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08 年爆发的美国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导致 2010 年欧债危机爆发, 2012 年中国经济见底。为应对危机,各国政府大显其能,最重要的救市手段都不离发钞。世界面临一个通货膨胀的时代,中国政府该如何控制货币,保证币值稳定?我们自己手中的钱又该何去何从?

在谈到中国未来新趋势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因为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中国的产业和世界经济密不可分,抽离了中国实体就无法谈世界经济。蓦然面对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之高和融入世界之深的惊人现实,很多读者朋友还没有精神准备,谁让我们国家进步得太快了呢?当你合上这本书之后,也会习惯从一个大国的视角去直面未来。

2008 年金融危机

2008 年炎夏刚过,全世界都还沉浸在北京奥运会的欢乐气氛当中,华尔街上突然传来噩耗:投行出大事了!次贷危机戳穿美国经济泡沫,金融海啸扑面而来,所有人都被砸懵了。

20 世纪 90 年代,乘着信息技术( IT )产业的爆炸式增长和互联网( Internet )大潮,美国经济马力十足,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带动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一时间万马奔腾,冲向“数字化生存”的美丽新世界。进入 21 世纪后,互联网 Web2.0 泡沫破裂,纳斯达克( NASDAQ )崩盘,美国经济乏力,开始一路向下。好在当时房价还低,美国政府就想启动“楼市引擎”拉动经济。商业银行放贷给穷人买房,因为担心信用风险,就规定这种贷款利率高于普通贷款,起名为次级贷款。很多美国穷人都用这种方式按揭买了房。

商业银行当然担心房主有还不上钱的风险,便去说动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把次级贷款债权卖给它们。投行一看,当债主有利可图,纷纷照单收购,一打包变成次级债券推向全球,又是一种“金融创新”产品。从 2001 年起,商业银行在不断放贷,投资银行不断打包转卖,雪球越滚越大,次级债从华尔街卖到欧洲、卖到亚洲,卖到俄罗斯、卖到日本,也卖到了中国。随着美国经济持续走低,国民收入普遍下降,到 2007 年下半年再也撑不住了,很多买房人“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美国房地产泡沫崩塌,投资银行大面积亏损,次贷危机爆发了。

美国联邦政府也急了,不断开仓放钱,先救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公司,再救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到了 2008 9 10 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又出问题了, 6000 亿美元资产不抵 1 万亿美元负债!消息传出才 5 天,雷曼公司的股价从每股 80 美元一路跌到 27 美分。 9 15 日一早,雷曼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CEO )福尔德说:“我宣布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这一句话等于宣告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家都在想,雷曼公司有着 158 年的历史,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两次石油危机,熬过“ 911 ”恐怖袭击事件,大江大海都闯了过来,这样的庞然大物都彻底倒下了,还有谁能挺得下去?不到一个星期,华尔街上五大投行全不见了。美林证券作价 500 亿美元把自己卖给了美国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立刻呼救,美联储马上伸出援手,把它们变成商业银行。紧接着美国国际集团求救,美国联邦政府掏了 1000 亿美元救出这家全美最大的保险公司。接着,又救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

风暴越刮越大,局势越来越危,小布什总统请求国会紧急拨款 7000 亿美元。到 2009 年奥巴马总统上台,国会批准 7820 亿美元救市。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增发国债,美联储掏钱买债。也就是说财政部放债,美联储发钞。从 2009 年年初至今,美国已实行过 4 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quantitative easing QE1 &QE2 &QE3 &QE4 ),就是用限定每月发放数量的货币政策救美国经济。美联储放出货币增加经济流动性,将利率降为零至 0.25% ,拉动经济复苏,刺激国民消费。同时压低美元汇率,增加美国出口竞争力。财政上开源节流,增加税收,减少支出,尽快降低赤字,把美国政府从“财政悬崖”边上拉回,避免了美国国债崩盘。

经过 4 年的调整恢复,美国经济开始走出谷底。 2012 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 2.2% 2013 年第一季度为 2.5% 2009 年美国失业率为 9.8% ,现回落到 7.5% 左右。美国经济的温和复苏让全世界看到了希望。

2010 年欧债危机

美国政府刚出手救市,金融风暴就刮到欧洲,把欧洲各国冲得稀里哗啦。第一个被“放倒”的竟是北极圈内只有 32 万人口的冰岛。这个小国在 10 年前放开金融后,雷克雅未克的银行家们就跑到伦敦忽悠:“你们英国人真不开窍,英镑存你们自己的银行利息这么低?赶快转存冰岛银行,马上给 10% 的利息。”又去阿姆斯特丹吹风:“你们荷兰人还这么胆小?给这么少的利息你们也干?赶快转存冰岛银行,马上给 10% 的利息。”结果,保守的英国人和谨慎的荷兰人都是见钱眼开,悄悄把钱取出来存到冰岛银行。金融海啸一来他们全慌了,赶快到冰岛银行取钱。冰岛银行说:“你们存的都是定期,还没到时候呢,回家等着去。”第二天冰岛银行就宣布银行破产,外国人的存款全成了坏账。

下一个是希腊。 2009 10 月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政府欠了一屁股债没钱还,引燃了欧债危机的导火索。希腊是欧元区国家,流通货币是欧元,如果希腊倒下,其他欧元区国家也会被一个一个拖下水,当时欧元区国家陷入一片恐慌。于是,欧元区各国商量是否要大家凑钱先救希腊。当德国政府准备掏钱的时候,德国人不答应:“我们德国人每星期工作五天、休息两天,他们希腊人每星期休息五天、工作两天,还好意思占这两天时间上街游行。希腊人躺在爱琴海边晒太阳,德国人在车间里埋头苦干,凭什么拿钱养他们?不给,坚决不给!”

但是,欧元区由 17 个国家组成,欧盟这条大船就是用欧元绑起来的,问题是弱国顺便也把强国绑了。同舟共济的好处是抗风浪能力更强,坐上面大家都稳当,还能大大降低贸易成本,增强本国本地区的竞争力。坏处是掉头不易,一旦出事谁也别想溜,无论哪块船板进水,大家都要扑上去堵漏,否则会一起玩完。你想,各国都使用同一种货币,人能跑得过钱吗?当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希腊人更霸气:当初是你们拉我来壮门面的,我这辈子不吃定你们还能吃谁?现在捅这么大个窟窿,你们居然还敢装蒜?小心到时候大家一起“壮烈”!

希腊债务危机每况愈下,不救还真不行。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决定共同出资 1100 亿欧元救助希腊,但要求希腊政府必须减少开支,降低公务员薪酬。结果希腊人一次次上街游行,抗议缩减福利开支,抗议降低他们的工资,这笔资金注入希腊后并没有压住险情。一星期后,欧盟又联合 IMF 推出 7500 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尽管如此,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接踵而来,到 2010 5 月危机扩散开来,先是爱尔兰,之后是葡萄牙、西班牙,还有意大利,甚至波及法国,从欧元区边缘国家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而且有向银行业蔓延的趋势。欧元遭遇问世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当市场对一国政府的偿债能力产生怀疑时,该国在国债市场的筹资能力就会急剧下降,有的国家根本就搞不到资金,造成国债滚动中断,债务危机由此爆发。到了 2011 8 月危机越发严重,希腊有可能脱离欧元区,这个问题反复刺激了市场的神经。这时,大批资金开始撤离欧洲,市场流动性减少,也就是说市场上不容易找到钱了。市场对欧元区是否崩溃的质疑越来越强,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如果欧债危机控制不住,那欧洲经济怎么办?欧盟怎么办?欧元还保得住吗?大家越想越怕。从 2010 年到 2012 年,这三年欧洲付出巨大代价,他们担心火烧连营,最怕欧元崩溃有可能导致欧盟解体,连带拖垮本国经济。这样的政治、经济失败是谁也承受不起的,各国为欧盟沉没的巨额成本拿不回来了,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外国人照样算政治账。欧债危机的治理主要是通过欧盟和欧洲中央银行( European Central Bank/ Europische Zentral bank, ECB )来实现的。 ECB 2010 5 月起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方式,从二级市场大量买进受冲击国家债券,平息市场恐慌,稳定市场信心。在 2011 年到 2012 年这两年间, ECB 还采用另一个货币政策工具——长期再融资操作( long-term renancing operation, LTRO ),两次向市场提供约 1.1 万亿欧元的再融资。 ECB 通过这种变相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缓解了欧洲银行业信贷萎缩的困境,使欧债危机恶化的局势得到控制,为欧元区最终化解欧债危机赢得宝贵时间。可以说, ECB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债危机爆发这三年来,欧洲经历了巨大的动荡,政府债台高筑,借新债还旧债的机制行不通了。受债务危机冲击国家的失业率高达 25% ,财政支出被砍,公务员薪酬被减,百姓上街示威,他们拒不接受财政紧缩措施。但不管怎样,经过欧盟和 ECB 的努力,确实大见成效,欧元区上空的阴霾正在散去,欧债危机有了好转迹象,欧洲经济逐渐显露出光明。

中国四万亿救市

2008 年年底,美国决定动用 7000 亿美元救市,中国立刻跟进,也拿出 4 万亿人民币救市。这边财政部批出 4 万亿人民币,那边让中央银行配套 8 万亿人民币,结果央行放出 9.5 万亿人民币,两者相加为 13.5 万亿人民币,一下就投入了这么多的基础货币。我国政府推出十大建设工程,民间起名叫“铁公基(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外加机场,靠政府主导投资“这匹老马”把中国经济拉起来。世界经济一片萧条,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2009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 8.7% 的增长率。世界遭遇金融海啸,中国经济不冷反热, 2010 GDP 增长率为 9.3% ,这么高的增速让世界为之惊叹。但是从 2011 年开始,中央和地方投入巨额救市资金的乘数效应显现,通货膨胀加速上扬,而且越来越控制不住,全年消费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达到 5.2% ,有的月份超过了 6.5% 。粮价涨,菜价涨,肉价涨,生活用品价格都在涨。很多大企业弄到钱就开始“兴风作浪”,路子不够硬搞不到土地的就去炒农产品期货,把绿豆、大蒜、生姜、白糖、苹果都折腾一遍,价格抬上去一大截,可是犯了众怒。大家知道惹不起这几位爷,就在网上拐着弯发牢骚,什么“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之类,涨成一片,骂声一片。什么都涨了,只有工资不涨。我国政府一看势头不对,从 2011 年下半年开始“踩刹车”,收缩货币的流动性,把市场上过多的货币强制收回中央银行,想把过热的通胀压下来。这一拉闸不要紧,我国经济立刻冷下来。 2012 年年底经济增速回落到 7.8% ,为 14 年来的最低水平。中国经济进入严冬,各行各业日子难过。钢铁产量过剩,水泥产量过剩,电力产量过剩,所有基础的东西都过剩了。失业率急剧增加,民营企业难以生存,大批倒闭。

金融危机 4 年后冲进中国,影响特别严重。我到全国各地去讲课,看到珠三角、长三角一带很多企业在痛苦中挣扎,艰难求生。由于美国经济不好,欧洲经济也不好,美国人没钱买中国的东西了。国外没了进口,我国就没了出口,我国那些出口企业怎么办?没了订单就没了就业,没了就业就没了税收,没了税收就缺了国家财政收入。 2012 年是中国经济见底的一年。政府日子不好过,企业日子很不好过,百姓日子更不好过,真可以说是愁云密布。

救市政策的比较分析

同样是救市,同样使用了财政和货币手段,为什么美国经济 4 年后能走出谷底,欧洲经济也日趋渐稳,而中国经济却是先涨后跌、大起大落,增长陷入僵局?一个向上,一个向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美国先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市场注入流动性,让企业能借到贷款,让商业银行能低价从央行拆到资金,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回升。它还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把美国政府从财政悬崖上拉了回来,双管齐下为美国经济托底。

美国和西方国家货币供给的约束机制是横向的, 行政机构预决算支出受立法机构严格制约,中央银行(货币当局)通常不受政府机构辖制。像美国联邦政府要发新债和确定赤字水平,都需美国国会批准。扎钱口袋的绳子被那帮参议员攥着,他们不松手,政府再能干也难为无米之炊。政府拿了钱干完事,还要去一五一十地向他们报账。美联储作为中央银行,是通过购进国债的方式向市场注入资金的,这也是约束条件。欧洲同样如此,欧元区国家想增发货币,要由法兰克福的 ECB 管理委员会统一决策,成员国的央行不能擅自决定。拿出多少钱救市,资金的分配次序和比例是成员国共同商议的结果,它们也有严格的制衡机制。

中国货币供给的约束机制是纵向的,没有横向的制衡。 中央政府一道命令就可以让财政部紧急拿出 4 万亿人民币救市,再让中央银行马上配套 8 万亿人民币跟进,两者像左右手一样自如,中间没有任何防火墙,因为它们都是国务院下属职能部门,必须“令行禁止”。如果央行真正能够制定长期性货币政策,按照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节奏缓释或回笼货币,起好蓄水池的作用,而不去火上浇油或泼冷水,中国经济还不至于卡在现在的位置不上不下。无论是谁,身体再棒也受不了这种一热全热、一冷俱冷的发疟疾式折腾,何况“心脏”先天还不太好。

反观西方,美国和欧盟都以柔克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化解了危机。政府为市场注入充足的资金流动性,让经济活跃起来。相比之下,我国也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结果却大不一样。我们急于用行政命令压迫市场机制,以政府主导投资代替民间集资,一时各行各业都“提速”,神州无处不“跨越”,像打足了鸡血。过度放松货币又监管不到位,很多变成“炒资”横冲直撞,导致市场流动性严重过剩,通胀压力巨大,货币购买力不断缩水,良好的初衷演变成一场混战,经济高开低走,现在还在谷底摸石头。给经济扎吗啡、打闷棍确实有奇效,但这份活没啥技术含量,是人都会干。政府调控经济不是打遭遇战,倒更像长途客运,司机首先要做好“油离配合”,讲求平稳舒适,而不能抢行猛拐,把乘客撞得鼻青脸肿心狂跳,谁也没让你拉着炸弹去飙车。

既然严冬来了,就要作好过冬准备。如果一些地方的官员不信邪,还大量注资刺激低效的经济,保护落后产业,逼着企业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硬要砸冰窟窿比铁人三项赛,肯定会出大事。因为产品升级、企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都不能靠“裸奔”。不冻死一批劣质企业和过剩行业,又怎能完成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

从美国经济反弹到欧债危机缓释就可以看出,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国家具有成熟的反危机手段和 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学习。

货币增发与通货膨胀

危机虽然趋向好转,但留下的后遗症是世界性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虽然中国遭遇危机最晚,通胀却来得最早。

货币增发

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争先恐后地发钞救市。不只美国、欧洲国家,连加拿大、澳大利亚也跟着凑热闹。

什么叫通货膨胀?就是拿今天的钱买不来昨天买到的那么多东西,买什么都贵了。在我国,首先表现为输入型膨胀,因为需要大宗进口原油、粮食、铁矿石,还有各种原材料和半成品,国外价格涨了我们自然要多付钱,价格没法不跟着涨。中国政府为了救市,也在不断加大货币投放力度,这是国内经济过热形成的需求型通货膨胀。内外通胀叠加振荡,构成我国通胀的一大特色。

我国政府救市更多是采用货币政策,央行累计放出天量基础货币,其乘数效应像滚雪球一样加剧了通胀,让人民币更快地贬值。而稍一抽紧银根,经济又立刻掉下来。这几年,中国经济像坐过山车,忽上忽下,险象环生,祸根就是通胀。货币价值尺度的歪曲搅乱整个市场体系,破坏正常交易,助长短期投机,尤其涣散了人心,无论穷富,大家一致对未来充满恐惧:没有最坏,只有更坏。通胀预期挥之不去,也是我国房价、物价长期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

通胀之灾

除了战争,恶性通货膨胀对一个国家的伤害最深,它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写历史。

回顾 20 世界 90 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瘫痪, 10 4 次换货币。叶利钦政府没钱发工资,除了卖资源只能印钞。卢布一贬再贬,很多家庭一生积蓄的财富化为废纸一堆,几乎全体中产者变成了无产者,多年勉强维持温饱。他们当年消极的政治态度和选择影响俄罗斯政坛至今,否则他们会以更积极主动的心态融入这个世界。

改写 20 世纪世界通胀史的当属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巴黎和会上协约国索取天价赔款,每年 1320 亿马克相当于 1921 年德国商品出口总值的 1/4 。德国人拿不出这笔钱,法国怕他们赖账,就联合比利时、波兰出兵占领德国的经济命脉鲁尔区。魏玛共和国政府走投无路,只能饮鸩止渴,乞灵于印钞机,引发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恶性通胀。到 1923 年,德国马克完全成了废纸,被人成捆丢进壁炉烧火取暖。货币彻底崩溃,失业空前严重,政治动荡不止,社会大众一夜间沦为赤贫,政府信用扫地,一代人的价值观被摧毁,从而奠定了此后 10 年狂热支持纳粹党上台的“群众基础”。可以说, 1923 年恶性通胀是颠覆民主共和国的元凶,也是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早的雷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再度发生恶性通胀,货币制度崩溃,在西部美英占领区,美国的吉祥牌香烟成了支撑经济的事实货币。

1948 6 20 日,新生的联邦德国实行货币改革,降服危害德国数十年的“通胀恶魔”,德国经济从此走上坦途。德国人深刻吸取了历史教训,德意志银行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严控货币数量,联邦德国马克( DM )一直是仅次于瑞士法郎(当时以 100% 黄金为保证)的世界硬通货。德国物价超级稳定,人民生活幸福, 20 世纪 80 年代末买东西偶尔还能找回 1949 年铸造的 1 芬尼辅币。直到被欧元取代,一套硬币居然流通了半个世纪,成色丝毫不改,你说牛不牛气?欧洲央行设在德国而不在法国,当然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说,是马克牢牢托起了德国。

20 世纪 40 年代末,中国也发生过世界上最严重的通胀,老百姓痛骂执政的国民党是“刮民党”,之后一年就改朝换代。新生的红色政权深刻吸取了教训, 1955 年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之后, 20 多年一直是世界上最稳定的币种。继 1988 年严重通胀之后, 1993 年又发生了一次通胀,最高时通胀率达到 23.7% 。通过空前严厉的“治理整顿”措施实现了官方宣布的经济“软着陆”(有不同说法是“摔机着陆”),带来的危害却是 10 年经济低迷,直到 2003 年之后中国经济才真正有起色。这次发生在 2011 年的通胀,其导火索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救市的财政拨款 4 万亿加央行的 8 万亿基础货币拉动了经济,也推高了通胀,虽然不算严重,但百姓对人民币不放心才导致房价的猛涨,才会出现黄金的抢购潮。导致中国基础货币激增还有另一个原因:我国外汇储备也是货币发行的一条主渠道,国家外汇管理局收进多少外汇,就会放出等值的人民币。这是由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决定的,我国外汇储备增加越快,放出的人民币越多,就会创造更多的流动性,导致通胀加剧。

只有货币稳,才能社会安

从现实来看,欧美国家经济逐渐走出谷底,开始提速,而中国经济却正相反,正在减速,原因在哪里?这里不能不讨论货币问题。多发货币短期内对经济有促进作用,但长期看就有破坏作用。怎么消化它呢?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在 2012 GDP 达到 51.9 万亿人民币,而我国广义货币( M2 )在 2013 5 月达到 104 万亿人民币, M2 的总量是 GDP 总量的 2 倍,是不是很吓人?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货币太多,积重难返。从 M2 的增长就能知道我国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幅度之大。政府最该负的责任首先是让百姓手中的钞票不贬值,只有币值稳定,百姓才能对政府放心,经济才可能好转。我们手中的钞票是中央银行对我们的负债,我们有一元钱就有权要求买到值一元钱的东西。如果买不到,就说明我们手中的钱贬值了,少的那部分是被政府悄悄刮去了。现在人民币对外表现为升值,对内却是贬值,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我们只能说夜长梦多,好自为之。

货币数量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百姓抱着成捆钞票像没头苍蝇在街上乱撞,那一定是政府的责任,也只有政府出手才能解决。货币稳定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的前提,只有控制住货币的增发速度才能制止通胀。当百姓不再担心劳动成果一天天化为乌有,人才和钱财才会停止大规模外流,大家才愿意拿出积蓄用在自己的国家。

通胀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滥印钞票是政府对人民的最大辜负。我们也应该把货币关进制度的笼子,不能让人随意点纸成金。印钞的诱惑实在太大,通胀严重了也是要吃人的!所以才要严控货币出笼,绝不能饮鸩止渴。美国救市没有通胀,欧洲救市没有通胀,为何中国救市就推高通胀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早就应该改革人民币出口结售制度。我国推行实名制存款多年,账户全国联网,如果藏汇于民、藏汇于企业,就可以有效化解我国货币的被动增发,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制止通胀。控制住基础货币才能控制通胀规模,改变预期才能拯救中国经济,我们不能在货币数量问题上再错下去了。

危机的启示

第一,不要认为中国不会发生货币危机。如果经济转型未果,经济增长急剧减速,外汇储备多元化无果,通胀控制失度,再叠加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问题,就会出现金融体系的运转失灵, 货币危机出现的概率将显著增大。

第二,不要认为中国的危机一定会始于经济领域。作为发展中国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社会保障、就业、公平问题处理不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跟不上“土地城市化”, 危机就很有可能从社会领域爆发。

第三,不要忽视点滴的小事件。现代媒体把世界变小了,把事件的影响放大了。政府一定要关注哪怕是特别微小的事件,无论是经济的、社会的、民生的还是政治的, 危机也会有“蝴蝶效应”,也有“黑天鹅现象”。

第四,不要认为中国就不会发生严重通胀。这次美国救市所采用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配以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QE )提供充足的流动性,通过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欧洲各国救市所采用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配以紧缩的财政政策。但在实质上,救市的资金大都来自增发的货币, 未来的通胀不可避免,中国的通胀概率更大。

应该说,货币才是经济的核心问题,一旦货币出了麻烦,经济就会乱套,这已被无数历史所证明。现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通胀危险潜藏;欧洲走出欧债危机的阴影,对欧元可以有信心;日本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否带来经济增长还要拭目以待。

中国经济的总体趋势:增长会放缓,从高速急进到中速稳健,通胀不可避免。 中国走向强国的 10 年,所面临的难题就是控制通胀。只有货币稳定,人心安定,经济才可持续发展。

所以,本书提出第一个观点:世界面临通货膨胀的时代,中国政府该如何控制通胀?我们自己手中的钱又该何去何从?

你想知道这轮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拉动?请看下一章:促消费。 8fzws/TvHB5WqN84kB/dlBuVEFraAJDLEA04bEU8BVz8vPca/oqVBthTwNc/1R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