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已故的梯利教授的《哲学史》第 1 版在 35 年前出版。在哲学和历史学领域,作为教科书和参考书,很少有著作能够像他的《哲学史》一样经久不衰。梯利教授的工作所具有的显著生命力可归功于这一工作的原创性构思和方法。

梯利教授写作哲学史的方法的显著特点可能在于他的历史态度的客观性以及不偏不倚,这使他避免了对历史发展的教条解释。梯利教授让哲学家们自己说话,他深信哲学史上晚期的哲学体系对早期的学派提出了批评,因而将他自己的批评降到最低限度。

梯利教授自己的两个主要哲学承诺是唯心主义和唯理论,但是他不允许自己用对哲学的偏好干扰对历史人物的解释。实际上,与他对自己赞同的历史理论的介绍相比,他对自己不赞同的历史理论的介绍通常更为成功。他的唯心主义并不是独断的黑格尔主义一类,而是接近康德的批判唯心主义。梯利教授认为心灵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心灵的存在由内省的经验得到保证。但他的唯心主义并不是否认外部世界存在或者将外部世界还原为单纯表象状态的主观主义,他的唯理论认为经验或者自然具有理智的结构和一致性,理智的结构和一致性使得人的理智心灵能够理解经验或自然。他的唯理论也非假定先天和自明真理的笛卡尔主义一类,他坚持的是批判的唯理论,认为数学的基本真理、科学和哲学的基本假设都是一个可理解世界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本书的第二个特点(这一特点解释了本书的持久成功)是作者站在哲学运动中的思想家自身的角度介绍他们时所呈现出来的比例感。梯利没有采纳哲学史的黑格尔式辩证逻辑,他认识到历史发展存在着内在的逻辑。作为个体的思想家被融合到运动中,而他们所处的运动又成为更大的历史样式的一部分。但是他对历史进程内在逻辑的确认并没有妨碍他承认: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个人的或性格上的因素会影响个体哲学家。梯利将哲学家融入到他们所处的运动中,这一融入在他组织近代哲学史时特别精巧。培根和霍布斯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人物被放在一起,他们虽然并非洛克、贝克莱和休谟所属的英国经验主义的一部分,但已经在为这一理论作准备。笛卡尔和斯宾诺莎一起被认为是欧陆唯理论的创立者,而莱布尼茨并不是按照习惯被包括在创立唯理论的三个人之内,而是被放在英国经验主义之后,作为启蒙运动的哲学家来介绍。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梯利教授的写作风格清晰而简洁。在和我讨论他的历史学创作时,梯利教授告诉我,写作这本书是因为在研究哲学史,并没有出版意图,仅仅是要阐明他对历史上的哲学家们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理解。梯利的研究成果清晰地贯穿全书。

梯利教授在哲学史上的兴趣和只是希望记录过去成就的历史考古学者的兴趣并不一样,他也不同于那些观念历史学家,后者只是在发现连续的观念和概念史。他将哲学史视为哲学观念的宝库,哲学家从中提取素材,形成自己的洞见。他拒绝只是为了哲学史而研究哲学史,同时也反对那些忽视以往哲学成就的人所追求的伪原创性。在本书的导言中,他说,哲学史的研究“是进行哲学思考的一种有益准备,从较为简单的推进到更为复杂和艰深的思想结构……有人试图完全独立于前人的工作构造出一个哲学体系,与文明初期的粗糙理论相比,他不可能走得更远”。梯利教授认为这就是这一历史研究对于他的价值所在,他希望对他的读者来说,哲学史研究也有这样的价值。

在修订版中,我努力保持原版所具有的客观和不偏不倚的态度,除了根据已改变的历史视角的指示进行的修改外,原版的基本结构都予以保留。修订版引入了相当多的新资料,特别是在导论性和过渡章节中。在第一章中探寻古希腊哲学的宗教来源时,根据康福德和耶格尔的历史学工作,更加清楚地指出了希腊哲学如何从希腊宗教中产生,以及希腊哲学和产生它的希腊宗教之间的本质差别。对第五、六两章的结构改动是为了强调质和量的理论间的差别,给予德谟克利特的量的原子论更大的重要性。

在柏拉图一章中,我准备了关于“科学的等级”“宇宙论”和“灵魂不朽的学说”的新资料,在亚里士多德一章中,增加了“四因”和“亚里士多德的天才和影响”的资料。我对第十七、二十和二十二章全部进行了改写,以便为从古代到中世纪提供一个更为充分的过渡,也为经院哲学提供一个初步考察。

在第三编“近代哲学”,我对原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改变和增加。“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原来是在第二编的“经院哲学的衰落”中,在取得梯利教授同意的前提下,我将其调整到第三编。在“康德”一章中,我增加了“先验方法”“经验的初步分析”和“自我意识的统一性”等资料,以便阐明康德的哲学方法,并将其同经验主义和唯理论的方法更加清楚地区分开。在第六十六节我提供了一个尼采的全面解释;我将尼采放在德国哲学的历史语境下,而不是像梯利教授那样将其放在当代实用主义的语境下。

梯利教授在原版的结论性一节“唯理论及其反对者”中对一战前的哲学状况进行了评价。在修订版中,这一节作为第七十四章用来为当代哲学提供一个介绍。结论性的第七十五至八十一章 -- 除了某些段落采用了梯利教授对马赫、阿芬那留斯、詹姆士、杜威和柏格森等人的讨论外 -- 都是新的内容。全部书目都进行了更新,与原版相比,修订版适当减少了法语和德语书目的相对数量。

莱杰·伍德
纽约普林斯顿大学
1951 5 15 QchQZuK4as0E4qAa5jgB300pNZ7dSs9OIp/rY7O63JbiirwgayTcEu/p+D6F/C4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