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为什么一直追赶目标,却永远是失败者?

心理医生

就在此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可能正忙于追逐他们的目标。成功减肥是其中最流行的一个。其他具有普遍性的目标包括:寻找人生伴侣,工作更上一层楼,经济状况改善,自我改善,获得幸福感等。不管你在哪里,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有关正确树立目标的建议。你当然知道这些建议应该具体、可衡量、可实现、有相关性、有合理时限。这似乎无可辩驳。如果你真的希望身体更健康,并且你可以跑步,也有合适的地方锻炼,那么去争辩“我要从下周一开始跑步,一周三次,每次半小时”和“我要多锻炼”这两个目标中,前者是否优于后者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关于如何树立目标这一问题,还有更多讨论空间。比如,“结婚”是否比“参加交友网站”更适合作为目标呢?换句话说,目标应该用过程还是用结果来表达?在自助这个领域中的很多人都认为两者都需要。这其中自有道理:结婚这个结果目标与参加交友网站这个过程目标相得益彰,任何为达成结果目标而做的事都是对结果目标的有益补充。

在执着追求我们渴望得到的结果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不愿意承认,尽管树立目标很有用,但也会令人非常压抑。我们会对追逐目标上瘾,我们的生活会受其支配,以至于我们刚从清单上勾去一个目标,还没来得及祝贺自己,就发现立刻出现了另一个目标。但这种比赛太累人,我们总是忧心忡忡,担心拖延、偏离方向或落后,这是一场注定赢不了的比赛。而从挣扎奋斗中解放出来,只是做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种想法令人愉悦,同时也有点儿颠覆性。那么,我们应该放弃目标,只是随波逐流吗?

我们不必苛求自己,迫使自己脱离自身的舒适区,或者我们根本什么也不必做,这听起来不无道理。但我们像所有动物一样,是有目的性的生物。对一切漠不关心不是一种良好状态,消极、静态的存在并非众人所愿。参加能够发展能力的活动对我们有好处。想要改善自身和所处环境的欲望是很自然的,是令人钦佩的,应该认真对待。

比如,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人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冲突,对人的心理健康必不可少,“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无冲突的状态,而是要为有价值的目标或自由选择的使命而努力奋斗”。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也发表过类似声明:“只要能提供清晰的目的、清晰的指导准则,并能让人集中注意力、专心去做,那么任何目标都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意义。”按照他创立的心流理论,目标应该要有一定难度,因而不会显得枯燥,但又不能太难,以免引发太多焦虑。

某些方面的进步对人类似乎很重要,而目标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但这种进步不必是突飞猛进式的,没有巨大挑战的有机生长是可能的,只需时不时轻推自己一把,持续学习,逐步去做难度稍大一点的事。只要持续进步就行。

为保证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在树立目标之前需要反思一下价值观问题,因为价值观能为人们思考人生创造更广阔的环境。接受与承诺疗法通过一个旅行的比喻,解释了目标与价值观之间的区别。目标就像是你在旅途中想要参观的名胜古迹,在行进途中你可以将它们一一勾去。而价值观就像是指南针,帮你指明心中所想的旅途方向,只要愿意,你可以朝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

因此,不要只是全心全意聚焦于某一个具体目标,比如“成为医生”,而是选择一种生存的价值观,比如“帮助他人”。这有助于我们贴近真正重要的东西,避免对某一具体目标念念不忘,这样我们可以更灵活,因为有很多不同方式可以实现更广泛的价值观。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成为医生了,你也可以从事其他相关职业。

价值观需要仔细探索。你觉得什么价值观对你最重要?你真能拥有这些价值观吗?我们需要仔细核查,不要未经详细审查就无意中被动接受了他人的价值观。我们还得反复核对,检查某种价值观是否与其他价值观背道而驰,因为这会导致目标相互冲突。比如,关于坚守承诺和自由不羁的价值观若未经核查,可能会让我们在人际关系领域的目标变得混乱。

对我们的价值观作一些诚恳的反思,还有助于避免掉进一旦进展不顺利便想放弃目标的陷阱。比如,我们可能想拥有苗条身材,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能这还不足以让我们为之努力节食、锻炼(但如果健康取决于此,就另当别论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查了我们的价值观,就更有可能设立我们真正准备好去践行的目标。

如果我们不想成为目标的奴隶,还需要避免犯其他错误。其中一个错误就是严重低估机遇的作用,我们设立的目标能否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遇。过于关注结果尤其危险,会让我们沦为命运的人质。如果我们相信,能否创造所渴望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己,那当我们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原谅自己。另一个错误是眼中只有远处的目标,而未能欣赏此时刻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应该努力在奋斗和满足之间取得平衡,既要不断前进,也要关注现在。目标最好能够顺其自然。

哲学家

成功与失败之间的界限不仅很不明确,而且还总在变动。以英国网球运动员蒂姆·亨曼为例。他在职业生涯中,连续 7 年居于英国最佳网球运动员之列,曾 15 次获得职业网球巡回赛单打双打冠军头衔,职业生涯最高排名是世界第四。如果这都不算是成功的职业生涯,那什么才是?但是,亨曼在网球圈内却是作为网球史上从未赢得大满贯的最好球员而闻名,大满贯是国际上最权威的网球赛事。实际上,他甚至从未能参加大满贯决赛。因此,在职业生涯结束前接受采访时,他不得不反复回应“认为我很失败的观点”。

如果你想了解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意义和重要性,亨曼的职业生涯是个很好的出发点。显然,他的经历表明,关于成功的观念是多么具有相对性。“今年我的排名为世界第四,” 2005 年他曾这样告诉采访者,“如果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失败,那好吧。”很多时候,我们设立、衡量目标与期望的方式随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更好还是更糟,只能从我们所处的位置来衡量。而有害的观念就是,你以为自己必须成就比实际更多的事。

如果达成目标不应是必须做到的,那么它也不应成为人们的期望。两个人同样尽力去做一件事,希望有所成就,但其中一人可能只是希望能成功,另一人则盲目相信会成功。 有希望而没有期望的生活更真诚,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挫折,甚至是最后的失败。

当然,也有人辩称,如果想成功,就要有必胜的信念。他们担心这种信念如果被冲淡,人们接受了失败的可能性,这种想法就有可能让人动摇,侵蚀人们的决心和努力。如果对有些人或大部分人而言的确如此,那么这可能是另一个令人遗憾的现状——我们无法应对太多现实情况,可能必须在更真实或最有效的途径中做出选择。但即便有时的确是这样,也可能是我们让它变成了这样。我们认为自我信念必须是绝对的,这意味着我们必然会把任何自我怀疑都视为软弱的标志,是必须根除的。换句话说, 认为自我怀疑损害意志力,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带着怀疑生活。

但是,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即什么目标是值得追求的。人们倾向于回避这个问题,因为这要求我们判断不同的活动各有多大价值,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条新戒律是“勿评判他人”。但至少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上,我们都承认有些目标极其荒谬,根本不应该被当作目标去追求,比如“净化”人类的基因品种,或阻止人们拥有宗教信仰。在其他很多情况下,我们可能不会评判某个目标在道德上有问题,但我们无法不认为它是错误的。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成功意味着像荷兰人尼克·威尔缪伦那样,成为飞机呕吐袋的最大收藏家( 5568 只并在继续增多)而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样的成功真的值得拥有吗?

但要解释清楚追求这样的目标到底错在哪里,也是非常困难的。最显而易见的解释是,这种目标太无关紧要,转瞬即逝:你拥有了成功的时刻,被载入了世界纪录,然后就没了。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是错误(或许是正确)的,那么大部分事情似乎都无足轻重,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比如,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如果不认为创作一部畅销书或荣膺文学奖是过眼云烟的话,就成了虚荣的表现。鉴于人们的品位变幻无常,潮流和文学评论家都是反复多变的,所以把这种成功看作目标具有重要性的可靠标志也是错误的。如果我们认为有价值的目标必须既重要又持久,那我们真该绝望了。

所以,这里还有一个建议。最好的目标是那些关注“做”和“成为”的目标,而不是关注“做到”。如果目标是“做到”某事,无论是赢得大满贯,还是一分钟内吃烘豆数量打破历史纪录,这其中的问题在于,达成目标后你便无事可做了,除非你又设立另一个目标,然后循环往复,直到你厌倦生活,或者生活厌倦你。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好厨师,做一手好菜,那么达成这个目标意味着你成功地过上了对你而言更有意义和满足感的生活,这种生活中有更多你珍视的东西。

设立这种目标有时也需要关注“做到”某些事,注意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如果你想努力成为最好的网球运动员,那你会希望在退役之前赢得一些锦标赛。如果你希望成为作家,那你肯定会希望最终能写出一些东西。关键是,所有这样的目标都是有价值的,因为 追求这样的目标要求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这才是它有价值的地方, 而不仅仅是因为你做到了,多了一份成就。

还有一种情况,“成为”和“做”可能会与“做到”有联系,即当目标具有利他性时。比如,为非洲十几个村庄供应干净的水,这肯定是你能想到的最有价值的目标。原因在于,如果你成功了,你就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让他们能够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做想做的事。

但是,什么样的“做”和“成为”算真正的成就,什么样的不算,如果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那就是避重就轻。但如果哲学家给出了答案,人们又会怀疑他们宣扬的东西不过是方便他们为自己谋利。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恰当的生活方式是“顺应理智,或至少不能完全没有理智”,这听起来实在有点像是面包师在宣扬面包必不可缺。

但这其中肯定有些道理。对亚里士多德来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最大限度利用人类独特能力的方式来生活,而不只是像动物或“纯粹”的人那样生活。他写道,顺应理智生活,“与人类生活相比是神圣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顺应我们身上最崇高的东西来生活,因为尽管那些很微小,其力量和价值却远远超过一切”。不过,他可能没有足够认真地思考过这种可能性:我们身上最好的部分,即神圣的火花,可能除了理智之外,还包括其他东西。人类不只是因为拥有理智而高贵,还因为人会雕刻木头、跳舞、作曲、理解与爱他人、种植庄稼等等。如果我们把去做这些事作为目标,并且成功了,那么即便我们没能抵达人类潜能的顶峰,肯定也会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就。 6lgkY9BDC2/2DsafrkLFnvIvORJJVhkJnkzadoR4aKQkaEgBMuZpUqml9W9ycb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