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每一次 CIA 的凶险历程,都是一次心理考验

CIA 特工不光是单纯和那些犯罪分子、国际间谍们打交道,更多时候,他们还需要面对激情洋溢的政客、不苟言笑的上级官员,以及自己的同事、亲朋好友等。面对这些人,同样需要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内心揣测,以此来为自己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这种经历实际上也帮助 CIA 特工们积累经验,虽然说和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交往危险性要小很多,但是这一点依然值得注意。

由于工作的保密性,很多 CIA 工作人员是不能对外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的,有的时候,关于工作的信息,连自己的配偶也不能告知。这无疑会给家庭的和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在第一时间里感受到家人的不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长期和犯罪分子、间谍、反间谍人员打交道,所以回到家中的 CIA 特工还是比较惬意的。和 FBI 的情况有些相似,很大一部分 CIA 秘密特工都是没有配偶的,在女士眼中,他们“没有固定工作”、“行踪诡秘”,所以不大愿意和他们交往。这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CIA 特工对于配偶的忠诚度,因为他们深知“来之不易”的道理。对于如何识别家人的心思,他们还是很有一手的。

一名长期在 CIA 从事秘密任务的特工大卫·怀特就提到过自己的“婚姻危机”。在众多的同事之间,怀特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他有一个漂亮可人的妻子艾米丽,像所有的年轻女士一样,艾米丽很喜欢打扮自己,也爱去参加一些晚会,结识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

“我们是在一个晚会上认识的,我一看见她就发了疯,知道自己从此以后再也离不开她了。”怀特回忆道,当时他战胜了另外 3 名求婚者,顺利将艾米丽娶回家。但是他保留了自己的特殊身份,只是告诉妻子说,自己是在政府部门工作。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怀特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甚至一连好几天都不和妻子联系。这让艾米丽很失望,两人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有一回,我刚进家门,就闻到了香烟的味道,我确定这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暗中调查,还好最终证明,我的怀疑是多余的,那些烟味是一位修马桶的工人制造出来的。”怀特这样回忆。

在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怀特偶然注意到妻子有些心不在焉,似乎藏着什么心事。他没有吱声,而是暗中观察对方的动静。他注意到妻子依然围着做饭用的围裙,而且门口的鞋子上面,还沾有一点新鲜的污泥。为了不使对方怀疑自己,怀特先是请妻子帮自己倒一杯水来,当艾米丽起身倒水的时候,怀特发现,妻子的裤脚竟是湿的。

“这说明她刚刚出去过,而且很匆忙,外面下着雨,她是从花园里踩着进来的,她要给我造成一个自己一直都在家中的假象。至于她为什么这么着急,那就需要我仔细思索了。”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素质,怀特很快就识破了妻子的“阴谋”,原来艾米丽对于丈夫的行踪很好奇,她在丈夫回来之前去咨询了一位侦探朋友,回到家时发现丈夫正好驾车赶到门外,于是匆忙之中,她只好绕道踏过湿漉漉的花园,从窗口翻进屋子。由于在花园里面摔了一跤,她不得不随手穿上做饭用的围裙。对于妻子的猜疑,怀特也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这一点直到 1982 年,怀特从 CIA 光荣退休,才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

怀特的遭遇还不算凶险,一些时候,他们所谓的亲朋好友,还可能会给 CIA 特工们带来灾难。 1991 年,一名叫做艾米尔·凯西的巴基斯坦人住进了自己在华盛顿购买的房子中。凯西机智幽默、洒脱不羁,很快,他就和当地人混熟了,甚至是那些在 CIA 工作的人也都喜欢上了他,并和这个外乡人交上了朋友。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后,就是这位和蔼可亲的朋友,持枪射杀了两名 CIA 特工!在案发前,有一名叫做詹姆斯的特工发现凯西的举动不是很正常,他总是自言自语,而且出奇的和气、友好。詹姆斯对凯西做了一个简单的考量,他觉得对方的情绪不是很稳定,但是后者一直声称自己很好。詹姆斯看到凯西的时候,他正在一间小酒吧里独饮。

“他伸出手来,说要请我喝酒,我们关系不错,就同他喝了一杯。在结账的时候,他给了男服务员一张 20 美元的票子。我没有吱声,但是却记住了这一个举动,艾米尔对男服务员一般都比较小气,但是这一次他出手很大方。但是我不能就此作出任何判断。我又试探性地说了一句‘今天的酒似乎兑得浓一些’。他回答说自己还好,还想要再来一杯。其实我知道,他在结账之后是不会再掏腰包的。”

詹姆斯又为凯西叫了一杯酒,喝完这杯酒之后,凯西有些醉了,他唠叨个不停,还冲着詹姆斯大发脾气,说脏话辱骂酒吧里面的服务员。这是一个精神偏执分子在发作之前的惯常表现,詹姆斯决定对这个“好朋友”做一个更深层次的调查,但是还没有等到他做更进一步的举动,惨案就发生了。 1993 1 25 日,凯西在中央情报局大门外,对一辆载有 CIA 工作人员的轿车进行了袭击,一名情报分析专家和一位特殊工作人员当场身亡,另外还有 3 人受伤。在经历 3 年的潜逃之后,凯西终于在美国政府高达 200 万美金的悬赏之下被抓捕归案,但是他即便最后被注射了毒药,也不能挽救那两位特工的生命了。其实在案发之前,詹姆斯已经发现了凯西的异样,也觉察到了这个人的危险性,但是他没有将对方和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最终没有能阻止凶手的行动。

在和上下级交往的时候, CIA 特工们解读对方心理的频率更是频繁, 2007 年的“普劳迪案”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时年 37 岁的普劳迪原籍黎巴嫩,全名叫做娜达·纳迪姆·普劳迪。 1989 年,普劳迪怀揣着一本非移民入境签证进入美国,这张签证的有效期是一年,按照规定,一年以后,普劳迪就必须离开美国。为了让自己长期呆在美国,普劳迪物色了一名美国无业公民,两人于 1990 年在“汽车城”底特律“结为伉俪”,这一切在事后被证明是一场假象,普劳迪没有和自己的丈夫居住在一起。到了 1994 年,普劳迪利用丈夫的身份,为自己赢得了美国国籍,在刚刚成为美国公民之后,她就急不可耐地和丈夫离婚了。

当后来 CIA 特工追踪调查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普劳迪的家族成员中有涉恐分子!这一点让美国人颜面尽失,因为普劳迪取得美国公民身份之后,先后在 FBI CIA 供职,上下口碑都很不错!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普劳迪是恐怖分子的间谍,但是这让 FBI CIA 的人员选拔制度备受质疑。对于一名外国女子来说,普劳迪能做到这一点完全是凭借个人天赋,在 1999 年报名参加 FBI 的时候,她顺利地通过了测谎仪,战胜一干对手,成功获得 FBI 身份。有了 FBI 的工作背景,普劳迪在申请加入 CIA 时顺利许多,后者几乎没有对她进行什么审查,就直接亮了绿灯。

当时普劳迪将自己的个人简历投递了上去,很快就收到了一份回复—— CIA 官员请她将自己详细的 FBI 工作经历、证明提交上来。这个时候,普劳迪知道,她的机会来了。在最后和考官会面的时候,普劳迪发现,眼前这个人对于她的工作经历很热心。她知道 CIA 的工作重点是在国外,于是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我的工作经历其实对以后胜任 CIA 探员很有帮助,在 FBI 的时候,我主要负责调查那些针对海外美国公民的犯罪。”

考官对于这一点非常满意,他整个身子都倒在了椅子靠背上面,这是一种非常放松的姿势,毫无戒备,看到考官的这个姿势,普劳迪明白,自己已经“上岸”了。其实在和上下级交往的过程中, CIA 特工们往往只通过对方的一个简单反应,或者是肢体语言,就能够了解到其心理活动。在收到考官的热心回复、轻松平躺的信号之后,普劳迪已经明白了对方的心理意图,最后成功加入 CIA vzH0woi5JYWhTDtVlgjNQvwF4K3Lby75kPevBT8WPlhOFIi0u2SeGKJP2H/owauL



预知总统的政治倾向,分辨自己的政治态度

在绝大部分时间里, CIA 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但是也有一些非常时刻,比如在约翰·肯尼迪执政时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当权的 6 年里, CIA 的境遇一直都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当时的 CIA ,是坐在风口浪尖上的。

肯尼迪和 CIA 的不和由来已久,他生前和 CIA 当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古巴事件”、“越南战争”上面。

在卡斯特罗政府刚刚建立不久, CIA 就展开了一系列的秘密活动,试图推翻这个红色政府。为此, CIA 高层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他们派人在迈阿密暗地里招募古巴流亡分子,这些人都是对卡斯特罗恨之入骨、一心想要“光复祖国”的狂徒。想要拉拢他们并不容易, CIA 当局做出了大量的承诺和实际帮助,才成功将其招致麾下。

一开始,肯尼迪对于古巴的态度也是非常积极主动的,他下令停止对古巴的石油输出。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就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到了 1961 4 17 日,由 CIA 主使的古巴流亡分子对卡斯特罗政府发动了突然袭击,当地军队联合民众将这一股武装分子包围起来,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政府军很快就瓦解了反动势力,而在整个战斗当中,肯尼迪许诺的“支援部队”却自始至终没有露面。这件事让肯尼迪和 CIA 的关系变得十分尴尬,双方开始互相指责, CIA 质问肯尼迪为何拒绝派发援兵,而肯尼迪则说 CIA 为自己提供了错误的情报。

这时 CIA 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他们寸步不让,一口咬定是肯尼迪没有履行诺言,前苏联政府随之插手,通过国际渠道质疑美国的做法,国际舆论也纷纷谴责美国政府煽动他国暴乱的行为。这样一来,作为国家元首,肯尼迪只好站出来发表公众声明,将所有罪责都揽在了自己身上。在这场古巴“猪湾事件”上,可以说是 CIA 高层没有读懂总统的心思,最后直接导致了双方关系的破裂,这也坚定了肯尼迪“解散 CIA ”的决心。

肯尼迪想要解散 CIA ,后者很快从风中嗅出了血腥味,“猪湾事件”过去没有多久,肯尼迪总统就在一场离奇的暗杀当中遇害了。不久前刚刚去世的 CIA 特工霍华德·亨特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肯尼迪之死是被副总统林登·约翰逊主使人干的!

实际上,由于一些激进的政治改革,肯尼迪得罪了很多人,甚至一些他身边的人也对他颇有微词,对于外界的种种质疑,约翰逊不置可否。按照常理来推断,在肯尼迪“四面楚歌”的时候,作为头号助手,他应该出面规劝肯尼迪才是。凭借敏锐的嗅觉, CIA 高层也意识到了约翰逊和总统之间的貌合神离。根据亨特的说法,当时有一个叫做弗兰克·斯图尔吉斯的家伙充当了整个谋杀事件的中间人,他的老板就是约翰逊, CIA 驻墨西哥情报站站长戴维·飞利浦也直接参与到了这起谋杀当中,一同推波助澜的还有对 CIA 局长宝位觊觎已久的威廉姆·哈维。行刺者最初计划在迈阿密对肯尼迪下手,但是随后又将地点改在了达拉斯,事后,他们找到了李·奥斯瓦尔德作为炮灰,又接连控制了舆论、验尸官,以及为数不多的目击证人,成功地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在这一个关键的时间里,虽然约翰逊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对自己的上司表示过不满,但是狡猾的 CIA 决策者们却早一步探明了前者取而代之的心理。从结果上看, CIA 是倒向了约翰逊的,约翰逊在成功度过危机之后,也推翻了“解散 CIA ”的言论,双方达成了一个互惠互利的结局。

可以说,在面对国家高层领导人的时候, CIA 很容易就能感知到对方的政治倾向以及对自己的态度,从而顺利做出自己的决策。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 1972 年的“水门事件”上。 CIA 为了不让自己卷入这一场毫无意义的政治漩涡当中,时任局长的理查德· M ·赫尔姆斯对尼克松的做法表示不满,后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惜试图牺牲 CIA 的名声,对于总统的这一做法,赫尔姆斯很坚定地说了“不”。

当时民众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尼克松对于整个事件的掩饰在媒体的不断爆料下显得欲盖弥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尼克松就是这起丑闻的幕后推手。面对强烈的质疑,尼克松开始觉得力不从心,他必须找一个替罪羊,而且这个“该死的炮灰”必须要在国民之中有一定的权威,由于整个事件当中有 CIA 工作人员也牵涉其中,所以尼克松想要让 CIA 充当自己的挡箭牌,也就显得顺理成章。“水门事件”爆发后一个礼拜,尼克松就派人联系了赫尔姆斯。虽然还没有见面,但是后者已经明白了总统的意图。

在这一次会面上,尼克松本人并没有直接参与,而是派出了总统顾问埃利希曼和白宫办公室主任霍尔德曼与 CIA 进行交涉。刚刚踏进会议室,对于尼克松举办这次会议的目的,赫尔姆斯就了如指掌。在这种“政治阴谋”下,真正的主使人是不便于出现的,也就是说,如果尼克松只是找赫尔姆斯谈论关于 CIA 财政预算的问题,或者是咨询一些国际情报,那么他就会出席这一个会议;而当他试图通过一些不当手段来达到同 CIA 媾和之时,他就会将自己隐藏起来,这也是为了防止被 CIA 抓住把柄而必须做的。果然,在会议上,埃利希曼和霍尔德曼示意“ CIA 应该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承担这件事的全部责任。”对于这一个提议,霍尔姆斯果断地拒绝了。一方面他坚定地认为, CIA 是一个超党派机构,它只对美利坚合众国负责,另一方面,他觉察到,尼克松在这一场政治斗争中,是处于下风的。理由很简单,在水门事发后的演讲当中,尼克松信誓旦旦宣称“白宫班子和本届政府中,没有人牵涉此案”、“作为总统,我没有做任何阻挠、破坏调查的事情。”当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肢体语言已经将自己暴露了,只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罢了。

事情发展到最后,尼克松罢免了赫尔姆斯,但是后者的中央情报局却从这一事件当中赢得了民心。可以说,尼克松本来是想要拿 CIA 开刀问罪的,但是赫尔姆斯及时地看出了他的意图,直接打消了总统的这一念头。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当中, CIA 可以称得上是“知情人”,为了不引火烧身,选择了明哲保身的策略,最后尼克松下台, CIA 也成功渡过了这一难关。 vzH0woi5JYWhTDtVlgjNQvwF4K3Lby75kPevBT8WPlhOFIi0u2SeGKJP2H/owa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