涕零,纷纷答应。

此外,高仁厚还传令释放昨天晚上所俘获的数十名叛军俘虏。这些放归的俘虏回去之后向郑君雄听报告了高仁厚整肃军纪的事,他联想起自己袭营大败而还,内心不禁十分恐惧,心想:高仁厚的军法如此严明,我等岂是他的对手。于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他便杀死了叛军首领杨师立,率众向高仁厚投降。

临阵逃脱的部下如此之多,如果都严格按军法处置,真的是杀不胜杀。高仁厚处斩了逃跑这种地位最高,同时也是最先逃跑的副使杨茂言,收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同时还使叛军恐惧而归降,真是一箭双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设立规矩的目的在于约束众人。但当违反规矩人数众多时,难免遇到法不责众的困境,这时惩办首恶以震慑余众,宽恕众人以安其心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谋略智慧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设立规矩的目的在于约束众人,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处处都要讲规则,但是,一旦遇到了不按规矩办事的情况,又该怎么处理呢?在这个故事中,临阵脱逃的士兵如此之多,如果一律按军法处置的话,真是杀不胜杀。但如果一概放任不管,今后又有何人会遵守军法呢?高仁厚是一个懂谋略之人,他仅仅斩杀了最先逃跑的副使杨茂言,却收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同时还使得叛军为此而投降,真是绝妙。可见,当我们遇到违反规矩的人数众多时,可以先摆出规矩威吓众人,然后再承办首恶警醒余众,对余众宽大处理,势必会赢得大多数人的支持与敬畏。

赛典赤治滇有方——宽厚仁义,收取人心

至元十一年( 1274 ),元世祖忽必烈召见心腹大臣赛典赤·赡思丁,任命他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全权负责治理动乱不断的云南地区。辞行的时候,元世祖语重心长地叮嘱赛典赤·赡思丁道:“云南又称滇地,是朕当年亲自率兵攻取的地方,近年来由于委任的官员治理不当,导致云南地区动荡不安。因此,朕想派一个敦厚善良的官员前去治理云南。朕经过一番思考,认为没有比爱卿更为合适的人选了。望爱卿善体朕意,不负朕的厚望。”

赛典赤·赡思丁到任后,根据云南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受到当地百姓拥戴,当然,这些改革也引起了一些地方官吏的不满。因为,赛典赤·赡思丁的某些措施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于是,他们就不远千里到朝廷状告赛典赤·赡思丁跋扈专权、祸害地方。

元世祖忽必烈听到这些人的状告之后,非但没有因此责罚赛典赤·赡思丁,反而严厉斥责告状者道:“赛典赤·赡思丁是跟随朕多年的老臣,朕深知他有一颗忧国爱民之心。你们这些人竟然敢诬告国家大臣,该当何罪!”于是,元世祖忽必烈当即下旨将告状者押回到云南,交给赛典赤·赡思丁全权处置。

赛典赤·赡思丁见到这些告状者,非但没有责罚他们,反而马上命人卸去他们身上的刑具,柔声说道:“你们不知道皇上给了我方便行事的权力,因而状告我专权。正所谓不知者不怪,我并不打算治你们的罪。那么,你们能为我效力,竭心尽忠以赎罪吗?”

告状者原以为自己被押解回来,肯定会遭到赛典赤·赡思丁的责罚,定是死罪难逃,没想到竟然得到如此宽大的处理,个个都喜出望外,连忙向赛典赤·赡思丁叩头拜谢道:“我等身犯死罪,平章大人不但不将我们处死,还让我们继续做官为国效力,我等定当以死相报。”

对于不肯归顺朝廷的少数民族,赛典赤·赡思丁尽量晓以利害,劝说他们归降。云南红河一带的萝般甸土司背叛朝廷,赛典赤·赡思丁对此派人劝说无效,不得已才带兵进剿。在进剿的路上,赛典赤·赡思丁愁容满面,心中闷闷不乐。将士们纷纷对他劝说道:“我军自蒙古草原起兵以来,数十年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声势威震四海。区区一个土司竟然敢违抗王命,简直是不知死活,螳臂当车。我大军所到之日,定然会旗开得胜,平章大人又为何担忧呢?”赛典赤·赡思丁心情沉重地对部下说:“和土司交战,我军虽然可以战而胜之。但一旦拉开战争的序幕,其结果必然是生灵涂炭,老百姓必然是叫苦连天,苦不堪言。打仗乃是凶险之事,我一则担心将士们之中有人会战死沙场,二则担忧将士们会乘乱劫掠百姓,以致官逼民反。”

赛典赤·赡思丁率军来到萝般甸城下后,当即派遣使者前往招降。萝般甸土司见元军兵力强大,决定施用缓兵之计,于是派人前去对赛典赤·赡思丁答复道:“我等当谨奉平章大人的号令。”

可是赛典赤·赡思丁率领大军在萝般甸城下一连等了好多天,依然不见萝般甸土司率领众人前来投降。诸将领纷纷请求赛典赤·赡思丁下令进攻,赛典赤·赡思丁只是不准,说是要给对方充足的考虑时间。将领中有一万户终于按捺不住,擅自带兵攻城。赛典赤·赡思丁听到这件事之后勃然大怒,当即传令鸣金收兵,并招来擅自发兵的万户,责问道:“皇上命我镇守云南,是前来安抚百姓的,不是来大肆杀戮的。你骁勇善战,按道理来说应该得到嘉奖。但是,你没有得到统帅的命令而擅自发兵,按军法当斩。”于是,赛典赤·赡思丁下令把这名万户绑赴刑场斩首示众。诸将领见状大惊,纷纷向赛典赤·赡思丁叩头求情。赛典赤·赡思丁踌躇了一阵儿,方才说道:“我也知道临阵斩大将是为不祥。既然众将领向我求情,就姑且留下该万户的项上人头,以观后效。诸将领自当谨遵号令,否则休怪我无情。”

萝般甸土司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不禁摇头叹息道:“平章大人如此宽厚仁慈,我如果再抗命不从,是为天理不容了。”于是,萝般甸土司马上率众出城归降。从此,赛典赤·赡思丁的宽厚仁慈在云南各地区传播开来,许多部族的首领纷纷前来归附。按照旧例,这些首领拜见上官,都要有所献纳。赛典赤·赡思丁对于他们所献上的这些东西分毫不取,将它们全部分给部下和贫民。

赛典赤·赡思丁在云南治理了六年,社会也逐渐安定下来,这儿的老百姓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后来,赛典赤·赡思丁去世的时候,当地的百姓们都号啕大哭,如丧考妣。元世祖忽必烈感念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云南的功绩,诏告云南地方官吏守其成规,不得擅自改动。

谋略智慧

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云南,虽然他手下有着精兵强将,但是,他并没有依靠武力去威慑众人,而是以仁厚之心来收取人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高明之策。在现代社会,有时候,我们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和他人打成一片,创造一个和睦的环境。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想要赢取人心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以宽容和仁义对待他人。因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康熙掌掴魏东亭——动之以情,以心换心

作家二月河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王朝》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康熙皇帝喜欢微服私访。他认为,在民间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和坐在皇宫里看到的奏章经常是截然不同的。为了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康熙喜欢打扮成普通人,身边只带一两名随从,到民间走一走。

这天,康熙带着随从魏东亭巡视河道。巡视途中,康熙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过去一问,原来是老百姓和地方小官发生了纠纷。康熙看不惯官吏欺压老百姓,便随口劝了几句,这下可为自己招来了祸端,恶人举起拳头要打康熙。康熙本想拔出宝剑斩杀对方,却因为微服出巡,没有带佩剑。眼看着堂堂大清皇帝就要受辱,魏东亭竟然还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康熙一巴掌甩过去,吼道:“主子受辱,臣子就得死,你懂吗?难道要我亲自动手!”魏东亭才回过神来,迅速出手,制伏了对方。

晚上,康熙心神不宁,总觉得愧对了魏东亭。他与魏东亭一起长大,是关系亲密的伙伴。如今地位有别,主仆有分,白天出手打他也是身不由己。书读不下去,茶也喝不下去,康熙索性放下手里的书本,叫过魏东亭,想和他聊聊。

魏东亭正在门外站岗,听见康熙叫他,心想是为了白天的事。他不知康熙会怎么处置自己,小心翼翼地走进门,站在康熙身边。

康熙看着他的脸,寻找白天被打的痕迹,一边轻声说:“东亭啊,我一向对下属很仁慈,今天无缘无故地打了你,你恨我吗?”

魏东亭心头涌过一股暖流,连忙跪下道:“您如果受辱,就是我的过失。”一边说,一边强忍着眼里的泪水。

康熙拍拍他的背:“委屈的话,你就哭出来吧,憋在心里不舒服。我知道,今天错打了你。”

魏东亭再也忍不住泪水,大哭起来,还辩解道:“我怎会有委屈,是您的恩德感动了我,我不知如何才能报答您。”

康熙扶起魏东亭,慢悠悠地说:“你有没有觉得,我近来对你很刻薄?”

魏东亭紧张地摇摇头。

康熙笑道:“你不要不敢承认,我是有意的。你曾说,要弃武从文,以求找一条更好的出路,这没问题。但这不能让你以后成大器。所以我要对你严格一点,让你得到更多的锻炼。忍耐是最基本的素质。有时候,我也要忍耐索额图的胡闹,没办法斤斤计较。你以后的前途一定会比索额图更好,但需要更深的修为。我把你留在身边,就是为了给你更多的机会。请你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魏东亭恍然大悟,满腔怨气散尽,从此之后对康熙更加忠诚。

谋略智慧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过于情。”康熙皇帝就是一个善于调动他人感情的人。他知道,人是世界上最富感情的群体,“情感投资”是调动他人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手段。可见,聪明的领导者都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他们善于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用真挚的感情感动人。正所谓,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在现代社会,领导在实施“情感投资”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一个“心”字,与下属员工以心换心,从而达到心心相印、同心同德、共同一心干事业。 X68zVYJuluFGRSj+OTmSf1gO+GD5Id+AfaJN+i5M4G63qsGHkY2AbB6GbGarK30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