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巧施离间

陈平离间除范增——疑心生暗鬼,疑忌失重臣

汉朝的开国谋士陈平从小就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他跟着自己的兄嫂过日子,哥哥发现他很喜欢读书,就让他去私塾中学习。

陈平长大后,天下正处于一片混乱中。陈平所居住的武阳最接近的地方是下相,而下相正是项羽叔侄起义的地方,于是他就携带家眷投奔了项羽。在楚军之中,陈平只担任了一个行走秘书的职责,项羽虽然是一个豪杰,却没有发现陈平的才能,因为一点儿小事就要杀他。陈平非常担心自己死在项羽刀下,便连夜逃走,投奔了刘邦。

刘邦对陈平非常器重,让他跟随在张良左右,给萧何、曹参等人做助手。虽然身兼数职,但陈平感念刘邦对自己的恩情,非常卖力地帮助刘邦。

楚汉相争之时,项羽意识到粮草对于自己的重要性,所以不再攻击刘邦的城池,而是一味地抢夺汉军从荥阳送来的粮草。汉军的粮草不断被楚军抢走,让刘邦和谋臣们都非常头疼,但又无计可施。刘邦便想到了议和的策略,希望能够以荥阳为界,将天下一分为二,和项羽各自为王。但是这个提议并没有获得项羽的同意。

内外交困之时,刘邦想到了陈平,便向他请教。陈平对刘邦说:“项羽这个人,为人猜忌信谗,他最得力的助手就是亚父范增和钟离昧等人。可是每一次奖赏功臣的时候,项羽都舍不得爵位和封地,所以很多人不愿意为他卖命。如果大王舍得几万金,我就可以施展反间计,让他们君臣之间产生嫌隙,上下疑心,引起内讧。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趁机反攻,最后将楚军击败了。”刘邦对于陈平的计策非常赞同,当即就给了他四万金。

利用手中的黄金,陈平收买了楚军的将士,让他们散布流言。一时之间,楚军之中流言四起,人人都在传说钟离昧等大将辛苦了这么久,却没有享受到该有的待遇,楚王要是再不奖赏他们,恐怕这些大将都要投奔汉王了。谣言传到了钟离昧的耳中,他们固然不信;但是项羽听到之后,却心生疑窦。从此,项羽将钟离昧等人排除在军机大事商议会议之外,就连范增都开始怀疑。为了确认这些信息是否是真的,他便派遣了使者去汉营中探查。

刘邦听说项羽的使者要来,忙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陈平。当楚营的使者来到汉营的时候,陈平便故意拿出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们,可是见到使者的时候,他又故意做出一副惊讶的样子,低声和旁边的人议论道:“本来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没想到是楚王的使者。”说完,还让侍者将食物都收起来,只送上了粗茶淡饭。

受到这样的侮辱,使者非常气愤,将此事详细汇报给项羽。项羽听完,心中的疑云也越来越重。范增根本不知道项羽已经开始怀疑自己,还忠心耿耿地为他出谋划策,数次劝说项羽赶紧夺取荥阳。可是项羽再也不信范增的建议,反而不断冷落他,范增发现之后感到非常气愤,他悲愤地说:“看来天下的格局已经可以确定了,请大王好自为之,我请求告老还乡。”

听了范增的话,项羽不仅没有悔悟,反而很高兴地顺水推舟,答应了范增的要求。范增只好唉声叹气地离开了。在归乡的途中,他背上生出一个痈疽,未等回到故乡彭城就一病死去。直到此时,项羽才发现自己中了陈平的反间计,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范增死去之后,项羽如同一只无头苍蝇,一直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进攻,争霸的事业也开始走下坡路了。没用多久,刘邦就夺取了项羽的很多领地,最终逼得他四面楚歌,在乌江自刎。

谋略智慧

对于自己的下属,一旦选择就不能怀疑。俗话说:疑心生暗鬼。项羽的本性之中便有猜忌的缺点,而陈平正是利用他的这个缺点,让项羽心中生出了“暗鬼”,对自己最得力的助手不再信任,这是项羽开始走向失败的第一步。巧施离间计之后,陈平除掉了范增和钟离昧,让楚汉之间的实力对比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最终促成了刘邦一统天下的大业。

杜预攻吴——巧用离间,撤换大将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是中国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生于 222 年,卒于 285 年。

作为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杜预时常说:“立德,我恐怕做不到,立功和立言应该差不多吧!”在杜预的仕途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不断好评,大家都叫他“杜武库”,也就是称赞他无所不能的意思。

晋武帝司马炎一直想要灭掉吴国,但是朝中的大臣却纷纷反对这个计划,只有杜预、羊祜、张华等人赞成,羊祜生病之后便举荐杜预来接替自己的位置,后来朝廷便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治理荆州军事。

到任之后,杜预首先修缮了兵器库中的铠甲,让士兵个个都显得异常威武,军队的士气获得了大幅提升。之后又挑选出了精锐的士兵,暗中偷袭吴国西陵都督张政,并且取得了大胜。

张政是吴国的名将,他据守在咽喉要地,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杜预偷袭,让张政感到非常羞耻。于是他没有向吴主孙皓汇报实际的情况,但是这又给杜预提供了机会。他原本就打算离间吴国的君臣关系,尤其是君王和驻守边疆的大将之间产生嫌隙,必然会带来巨大影响。果然,在孙皓听说张政居然隐瞒失败的消息之后,立刻就召回了他,让刘宪代替张政的位置。

由于杜预的巧妙离间,让吴国的将帅之间出现一次大换血,这对于杜预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成功。因为刘宪接手军队之后,由于不熟悉当地的情况,所以使军队的战斗力锐减。杜预认为这又是一个进攻的好机会,于是便立刻请示晋武帝司马炎,建议他赶紧确立一个攻打吴国的日期。

司马炎在接到杜预的奏章之后,认为第二年才是进攻的好机会。杜预急忙又上了一张奏折说:“现在讨伐东吴,就有八九成的把握。那些认为时机不到的人,只是不愿意出谋划策而已。如果丧失了这一次机会,吴主孙皓也许会有别的计策,如果他们迁都武昌或者修缮了江南的城防,到时候就很难再次展开讨伐计划了。”

晋武帝在接到这张奏折的时候,正在和张华下棋,张华便对他说:“现在我们国富民强,正是讨伐吴国的好机会,相信可以获得胜利。”司马炎思虑了一番,便同意了杜预的征伐计划。

杜预首先将军队布置在江陵,让周旨、伍巢等人率军突袭乐乡,然后又四面悬挂旗帜,放出烟火来扰乱东吴的军心。东吴都督孙歆非常惶恐,向伍延写信求救。而周旨、伍巢在乐乡城外的埋伏,也让孙歆在大败而归的时候更加狼狈不堪,直呼:“晋军是飞过长江而来的!”

在孙歆逃跑的过程之中,周旨、伍巢暗中跟随,一直到军帐下才将他擒获,回到大营之时意气风发,士兵们都传唱着“以计代战,以一当万”的歌谣。

紧接着,晋军又紧逼江陵,东吴大将伍延向晋军诈降,暗中布阵防御。杜预发现了他的诡计,便顺势而为,平定了沅水、湘水以南地区,连交州、广州一带也一并收复。晋军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吴国州郡都望风归降,奉上印绶。杜预手持符节,对归降的人们一一安抚。

在节节胜利的同时,晋国的将领们觉得应该暂缓进程,声称雨季即将到来,疾病也会大范围流行,所以最好等到冬天的时候再作打算。可是杜预却坚持说:“如今我们兵威已振,剩下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正是打胜仗的好时机。”

在杜预的指挥下,晋军迅速占据了秣陵,所过的城邑都被收服,证明他的决策完全正确。凯旋之日,晋武帝对杜预大加赞赏,晋爵当阳侯。

谋略智慧

上下同心对于战争的胜利非常重要,杜预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所以他首先获得了晋武帝的支持,让自己的计划可以毫无阻拦地展开。之后,他又不断破坏东吴君臣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出现嫌隙,将张政失败的消息传给了吴主孙皓,使其对张政不再信任,从而导致军队将帅的更替。敌人的不和正是我们的机遇,杜预的成功不仅是计谋,更在于他掌握了恰当的时机。

赵匡胤巧施离间计——巧施离间,除掉大患

“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其他的藩国也逐一被他平灭,最后只有南唐了。

对于南唐,赵匡胤十分想要吞灭,但是心里却非常顾忌南唐战将林仁肇,因为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一旦发动战争,会成为宋军的头号强敌。如何才能除去林仁肇呢?赵匡胤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一条绝妙之计。

有一次,南唐李从善前来朝拜赵匡胤,被他找了个借口扣押下来。南唐国主李煜派人来讨,赵匡胤也以爱才之名不肯放李从善回去。李从善知道自己回不去,便安慰李煜:“我留在这里,正好可以打探一些消息,以备赵匡胤有不利我们的举动。”

看到李从善安心地留了下来,赵匡胤立刻展开了计划,他先派人去南唐画下了林仁肇的画像,然后将画像带回汴梁,挂在宋朝开国将士的画像之中。

安排好一切之后,赵匡胤在凌云阁设宴款待李从善。酒酣之际,他做出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讲起自己当年征战的功绩,大力地吹捧曾经辅佐自己的战将。还盛情邀请李从善参观凌云阁上这些功臣的画像。

当李从善登上凌云阁的时候,赵匡胤对着画像为他讲述了这些功臣各自的战功,可是在林仁肇的画像前,他却忽然不说话了。李从善看到林仁肇的画像,大吃一惊,忙问:“这个人是林仁肇,怎么会在这里挂着他的画像呢?”

赵匡胤假装支支吾吾了一番,然后说:“你也不是外人,所以也没有必要骗你了。我非常爱惜林将军的才华,劝他早日归顺,他已经答应了。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带着大军投降,南唐也就要落入我的管辖了,所以他也是我大宋的功臣啊!”

李从善听到这番话非常惊讶,以为赵匡胤喝醉了才会透露这个消息。他忙回到府邸,写信给李煜说明了情况。李煜见信大吃一惊,忙召林仁肇来试探,一无所知的林仁肇自然不能应对已经起了疑心的李煜,更加引起了他的怀疑。最后,李煜当即赐毒酒给林仁肇,将他毒死在宫中。

林仁肇死后,赵匡胤再也没有任何顾忌了,挥兵南下,轻松渡江灭掉了南唐。

谋略智慧

在战争之中恰当地使用“诡计”,就可以找到一条达到目的的捷径。离间计作为所有战争计谋之中效果最好的计策之一,也是常常会在战争谋略中出现的计策。赵匡胤不过使用了一幅画像,并没有出动一兵一卒,就可以将自己吞并南唐最大的障碍扫清,可见敌人虽然强大,但并不是只有面对面的厮杀才可以击败他,有时候选择从内部进行瓦解,反而更容易达到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岳飞离间废刘豫——制造假象,引起猜忌

南宋高宗绍兴七年( 1137 ),岳飞接到任命,要求他率领一支队伍,迎击金兵。

在出兵之前,岳飞翻阅着手中的卷宗,心里非常烦闷。因为在此之前不久,奸臣刘豫忽然背叛了大宋,投靠金主。这个卖主求荣的叛徒掌握着宋军的很多机密,现在他一定将这些军事情报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去了,不然金主也不会封他为大齐皇帝。

岳飞站起来走到窗前,心里盘算着怎么才能除去这个心头大患。正在此时,探子送来了最新的情报,岳飞翻开一看,上面写着:“刘豫深得金将粘罕的欢心,但是金兀术却非常讨厌他。”看到这里,岳飞忽然眼睛一亮,想到了一条妙计。

没过几天,军中俘虏了一个金兀术的间谍,众人不敢怠慢,忙送到了岳元帅帐下。岳飞心想:“现在刘豫和金将之间存在矛盾,我正好可以利用起来,破坏他们的关系。这个间谍既然是金兀术的部下,何不用他的一张嘴来传递消息呢?”于是,他先让左右退下,用责怪的口气对那个间谍说:“你不是张滨吗?前些天,我让你送信给齐王刘豫,让他和我一起将四太子金兀术诱骗到江边来杀死,你怎么一去不复返了?”

◆宋代用以毁坏城防设施的撞车(模型)

说到这里,岳飞故意停顿下来,又做出一副很得意的样子说:“不过,我已经派遣了别的人替代你去约定这件事了,而且刘豫已经答应按照计划行事。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将四太子引诱过来,我就会消灭他。你带我的书信去了哪里?差点误我大事!”

这个间谍听到岳飞这么责怪自己,一阵莫名其妙,他本是金兵间谍,怎么会受过岳飞的指派呢?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小命现在正在岳飞手中,倒不如顺水推舟,假装自己正是那个张滨。于是他扑通一声跪下来,哭着说:“我就是张滨,望岳元帅饶命!”

岳飞又审视了这个间谍一番,然后坐下来迅速写好一封信,封进蜡丸之中交给了他:“上一次你犯错,这一次我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这封信你立刻送去给刘豫,万万不可泄露出去。为了保密,不得不让你受一点苦了!”说完,岳飞让亲信进来,在间谍的大腿上割开一个口子,将蜡丸塞进去藏了起来。

间谍拿到了岳飞的信,也顾不得自己身体的疼痛,便急忙跑到了金兀术的军中。金兀术打开那个蜡丸,顿时暴跳如雷:“岳飞写信给刘豫,让他来诱杀我!这个刘贼真是吃里爬外!”

于是,金兀术连夜赶去觐见了金朝皇帝,将情况全部汇报给他,而金主也自然毫不留情地将刘豫杀死,为岳飞除去了一个隐患。

谋略智慧

金人之所以要接受刘豫,是因为看到他身份特殊,可以带来一些价值。而岳飞则利用这种特殊的身份做文章,让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爆发出来,形成了内讧。对于金人来说,刘豫这个傀儡并不值得完全信任,恰好给了岳飞机会。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来挑起争端,是军事谋略之中非常高超的技巧,一封书信就可以瓦解刘豫与金兀术之间的关系。能否找到彼此之间最为顾忌的地方,也就是矛盾的焦点,是决定离间是否成功的关键。

皇太极巧施反间计——利用猜忌心理,除掉心腹大患

明朝末年,袁崇焕率军对抗皇太极的后金大军,与他展开了长年的对峙,并且不断获取胜利。但由于魏忠贤等人的阻挠,让袁崇焕处处受阻,最后不得不辞职归乡。

天启七年( 1627 ),昏庸的明熹宗死去,明思宗朱由检即位,改年号为崇祯。明思宗查办了魏忠贤之后,朝中大臣纷纷建议召回袁崇焕。明思宗接受了这个建议,提拔袁崇焕担任兵部尚书,负责整个河北和辽东的军事。他问袁崇焕:“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吗?”袁崇焕答道:“只要陛下给我指挥军队的权力、朝廷可以配合我,不出五年的时间,我就可以夺回辽东。”

听到这一席慷慨陈词,明思宗非常激动,赐给袁崇焕一口上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

回到宁远之后,袁崇焕整顿军队,严明军纪,让士气大振。而皇太极看到袁崇焕不断变得强大,便决定改变路线,绕开锦州和宁远,从龙井关、大安口朝着河北进发,打算直扑明朝的京都北京。

皇太极的行军布阵确实超出了袁崇焕的预计,他急忙出兵,希望在半路阻拦,可是却被金军乘虚而入,直奔北京郊外。得到情报的袁崇焕心急如焚,连夜行军,赶到京郊和金军展开了一番殊死搏斗。

对于金军的忽然进攻,北京城中一片惶恐。大家都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听说袁崇焕赶到,明思宗才放下心来。可是魏忠贤余党对袁崇焕恨之入骨,不断散布谣言,声称此次金兵之所以能够绕道进京,就是因为袁崇焕为他们让路,说不定其中还有阴谋。

明思宗疑心很重,听到谣言之后就开始怀疑。而从金军大营中逃回的太监更向他告密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立了誓约,要出卖北京城!”

原来,这个太监被关押的时候,曾经听到两个金兵的对话。一个说:“今天咱们退下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指示。”另一个问:“这是怎么回事?”而前一个人则故作神秘地说:“刚才我看到有人从明军大营中来,说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和皇上已经约定,大事即将告成了!”

这个太监听到这番话,大吃一惊,趁机溜出来之后就跑回皇宫汇报。明思宗听了他的话,也信以为真,根本没想到这都是皇太极的预先安排。

气急败坏的明思宗命令袁崇焕立刻进宫,责问他为什么要将金兵引到北京来。袁崇焕来不及回答,就已经被捆绑起来,送进了大牢。

有的大臣知道袁崇焕为人耿直,不可能做出这种事,一再劝诫。可是明思宗却拒绝所有的人的奏章,到第二年便下令杀死袁崇焕。

一个反间计,为皇太极除去了强劲的对手袁崇焕。他退兵回到盛京之后,后金的实力越来越强大。 1635 年,皇太极将女真改为满洲,第二年便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成为了清太宗,而不能辨别忠奸的明思宗却成了被人耻笑的对象。

谋略智慧

自古以来,手握重兵的大将和皇帝之间都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彼此互相依存又互相防备。任用了将领,但是却又不信任他,是历代很多帝王犯过的错误。猜忌心极重的崇祯帝也有这个缺点,于是被皇太极利用,巧施反间,除掉了自己的劲敌。明朝的毁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最终破除军事屏障却正是这些谋略起的作用。与其说后金军队的强大让明朝灭亡,倒不如说明朝君臣之间不能同心才是它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eB3j9FoaG7fK4ZMuf4MqCeOIaKNxQlPd+cw8bkHz5JOPfIdq9/BHXKIgTgk7UO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