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由老美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后,似乎有很多国人以为这下美国玩儿完了,欧洲也萎了,全世界都不行,该咱们中国人牛气了。实际情况似乎也是如此,记得前段时间在报纸、网络上经常听到某国某公司的前 CEO 由于金融危机现在靠打工度日等奇闻逸事;然后伴随着的是什么中国某某企业又去海外收购资产啦、中国进全球 500 强企业数量创新高啦之类的消息,正可谓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而且在国际上,无论从美国到法国,还是英国、德国,都认为中国人实在太有钱了。中国游客在巴黎声名鹊起,根据法国旅游局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每个中国游客到法国的消费额在 3000 美元左右,而一般的欧美游客到法国的消费额仅仅是 1000 多美元。过去日本旅游者在法国的消费是最高的,但是,现在好多中国旅游团的消费额已经超过了日本人。真是牛气啊!像一次性就买 10 块雷达表、 5 个路易威登包还大喊太便宜了的,这种事情似乎也就只有我们“天朝”的人做得到。但是和这些相比还有更牛气的呢!在欧洲、美国,一次性购买几套豪宅、几辆豪车的也大有人在,更雷人的是还能立刻以现金支付,令向来自大的美国人也目瞪口呆。
总之,归结一句话,中国目前真的到处是钱,中国人实在“太有财了”!确实,要说中国没钱,估计连鬼都不信。 2.1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25 万亿的居民储蓄也赤裸裸地摆在那儿呢。危机后,我们国内不断加大投资,出台政策希望刺激消费。但问题是,中国人真的是有钱消费吗?这些钱真的是咱们普通老百姓的吗?我们可以把那些储蓄总额除以中国的总人口,你会发现平均每人能摊到 1 万多块钱,要知道这个数字可是包括了那些还在吃奶的婴儿和那些赋闲在家的老人的,似乎中国人真的“不差钱”。但是,我又一次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怎么会呢?因为总量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说到这儿让我联想到某些地方热衷于宣传什么该地 GDP 总量超过多少啦,排第几了啦等震撼的新闻,但是去看一下它的人口规模,你就会忍不住:你说你们这么多人,也没见缺胳膊少腿,拿人口平均还不到人家的一半,你怎么就好意思拿出来瞎嚷嚷?所以说,一国中大部分人有钱,我们才能说这国人民有钱,这当中总量、平均数固然起着作用,但另外一个因素我认为在当前更重要,那就是收入分配或财富分配,只是收入是从流量方面去衡量,财富是从存量方面去衡量而已。那么要分析中国人有没有钱,让我们从分配的角度谈起吧。
无论如何,本章一开始谈到的一些事例都说明中国人目前不比从前了,至少一部分中国人是很有钱了。但是我们也可以经常在报纸、电视、网络上看到那些贫寒家庭的悲惨故事,真是应了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从这些极端的案例我们可以感性地了解中国目前的收入差距,那是相当的大,问题比较严重,但是到底有多严重呢?我们还需要从科学的、定量的角度来衡量。
衡量收入分配情况有多个指标,其中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基尼系数,由 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它是对收入不平等情况的一种度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要想讲清楚这个系数是怎么得到的,我们有必要请出我们可爱的高中数学老师,让他先在黑板上画几个坐标。但是考虑到大家都很体谅咱们的园丁,我也不让他们出场跑一趟了,估计也没几个人想让老师来补习高中数学。大家只要知道:当基尼系数为 0 时,表示绝对的平均,李嘉诚有一元钱,你就有一元钱;当基尼系数为 1 时,表示绝对不平均,所有的钱都是一个人的,其他人收入等于 0 ,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基尼系数越大,就表示不均等程度越高。一般的,基尼系数在 0.2 以下表示绝对平均,毛泽东时代基本上就是这样子, 0.2~0.3 表示比较平均, 0.3~0.4 表示较为合理, 0.4~0.5 表示差距较大, 0.5 以上说明差距悬殊,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大家都要出来造反了。
特别是咱们中国人向来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大家都没钱,倒也相安无事,生活很美好,所谓“穷开心”;但要是邻居的二狗子都开上大奔了,咱还天天挤公车上下班,那就很有问题了,时不时地给大奔的车胎扎个洞为汽修工人创造点就业机会之类的“义举”也就可以理解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恩格尔系数,它是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数,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显然,生活越富裕的人花在食品上的支出比例越低。所以恩格尔系数在 59% 以上为贫困, 50%~59% 为温饱, 40%~50% 为小康, 30%~40% 为富裕,低于 30% 为最富裕。这个指数的差别也可以反映出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
既然谈到收入差距,那肯定要比较两类人之间的收入水平,那怎么给人分类呢?可能大家马上会说,分成“穷人”和“富人”。那谁是穷人,谁是富人呢?这个问题太抽象了,因为穷和富本来就是相对的,月收入 3000 元在北京肯定要算穷人了,但是在一些西部省份,这绝对是高收入了。其实,我们现在的制度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比较明确的分类方法,那就是城市和农村,下面我们来看看城乡之间的差别。
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就采取了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而且城乡的户籍分割制度造成了社会成员之间难以流动,城市化水平比较低。 1978 年,农村家庭的平均纯收入(除去经营费用和税收)和城市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除去所得税和保险等费用)的差距已经达到了 1 ∶ 2.6 ,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差距缩小到了 1 ∶ 1.8 ,但是目前这一差距又到了将近 1 ∶ 3.5 ,如果考虑城市居民拥有的福利、补贴、社会保障之类的,那么这差距就已经达到了 1 ∶ 6 以上,成为世界上最不平等的社会。你可能要说了,城市里有富人也有穷人,农村里也有富人和穷人,这个分类不太合理。但是,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城乡之间的差距要远远大于城市和农村内部的差距。可能你又会说了,才 1 ∶ 6 ,也还可以啊,我跟李嘉诚的差距何止 1 ∶ 600 ,我也没感觉怎么样嘛。个体的极端差异存在表面上好像没什么,但这可是一个非常大样本的统计数据,你设想一下:有两拨人,数量都是以亿为计量单位的,而且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一拨人月收入 6000 元,一拨人不到 1000 元,这些人搅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状况?会不会有很多穷人盯着晃来晃去的有钱人眼里直冒光?想想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从恩格尔系数的比较,我们也可以看出城乡之间的明显差距。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 45.5% ,而城市居民为 36.7% ,差将近 10 个百分点,这个差距是比较大的,因为从前面我们谈到的标准可以看到每 10 个百分点就是代表一个档次,如果这么大两个群体之间的生活水准不在一个档次上,怎么叫做“和谐社会”?
实际上,农村和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增大。农村地区的基尼系数从 1978 年的 0.212 增加到了目前的 0.4 ,几乎扩大了一倍;而城镇的基尼系数从 1978 年的 0.16 上升到了目前的 0.38 ,翻了一番多。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比农村还要大。如果我们把城镇居民按照收入的高低等分为 7 组。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 1985 年的收入比例为 2.9 左右, 1995 年扩大到 3.9 左右,而目前这个比例达到了将近 10 倍。 2000 年以后,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了约 10% ,而最高收入组则增长了近 150% 。这些似乎仅仅只是冷冰冰的数据,但是当你发现你的周围似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富人和穷人时,其实你已经理解、感受到了这些数据,因为这些正是贫富差距拉大的必然产物。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地域之间的差距。现在网上、论坛上关于地域之间的争论很多很激烈,有些甚至很暴力,到了相互之间问候祖宗的程度。这固然与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迥异、相互之间不够了解有关,但地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发达”的地方鄙视“落后”的地方,没钱的人羡慕又看不惯有钱人那种趾高气扬的态度,相互之间的攻讦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自从我们敬爱的邓爷爷在中国沿海地区划了几个圈之后,我们的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确实发展很快,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准显著提高,真正做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了。像居民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居民年均收入已经达到了约 20000 元,而最低的贵州则仅仅约为 4000 元,贵州人均年收入水平仅为上海的五分之一。我们来打个比方吧,如果上海的小朋友一天有 10 元零花钱,上学路上买了一根 2 元的雪糕,那么这个雪糕就是贵州小朋友一天的零花钱了。如果你是那位贵州的小朋友,是不是有一种去打劫上海小朋友的冲动?而这差不多就是咱们的实际情况。从实际统计数据还可以看出,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基本都在沿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多是内陆省市,这就是平均数掩盖下的真相。如果你有幸在白天坐火车由南往北或由东往西横穿中国大陆,你就能深切地体会到地域差异了。而那些老外到中国来,往往只是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转一圈,就得出“中国人有钱”的结论,实在是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所导致的。
上面我们从城乡和地域两个视角来看我国的收入差距,而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 0.47 ,将要超过 0.5 的警戒线了,在国际上似乎只有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家可以和我们拼一下,与这些国家为伍应该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吧。
那么依据收入情况,我们也可以把社会上的各类人员分成几个阶层。那些富裕阶层主要有部分私营企业主、一些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公司等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一些外国驻华机构中方雇员、各种成功“炒家”、垄断行业从业人员、某些紧缺人才、有特殊专业技术的人员等;而最贫困阶层主要有部分下岗失业的工人和失地无地的农民等。显然,前者从数量上来说,仅仅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根据比较靠谱的统计,目前 20% 的人拥有 80% 的银行存款,不足 5% 的富人拥有全国居民存款总额的约 50% 。有学者估计,在我国城镇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中(不等于存款), 20% 富有的居民拥有其中的 66% ,而 20% 低收入者只拥有 1.3% ,相差 50 倍以上。根据法国百富勒公司以人均 2.5 万 ~3 万元、家庭年均收入 7.5 万 ~10 万元为标准,认为中国内地当前中产阶级约占总人口的 13.5% 。如果你的收入在这个范围内,那么我要恭喜你了,你已经比至少 70% 的中国人要富有了!
在对收入分配作了上述分析以后,你以后就不应该再被平均数搞迷糊了。这里可以引申出经济学上关于收入分配的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偏态分布。也就是说一个群体的收入分布状况往往不是对称的,并不是简单地在平均数周围均匀分布,而是有偏的,而且往往是右偏的。我知道大家不喜欢数学曲线,简单地说,这样的收入分布会导致一个必然的结果,即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会在平均值以下,而如果联系到中国目前的状况,我们完全有理由在“大部分”前面加个“绝”字。用再通俗一点的话表达就是:如果 100 个人中有 99 个穷光蛋和 1 个亿万富翁,那么一平均,人人都是百万富翁。这下你该明白中国目前的平均数是一个多么无聊的指标了吧。
那么到底是不是应该完全消灭收入差距才好呢?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冲动,但是我要说,一定的收入差距是有好处的,这也是被许多国家的许多案例所证实的,也有着其内在的经济学逻辑。其一就是很多人所知道的只有收入拉开差距,才有示范作用,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它会告诉你:你看,人家好好干活、天天向上就能吃香的喝辣的,你要是好好干也能这样。在这种“模范”作用的带动下,其他人甩开膀子去干活,为我们的 GDP 添砖加瓦。而另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逻辑是这样的:假设有 2000 元,两个人来分。如果每人 1000 元,他们可能生活得差不多,偶尔下下馆子,一个月下来每人省下来 100 元,这 200 元钱就可以变成储蓄,进而由银行贷款给企业变为资本,用于改善设备、扩大厂房。但是如果分给甲 1500 元,乙 500 元,那么显然乙的生活就会很艰难了,天天在家啃窝头,也没什么储蓄,但还是活下来了。而甲就要奢侈一点了,经常下馆子,一个月花了 1100 元,储蓄了 400 元,他们两个总共就能有 400 元储蓄变成了资本,也就是说资本的积累增加了一倍,这样就会促进经济发展。
据此我们也可引出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边际消费倾向,即收入增加 1 元钱后所增加的消费量。在这里甲多得到了 500 元,但是只多消费了 200 元,这个在经济学上叫做边际消费倾向为 0.4 ,一般情况下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是小于 1 的,而且一般是随着收入的增加递减的,比如像盖茨这样的人,增加或减少 1 亿的收入对他的消费几乎是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
当然收入差距也有非常不利的影响,特别是过高的收入差距。比如说现在国家出台政策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渡过经济危机、出口疲软的困难时期。但是内需从哪里来?那些大量的储蓄会自动变成消费吗?答案是不会。按说需求在经济学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很多情况下分析经济学现象都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但是“需求”这个词似乎不太确切,我还想在地中海买个小岛呢,但是这是毫无意义的;经济学上真正有意义的是“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就是那些有购买能力的需求。那么为什么我们在扩大内需的时候会碰到有效需求不足的麻烦呢?
很多人所说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自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因为咱们中国人向来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传统,那就是未雨绸缪。虽然现在生活还过得去,还得考虑老了以后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给孩子买房结婚时怎么办,诸如此类要说咱中国的父母实在是全天下最积极的劳模,不仅考虑到了自己的养老,还顺带把孩子的所有事情都考虑了:咱们苦点累点没关系,孩子们,你们就等着享福吧!在这种社会心理背景和目前的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多人自然要看紧自己的钱袋子。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社会上的一小部分富人,现在是洋鬼子有的东西他有了,甚至洋鬼子没有的东西他也有了,他缺什么啊?实在是不缺。而那些占人口比重不是很高的中产阶级,对于日常的消费品也不缺,他们向往的只是那些富人的奢侈品而已。而广大工薪阶层和穷人,确实是缺很多东西的,但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形成不了有效需求,这就是内需难以启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在这里讲一个关于饺子的故事。假设有 13 个人(代表目前的总人口),其中有 4 个人(代表生产工业产品的劳动力)在努力包饺子,他们除了要养活自己还要抚养赡养另外 5 个人。饺子做出来了,但是马上有 9 个人(代表广大工薪阶层和一般农民)出来说,我们吃不起饺子,我们只要喝汤就行,剩下 4 个人里面的 1 个(代表富人)说,我不想吃饺子,我要吃美国的汉堡(消费奢侈品和进口品),所以只有剩下的 3 个人为这些饺子买单了。想想看,生产的人比消费的人还多,怎能卖得出去?所以只好出口了。但现在出口出现问题了,那么多饺子你再怎么提振消费也吃不完啊!
可见,收入分配问题不止是一个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问题,还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相信已经能够解答中国人到底有没有钱这个疑问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不是谈论有没有钱的时候,而是努力赚钱的时候,我们才刚上路哎。归根结底,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众有没有钱的标准,不是这个国家的政府有多少外汇储备,不是这个国家的政府有多少财政收入,不是这个国家的企业收购了多少海外资产,更不是这个国家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有多强。要想知道中国人有没有钱,你只需要去问问:城里人是否买得起房?农村人是否生得起病?工薪阶层是不是吃得起猪肉?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