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篇导读

本章以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等相互对立的概念说明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变动的,即所谓“反者道之动”。事物在这种相互对立的关系中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1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2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3 ,高下相倾 4 ,音声相和 5 ,前后相随,恒也 6

是以圣人 7 处无为 8 之事,行不言之教 9 ;万物作而弗始 10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 恶: 指丑。此句中老子的原意不在于说明美的东西“变成”丑,而在于说明有了美的观念,丑的观念也同时产生了;下句“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及后面“有无相生”等六句,都在于说明观念的对立形成,并且在对待关系中彰显出来。

2 有,无: 指现象界事物的显或隐而言。这里的“有”、“无”与第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之“有”、“无”同义,但与第一章喻本体界之道体的“有”、“无”不同。

3 形: 一本作“较”。

4 倾: 依靠。帛书本作“盈”。

5 音声相和: 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6 恒也: 总结上六句之辞。郭店本和通行本无此二字。

7 圣人: 有道之人,是道家最高的理想人物。与儒家的人格形态不同,道家的圣人体任自然,拓展内在的生命境界,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

8 无为: 不干扰,不妄为。

9 言: 指政教号令。 不言: 不发号施令,不用政令。不言之教,指潜移默化的引导,而不是形式条规的督教。

10 万物作而弗始: 指对万物不加干涉,王弼本作“万物作焉而不辞”。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与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所以有道的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万物兴起而不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业成就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他不自我夸耀,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没。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中,“弗有”、“弗恃”、“弗居”是说人在发挥创造力、衣养万物的同时不可伸展占有的冲动。人类社会种种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占有欲,因此老子强调要依顺自然,辅养万物,任凭万物各自生命的开展。 chuOdz0rSFp8Hp+Tt3XgsendDOLzOa8O3BnE2H9amZiRPs01SEx9mD/ZSrIye+E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